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名护理学生实习前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态度的调查_朱芸.docx
484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5年 6月第 31卷第 6期 J Prev Med Inf, June 2015, Vol. 31, No. 6 【论著】 200名护理学生实习前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态度的调查 朱芸,唐明华 M 要 0的了解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学生在实 前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态度,为学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以泸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卫校实 前 1周 254名中专护理学生为对象,就其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与态度做问卷 调查。结果 29. 5的学生清楚临终关怀的概念, 69的同学一般了解;多数学生 ( 60. 5 愿意接近临终患者,但却 R 有 20. 5的同学愿意从事临终关怀护理工作。结论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有所提高,但愿意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学生仍 是少数。 关键词 护理学生;临终关怀;认知;态度 中图分类号 R 48 献标识码 A 章编号 1006 -4028201506 -0484 -03 Survey on Awareness and Attitude to Hospice Among 200 Nursing Students Before Practice ZHU Yun, TANG Minghua ICU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i Luzhou 646000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ttitudes to hospice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chool hospice education. 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254 nursing students in Nursing Schoo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a week before clinical practice. Results There were 29. 5 students grasped the hospice concept; 69 of them held general understanding; 60. 5 students were willing to be close to terminal stage patients. Only 20. 5 students were willing to be engaged in hospice work. Conclusion The awareness to hospice has improved in the nursing students. However, only a minority of them are willing to choose hospice work.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 hospice; awareness; attitude 经第 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中国 60岁以上 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己经达 13. 26,并且还在迅速增 加。而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一个社会 60岁以上人口 超过 10即为老龄化社会 1。显然,我国己全面进 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背景 作者单位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ICU 四川泸州 646000 作者简介 朱芸 ( 1965 -,女,本科,护师。 通讯作者唐明华 , E - mail 252648133 qq. c.om 下,慢性患者和晚期肿瘤患者不断增多,社会对临终 关怀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2。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 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主力。为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对 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与态度倾向,现对泸州医学院 护理学院 卫校实习前护理学生进行调查,以期为 学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为临终关怀事业 的发展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该校 2010级中专共 22个班,学生均为 女生。将22个班级从 1 22顺序编号,然后从随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5年 6月第 31卷第 6期 JPrevMedInf,June2015, Vol.31, No.6 485 数字表任何一行的任何一列开始,顺序产生 4个数 字,每个数字乘以 22后取前两位数,前两位超过 22 或重复的数弃去重抽。最后,以对应编号的 4个班 级作为此次调查的样本。其中 7班 63人; 13班 61 人 ;20班 64人 ;21班 66人,共254人参加此次问卷 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与内容本调查使用问卷根据相 关文献及统计学专家建议自行设计 B5。问卷共有 3个部分。 护理学生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生源 地、性格 ; 护理学生对临终关怀认知情况,包括对 临终关怀的含义、对象、目的等得认知共 6项; 护 理学生对临终关怀态度情况是否愿意接近临终患 者、是否愿意从事临终关怀护理工作及原因。 1.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实习前 一周,以班级为单位,由研宄者统一发放问卷。学生 以不记名方式独立填写,当场收回。 1.2.3统计分析采用 Epidata3. 0软件进行资料 录入, 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般资料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254份,回收 238份,回收率 93. 7。采用问卷质量控制,筛出无 效问卷 38份,共 200份有效问卷纳入统计学分析。 其中受调查者均为女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地区,年龄 15 21岁,平均 ( 17.58 0.876 岁。调查对象一般 资料(表 1。 