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九节-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课件.ppt

    • 资源ID:11445851       资源大小:3.74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九节-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课件.ppt

    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 在电气化铁路区段的站场内两个股道交叉处,为了使电力机车受电力由一股道顺利过渡到另一股道,在两条铁路交叉的上空相应有两支汇交的接触线,在两支汇交接触线的相交处用限制管连接并固定的装置称为线岔线岔,又称等空等空转辙器或空中转换器转辙器或空中转换器。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线岔的作用线岔的作用: 线岔的作用是在转辙的地方,当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被受电弓抬高时,另一组悬挂的接触线也能同时被抬高,从而使它与另一接触线产生高差h。高差随着受电弓靠近始触点而缩小,到达始触点时,高差基本消除而使受电弓顺利交接,以使接触线不发生刮弓现象。使电力机车受电弓由一条股道上空使电力机车受电弓由一条股道上空的接触线平滑、安全地过渡到另一条股道上空的接触线上,从的接触线平滑、安全地过渡到另一条股道上空的接触线上,从而使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完成线路转换运行的目的。而使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完成线路转换运行的目的。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1 1、高速受流对线岔的技术要求、高速受流对线岔的技术要求技术总要求技术总要求(1)合理设计线岔结构和技术参数,使受电弓过岔时处于最佳受流状态;)合理设计线岔结构和技术参数,使受电弓过岔时处于最佳受流状态;(2)合理选择两线交叉点(或接近点)以及定位支柱位置,尽量减少线岔结构对高速受)合理选择两线交叉点(或接近点)以及定位支柱位置,尽量减少线岔结构对高速受流的影响;流的影响;(3)对于高速线路,正线接触网不因线岔而改变接触悬挂技术条件,受电弓正线通过时)对于高速线路,正线接触网不因线岔而改变接触悬挂技术条件,受电弓正线通过时不受侧线影响;不受侧线影响;(4)受电弓能按预设最大速度平稳安全的实现正线和侧线的转换;)受电弓能按预设最大速度平稳安全的实现正线和侧线的转换;如何实现?如何实现?分析道岔、受电弓运行轨迹、线岔间的关系,确定分析道岔、受电弓运行轨迹、线岔间的关系,确定“两点两点”位置。位置。一个中心一个中心( (交叉点交叉点) ) 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 (两个定位点两个定位点)!)!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2 2、道岔的结构和相关名词道岔的结构和相关名词道岔的形式有七大种类之多,主要以单开道岔为主道岔的形式有七大种类之多,主要以单开道岔为主单开道岔结构图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2 2、道岔的结构和相关名词道岔的结构和相关名词除固定辙叉道岔外,还有可动心轨辙叉,其优点是:寿命长除固定辙叉道岔外,还有可动心轨辙叉,其优点是:寿命长69倍;维护工作量少倍;维护工作量少40%40%;机车通过是无大的冲击;过岔速度高;旅客;机车通过是无大的冲击;过岔速度高;旅客舒适度大大提高。缺点是:长度长、结构复杂、活动心轨的定反位转舒适度大大提高。缺点是:长度长、结构复杂、活动心轨的定反位转换需另设转换装置。换需另设转换装置。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主要以主要以1818号、号、3030号、号、3838号道岔为主,其设计原则如下:号道岔为主,其设计原则如下: (1 1)采用可动心轨道岔;正线直向通过速度)采用可动心轨道岔;正线直向通过速度200km/h200km/h; (2 2)连结正线与到发线,到发线与到发线的道岔,侧向通过速度)连结正线与到发线,到发线与到发线的道岔,侧向通过速度50km/h50km/hV V80 km/h 80 km/h 时,采用时,采用1818号单开道岔。在全部或绝大多数均停站的个别车站以及改、扩建大型站,特殊号单开道岔。在全部或绝大多数均停站的个别车站以及改、扩建大型站,特殊困难条件下可采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12号道岔;号道岔; (3 3)区间渡线采用大号单开道岔,车站咽喉区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采用)区间渡线采用大号单开道岔,车站咽喉区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采用1818号号或大号码单开道岔;改、扩建大型站,特殊困难条件下可采用或大号码单开道岔;改、扩建大型站,特殊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12号道岔。