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十三五_时期绿色金融发展十大领域_马骏.docx
SPECIAL I特另 ij策划 “ 十三五 ” 时期绿色金融发展十大领域 文 /马骏 “ 十三五 ” 时期,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亮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步伐正在 加快,相关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贷款贴息等创新金融 手段的发展将进一步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通过促进投资结构的转变, 引导资金流向更为环保、低碳的领域。 气候变化和传统能源面临枯竭 是人类本世纪所共同面对的挑战之 一。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突发性重大环境 事件日趋频繁。近年来,雾霾严重影 响京津冀、山东、山西等大部分发达 城市和地区,其他如水和土壤等基本 环境问题也对居民健康和生活产生了 影响,并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为改善环境质遺, 2015年 9月,国 务院发布了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 方案,第四十五条首次明确提出要 “ 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 ” 。 2015年 10月 29日 ,第十八届 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 十三五 ”规 划建议,指出 “ 支持绿 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 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 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 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 金 ” ,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金融的 发展。 “ 十三五 ” 期间,我国需要建 立一个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 以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几倍乃至 十几倍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解 决环境问题,并推动环境相关的新能 源、清洁交通、生态农业等相关绿色 产业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 的全面升级,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 和谐、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达到两个 _标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 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二 .長降低污染 型项 H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 性。简而言之,就是要为绿色项目解 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让污 染项目变得融资难、融资贵。以此改 变整个投资结构,使资金转向更为绿 色的行业。在 “ 十三五 ” 时期,绿色 金融的发展可从以下十大领域推进。 发展绿色产业基金。过去绿色金 融主要局限在绿色信贷。但是很多绿 色项目,尤其是新的绿色项 目,首先 需要的是股权融资,因为它需要有资 本金才能进一步做债务融资因此, 要通过建 立一些绿色股权基金推动绿 色项自的股权融资。国外有一些好的 实践可供借鉴,譬如英画在 201 2年 建立了绿色投资银行。虽然名称叫银 行,其实它属于投资金这家银行 不能吸储、不能发债,而是主要提供 绿色项同的股权投资。据该银行的总 裁介绍,由于国家背景的绿色基金投 资到了绿色项目,撬动好几倍的社会 资金投入到绿色行业中。在建立绿色 基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 推动、组建绿色产业基金,比如以 GP 和 LP的形式,有些可以建立地区性的 绿色基金,有些可以设立行业性的绿 色基金。 发展绿色贷款贴息。这一桌也 明 确写入了总体方案,其优势在于可 以撬动很多社会民间资金。举例来 说,如果政府直接对绿色项目进行投 资,一块钱只能当一块钱来用。如 果以贴息 3,也就是用 1元的政府 资金撬动 33元的社会资本投资于绿 色产业。过去没有大规模使用绿色贷 款贴息主要原因是管理难度较大。让 财政部门直接去识别哪些是好的绿色 项目,哪些是优质的绿色企业是件比 较困难的事,醫要很多的专业知识和 相关客户的积累。在这个方面,国外 .有 _ 些比较好的经验,比如德国财政 部委托德国复兴银行来管理绿色贷款 贴息的资金,通过这家银行去 寻找优 质 的绿色项目和企业,以此更有效率 地去运用这些贴息资金推动绿色信贷 的发展。这样的做法在中国也可以 借鉴。 