表 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特征 百分率 性别 男 女 0.00 生源 城镇 27.5 农村 63.5 性格 外向 53.0 内向 47.0 2.2对 临 终 关 怀 的 认 知 200名学生中有 2 9 . 5 的学生清楚临终关怀的含义,另外 69的同学一般 了解,只有 1. 5的学生完全不清楚。在对临终关怀 的对象、目的、濒死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临终关怀与 安乐死是否有相同之处等问题上,回答正确的人数 均在半数以上(表 2。 表 2护理学生对临终关怀知识回答正确情况 项目 正确率 / 临终关怀的对象 59.0 临终关怀的目的 51.5 临终患者心理活动 78.5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64.3 2. 3对学生获得临终关怀知识的途径分析发现, 94. 5的学生主要是从学校获得的。说明学校仍然 是传播临终关怀知识的主要力量。在其他途径中, 网络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而选择期刊杂 志却只有 2名同学。 2.4对临终关怀的态 度 6 2.5 的学生认为医院 非常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病房。同时也有 60. 5的 学生愿意接近临终患者,可是在选择是否愿意从事 临终关怀的护理工作时却只有 20. 5的同学愿意。 随着临终关怀教育的深入开展,多数实习前同学是 愿意接近临终患者的,通过对他们的探望,交谈,给 予他们关怀,使他们生命最后的里程得到心灵的舒 缓。然而,在真正面临是否愿意从事这项工作时,多 数人选择了不愿意或是不确定。不愿意从事临终关 怀护理工作的原 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工作环境 太过忧伤。其他还包括对临终患者的恐惧,认为临 终护理工作太麻烦等(原因见表 3。 表 3护理学生不愿意接受临终关怀工作的原因 U 81 原因 人数 百分比 对临终患者的恐惧 4 4.94 工作环境太过忧伤 40 49.38 护理工作太麻烦 14 17. 28 认为没有必要 3 3.70 其他 10 12.35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进展,临终关怀事 业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 1988年我国第一 个临终关怀研宄机构一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宄中 心创立以来,紧接着多家临终关怀医院和慈善宁养 院相继成立 6。 1991年,天津临终关怀研宄中心举 办了 “ 首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暨讲习班 ” 进行 486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5年 6月第 31卷第 6期 J Prev Med M, June 2015, Vol. 31, No. 6 专业人员的培训,启动了我国的临终关怀教育。目 前,各大医科院校和卫生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临终关 怀课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得到 了极大的推广。通过本次调查也发现,学生在临终 关怀教育不断推广的背景下,回答相关知识的正确 率有所上升,在对临终关怀的对象、濒死患者的心理 变化等问题上,与王晓莉讲师 2012年调查结果相 比 7,正确率有很大的提高 ( 其调查正确率分别为 40. 2、 24. 4 。这主要得益于学校逐步开展临终 关怀教育,学生对这门新兴学科的基本知识,认知才 有了明显的提尚。 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仍 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我国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量 大。截至 2011年底,中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己 达 1.85亿;另一方面临终关怀医院少,人员不 足 M。即使在临终关怀医院相对集中的北京、上 海、天津等大城市临终关怀医院也较少,而内陆与沿 海相比,则更是屈指可数了。目前,我国共有临终关 怀机构 120多所,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全部加起来 也不过数千人,这与庞大的群体需要相差甚远。受 传统死亡观的影响,学生对临终关怀的理解却是有 限的,加之,缺乏临床实际的体会和感悟,多数学生 不愿从事这项工作,临终关怀道路仍旧任重而道远。 面对社会对于临终关怀人才的急切需要,而大部分 同学却不愿意从事临终护理工作。这对卫生职业技 术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还应该拓展临终关 怀 教育的深度,加强学生死亡教育和相关的伦理道 德教育 1 。除课堂教育,还需要从其他多各方面开 展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她们从更多的方面去了 解、去认识临终关怀。改变对死亡的忌讳和逃避,同 时让学生在临床中切身去感受,理解放弃以呼吸机, 起搏器,静脉营养延续的生命,采取安详、平静的态 度,使躯体处于一种相对舒适的状态来渡过生命的 最后时期。为将来成为临终护理的教育者,实践者 奠定基础。也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 力量。 4 参考文献 1 李君,张大勇,菅林鲜 .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问题 D.理论 探索,2011, ( 3 97-99. 2 钟华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发展探索 LJ.中国全科医学, 2008,11 4 604-605. 3 王霞,黄海珊,吴辉等 .护生对优逝认知的期望调查 LJ.护理学 杂志 ,2011,2623 60-62. 4 赵燕利,蔺敏 .220名护生对死亡及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的调查 0.护理实践与研宄, 2008,579395. K1赵梅,高标 .医护本科学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 D.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3,383237439. 6 阎安 .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索 D.科学 经济 社 会,2010,28 3 82-85. 7 王晓莉 .对高职护生实习前临终关怀的认知调查 D.护理研宄, 2012,265 12814282. 8 岳林,张雷 .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 m.护士进修杂 志,2011, 262117七 9. M谈学灵,刘素珍 .我国临终关怀护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CJ. 现代护理, 2007,1313 12294230. 10蔡萍 .临终关怀与社会工作 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0 2206209. 收稿日期 2014-05 -12 J1C V V/ V V/ / V/ V / V/ v V V/ V/ V V / / V / V/ V/ V V/ V V V V/ V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