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doc

    • 资源ID:732210       资源大小:57.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doc

    1 / 10【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中国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综合训练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岳麓版必修 3 3单元综合训练单元综合训练( (十二十二) )一、选择题1(2017·玉林、柳州二模,24)“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 C解析 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巩固专制统治,故 A 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2 / 10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主要目的,故 B 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故 C 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 D 项错误。2(2017·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高三 5 月教学质量测评,24)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 ,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答案 C解析 材料中老子“少私寡欲”与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的现象,故 A 项错误;要求控制欲望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 B 项错误;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均要求控制欲望,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 C 项正确;老子与孔子要求控制欲望不会直接导致贵族社会的瓦解,故 D 项错误。3(2017·重庆一中高考考前热身,24)孙子兵法强调,对于战争“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又说“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这说明( )A先秦兵家反对不义战争B先秦军事理论趋于成熟C春秋时期兼并战争频繁3 / 10D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题目强调的是兵家对于战争和用兵的思想,并未提到对不义战争的看法,故 A 项错误;题目中提到的是先秦时期兵家的思想,并未进行比较或看出此时的军事理论趋于成熟,故 B 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兵家思想,并未提到此时的社会背景,故 C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得出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故 D 项正确。4(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2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答案 C解析 西汉末年的王莽敢于代汉自立,而反观东汉末年的豪强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一朝的中央集权并没有出现太多加强,故 A 项错误;两汉自汉武帝之后社会对君权神授都较为推崇,无法解释东汉末年的这种巨大变化,故 B 项错误;儒家“经世致用”思想最早萌生于明清之际而非两汉之间,故 D 项错误。5(2017·全国 100 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6)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4 / 10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中汉代的教育系统,中央、地方教育系统完善,官学、私学相得益彰,故 A 项正确;儒家已经垄断学校教育的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故 B 项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官学、私学相得益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系统均很完善,下移趋势并未看出,故 C 项错误;根据题意,中央太学并未统领地方各级学校,故 D 项错误。6(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二模,26)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答案 C解析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佛教传播趋势,故 B 项错误;画中净饭王与其夫人和儿子体现出汉族的传统装束和家庭关系,体现佛教中国化的态势,故C 项正确;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7(2017·德阳三模,26)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5 / 10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可知,宋代理学家重视人的内在完美,故 A 项正确;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反映了宋代理学家在面对困境时注重内在的修养,但并不是反对外在物欲,故 B 项错误;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强调内修而不是探究外在物理,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不符,且与史实不符,宋代理学家注重道德教化,故 D 项错误。8(2017·泸州三模,26)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 ”这反映了宋代( )A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答案 A解析 宋明理学强调儒家学子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故 A 项正确;宋朝政治黑暗材料未体现,故 B 项错误;宋朝统治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故 C 项错误;文化事业普及与社会责任感不直接相关,故D 项错误。6 / 109(2017·达州二模,27)李贽在其童心说中说:“夫六经、语 、 孟 ,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其主要用意在于( )A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B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C批判道家学说的欺骗性D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答案 A解析 据材料“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可知李贽主要用意在于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故 A 项正确;B 项是李贽的观点但不是其主要用意,故 B 项错误;材料“乃道学之口实”不是指道家学说,而是指封建理学思想,故 C 项错误;D 项是李贽在诗文写作方面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D 项错误。10(2017·佛山二模,27)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 ”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 ,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 。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 ”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答案 B解析 材料并没有讲要彻底打破禁欲主义,而是认为将欲正当处理,7 / 10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将欲完全的妖魔化、罪恶化,而是认为应该理性地把握人欲和社会秩序的关系,故 B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程朱理学是否作为统治思想,故 C 项错误;顺应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而构建新思想应该是一种自由的彻底的新思想,与材料中理性的对待人欲有区别,故 D 项错误。11(2018·衡水中学高三联考,27)“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自后汉书 ,即“汉刊章捕张俭等” 。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张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 。这说明( )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C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应该是历史解释离不开历史事实而非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这属于明显的因果倒置,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古代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而非汉代,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张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 ”可知,历史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故 C 项正确;“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属于明显的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故 D 项错误。12(2017·四川高考模拟信息押题卷,24)下面是汉字“日” “月”在甲骨文中的不同写法对照表。商代甲骨内容多为“卜辞” ,文体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中国的古代文字从此已基本定型8 / 10B字体婉曲、厚实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C它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D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答案 D解析 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发展成熟的标志,但并未定型,小篆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文字基本定型,故 A 项错误;B 项是隶书的特点,故B 项错误;C 项是草书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中“日” “月”二字的不同写法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故 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淄博高三模拟)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 ,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9 / 10致力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 “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答案 (1)原因:门徒的游说;学者的坚持;孟子、荀子的发展。思想: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王道” “君舟民水”等。(2)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3)途径: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相结合。说明: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14(2018·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10 / 10摘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 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论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为读书人进入政权领域提供了机遇;宋代科举制的完善使大批无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进入政治领域;中国古代官本位盛行和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使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观点二: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论述:宋代以后民间戏曲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说明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科举制广泛实行后知识分子有了公平进入政权领域的途径;尤其是平民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使政治地位提高的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注:答案只是示例,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可分别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据材料中“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提炼得出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论述即可。据材料中“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提炼得出观点二: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论述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随风)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