号道岔。(4 4)联络线与正线连结的道岔采用不小于)联络线与正线连结的道岔采用不小于1818号的单开道岔;客车段、综合维修基地等走号的单开道岔;客车段、综合维修基地等走行线在到发线上接轨时,采用不小于行线在到发线上接轨时,采用不小于1212号的单开道岔,在区间正线上连接时,采用不小于号的单开道岔,在区间正线上连接时,采用不小于1818号的单开道岔;段管线可用号的单开道岔;段管线可用9 9号单开道岔。号单开道岔。3 3、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 1)动能损失)动能损失0.5 km2/ h20.5 km2/ h2;(2 2)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0.5m / s20.5m / s2;(3 3)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时变率)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时变率0.4m/s30.4m/s3;(4 4)夹直线长度)夹直线长度l0.4vl0.4v,困难条件下夹直线长度,困难条件下夹直线长度20 m20 m;大号码道岔夹直线长度不;大号码道岔夹直线长度不满足要求时,采用两反向缓和曲线直接连接;满足要求时,采用两反向缓和曲线直接连接;(5 5)1818号道岔侧股平面线形采用号道岔侧股平面线形采用R=1100mR=1100m单圆曲线,单圆曲线,3838号道岔侧股平面线型采用号道岔侧股平面线型采用R=3300mR=3300m圆曲线圆曲线+ +三次抛物线;三次抛物线;(6 6)直向设计速度为)直向设计速度为250 km/h250 km/h;侧向设计速度:;侧向设计速度:1818号道岔号道岔80km/h80km/h,3838号道岔号道岔140 km/h140 km/h,满足旅客列车舒适度要求。满足旅客列车舒适度要求。3 3、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3 3、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1212号道岔参数(单位号道岔参数(单位mmmm)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1818号道岔用于中间站正线与到发线间的连接。号道岔用于中间站正线与到发线间的连接。道岔全长道岔全长L=69.00mL=69.00m,前端长度,前端长度a=31.729 ma=31.729 m,后端长度,后端长度b =37.271 mb =37.271 m。道岔侧股平面。道岔侧股平面线形选用圆曲线与直线相切的连接方式。线形选用圆曲线与直线相切的连接方式。当侧向速度为当侧向速度为80km/h80km/h时,欠超高时,欠超高h=68.65mmh=68.65mm,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m=0.45m/s2 m=0.45m/s2 ,离心加速度时变率离心加速度时变率=0.55m/s3=0.55m/s3,当车轮最大游间,当车轮最大游间按按40mm40mm 计算时,尖轨冲击角计算时,尖轨冲击角=2919=2919,此时动能损失,此时动能损失=0.47km2/h2=0.47km2/h2。3 3、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18号道岔号道岔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 60kg60kgm m钢轨钢轨1/181/18号可动心轨高速单开道岔参数表号可动心轨高速单开道岔参数表 单位(m)道岔全长L69.000道岔前长a31.729道岔后长b37.271道岔容许通过速度直向V250km/h侧向V75km/h导曲线半径R1100尖轨长度尖轨轨型基本轨长度基本轨轨型辙叉长度辙叉形式22.01060AT钢轨24.59260kg/m钢轨18.592可动心轨轧制翼轨拼装式护轨长度护轨轨型及护轨形式闭锁形式扣件类型岔枕延长米辙叉角度L侧7.50050kg/m钢轨分开式可调护轨分动外闭锁型弹条扣件464.08031047.4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3838号道岔用于中间站正线与正线间的连接。号道岔用于中间站正线与正线间的连接。道岔全长道岔全长L=136.200 mL=136.200 m,前端长度,前端长度a=48.771 ma=48.771 m,后端长度,后端长度b=87.429 mb=87.429 m。道岔侧股平面。道岔侧股平面选用圆曲线选用圆曲线+ +三次抛物线,两曲线的切点位于支距三次抛物线,两曲线的切点位于支距222 mm 222 mm 处。线间距为处。