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关于胥吏制度的几个问题_林志华.docx

    • 资源ID:1354       资源大小:21.3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胥吏制度的几个问题_林志华.docx

    安敝史学 1992年第 1期 关于胥吏制度的几个问题 林志华 胥吏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来不为研究者重视 现就胥吏 制度的几个不甚明确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_ : 有关 “ 宫 ” 、 “ 吏 ” 、 “ 胥 ” 在职务上的不同,历史上早有记载。国家机关中有决 策者,也必然有具体执行者。此即有官必有吏之意。但是,中国古代官、吏和胥的 含 义,不同于后世官、吏和胥的含义。 中国古代最早记载官制的著作周礼 .天官冢宰第一中有 “ 府史 ” 、 “ 胥徒 ” 的 记录:“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 据林尹解释, “ 府 ” 是保管文书、器物的官员, “ 史 ” 是主作文书的官员 “ 胥 W 是徒的头目 f “ 徒是供官员役使的人。 所以,府史与胥徒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先秦 的 “ 府史 ” 即扈于秦汉以后的 “ 吏 ” 。中国封建社会的吏,一般有两种含义 * 一是大小 官员的泛称,如大吏、长吏等 ,二是 专指没有正式官职的低级官员,如吏员等 a根据历 代古籍记载来看,第一神含义一般多用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的官与吏还没有明 确界限 r第二种含义一般多用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此时的官与吏的界限已经明确, 而且日益深化,吏与胥已经相提并论。 先秦的府史,官位尊荣。但秦汉以后有了变化 汉代置令史,职位相当于先秦的府 史。通典卷二十二职官四称: “ 令史,汉官也。后汉尚书令史十八人,曹有三 人主书,后增剧曹三人,合二十一人,皆选于兰台符节简练有吏能者为之。其尚书郎 初与令史皆主文簿,其职一也。郎缺,以令史久次者补之,光武始革用孝廉,孝廉 .耻 焉。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补丞尉。尚书令郑弘奏曰:职尊赏薄,多无乐 者,诸郎补千石,令史为长。 晋宋兰台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 执板给书僮 梁陈与晋同。后魏令史,亦朱衣执笏,然谓之流外勋品。北齐尚书郎判 事正令史侧坐,书令史过事,令史皆平揖,郎无拜。自隋以来,令史之任,文案烦屑, 渐为卑 5C,不参官品。炀帝以四省三台,皆曰令史,九寺五监诸卫府, 即皆曰府史, # 时令史得官者甚广,年限亦赊。 ” 这条材料说明:汉代的令史已不同于先秦的府史。虽然官位仅次于尚书郎,且有补 郎缺的资格,但 “ 职尊赏薄,多无乐者。 ” 魏晋以后的令史, “ 虽行文书 , 皆有品 轶, ” 即仍不失为一种正式官职。然而,后魏令史已是 “ 流外勋品 ” 丨北齐令史与尚书 郎之间的地位,已有主次之分。这逛官、史分界的端倪。到了隋代,令史之任已渐为 卑冗,不参官品 ” 了。即令史已降为官府中非正式低级官员。唐承隋制,并确立了吏 典,规定了 “ 诸色胥史(吏 ) ” 的职掌。通典卷四十职官二十二称: “ 内职 掌;斋郎、 府史、亭长、掌固、主膳、幕士、司驭、驾士、门仆、陵户、乐工、供膳、 兽医、学生、执御、门事、学生、后士、鱼师、监厅校尉、直屯、备身、主杖、监门直 长、亲事、帐内等;外职掌:州县仓督、录事、佐史、府史、典鵲、幻事、执刀、白直、 市令、市丞、助教、津史、里正及岳庙斋郎并折冲府旅帅正队副等 r总三十四万九千 八百六十三 。 ” 以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职掌,唐代称之为 “ 诸色胥史(吏 ) ”“ 都计文武官 及请色胥史等总三十六万八千六百六十八,制为九品,各有从,四品以下亦上下阶,大 抵多因隋制。 ” 这是在国家典章制度典籍中,第 一次在 “ 文武官员 ” 与 “ 诸色胥史 ” 之 间划了一道界限,并把胥与吏相提并论。而 “ 诸色胥史 ” 的数字比 “ 文武官员 ” 的数 字大了近二十倍,是唐代政治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阶层。 唐代官员大致有 “ 流内官 ” 、 “ 流外官 ” 之分。 “ 文武官员 ” 即流内官; “ 诸色胥 史 ” 即流外官。 .流内官有九品三十阶 I流外官也有品阶,但没有正式职事,不是正式宫 员。唐六典卷二吏部尚书称: “ 凡未入仕而吏京司者,复分为九品,通谓之行 奢,其应选之人,以其未入九流,故谓之流外。 ” 流外官在地位、待遇上和流内官有很 大差别。他们 “ 不得任清资要官 ” ,故 “ 尚 书锴二十四司及为门下中书都事、主书、 主事等,比来选补,皆取旧任流外有刀笔之人,纵欲参用士流,皆以吏类为耻,前后 相承,遂成故事 但是,唐代胥吏虽不是正式官员,却有品阶,并受吏部管理,与 庶民身份不同。 而吏道也是入仕的一种途径,目 .有跻身于高级官僚阶层的机会。 可见 ,:唐代的 “ 官 ” 与 “ 吏 ” 已有明确界限。胥吏的职掌、数额等皆有详细规定。 这就标志着胥吏制度的形成。隋唐以后胥吏制度发展的特点是:官与吏之间的界限继续 扩大,胥吏的地位已跌落到庶民的地步。元代胥吏地位的提高,只是一种特殊现象。元 代惩 “ 宋亡于儒 ” 之弊,重视吏能,却未能革除吏弊,以至 “ 元亡于吏 ” 。 到明清两 代,随着中国封逑皇权的强化和专制政体的衰败,吏胥制度也发展到了极点。轵清代 有 “ 与胥吏共天下 ” 之说。近人论及胥吏冋题,也多以明清为例。 .: 明初选用人才是 “ 三途并用 ” 。吏员是其中一途。这是建国初期,暂继元制的措 施。从吏员升入高官者,也不乏其人。但从明中期以后,已鲜有其例。吏员入仕,已流 为形式。 明代吏员,即 “ 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 。提拨、都吏、通吏、胥 衷、狱典,各以政事繁简为额。 ” 吏员的来磾是: “ 凡佥充吏役,例于农民身家无 过,年三十以下,能书者选用。 ” 又,国子监学生违章者 “ 谪选远方典史,有罚充吏 者。 ” “ 生员考试,不谙文理者,廪膳十年以上,发附近去处充吏,六年以上,发本处 充吏 a ” 官员有过,也有被罚充吏的。吏员成了官府处罚官员、学生的去处,吏员 地位低落的程度,已可想而知。此外,明代规定吏员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 凡顾选例,惟胥 吏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 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下令* “ 刀笔之吏,不可使任风纪 ” , 将御史中吏员出身者全部苹职 => 正统年间, “ 大理寺少 卿张固 劾都御史陈锥者举肩 官出身掾吏者为知府。由是掾史下 得历知府,著为例。 ” 到万历时,史员能汗知县, 也是鲜例了。这就是顾炎武所言: “ 后乃立格以限制所至,而吏员之与科第,高下天渊 矣! ” 吏员 入仕的途径,已被逐步堵塞。明代吏员只能 ;任 “ 外府、外卫、盐运司首 领官,中外杂职 ”品位最高音为七品,大多数未入即 “ 流外 ” 。 明代官、吏之间的悬殊差别,还可以从宫俸匕找到例证。明史卷八十 一 食 货志载 *明代官府提控、都吏等的月俸额,一般是二石 35;斗 /这是免员月俸额的最髙 数,比从九品官俸额五石,少了一半。象承差、吏典、令史等眉俸酿 多则一有二斗, 少则八斗。 如也要 “ 米钞本折兼支 ” ,则连这点数也拿不到。封建會府中啤俸禄,厚官 薄吏已是常规。 " 清代的吏有京吏、外吏之分。京吏有 “ 一曰供事、二曰儒士、 .三曰经赛。