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DEC_第1章.docx

    • 资源ID:1142       资源大小:49.2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EC_第1章.docx

    - 1 - 机械装备设计工程讲稿 第 1 章 机械工程学科与机械工程专业 1.1 机械工程发展简史 人类文明的历史与 机 械工 程 学科的 发 展密 切相关 ; 机 械 工 程 学 科的形成得益于机械制造技术的诞生和进步,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制造业的兴起和发展。 制造是人类科学理念物化的过程。工具是机械的前身,人类最 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在距今 20 3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中华祖先们就能制作粗糙的石器工具。 在金属加工方面,商周时期的冶铸技术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 帜,冷锻工艺作为我国锻造技术的杰出成就,在商代就已经使用, 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金箔就是经过冷锻并经退火处理而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纹饰技术继续提高,并出现了金属 范和失蜡铸造、叠铸等新技术。 秦汉时期的机械已趋成熟,其工艺技术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各国。 这一时期以动力(弹力、畜力、风力、水力等)利用和机械结构方 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宋元时期中国的机械技术仍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学术研究,明代相继出现了 不少工程技术方面的巨著。明代伟大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 开物 被 誉 为 “ 17 世 纪 的 工 艺百 科 全 书 ” , 中 国乃 至 世 界 科 技 史 上 - 2 - 都占有重要位置。 但中国古代机械及其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当时世界其他地区的 联系和往来非常少,处于本土生长、时起时落的封闭状态,采用的 也是师徒制的技艺传授方式。并且中国古代人大都不能把理论和实 践结合起来,一般所谓士大夫都把实际工作看作是卑贱的事。由于 中国古代机械科学家、发明家只注重研究结果,加之受 “ 士大夫不 宵与手艺人为伍 ” 和视机械为 “ 奇技淫巧 ” 之物或雕虫小技等传统 思想的束缚,使得中国古代的许多机械创造发明只有实物而无文字 记述或理论解释,造成了后来许多发明的失传和再发明的走弯路现 象一也形成了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虽然成就辉煌联无系统的机械 科学与 工 程理 论 体系产生 的独 特 现象 。 尽 管如 此 , 中 国 古代 机械 工 程技术的发展对近现代机械科技体 系的形成还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15 16 世 纪 以前 , 世 界机 械工 程发展 缓 慢 。 但在 长期的 实 践 中 , 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技术,成为后来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基础。 17 世纪 以后 , 在 欧 洲 , 许多 高才艺 的 机械 匠 师和有 生 产理 念 的 知识人才致力于改进各产业所需的工作机械和研制新的动力机械 蒸汽 机 。 18 世 纪以前 的 机械 匠 师全凭 经 验 、 直 觉和手 艺 进行 机 械 制作,与科学几乎不发生朕系。 18 世纪 后期 , 瓦 特 改进 蒸汽 机引发 了 第一 次 工业革 命 , 产生 了 近代工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蒸汽机的应用从采矿业推广到纺织、冶 金等行业,制作机械的材料由木材转为金属,逐步形成了制造企业 的雏形 工场式生产,逐步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作。在新兴的 - 3 - 资本主义经济的促进下,机械制造业开始形成,开创了以机器为主 导地位的制造业的新纪元。 19 世纪 中叶 , 电 磁 场理 论的 建立为 发 电机 和 电动机 的 产生 奠 定 了基础 , 从而 迎来 了电气 技 术飞 速 发展的 时 代 。 以电 力作为 动 力源, 使机械 结 构发 生 了重大 变 革 , 互换 性原理 和 公差 配 合制度 应 运而 生 。 20 世纪初 , 内燃机 的 发明 引 发了制 造 业的 又 一次革 命 , 由 福特 、 斯隆创了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模式。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导致 了制造技术的过细分工和制造系统的功能分解以及制造成本的大幅 降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 出现,以及运筹学、现代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和软科学的 产生和发展,推动机械工程制造技术产生了一次飞跃。受市场多样 化、个性化的牵引和商业竞争加剧的影响,传统的大批量生产难以 满足市场多变的需要,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日渐成为制造业的主 流。机械工程制造技术向高质量生产和柔性生 产的方向发展,引发 了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的革命。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信息产业的崛起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 了全球化进程。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在机械工程领域提出了许多新 的制造理念和生产模式,如计算机集成制造、丰田生产模式(精益 生产 ) 、 智 能制 造 、 快 速 原型 制造 、 并 行 工程 、 协 同设计 和 协同 制 造 等。 进入 21 世 纪 , 机 械 工程 科 学 技 术正向 数 字 化 、 微 型化 、 综合 化 、 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精密化、仿生化、极端化等方向发展。 - 4 - 我国机 械 工程 产 业规模 持 续扩 大 , 总规模 和 出口 额 已居世 界 第 4 位, 许多重 要 产品 的 产量已 居 世界 前 列 , 装 备 的生 产制 造体系 逐 步完 善 , 在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许多重大装备的研发制造实现了许多新 的突破。 1.2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物质来源的主体产业,制造技术 是支持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先进制造技术是使一个国家的制造 业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 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 称。 机械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涉及的范围广、门类多、品 种杂、技术精、面向宽。它以各种机器设备和系统供应、装备国民 经济的各个部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很大程 度上取 决 于机 械 制造业 所 提供 的 装备和 系 统的 技 术水平 、 工作 性能 、 整体质量和可靠性。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 械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 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 色 。但是 , 近 两个 世纪 , 由 于 各 种 原因 , 中 国 社 会 的发展 受 到束 缚 。 至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十分薄弱。 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自己独立的、门 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电工电器、机床制造、汽车、机车车辆、冶锻 机械、采矿机械、船舶、航天航空工业等技术难度较大的机械制造 - 5 - 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的机械工业 已经形 成 了拥 有 规模以 上 企业 6 万多家 , 资 产总 额 4.54 万 亿 , 从 业 人员 1230 多 万的 工业体系 。 中 国 机械制 造 业规 模 仅次于 美 国 、 德 国 和日本。 但是,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竞争能力 还不够强,突出反映在: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尤其在核心技术 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核心基础元器件和软件仍没有 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二是产品结构总体上处于全球机械装备产业 链的中低端,品牌效应不强;三是企业结构规模小,与全球同行业 一流企业相比,各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四是经济增长方式粗犷,生 产效率、经营理念与工业发达国家同行业存在着阶段性差距。突出 表现为人力消耗和物力消耗多。生产经营过于看重增长速度,大多 数企业仍处于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阶段,着 力于增长生产能力的硬件 设施投入,在科研能力、知识产权、品牌效应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无 形资产方面投资比重还比较少。总体上,中国已是机械装备制造业 大国,已基本具备发展为装备制造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在向 装备制造业强国奋进。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技术落后、 资源短缺、高素质人才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和体制制约等诸多问题 的严峻挑战。当今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制造中心已在 中国兴起,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迅速变革,这 又给我国机械工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3 机械工程学科简介 - 6 - 机械工程学科涵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 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4 个二级学科,对应的本科专业主要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 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类似名称的专业如:机械制造工艺与 设备、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电子工程等。 机械工程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动态的工作机械,其工况随机变化 而难以预测,实际选用的材料因不均匀、可能存在各种缺陷而影响 受力,不可避免的加工误差会影响装配精度和运动特性等,这些机 械 工程的各种问题往往难以用理论精确解决。因此,早期的机械设 计制造 只 能运 用 简单的 理 论概 念 , 结合实 践 经验 进 行 , 为 保 证安 全 , 都偏于保守。结果,制成的机械笨重而庞大,成本高,生产率低, 能量消耗很大。 现代机械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把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 制造和控制中,应用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 理论及 技 术 , 电 子技术 , 信 息 处 理技术 , 计 算 机 技术 , 网 络 技 术 等) 和工程知识,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并 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械的基础理论、各类机械 产品及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检测控制理论与 技术、自动化技术、性能分析与实验、过程控制与管理等。