线间距为4.6m 4.6m 时,渡线两时,渡线两反向三次抛物线始点正好相接。当侧向速度为反向三次抛物线始点正好相接。当侧向速度为140 km/h 140 km/h 时,欠超高时,欠超高h=70.1mmh=70.1mm,未被平衡,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离心加速度a=0.46 m/s2a=0.46 m/s2,离心加速度时变率,离心加速度时变率=0.99 m/s3 =0.99 m/s3 ,动能损失,动能损失=0.48 km2/ =0.48 km2/ h2 h2 ,三次抛物线欠超高时变率为,三次抛物线欠超高时变率为27.19mm/s27.19mm/s,离心加速度时变率为,离心加速度时变率为0.19 m/s3 0.19 m/s3 。3 3、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中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38号道岔号道岔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3838号道岔参数(单位号道岔参数(单位mmmm) 60kg60kgm m钢轨钢轨1/381/38号高速单开道岔参数表号高速单开道岔参数表 单位(m)道岔全长L136.200道岔前长a48.711道岔后长b87.429道岔容许通过速度直向V250km/h侧向V140km/h导曲线半径R3300尖轨长度尖轨轨型基本轨长度基本轨轨型辙叉长度辙叉形式37.63060AT钢轨49.19260kg/m钢轨29.392可动心轨轧制翼轨拼装式护轨长度护轨轨型及护轨形式闭锁形式扣件类型岔枕延长米辙叉角度L侧10.00050kg/m钢轨分开式可调护轨分动外闭锁型弹条扣件809.19013026.8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1 1) 日本新干线道岔日本新干线道岔日本新干线中间站正线与到发线的连结一般采用日本新干线中间站正线与到发线的连结一般采用1818号可动心轨道岔。道岔全长号可动心轨道岔。道岔全长L=71.349 mL=71.349 m,前端长,前端长a=32.890 ma=32.890 m,后端长,后端长b=38.459 mb=38.459 m。尖轨长度为。尖轨长度为18m18m。直向允许通过。直向允许通过速度速度300km/h300km/h,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70km/h70km/h(设计速度为(设计速度为80km/h80km/h)。)。目前新干线只有一组目前新干线只有一组3838号道岔号道岔, ,铺设在铺设在上越新干线高崎站新泻方向上越新干线高崎站新泻方向3.3km3.3km处,为北处,为北陆新干线的出岔点。其直向允许通过速度为陆新干线的出岔点。其直向允许通过速度为300 km/h300 km/h,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160km/h160km/h。道岔平面线型采用复合曲线形式,半径为道岔平面线型采用复合曲线形式,半径为8400m8400m4200m4200m8400m8400m,道岔全长,道岔全长134.790 m134.790 m,欠超高允许值欠超高允许值90mm90mm,欠超高时变率,欠超高时变率85m/s85m/s,离心加速度时变率,离心加速度时变率0.057 g/s0.057 g/s。4 4、外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外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2 2) 德国铁路道岔德国铁路道岔德国高速铁路所使用的道岔有德国高速铁路所使用的道岔有1414,18.518.5,26.526.5,32.532.5,42 42 号道岔。直向允许通号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一般与区间等速,侧向允许通过速度因道岔的号数不同而不同。过速度一般与区间等速,侧向允许通过速度因道岔的号数不同而不同。1414,18.518.5号号道岔一般用于正线与到发线的连结,道岔一般用于正线与到发线的连结,26.526.5,32.532.5,4242号道岔一般用于区间渡线或两号道岔一般用于区间渡线或两条高速线的连结,区间渡线用于一条线路开天窗进行维修、大修作业或发生故障时条高速线的连结,区间渡线用于一条线路开天窗进行维修、大修作业或发生故障时组织逆向行车,区间出岔用于列车由一条高速线进入另一条高速线。组织逆向行车,区间出岔用于列车由一条高速线进入另一条高速线。4 4、外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外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3 3) 法国铁路道岔法国铁路道岔法国在高速线上使用的道岔有法国在高速线上使用的道岔有15.315.3,2121,2929,4646,65 65 号。其中号。其中46 46 号号道岔用于区间渡线,道岔用于区间渡线,65 65 号道岔用于高速线间的连接。