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共8页).docx

    • 资源ID:14092200       资源大小:42.2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共8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产品名称: 乙炔按照 GB/T 16483 、GB/T 17591 编制第 1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第 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 吸入危险,类别2。标签要素: 象形图:警示词: 危险危险性说明: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保持容器密闭;并储存于阴凉通风处。采取防静电措施;生产设备接地。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避免与强氧化剂、卤素接触。作业场所不得吸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事故响应: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意充分清洗。就医。火灾时: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灭火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强氧化剂、酸、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废弃处置:用控制焚烧法处理。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 合物。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高有开裂爆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静电。健康危害 :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 应予以注意。环境危害 :无。第 3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物 质 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 98 %CAS No.74-86-2第 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皮肤接触 :无资料眼睛接触 :无资料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若呼吸困难,输氧,若呼吸停止,实行呼吸复苏术。就医。食入:无意义第 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关闭阀门,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露气体燃烧的火焰,以防止发生回火现象,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爆炸危险。喷水均匀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不宜使用卤代烷灭火剂。灭火后,应继续用水冷却至 正常环境温度(40)为止。特别危险性 :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高有开裂爆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静电。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第 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切断火源、气源,迅速撤离现场人员至上风头,空气新鲜处,进行隔离限制出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如有可能可将泄漏气控制焚烧。环境保护措施: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焚烧要充分。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吸收。构筑围堰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或导流进入应急下水池。 如有可能,将泄漏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溶解乙炔气瓶及夹具、减压器、回火防止器等连接处泄漏,可先关闭瓶阀,后更换垫片或拧紧处置。严禁溶解乙炔用户自行焊补、任意敲打溶解乙炔气瓶。一般应送专业检验机构进行修复、检验合格后再用。如有可能可将泄漏气控制焚烧。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尽可能清除漏气周围的易燃物、氧化剂(如氧气瓶)等,防止引发次生火灾。第 7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溶解乙炔气瓶操作时,必须配置回火防止器,采用不发火专用瓶阀板手。溶解乙炔气瓶必须直立操作使用,严禁卧放使用。操作使用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严格控制放气流速,流量不得超过0.6m / 瓶· h,防止静电积聚。在输送过程中,管道、容器都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在容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电气与照明设备,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小于10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源、热源及氧化剂,安装燃气报警器。有救护预案。储存注意事项:采用溶解乙炔气瓶储存乙炔。溶解乙炔气瓶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不得储存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并应避开放射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酸类、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溶解乙炔气瓶每3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库存超过 3年的溶解乙炔气瓶,无论空瓶或满瓶,均应送专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再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开关应设在库房外。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域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区域内,严禁设置分装设施自行分装乙炔。第 8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MAC(mg/m) (最高容许浓度):无资料;PC-TWA(mg/m)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无资料;PC-STEL(mg/m)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资料。监测方法 :溴素法。工程控制 :生产、使用过程应密闭。工作环境全面通风。个体防护装备:呼吸系统防护: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手防护:戴棉布防护手套。眼睛防护:建议高浓度时接触时戴安全防护眼镜。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特殊防护措施: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入有限空间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专人监护,使用专用监护设施。第 9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含杂质时(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味。pH值:无资料熔点 / 凝固点() : -81.8沸点() :-83.8 闪点() : -50爆炸上限 %( V/V): 80爆炸下限 %( V/V): 2.1饱和蒸气压(kPa): 4053(1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1相对密度(水=1): 0.62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辛醇 / 水分配系数:无资料易燃性: 易燃自燃温度() : 305分解温度() : 635(常压), 580( P 0.15MPa)。临界温度() : 35.2临界压力( MPa): 6.14气味阈值 :无资料蒸发速率 :无资料其他理化性质: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引起爆轰,爆速可达2200m/s 以上,最大爆炸压力可达58.8 MPa。空气中,乙炔的最小点火能为0.02mj ;而在氧气中只要0.003mj 。乙炔分解爆炸时的产物温度可达 3100。乙炔与氧气燃烧产生热量,其火焰温度可高达3500 。第 10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可将溶解乙炔气瓶移至空旷地或用管道引至室外,超过房屋顶1.0m以上放散,放散流速应缓慢,放散时避免雷击。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污染包装物: 溶解乙炔气瓶判废后,应首先回收瓶内气体及溶剂,再用切割解体或钻孔、压扁等方法处置。溶解乙炔气瓶使用者,不得擅自处置溶解乙炔气瓶,须送至专业检验机构处置,防止废弃溶解乙炔气瓶流转入市。采取自然通风或吹扫等方式将容器内剩余气体排出,避免在容器内积聚。 废弃注意事项: 通风要良好,严防出现高浓度聚集。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第 11 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001 联合国运输名称:溶解乙炔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1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类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海洋污染物(是/否):是 运输注意事项: 溶解乙炔气瓶运输时,应戴好瓶帽、防震圈。 溶解乙炔气瓶平放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可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设置警示标志牌和三角警示灯,备有应急处置周知卡,设置GPS定位监控设施。 车辆排气管口必须配备尾气熄火装置,车上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途中停留应远离火种、热源。夏季应避高温,设置遮阳设施和水喷淋冷却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 12 部分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包装、职业危害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于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年第1号)、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 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2009)等。 第 13部分 其他信息 其它重要信息:本SDS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GB/T 16483-2008)编制;由于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GHS分类目录,本SDS中化学品的GHS分类是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602-2006,不包括GB 20600-2006)自行进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GHS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 修改说明:本说明书随有关数据的变化、增补而修改。本说明书于2015年1月10日第2次修订。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刘德辉,化学危险品最新实用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共8页).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