随着本 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 实和丰富了本学科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 1.4 机械工程人才培养 - 7 - 1.4.1 中国机械工程专业历史沿革 中国机械工程类专 业 历史 悠 久 。 早 在 1895 年 , 北洋 大 学 (现 天 津大 学 ) 就 建立 了我国 第 一个 机 械系并 开 办 了 “ 机械工 程 学 门 ” 。 当 时的办 学 思想 是 注重专 业 教 育 , 如培养 方 案中 写 道 : “ 一 人 之精 力 聪 明,只 有 此数 , 全学不 如 专学 , 方能精 进 而免 泛 鹜 。 ” 20 世纪 初期 , 在 “ 教 育救 国 ” 、 “ 实 业 救 国 ” 思 想的影 响下 , 中 国的机械工程教育着重培养专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机械工程学科 分设若干专业面较窄的专业,如交通大学当时设有 “ 机厂工务 ” 和 “ 铁路机务 ” 等专业。在课程结构上,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 比重较大。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 代 , 机械工 程 专业 进 行了门 类 和课 程 设 置的调整,拓宽了专业面,加强了理化基础和实践环节。如交通大 学的普 通 物理 课 程的讲 授 和实 验 分别设 课 , 连 续两 学年 开课 ; 实 验 、 实习和设计类环节的学时数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 40%。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高等教育部根据 “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 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 ” 的方针在全 国进行高校调整。调整后的工科院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多 科性高等工科学校,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另一类是具有行业 性质的高等工科专门院校,如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等。院 校调整的同时,根据前苏联高等工科学校的专业目录,借鉴前苏联 的经验,设立了一系列口径很窄的专业,如矿山机械专业、起重运 输专业 、 冶金 机 械专业 、 金 属 切 削机床 专 业 、 铸 造专业 、 焊 接 专 业、 锻压专 业 等 。这 一时期 , 国 家 实 行计划 招 生 、 计 划培养 、 计 划 分 配, - 8 - 对高等教育的统一领导,包括统一培养目标、统一学制等,将我国 高等教育纳入高度计划经济的轨道。机械类专业同全国工科专业一 样,执行的是高等教育部组织制定和颁发的全国统一教学计划,教 科书等基本以前苏联的教材为蓝本。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受各种干扰的影响,机械类 专业设 置 基本 延 续前期 的 模式 , 教学过 程 轻理 论 、 弱基础 , 强 调 “ 开 门办 学 ” , 课 程 设 置强调 “ 以典 型 任务带 教 学 ” 。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生机,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蔚然成风,重理论、重基础的高等工程教育得到强化,各 种教育教学改革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一些学校新增了诸如液 压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等适应国家经济快速恢复 所需的新专业。 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教委(教育部)启动了 “ 高等教育面向 2l 世 纪 教学 内容 和课程 体 系改 革 计划 ” , 华中 科技 大学等 学 校完 成 的 面向 21 世 纪 “ 机 械类专 业 人才 培 养方案 及 教学 内 容改革 的 研究 与 实 践 ” 等国家级教改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全国机械类专业的教 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 司 于 1998 年 7 月 颁 布 了 “ 普 通高等 学 校本科 专业目 录 和专 业 介绍 ” , 将 原来 的 “ 机 械 制造 工艺 与设 备 ” 、 “ 机械 设 计及制 造 ” 、 “ 机 械电子 工 程 ” 、 “ 流体传 动 及控 制 ” 等 14 个专 业合 并 为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为引导型 - 9 - 专业)专业。为适应机械类专业调整的需求,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 设计制 造 及其 自 动化专 业 教学 指 导分委 员 会于 1999 年 提 出 了 机 械 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参考性教学方案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 化 专 业 参考 性 教 学 计 划 。此 后 , 全 国 高 校本 着 “ 厚 基 础 、宽 知 识 、 强能力、高素质 ” 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机械类人才培 养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全面、深入的研讨与改革。 2002 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 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各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及培养 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交流;随后几年的工作会议进一步对专业人 才培养计划进行了研讨,达成了出版 “ 案例集 ” 的共识,并于 2005 年出版全国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案例 集 。 经过近 10 年 的探索 与 改革 , 目 前实施 的 机械 类 专业培 养方 案具 有以下特点: (l) 加强基础 、 拓宽专业 、 增 强适应 。 形 成 了 宽厚的 基 础课 程 教 学平台、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加了专业课程的柔性,增强了学生毕 业后的专业适应能力。 (2) 强化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 新教育融入培养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3) 注重工 程 实践教 学 。 改 革 了实验 教 学内 容 , 增设 了 设计 性 、 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增加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课程设计。 (4)提倡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各层次、各类型的学校能够结合校 情和服务面向,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 - 10 - 方面的需求。 教 高 20071 号文件 启 动 的 “ 高 等学校 本 科教 学 质量与 教 学改革 工程 ” , 将 专 业 结 构调整 与 专业 认 证作为 近 期高 等 教育发 展 与改 革 的 首要任务,推动着机械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1.4.2 国外大学机械类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 通过调研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普渡大学、伍斯特理 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广岛大学,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英国 的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外著名高校机械专业的近期培养方案,发现其 共同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注 重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和集成性。这些特点可作为下一步各校专业教 育改革的借鉴。 1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国外机械专业的培养模式普遍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综合能 力的培养,将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从教室转到图书馆、实验室、企 业,在各教学环节中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主要体现 在: ( 1) 从时 间 上 为 学生综 合 能力 培 养提供 保 障 。 课 堂教学 的 时数 较少,而课外各环节的学时数较多。如美国和德国大学课堂讲授学 时一般仅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 50%左右,英国大学课内外学时比一 般为 1: 3。 ( 2) 国 家、 学 校 和 企业 共 同 构 成 注 重工 程 教 育 的 大 环境 。 如 美 国的工程教育联合体计划,将工程教育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的全过 程,许多学校在大一、大二就能够接触工程设计,获得接触真实工 - 11 - 程实践的机会。麻省理工大学提出了 “ 回归工程 ” 的培养模式,特 别强调实践训练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英国的许多高校要求学生在 完成前两年学习后去企业实习一年,完成后可以获得政府颁发的工 业实习证书。德国的工科学校在高年级的每个学年中有 3 段时间到 工厂实 习 或进 行 项目研究 , 至少 14 周 的时间 。 加拿 大的工 科 院校一 般均在高年级设置 2 4 个月的企业实习。 ( 3) 注重 培 养学生 的 创新 精 神和科 学 研究 能 力 。 许 多 学校 为 不 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提供了犬量的科学 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机会,将研究、学习与创业有效整合为一体,把 问题性、合作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 普遍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 “ 实现自我,服 务社 会 ” , 显 然 它 是以学 生 的 “ 个 性 ” 为 第 一位 的 。 ( 1) 许 多学 校 将 社 会需 求 和 个 人 兴 趣有 机 结 合 , 不 仅专 业 设 置 多 样 化 ,而 且 在 课 程 设 置方 面 具 有 很 大 的弹 性 , 实 行 “ 学分 共享 ” , 即大学之间互相承认学分,学生选择不同的大学修完专业规定的总 学分即可获得学位。 ( 2) 开 设的 课 程 面 广量 大 , 无 论 是 通识 教 育 还 是 专 业教 育 , 学 生选择的余地都很大,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许多学校的教学 计划中,有 50%左右的课程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今后 的志向 选 修 。 美 国斯坦 福 大学 全 校共有 6000 多名 本科生 , 为 本 科 生 - 12 - 开设的 课 程达 6000 多门 , 平 均 每 个学生 可 以独 立 享有一 门 课程 。 学 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打算选择专业,而且可以自由地 选择课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3注重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和集成性 多数国家的机械专业比较重视培养计划的整体性和集成性。 ( 1) 在 课程 设 置 上 强调 自 然 科 学 与 人文 科 学 的 结 合 ,工 程 与 经 济管理的结合。许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人文、社会、管理等方面 的课程较多,如职业伦理学、技术与社会、社会学、人类学、项目 管理等课程。教学计划在结构上比较强调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 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也很广泛,如设置有化学、热力学、传热学、 热工学、材料学、流体力学等课程;而对中间环节的教学主要靠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 ( 2) 在课 程 设 置 和学习 内 容的 选 取上有 比 较明 确 的专业 指 向 性 , 每门课程及其内容的选取始终紧扣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没有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分,只有先修与后修之别。