号道岔用于高速线间的连接。6565号道岔的侧向速度为号道岔的侧向速度为230km/h, 15.3 230km/h, 15.3 号为号为80 km/h80 km/h。6565号和号和4646号采用圆缓线型号采用圆缓线型, ,其余采用圆曲线型。其余采用圆曲线型。4 4、外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外国高速线路道岔及其基本参数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允许通过速度1./hkm国别道岔号数道岔侧股线型道岔全长(mm)备注直向侧向日本1/18圆曲线,R1106m7134930070正线与到发线1/38RS 400m+R4200m+RS 400m的复曲线134790300160高速线区间出岔德国1/18.5圆曲线,R=1200m648003001001/26.5R4 800+R2450m的复曲线943003001301/42三次抛物线,R100004000m145650300160西班牙设计,用于线间距4.3m的渡线1/42R7000m+R6000m复曲线154000300200法国1/15.3圆曲线,R820m5350030080正线与到发线1/46圆曲线R3000(3550)m+三次抛物线()136700/136900300160/170线间距4.2m的渡线1/65圆曲线R6720(7350)m+三次抛物线()139.4/139.7300220/230高速线区间出岔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总结:总结: 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得出: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得出:高速铁路道岔的线型应采用高速铁路道岔的线型应采用曲线尖轨曲线尖轨, , 圆曲线导曲线轨、曲线辙叉圆曲线导曲线轨、曲线辙叉。道岔的线。道岔的线型泛指尖轨、导曲线和辙叉的线型。型泛指尖轨、导曲线和辙叉的线型。 由此可以看出:当列车从正线通过时,受电弓中心或肩部的轨迹为一直线;当由此可以看出:当列车从正线通过时,受电弓中心或肩部的轨迹为一直线;当列车从正线进入渡线或是从渡线进入正线,受电弓的运行轨迹理论上与导曲线轨相同,列车从正线进入渡线或是从渡线进入正线,受电弓的运行轨迹理论上与导曲线轨相同,即为圆曲线。即为圆曲线。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5 5、中、日、德、法等国主流受电弓、中、日、德、法等国主流受电弓受电弓型号受电弓型号中国中国TSG3型型日本日本PS200法国法国CX德国德国DSA350SEK最大运行速度(最大运行速度(km/hkm/h)170170大于大于200200大于大于350350350350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压(kVkV)25252525适合交直流式适合交直流式2525或或1515额定工作电流(额定工作电流(A A)6306302500250010001000静态接触压力(静态接触压力(N N)70705454151550140可调可调工作高度(工作高度(mmmm)500500225080080050050075075021502150弓头总长(弓头总长(mmmm)2085208550501450145019501950滑板工作长度(滑板工作长度(mmmm)125012501115111580080014501450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6 6、无线夹区的确定、无线夹区的确定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6 6、无线夹区的确定、无线夹区的确定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叉线岔的布置、交叉线岔的布置7.1 7.1 考虑因素考虑因素7.27.2布置原则布置原则7.37.3交叉点位置的确定交叉点位置的确定7.4 7.4 道岔定位柱位置的确定道岔定位柱位置的确定7.57.5道岔区接触网的立面布置道岔区接触网的立面布置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1 7.1 考虑因素考虑因素(1 1)受电弓、线路中心线、接触线的相互关系)受电弓、线路中心线、接触线的相互关系(2 2)线岔处为)线岔处为“集中负载集中负载”区,区,线岔与跨距的关系线岔与跨距的关系(3 3)线岔随温度变化的活动区,)线岔随温度变化的活动区,线岔与中心锚结和补偿装置的位置关系线岔与中心锚结和补偿装置的位置关系7 7、交叉线岔的布置、交叉线岔的布置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叉线岔的布置、交叉线岔的布置7.27.2布置原则布置原则(1 1)从始触点(始触区)至交叉点的一定区域内,两支接触线必须位于受)从始触点(始触区)至交叉点的一定区域内,两支接触线必须位于受电弓的同侧半有效工作区内,防止刮弓或钻弓;电弓的同侧半有效工作区内,防止刮弓或钻弓;(2 2)为了减少因定位和增加一支悬挂对受流的影响,在定位点处,受电弓只)为了减少因定位和增加一支悬挂对受流的影响,在定位点处,受电弓只能与正线接触线接触,且接触线应适当抬高,其抬高量与悬挂类型和列车最大运能与正线接触线接触,且接触线应适当抬高,其抬高量与悬挂类型和列车最大运行速度有关;行速度有关;(3 3)接触线交叉点应适当)接触线交叉点应适当远离远离定位点;定位点;(4 4)在交叉点,正线接触线的拉出值应)在交叉点,正线接触线的拉出值应小于小于侧线支拉出值;侧线支拉出值;(5 5)必须保证无线夹区内无任何零件。)