22 CHINA BANKING 建立绿色担保机制。绿色担保 也是为了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 贵的问题。经典的案例是美菌能源部 对新能源项目启动的担保计划。由 y 很多新能源项目风险很大,美筒能源 部调研后发现如果直接给这些项目提 供贷款,市场预计贷款违约率会达到 1 。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出资推动 清洁能源担保项目,通过特批一笔资 金,用宁覆盖这些贷款可能出现的违 约损失。然而,在接受贷款的清洁能 源项目完成后,实际贷款违约率远低 T预期,只有 2.2。美爾攻府仅仅使 用小笔财政资金,撬动了大量狺 贷资金投入到清洁能源产业,成功地 帮助核能、风能、光伏等行业的快速 发展。国内也有成功的实践,世界银 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補 ( IFC,在过 去的七八年中推动了一个名为中国 节 能减排融资的项目。项目由 IFC和兴业 银行、浦发银行等共同建立绿色信贷 担保机制,即由 IFC对涉及能效和可再 生能源的贷款进行担保,并承担一定 比率的贷款违约损失。这个计划总共 撬动了 8亿美元的贷款,支持了 170多 个项目,且贷款损失率只有 0.3,撬 动的资本比率十分高未来,我国也 应该考虑成立专业性的绿色贷款担保 机构,还可以考虑由包括省、市、县 在内的多级政府出资建立绿色项目风 险补偿基金,用宁分担部分绿色项目 的风险损失,并支持绿色担保机构的 运作 - 银行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这点还 没有在正式 的政策文件中出现,但是很 有潜力成为推动未来绿色金融的一个重 要的工 具。工商银行已经率先通过压 力测试开始探索环境风险对银行造成 的风险。目前高污染行业所面临环的 境风险还没有全部转化为信用风险, 但随着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的提高,原 本逃避缴费的企业就必须要对其污染 物排放付费,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成本 上升。假设几年后中国开征碳排放 税,那么排放二 _氧化碳的企业成本会 进一步上升。对银行来说,这些企业 的不良贷款率也会栢应上升。在此情况 下,工商银行对火电、水泥、钢铁、化 工等高污染行业做了环境风险对银行 不 良贷款率影响的分析,并通过压力 测试估算出未来不良贷款率,测算出 环境风险和未来信用风险之间的定最 关系,从而使银行能够重新审视自己 的资产配置,激励其在减少对污染行 业的贷款的同时,加大对绿色行业的 资金投入。 建立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绿色债 券有至少三个方面的益处一是为绿 色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过去绿 色融资渠道主要是绿色信贷,资本市 场并未得到充分运用。 十三五 时 期,绿色融资渠道将会在债券市场和 股票市场得到充分拓展,其中利用债 券市场为绿色项目融资的重要方式就 是要建立绿色债券市场。二是解决 银 行和企业期限错配的问题。银行有兴 趣投放更多的中长期绿色信贷,但是 由于期限错配的问题使银行的投放能 力受限。如果建立了绿色债券市场, 就能够缓解这方面的问题银行可以 接发行 5年、 7年、甚,至 1 年的绿 色金融债来支持中长期的绿色信贷投 放。企业也可以意接发中长期的绿色 企业债来支持中长期的绿色项目。从 这个意义上来讲,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会明显提升绿色行业中长期项目融资 的可获得性。3是可以通过各种安排 来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降低成 本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发债时点掌握 得比较好,融资成本就可能低 于银行 贷款利率。同时,也可以做政策层面 的安排,比如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总体方案中提到的贴息和担保等手 段,就可以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 本。此外,要培育绿色债券的投资 者。在欧洲的资本市场上有许多 “ 绿 色金虫 ” ,这类绿色投资者有很强的 投资偏好,会拿出一部分的资金用 f 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等绿 色资产。这样的投资者多了以后,绿 色债券的市场需求就会提高,融资成 本则会降低。在中国,未来也要培育 绿色债券的投资者,而银行不仅是潜 在的绿色债券发行者,也要成为一个 主要的投资方。 CHINA BANKING 23 SPECIAL丨特别策划 在项目的选择方面,绿色债券 比较适合大中 ffi、 中长期、有稳定现 金流的项目 s比如说地铁、轻轨、污 水处理、固废处理、新能源等等。这 些项目的特点一是需要的资金蕭比较 大,二是虽然回报率不是特别高,但 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初步研究发现, 在未来地方绿色投资中,这些项宜可 能会占到全部投资的30以上,因此 在我国发展绿色债券的市场潜力非常 巨大。 人民银行在 201 6年 12月 22日发 布了关 f绿色金融债的公告。公告中 提出未来要发布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 债券的指引。