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比喻和比拟.docx

    • 资源ID:15015424       资源大小:20.0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比喻和比拟.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比喻和比拟教学目标:1、 了解比喻,比拟的特点。学会辨析比喻,比拟句。 2、 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3、能辨析拟人句;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不同。 教学重点:感受拟人句的特点;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教学难点: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花生)。 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 有一条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小义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粘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是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比喻,拟人) 3、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顶真等。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比喻 ,比拟的修辞手法。 二、新课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 (一)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例如:1、她的性格很像母亲。2、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4、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比喻的种类 1、明喻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概念: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步”“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特点:有本体,由喻体,有比喻词(“像”“好像”“仿佛步”“如同”似的” )。典型形式:甲像乙。2暗喻例:(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流沙河理想)(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道冲决的大堤。(李瑛一月的哀思)概念: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特点:有本体有喻体,中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或破折号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典型形式:甲是(是、成了、变成)乙。 3借喻例: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概念: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特点:没有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了。注意: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三)作用1、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2、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四)小练习辨别下列比喻句的类型1、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明喻)2、小姑娘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暗喻)3、祖国的花朵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茁壮成长。(借喻)4、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5、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比拟(一)概念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二)种类1拟人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孔物以人的动作行边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称之为拟人。例:(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2、拟物概念: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2)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三)作用: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四)小练习辨别下列拟人句的类型1、春天到了,园里的小草探出头来,嫩绿嫩绿的。(拟人)2、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3、黄山的迎客松伸出热情的手,迎送中外游客。(拟人)4、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拟物)三、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四、实战:辨别一下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还是比拟,并分别选择一句运用这种修辞的作用。1、晕月爬过墙来。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5、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高尔基) 6、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 7、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静。 8、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 9、舞幽壑之潜蛟。 10、渺沧海之一粟。 11、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12、我的思想感情潮水,在放纵地奔流着。 13、我的思想感情,在放纵奔流着。 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比喻和比拟.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