先修课程主要是 为后续课程服务,淡化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界限,使专业课程 学习也成为一个打基础的重要环节,将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贯穿于 本科阶段的全过程。 - 13 - 1.4.3 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招生培养对象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一般应具有学士学位 ),在机械相关领域任职 3 年以 上的部队在职干部。培养目标为非指挥类干部的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本科毕业 学员。 二、培养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 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对党忠诚、专业扎实、作风优良、身 心健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机械工程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理论 和专门知识,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具备德、 智 、 军 、 体 全面 发展 ; 在 车 辆装 备 与 物 流工程 领 域 , 从 事 论证 、 试 验 、 评 价 、 监造、保障等科研、教育、训练与管理岗位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的高层次、应 用型和复合型教学、科研与管理人才。 (二)基本规格 (1)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理想信念坚定,具有高尚的 军人职业道德和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 (2)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所 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及相关交叉领域的知识,把握它们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 研究前沿,具备适应学科发展、知识更新和进入学科前沿开展科学研究的知 识结构;在军事应用方面具备相关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 研究内容在作战与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入的理解。 (3) 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 备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适应科 技进步和我军装备建设发展的需要,自觉更新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具备熟练查阅文献资料、消化吸收有用信息,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 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 14 - (4) 能比较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具有本专业英文写作能 力和学术交流需要的听说能力。 (5) 身心素质过硬,能 够适应紧张繁重的军事工作和严酷的战场环境。 (三)能力素质目标 序 种类 目 标 1 思想 品德 1.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掌握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熟悉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 3.具 备 军 人 职 业 精 神 , 继 承发 扬 我 党 我 军 革 命 道 德 传统 , 爱 军 习 武 、 艰 苦 奋斗、团结友爱、遵规守纪、作风过硬。 2 科技 文化 1.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掌 握 武 器 装 备 、 指 挥 作 战等 军 事 科 技 知 识 , 特 别 是熟 练 掌 握 机 械 工 程 学 科的核心理论和前沿知识;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擅于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追求高雅的文化品味。 3 业务 能力 1.具 有 较 强 的 专 业 知 识 获 取能 力 , 能 够 跟 踪 学 科 前 沿动 态 , 主 动 根 据 工 作 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知识; 2.具 有 独 立 从 事 机 械 工 程 领域 研 究 的 能 力 , 能 够 解决 机械 工 程 相 关 领 域的 关键问题。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 3.掌 握 一 门 外 语 , 阅 读 和 翻译 机 械 工 程 领 域 的 外 文 资料 , 有 较 强 的 外 文 写 作和听说能力。 4 身心 素质 1.体能素质达标,能够保持旺盛的体能适应工作需要; 2.具 有 情 绪 控 制 能 力 和 压 力应 对 能 力 , 具 备 较 强 的 容忍 力 , 能 够 适 应 复 杂 环境下军事行动需要。 三、研究方向 (一)军用车辆发展工程 (二)军用车辆设计与试验工程 (三)军用车辆动力与传动工程 (四)军用车辆运用工程 (五)军用车辆电子工程 (六)军用装卸装备工程 四、 学习方式及学习时间分配 (一)学习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 导师负责制,同时吸收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相关人员组成导师组,协 - 15 - 助导师进行指导。 (二)学习时间分配 学 制 2.5 年 , 根据 实 际需要 , 在学 研究 生学习 年 限可 在基 本学制 的 基础上 适当延 长 , 延 长 时 间不超 过 0.5 年 。 