, ” 外吏 必然促使胥吏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 .从社会性方面来说,胥吏制度是在中国以皇权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体制中,孕育、成 长的。它是中国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产物。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是以皇权为核心的。皇帝必须通过一定的机构、制度和人员 来行使权力。这就形成为皇帝服务的官僚机构、官僚制度和官僚阶层。 皇帝既然需要宫僚阶层为其服务,就不得不考虑对他们的 |权益分配。因而陆续制定 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官制。 王亚南先生说: “ 大体而论,官制包括三个门类 :其一楚官职、官品、官禄的 确定, 其二是官吏权责的分划;其三是官吏任用的程序。 ” «官职、官品、官禄的确定 ” ,是为了在官僚阶层中间,划分等第,明确地位、待 遇 这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具体体现。秦汉时,以秩禄表官阶,最高为万石,最低为斗 食。曹魏开始以九品分等级,隋开始,有 “ 视七品 ” 和 “ 流外七品 ” 、 “ 视流外七 品 *的官阶名目 唐代则以职事官、散官、勋官分类,并各按九品分等定级。宋元明清 各朝,不伹简化了九品阶制,而且隋唐的 “ 流外 ” 到明清则总称 “ 未入流 ” ,不分品 级, 列于 “ 从九品 f之后。官僚阶层中间的分比 ,已日益明显 、壁垒分明 。唐代的流外 官 一 胥吏,尚有挤入流内官的可能,仍不失为一种入仕途径。明中期以后,特别 _是淸 代,胥吏已无入仕资格,成了道地的 “ 贱吏 ” 。 “ 官吏权责的分划 ” ,往往是皇帝最费心计的问题。因为,权责的划分,必须以维 护与强化皐权为前提。设官分职,不过是皇帝的需要 I官吏的权责,只是对皇上负责而 已 。 皇帝 &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多方防范权臣方面 3因此,国家正式机构和高级官员,往 往反而被非正式机构或低级小吏所架空。 :在 “ 官吏任用程序 ” 中,考选制度是关键。汉代的察举,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 中洱制,都以被大族把持的地方乡党组织的推荐为基础,因此 弊多利少,很难适应地 主阶级扩大统治基础的需求。于是,隋唐创立了科举逸官制度。为出身 “ 寒素 ” 的文人 打开了入仕的大门。但唐代进士科录取名额很少。 “ 竞争 ” 激烈,富有吸引力 。 唐搲 言 散序进士云 : “ 其艰难谓之 4三 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其有老死于文场 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7。 ” 宋元明清各 朝,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发展了科举制度。但是,文人中能跃登龙门的只是极少数。多 数的文人,不出仕便罢,若出仕机会最多的就是加入吏 员行列。 科举制度使文人们自命 “ 高雅 ” ,官僚们大抵 “ 不留意政事,一切付之胥曹 ” 麥其 原因,除了 “ 仕官法网之密 ” 以外,还在于科举出身的官僚士大夫只熟悉经书、诗词, 而既不熟悉也不屑于文案业务;他们能很快习惯于官场上的投机钻营,却长久不 :请金务 下情。于是 “ 一切付之胥曹 ” ,造成 “ 政权所寄,多在滑胥 ” 的局面。这些都是官僚政 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如何评价胥吏制度?隋唐以来,有关胥吏之害的 1记载 ,史 不绝书。而 明清两代吏为 激烈。