必须保证无线夹区内无任何零件。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叉线岔的布置、交叉线岔的布置7.37.3交叉点位置的确定交叉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德国仿真分析:两支接触线的交叉点可按下式取值根据德国仿真分析:两支接触线的交叉点可按下式取值 仿真研究发现:这种布置将使受电弓过岔时产生的接触压仿真研究发现:这种布置将使受电弓过岔时产生的接触压力变化最小,只产生较小的压力峰值力变化最小,只产生较小的压力峰值。 交叉点应位于两线间且靠交叉点应位于两线间且靠近正线线路侧近正线线路侧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叉线岔的布置、交叉线岔的布置7.4 7.4 道岔定位柱位置的确定道岔定位柱位置的确定将道岔平面布置图放大将道岔平面布置图放大5 5倍或倍或1010倍,画出正、侧线的线路中心线,并标明倍,画出正、侧线的线路中心线,并标明道岔的起点、终点;道岔的起点、终点;在平面图上标出无线夹区、受电弓外形轮廓在平面图上标出无线夹区、受电弓外形轮廓( (含摆动量含摆动量) )、始触区、始触区( (始触区始触区从两线间距为受电弓两肩部园弧点距离的一半至该值加上摆动量的范围从两线间距为受电弓两肩部园弧点距离的一半至该值加上摆动量的范围内内) );确定支柱定位点确定支柱定位点I I处两支悬挂的拉出值,并按交叉点位置确定原则,确定处两支悬挂的拉出值,并按交叉点位置确定原则,确定两支接触线交点的位置;两支接触线交点的位置;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叉线岔的布置、交叉线岔的布置7.4 7.4 道岔定位柱位置的确定道岔定位柱位置的确定(4) (4) 在线间距在线间距200mm200mm至至400mm400mm范围内确定支持定位范围内确定支持定位1 1的位置;的位置;(5) (5) 按定位按定位1 1处正线支接触线拉出值要求,从该点画一条经过处正线支接触线拉出值要求,从该点画一条经过交叉点交叉点的直线至的直线至道岔终点,该线即为正线接触线的走向;同时按侧线接触线拉出值要求经道岔终点,该线即为正线接触线的走向;同时按侧线接触线拉出值要求经交叉点画一条直线,该直线即为侧线接触线的走向。交叉点画一条直线,该直线即为侧线接触线的走向。(6) (6) 定位支柱定位支柱IIII的位置确定的位置确定 定位柱定位柱IIII的位置确定需考虑在设计温度范围内,接触线长度变化影起的位置确定需考虑在设计温度范围内,接触线长度变化影起的交叉点位移和风偏移对跨距的影响的交叉点位移和风偏移对跨距的影响( (这与线岔距中心锚结的距离有关这与线岔距中心锚结的距离有关) ),同时要依据两接触线必须在受电弓同侧的布置原则。同时要依据两接触线必须在受电弓同侧的布置原则。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叉线岔的布置、交叉线岔的布置7.4 7.4 道岔定位柱位置的确定道岔定位柱位置的确定(7) (7) 对于号数较大对于号数较大(38(38号以上号以上) )的道岔,由于定位柱的道岔,由于定位柱1 1到道岔起点的距离较大到道岔起点的距离较大( (有有的大于一个跨距的大于一个跨距) ),因此还要确定道岔起点处的支柱定位,该支柱没有特,因此还要确定道岔起点处的支柱定位,该支柱没有特殊要求,主要考虑跨距和拉出值以及下锚支的下锚过渡。殊要求,主要考虑跨距和拉出值以及下锚支的下锚过渡。250250检修标准:检修标准:道岔定位柱:没有指明;道岔定位柱:没有指明;交叉点位置:交叉点位置:7351085mm085mm的横向中间位置;的横向中间位置;接触线相距接触线相距500mm500mm的高差:两支工作支的高差:两支工作支1030mm; ; 一工一非:一工一非:50100mm; 延长一跨并抬高延长一跨并抬高3 350500mm.00mm.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叉线岔的布置、交叉线岔的布置7.5 7.5 道岔区接触网的立面布置道岔区接触网的立面布置支持定位点支持定位点I I处接触线的抬升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处接触线的抬升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岔线岔的布置、交岔线岔的布置 7.7.5 5 道岔区接触网的立面布置原则道岔区接触网的立面布置原则 在定位悬挂点在定位悬挂点I I处,正线接触线按正常接触线高度设计处,正线接触线按正常接触线高度设计( (250km/h以上抬高以上抬高10mm) ),侧线接触线抬高约,侧线接触线抬高约150mm150mm,使该点处侧线接触线位于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使该点处侧线接触线位于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以外。