中 B金融学会绿色金融 专业委员会目前已发布了绿色债券 项目支持目录 ( 2015版),对我国 绿色债券进行了界定和分类。除此之 外,未来还要培育绿色债券的第三方 评估机构和评级机构,这些都将成为 未来对绿色债券发行人构成约朿的市 场机制。 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目前资本市 场大部分指数是 “ 棕色 ” 的,即包括 了许多污染性上市公司的股裏指数。 投资者根据相应行业、板块在股票指 数中所占的比重进行资金配 眞 , .在此 过程中,一部分资金被动地进入到了 污染性行业。未来,应开发更多的绿 色指数,清洁、绿色行业在这些指数 中所占的比重很高,污染性行业所占 比熏小甚至被剔除。在欧洲, ETF指数 产品中已经有 20是 “ 绿色 ” 的,而 在中国这个比率只有1 。所以在发展 绿色指数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强制性 的绿色保险制度。 2012年我国发生 了 50多起突发环境事故,到 2 13年 增加到 7 余起。很多环境事故的责 任人都是中小企业,发生事故以后很 多企业倒闭了,因此,没有人支付环 境修复的成本。受書 .者一般是事故现 场周围的居民,从而使 环境事故演变 成地方财政压力和财政风险。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建立绿色保险制 度。在国外的绿色保险大部分是自愿 投保。这是因为国外环境方面的法律 法规比较健全,环境执法力度也比较 强,企业和股东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 生的环境法律责任,自愿到保险公司 购买环境责任险。但在厲内,这种自 愿性环境责任保险的推广不是很顺 利。未来应该在环境高风险行业中, 比如采矿、冶炼、皮革、危险品运输 等行业建立强制性的绿色保险制度。 这一点已经在 _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 体方案中明确了,以后要通过立法 将这个制度确立下来 - 明确金融机构的环境法律责任。 早在 1980年,美国就有一项名为 “ 超 级基金法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如 果银行贷款给一个项目,而这个项 g 发生了污染土壤的事故,银行要承担 连带责任,受到影响的居民可以状告 银行。类似的法律在其他国家也被引 入。此类法律会对银行构成非常强有 力的约束,迫使银行强化环境风险管 理,同时在内部信贷审批流程、贷后 管理、人才培训、法律风险管理等方 面做出更大努力。可以预见,未来法 律中将明确银行的环境责任,银行应 该抓紧时机强化其环境风险管理的能 力,以避免未来的环境风险转化为法 律风 险。 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 披露环境信息。现在很多国外的证 券交易所已经开始把自已打造成 “ 绿 色 ” 。所谞 “ 绿色 ” 证券交易所就是 要求上市企业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披露 环境信息。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有类似要求,但 是还不是强制性的,所以目前只有超 过 20的上市公葡披露环境信息。未 来,应该通过修改证券法强制要 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因为市场 希望能够“ 用脚投票 ,把更多的资 源投资到绿色企业,但是如果没有足 够信息,资本市场就无法识别哪些企 业是绿色的、哪些企业是污染型的, 哪些企业是 “ 深绿 ”的、哪些企业是 “ 浅绿 ” 的。因此,环境信息披露是 强化资本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能 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环 境信息披露不但应适用fJ 市公司, 也应适用 f发债公司。 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一是进行绿色投资。 “ 十三五 ” 时 期对外投资将会越来越多,包括许多 “ 一带一路 ” 项目,应强调对外投资 要 “ 绿色 ”化,不能涉及污染行业, 否则会有损国家的形象。二是在 G20 的框架下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 不久前在 3规举行的 320财政和央行 副手会议正式批准了中国和英国提出 的成立 G20绿色金融研究组的建议。 该研究组将由中国和英國担任联席主 席,致力于在全球范围中推动发展绿 色金融的共识,推动银行和资本市场 “ 绿色 ” 化、推行环境信息披露和环 境压力测试等。三是开展绿色金融领 域的双边合作。比如开展中英合作, 在 201 5年中英财经战略对话中就有 这样的内容要推动中国的企业和金 融机构到英国发行绿色债券。在此方 面,农业银行成为首家成功在伦敦交 易所发行绿色债券的中国金融机构。 另外,也要通过各种安排吸引更多国 际绿色投资者参与到中虜的绿色投资 当中来。 责任编辑安麵 ) 作者 简介 ---------------------- 马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 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24 CHINA B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