明代王夫之在遗书中,曾告诫其后代 “ 勿作吏胥,勿与吏胥人 为婚姻 9 # ®淸代 牟原相称: “ 唐宋以来,士其业者不为吏胥,为吏胥者则市 井奸猾 、巨家 奴仆及犯罪之 人,以是吏胥贱 3 ” ®乾隆皇帝也称 : “ 且胥吏之为寄,不止州县衙门已也 ,尤征解钱 粮,上司书吏,辄向州县书吏索取费用。因而县吏假借司费纸张各色,派索花户。 盖衙蠢之为扰,自上及下,正不自州县始也。 ” 但是,胥吏贱则贱矣,却 吸引了众多的 “ 民 ” 纳银争当 *皇上和官麽恨则恨矣,却无法革除胥吏之害。于是,有 识之士提出了 各种治弊良方。如黄宗羲提出用士人充吏,提高吏员素质。 近人张謇,也有类似主 张。在长期儒贵吏贱的封建社会里,这显然 楚行不通的。 胥吏或靑吏制度,对封建国家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么?杳些有沢之士,还是 意识到 胥吏是封建官僚政治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清人梁窣矩称: “ 胥吏,官民交接之 枢纽。 ” ®胥吏来自民间,了解民情 I久居衙门,熟悉公务、内情,而各 级官僚时时升 调, 又不屑于公务、察情。骨吏就成了不可缺少的 “ 枢纽 ” 。而胥吏为 害也就不可避 免。这是封建官僚政治体制中不可克服的矛盾。 吏重实务,技能;而儒重经学,诗赋 。就 艮家管理需要而论,实 用性的务技能是 不可缺少的 而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太下 ” 和 I冷诗作赋 ” ,则被 -肴成是 “ 人都习 学 酷蟑蕈。 逾齒此 r “ 宋之尚文,其弊迂。 通而敏者莫吏若也。 ” 蒋易的分析, 基本上是符合事实你 马端临也说: “ 后世儒与吏判为二途。儒自许以雅而诋吏为俗。 吏自许以通而诮儒为迂。 而上之人又不能立兼收并 #之法, 过有抑扬轻重之 意。 ” 啟 “ 通而敏 ” 的确是吏的长处 。所谓 “ 奸吏 ”“ 滑胥 ” , 5此即原由之一也。 上述评论釋与吏的 记载,并不多见。近人一些论著中,常不加分析地说 “ 官清 似水,吏滑如油。 ” 未免失之于偏颇。 胥吏俸禄历来就低,而清代全无。胥吏只有依 靠索贿为生。清代六部的 部办(书吏),父子师徒据为永业,舞文弄法头头是道。书吏 凌有薪俸,公开索贿还美其名曰部费。地方官署也无不如此。俗话说 , ; “ 上 梁 不 正 t梁卖 '。 ” 没有 “ 上下朋奸 ”的网络和环境,胥吏也成不了气候。清代各级官员的俸 每轉少。但另有合法的 “ 养廉银 ” 补贴。当然,这也养不了廉。他们照旧贪赃受贿。皇 以种神捐纳来捜括人民。所以,有清一代 “ 与胥吏共夭下 ” 的说法,既是胥吏擅权 的 生场写照;也是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体制脔朽透顶的廣号。 . (作者:林志华安徽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 张南 :T 注釋 > / ; 皮周礼今注今译第 4页,林尹注译,书目文献出版社 >出版 # 旧唐书 >卷衫职官 一旧唐书卷 81刘祥道传 新唐书卷 46百官表一 . 参阅许凡元代 制研究 i 索 136 166页 . 续文献通考卷 44 明会典卷 8吏役参拔 . 之玉 堂 k语卷 2«铨选 明会典卷 77«科举 明会要卷 48选举二 e «日知录卷 17. 明史选举三,卷 71. ® «大清会典卷 12 « 吏部 典 清史稿卷 8选举志五 边沴費朝续文献通考卷 54、 8夂 大清会吏 事例卷 146» 147> 1 4 8 吏部 : ® «皇朝经世文编卷 24覆陈书役不必定额疏 > , .曰 .知录 .卷 8 «吏胥 ®玉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65页 .®唐搲言卷 i 船 山遗卷 46, ® «皇朝经世文编卷以说吏胥 > 大清会典事例卷 148«吏部 >. 辞 明吏待访桌 第 t33页, ®历代职官表历代官制概述,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胥吏制度的几个问题_林志华.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