以外。 在交叉点,正线接触线相对于正常高度抬高在交叉点,正线接触线相对于正常高度抬高10mm10mm,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接触,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接触线抬高线抬高20mm(20mm(相对于正常值抬高了相对于正常值抬高了3030mm);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7 7、交岔线岔的布置、交岔线岔的布置 7.7.5 5 道岔区接触网的立面布置原则道岔区接触网的立面布置原则 在定位悬挂点在定位悬挂点IIII处,正线接触线按正常高度设计,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处,正线接触线按正常高度设计,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30mm30mm,与交叉点处高度一致。,与交叉点处高度一致。 侧线在定位侧线在定位I I点与交叉点之间按抛物线抬高,在线间距点与交叉点之间按抛物线抬高,在线间距500600 mm范围内设交范围内设交叉吊弦一组,使始触区附近叉吊弦一组,使始触区附近2 2支接触线能够同步抬升。支接触线能够同步抬升。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8 8、关于交叉线岔的标准定位问题、关于交叉线岔的标准定位问题图中,图中,O O为两接触线交叉点;为两接触线交叉点; Ls Ls为交叉点两线路中心线间距;为交叉点两线路中心线间距; Lo Lo为定位点两接触线的间距;为定位点两接触线的间距; L L为支柱定位处两线中心线的间距。为支柱定位处两线中心线的间距。 由此可以的出:定位柱的位置是一个可变的,主要取决于拉出值和两线在定位点的间距。如 拉出值取375mm,两接触线间距为150mm,则定位柱位于线间距600mm处,即所谓标准定位。若加大接触线间距为300mm,则定位柱位于线间距400mm处。8.1定位柱位置定位柱位置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8 8、交叉线岔标准定位问题、交叉线岔标准定位问题8.2 8.2 单开道岔标准定位的描述单开道岔标准定位的描述定位支柱位于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定位支柱位于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600 mm600 mm处,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处,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内轨轨距630760 mmmm的横向中间位置处,即两线路中心间距为的横向中间位置处,即两线路中心间距为810680 mm的的横向中间横向中间位置处。位置处。两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两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630760 mm的横向中间位置处的横向中间位置处, ,施工偏施工偏差为差为50 mm50 mm;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8 8、交叉线岔标准定位问题、交叉线岔标准定位问题8.3 8.3 单开道岔标准定位的单开道岔标准定位的不足不足支柱纵向位置缺乏变通余地支柱纵向位置缺乏变通余地实际上纵向位置稍做调整也可以满足交点的要求。规定道岔定位柱的位置正是为实际上纵向位置稍做调整也可以满足交点的要求。规定道岔定位柱的位置正是为了定位两支接触线的交点,使受电弓安全可靠地通过道岔,如果通过其他方法调整道了定位两支接触线的交点,使受电弓安全可靠地通过道岔,如果通过其他方法调整道岔定位柱的位置也能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也是可行的。岔定位柱的位置也能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也是可行的。 