学 术学位 硕 士研 究生 秋季入 学 , 每 学年 分 2 个学期,共 5 个学期。第一、二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其中,第一学期完成 公共基础课、学科核心课学习;第二学期完成专题讲座课、选修课学习,组 织中期 考 核和 综合 演练 。 第 三 、 四 、 五 学期 , 进 行课 题研 究和学位 论文 撰写 。 其中,第三学期组织学位论文开题,第四学期末组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第 五学 期 组 织学 位申 请和资 格 审核 、 学位 论文评阅 、 学位 论文答辩 、 学 位 授予。 具体时间分配如下: 单位:天 项 目 全日制 在校总时间 850 教学时间 337 部队实践时间 427 机 动 30 节假日 56 备注 1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课程教学、复习考试、综合演练等环节。 2机动时间由训练部掌握,主要用于入学教育、毕业工作及有关教学活动。 五、 课程设置 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科核心课、专题讲座课、综 合实践课和选修课等模块。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 20 学时记 1 学分,总学分 不低于 35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 8 学分,专业基础课 8 学分,学科核心课 10 学分,专题讲座课 1 学分,综合实践课 3 学分,选修课不低于 5 学分。具 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 16 - 六、 课外教育训练计划 类别 项目 时间 方式 入学入伍教育 包括学术道德、导师讲坛、基 地化 训 练 、 专 题 教育 4 个模 块。 入学第一个月 训练部 研究生管理大队组织 第二课堂 名师讲坛 周五上午 学院组织 博硕讲堂 周三晚上 研究生管理大队组织 心理训练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周六上午 学院组织 体能训练 3000 米跑、 10 米 ×5 往返跑、 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每周一至四早操 和第八节课 研究生管理大队组织 七、 考试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实行全程培养、全程考核、全程淘汰制度。 (一)入学考核。研究生在入学 3 个月内进行学籍注册,按照研究生入 学标准和条件进行复审和考核,考核合格者取得入学资格;考核不合格者取 消入学资格,退回原单位。 (二)管理考核。研究生必须严格遵守学院一日生活制度和各项管理规 定,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参加学习,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者,须按学院相关规定 请假。 (三 ) 课 程 考核 。 课 程考核 采 取考 试和 考查两 种 方式 , 必修 课进行 考 试, 选修课进行考查。考试以笔试、研讨、课程论文为主。选修课主要采取课程 论文的 形 式进 行考 查 , 不记 分 数 , 只 记 “ 合格 ” 或 “ 不 合格 ” 。 所有 课 程 取 得 合格成绩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研究生单门课程缺课率达到 20%以上的不得 参加该课程考试,可申请补修;无故旷课累计达到 8 学时的,课程成绩以零 分计,且一律不予补考;连续旷课超过 24 学时或累计旷课超过 48 学时的, 给予开除学籍处理。公共基础课、学科核心课考试有 2 门考试不及格经补考 仍不及格者,终止学业。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合格)者,允许补考 1 次。 研究生因故不能参加考核的,应当提前提出缓考申请并报训练部审批,未经 批准不参加考核的按旷考处理,其成绩按零分或 “ 不合格 ” 计且不予补考, 旷考两次以上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四)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进行的一次综合考 - 17 - 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之前组织,考核工作由训练部、各 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管理大队依据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共同组 织实施。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学研究、部队实践、 作风纪律、身心状况等方面。中期考核结束后由中期考核组给出考核意见, 中期考核综合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成绩良好以上 的,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五 ) 科 研 水平 考核 。 研 究生 应 加强 科研 能力训练 , 在论 文提 交评阅 前 , 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军事交通学院名义在公开发行的军队级以上学术期刊、 报刊发表 1 篇(含)以上 3000 字的学术论文,否则,不能提交论文评阅和答 辩。 (六)综合实践考核。 研究生综合实践包括综合演习、教学实践、管理 实践和部队实践等。自行选择实践类别,学分不少于 3 学分。 (1) 综 合 演习 : 在第 二学期末 , 参加 学院 组织的 综 合演习 , 并 考核合 格 , 记 1 学分,由研究生管理大队组织评定。 (2) 教学实践 : 参 与 低年级硕士研究生课程答疑与作业批改 , 协助导师 备 课,或参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累计不少于 20 学时,记 1 学分,由研究方 向所在系组织评定。 (3) 管理实践 : 担任系教学参谋助理 、 教研室教学秘书 , 担任研究生文 献 综述汇报、开题、论文检查、答辩等教学活动秘书,或参加其它教学管理相关 工作,累计不少于 20 学时,由研究方向所在系组织评定。 (4) 部队实践: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到相关部队岗位或进部队研究 生工作站进行实践。部队实践活动结束后一周内,研究生须完成不少于 3000 字的情况报告,由导师以 “ 合格 ” 或 “ 不合格 ” 给出成绩,报学院训练部门 审核。达到以上要求的,记 2 学分。 八、 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流程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 答辩、学位授予等六个环节。 - 18 - (1) 文 献 综 述 。 文 献综述是在全面搜集 、 大量阅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 经 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 、 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 修满规定学分的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 均须完成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般在课程学习之后至开 题报告之前,由导师负责组织,研究生要求精读不少于 50 篇的相关技术文献 资料( 其中, 近五 年文献 量 不 少 于 60%, 外 文文 献 数量 不 少于 30%) ,并提 交 不少于 3000 字的文献阅读综述。 (2) 论 文 开 题 。 学 位 论文开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开始 , 是对论文选题的 科 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等的论证,决定论文研究与写作的方向,是确保学位论 文质量和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关键环节 。 论文开题一般安排在文献综述通过半 个月后 , 由各 系 ( 部 ) 组织进行 , 研究 生 要求提交不少 于 3000 字的开题报告, 经专家组对开题报告进行集体讨论,审议认可后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3) 论 文 中 期 检 查 。 第四学期 , 由各 系 (部 ) 组织专家组对研究生论文 撰 写 、 课题研究和学术成果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 , 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的 重要措施 。 通过开题的所有研究生均须参加论文检查 , 时间一般安排在研究 生 开题通过后至提交论文评阅申请前完成 , 检查通过方可 进 入下一阶段的课题研 究及论文撰写工作。 (4) 论 文 评 阅 。 论 文 评阅是依据学位论文标准和规定对学位论文的综合 评 定,是研究生能否参加答辩的评判依据,也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由训练部研究生处统一组织 , 评阅申请时间一般为 答辩前两个月,评阅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5) 论 文 答 辩 。 学 位 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认识程度 、 当场论 证 论题的能力 、 论文研究的深入程度 、 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 以及研究 生 是否独立完成论文研究工作的综合考核和评定 , 也是学位论文质量审核把关的 关键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会由各系(部)负责组织。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的研究 生在评阅结果返回半个月之内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 通过论文答辩 、 建议授予学 位者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 (6) 学 位 授 予 。 对 答 辩委员会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决议的申请人 , 经 学 - 19 - 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两级对其政治思想表现 、 课程考试和论 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二)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 。 硕士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一般要 求 3 万字左右 , 不含 中 文摘要及相应的 英 文译文 。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 能 力,能够提出新问题或新见解,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 九、 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通过后,授予军事学硕士学位,同时,颁发学历证书。 20 课程 类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授课单位 课程 属性 公共 基础 课 专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究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研究 研究生英语 应用数理统计 联合作战理论基础 现代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 车辆结构有限元分析 40 20 40 40 20 40 40 2 1 2 2 1 2 2 1 1 1 1 1 1 1 政治理论教研室 政治工作教研室 外语教研室 数学教研室 军事理论教研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军用车辆教研室 基础课 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 40 2 1 图学与设计教研室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40 2 1 图学与设计教研室 车辆装备建设与发展工程 机械装备设计工程 40 40 2 2 1 2 军用车辆教研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科 核心课 汽车系统动力学 40 2 2 军用车辆教研室 车辆装备维修工程 40 2 2 维修工程教研室 现代测试与控制技术 40 2 2 装卸工程教研室 车辆装备技术前沿 车辆装备动力技术前沿 10 10 0.5 0.5 2 2 军用车辆教研室 军车动力教研室 专题 车辆装备保障技术前沿 10 0.5 2 维修工程教研室 讲座课 军用装卸装备技术前沿 10 0.5 2 军事物流系 汽车电子技术前沿 10 0.5 2 军车电子与信息技术 教研室 智能车

    注意事项

    本文(DEC_第1章.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