大多数的站场尤其是与正线衔接的道岔处要求专门设道岔柱或定位软横跨,造成大多数的站场尤其是与正线衔接的道岔处要求专门设道岔柱或定位软横跨,造成车站两端咽喉区支柱林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加大,投资增加等问题车站两端咽喉区支柱林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加大,投资增加等问题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8 8、交叉线岔标准定位问题、交叉线岔标准定位问题在在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路中心间距为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路中心间距为300700 mm的的范围,对应于不同道岔定位的范围,对应于不同道岔定位的纵向位置的取值范围纵向位置的取值范围x = 6 8 m,见上图,图中,见上图,图中X X、Y Y 分别为支柱及接触线交点的变化范分别为支柱及接触线交点的变化范围。这么大的取值范围,显然对施工非常有利。经过实践证明围。这么大的取值范围,显然对施工非常有利。经过实践证明, ,调整时定位点处拉出值调整时定位点处拉出值的变化对两接触线的交点位置影响不大,能保证受电弓顺利过渡。因此,定测时遇到的变化对两接触线的交点位置影响不大,能保证受电弓顺利过渡。因此,定测时遇到各类干扰在有效避让的同时,也满足了设计对道岔定位及交点的要求各类干扰在有效避让的同时,也满足了设计对道岔定位及交点的要求。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8 8、交叉线标准岔定位问题、交叉线标准岔定位问题日本的道岔定位方式日本的道岔定位方式。 两工作支导线平行于各自的线路中心线,相距均为两工作支导线平行于各自的线路中心线,相距均为200 mm (200 mm (无论直线还是曲线,无论直线还是曲线,拉出值均取拉出值均取200mm)200mm),两接触线交叉点一般位于线间距,两接触线交叉点一般位于线间距550 mm 550 mm 处,渡线接触线对正线处,渡线接触线对正线线路中心间距线路中心间距3003001200 mm1200 mm范围内不允许安装定位器、电连接线等设备。定位柱的范围内不允许安装定位器、电连接线等设备。定位柱的位置日本无具体的规定,考虑到线岔重量的问题而不宜设在跨中,一般情况下道岔位置日本无具体的规定,考虑到线岔重量的问题而不宜设在跨中,一般情况下道岔定位柱距线岔约为定位柱距线岔约为7 710m10m。德国道岔定位方式。德国道岔定位方式。 一般情况下,道岔柱设在两线间距一般情况下,道岔柱设在两线间距200 mm200 mm处,拉出值为处,拉出值为250 mm250 mm,在靠近线岔处设,在靠近线岔处设交叉吊弦,其最大的特点是线岔可以位于跨中至道岔定位点的任何位置。交叉吊弦,其最大的特点是线岔可以位于跨中至道岔定位点的任何位置。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8 8、交叉线岔标准定位问题、交叉线岔标准定位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对交叉线岔定位可得出如下意见根据以上分析,对交叉线岔定位可得出如下意见(1) (1) 支柱纵向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在位于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支柱纵向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在位于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300700 mm的的范围内确定,最好放置在两线间中心距范围内确定,最好放置在两线间中心距小小处。处。(2) (2) 线岔两接触线交叉点的投影可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线岔两接触线交叉点的投影可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6301040 mm,即即两线路中心线间距两线路中心线间距400810 mmmm的横向中间位置上,最好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的横向中间位置上,最好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630760 mm横向中间位置处。横向中间位置处。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定位柱位于两线路中心线间距定位柱位于两线路中心线间距400mm400mm处;两接触线相交于两线路中心线间距处;两接触线相交于两线路中心线间距为为600mm600mm的正上方;道岔定位处,侧线抬升的正上方;道岔定位处,侧线抬升20mm20mm。交叉线岔在高速接触网中无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之分,单开道岔的定位柱交叉线岔在高速接触网中无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之分,单开道岔的定位柱一般设置在两线间距为一般设置在两线间距为200400mm的范围内,两支接触线在线间距为的范围内,两支接触线在线间距为500600mm的范围内相交。的范围内相交。12号道岔之线岔布置号道岔之线岔布置(沪杭线沪杭线)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9 9 交叉线岔布置实例交叉线岔布置实例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18号道岔之线岔布置号道岔之线岔布置(沪杭线沪杭线)1818号道岔所对应之线岔定位由两根定位柱组成,道岔定位柱号道岔所对应之线岔定位由两根定位柱组成,道岔定位柱1 1位于两线路中位于两线路中心线间距心线间距400mm400mm处,道岔定位柱处,道岔定位柱2 2位于两轨中心线间距位于两轨中心线间距1320mm1320mm以外,并保证任何以外,并保证任何一条线路中心线与另条线路的接触线距离不小于一条线路中心线与另条线路的接触线距离不小于1225mm1225mm;道岔柱定位处,侧线;道岔柱定位处,侧线抬升抬升30mm30mm;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9 9 交叉线岔布置实例交叉线岔布置实例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正线接触线的水平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正线接触线的水平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6001050mm之间的区域为列车正线行驶之间的区域为列车正线行驶时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始触区时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始触区( (图中阴影部分图中阴影部分) );侧线接触线的水平投影距正线线;侧线接触线的水平投影距正线线路中心路中心6001050mm之间的区域为列车侧线行驶时受电弓与正线接触线的始触区(图之间的区域为列车侧线行驶时受电弓与正线接触线的始触区(图中未标出)。始触区范围内禁止安装线夹类金具,始触区长度不应大于中未标出)。始触区范围内禁止安装线夹类金具,始触区长度不应大于8000mm8000mm。 始始触区范围内触区范围内, ,两支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时应位于受电弓中心线的一侧;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时应位于受电弓中心线的一侧;始触区范围内,侧线接触线通过吊弦抬高侧线接触线通过吊弦抬高30mm30mm;18号道岔之线岔布置号道岔之线岔布置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9 9 交叉线岔布置实例交叉线岔布置实例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38号道岔之线岔布置号道岔之线岔布置(秦沈客专秦沈客专)(1 1)正线)正线和侧和侧线线各各自自两侧两侧60600 01050mm 1050mm 的阴影区域为无线夹区的阴影区域为无线夹区;线岔线岔交叉点交叉点的位的位置置O,O,使使OAOA或或OBOB不得大于不得大于350mm, 350mm, 且且O O点至道岔定位点点至道岔定位点I I的距离大于的距离大于2.5m2.5m。 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9 9 交叉线岔布置实例交叉线岔布置实例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38号道岔之线岔布置号道岔之线岔布置(秦沈客专秦沈客专)(2 2)定位点定位点I I可可在在WAWA点至线间距点至线间距400mm400mm之间任何一点定位之间任何一点定位,但不得在大于线间距但不得在大于线间距400mm400mm之外定位之外定位, ,点点I I处处正线正线和侧和侧线线接触线的拉出值应不小于该点处的线间距接触线的拉出值应不小于该点处的线间距, , 否则必须使用否则必须使用加长的特殊弯刀型定位器加长的特殊弯刀型定位器;特殊情况下侧股拉出值特殊情况下侧股拉出值也也不得大于不得大于450mm450mm。第九节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9 9 交叉线岔布置实例交叉线岔布置实例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3 3)定位点定位点II应位于线应位于线间距间距1220mm1220mm之外之外,该跨跨距不能太大该跨跨距不能太大,应满风偏应满风偏和温度变化和温度变化影起的线岔交叉点位置变化影起的线岔交叉点位置变

    注意事项

    本文(第九节-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醉****)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