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低压电气火灾的原因.doc

    • 资源ID:17480730       资源大小:178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低压电气火灾的原因.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低压电气火灾的原因.精品文档.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 电气线路设备故障或违章使用引起的火灾居高不下, 严重危害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电气火灾突发性强、隐蔽性强, 特别是某些电气工程因非正规安装, 布线方式混乱, 容易引发电气故障, 也容易引起火灾。非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在发生和蔓延过程中, 电气设施处于火焰高温作用, 破坏电气绝缘, 带电线路相继发生短路等诱发电气故障。因此, 在疑难火灾原因认定过程中, 怎样理解电气起火源和周围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与起火源之间的关系, 火灾原因认定和技术鉴定之间的关系, 是火调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该着重掌握的事情, 也是查清事实, 处理责任事故的关键。 当今社会,电能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发电量一直处于连年增长的趋势。在电能不断增长而且造福人类的同时,因为电能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所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尤其以低压电气火灾为重,但对电气火灾的研究以及在实践中的防范措施却相对薄弱,针对电气火灾的严重状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的消防安全的实际,系统研究当今社会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其鉴定方法,以达到减少或者事故,保障社会消防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1.2 国内外现状 针对电气火灾日益突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当前国内学者对电气火灾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等问题研究较多,但没有在整体上对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分析认定方法以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相对来说,国外的研究内容更为广泛,且在电气火灾的原因认定等方面对电气火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电气火灾问题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1至8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87927起,死亡827人,受伤471人,直接财产损失79290.7万元,其中由电气原因造成的火灾26539起,电气火灾事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近年来,国内部分省市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二级站,有的已经开展工作,如北京、新疆、湖南、广西、济南和大连等;有的正在筹备,如沈阳、四川等。总之,很多地方都有意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帮助和指导全国各地消防同行建站咨询和日常业务咨询,根据实际需要,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电气火灾的原因与鉴定方法,希望更多的火调同行了解和掌握有关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的要求、范围和具体鉴定程序,有利于科学高效地开展技术鉴定和火灾原因调查认定工作。 长期以来,电气火灾一直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普及率在不断的提高,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因而,电气引起的火灾仍将居高不下。火灾原因调查是火灾处理的主要依据,也是为控制火灾发生系统工程建设提供的重要依据,可是,长期以来电气火灾原因调查结论存在诸多原因不明的情况,无法适应消防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低压电气火灾常见原因分析2.1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 电源侧的接地称为系统接地,负载侧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规定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方式。(1)IT系统 电源端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经高阻抗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直接接地。IT系统示意图见下图: 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一相接地或火灾爆炸的场所,如煤矿、化工厂、纺织厂等,也可用于农村地区。但不能装断零保护装置,因正常工作时中性线电位不固定,也不应设置零线重复接地。(2)TT系统 TT系统的示意图见下图。该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用保护接地线接至与电源端接地点无关的接地级,简称保护接地或接地制。 当配电系统中有较大量单相220V用电设备,而线路敷设环境易造成一相接地或零线断裂,从而引起零电位升高时,电气设备外壳不宜接零而采用TT系统。TT系统适用于城镇、农村居住区、工业企业和分散的民用建筑等场所。当负荷端和线路首端昀装有漏电开关,且干线末端装有断零保护时,则可成为功能完善的系统。(3)TN系统 TN系统的电源端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用保护零线与该中心点连接,这种方式简称保护接零或接零制。按照中必线(工作零线)与保护线(保护零线)的组合事况TN系统又分以下三种形式:TNC系统。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共用(简称PEN),此系统习惯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示意图如下:TNS系统。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从电源端中性点开始完全分开,此系统习惯称为三相五线制系统。示意图如下:TNCS系统。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同保护零线是部分共用的,此系统即为局部三相五线制系统。示意图如下: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a:TNC系统适用于设有单相220V,携带式、移动式用电设备,而单相220V固定式用电设备也较少,但不必接零的工业企业。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高层建筑及大型民用建筑。TNC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当负荷端装有漏电开头干线末端装有断零保护时,也可用于新建住宅小区。b:TNC、TN、TNCS系统在正常运行时,零线电位有时可达50V以上;TNC系统外壳电位等于工作零线电位,TNS系统外壳电位为零,TNCS系统外壳电位不为零,等于工作零干线电位。c:当电气设备一相碰壳时,TN系统的短路电流较大。碰壳处外壳电位110V,只要设计合理,时间是较短的。如果人体偶然触及带电部分时的危险性大。TNC系统,当相间短路保护装置灵敏度不够时,由于设备外壳接工作零线N,而设备对地不绝缘,正常工作时,漏电开关通过剩余电流无法工作,所以不能装漏电开关,只能采用零序过流保护;TNS系统,由于设备外壳接保护零线PE,正常工作时,漏电开关无剩余电流,所以在相间短路保护装置灵敏度不够时,可装设漏电开关来保护单相碰壳短路;TNCS系统,PE、N共用干线段不能采用漏电保护,PE、N分开的线段可用漏电保护,用电设备可用漏电保护。d:当线路一相接地时,TNC系统接地短路电流较小,通常不足以使线路相间短路保护及零序保护装置动作,从而使变压器零位及全部接零设备外壳长期带电,接地点电阻愈小愈危险。变电所接地装置应采用环形均压圈。干线首端不能装设漏电保护,无法切除线路一相接地故障是TNC系统的一大缺点;TNS系统,除具有与TNC系统相同的特点外,可在各级线路首端装设漏电保护开关来切除故障线路;TNCS系统,除与TNC系统有相同的特点外,部分线路可装设漏电保护。e:当工作零线断开时,TNC系统断零点后由于三相负荷不对称,零位偏移,220V单相设备可能烧毁,且用电设备外壳接零,使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单相回路中零线断裂,全部220V电压将加到设备外壳上。由于断零而引起设备外壳电位升高,漏电保护均不起作用;TNS系统三相回路零干线断开会烧毁设备,但外壳不带电,人身无危险。单相回路中零线断开,对人身和设备安全均无危害;TNCS系统PEN线断开,人身有危险,N线断开时人身无危险,但工作零干线断开均能造成设备的烧毁。f:关于重复接地问题,TNC系统应将零线重复接地,无论在线路一相接地、零线断开或一相碰壳等故障情况下,还是各相负荷严重不对称的正常运行条件下,均能降低零线和电气设备外壳电位,但并不能消除触电的危险;TNC系统的工作零碎线不宜重复接地,但必要时保护零线可以重复接地。因为工作零线重复接地对保护人身安全作用不大,对断零后保护安全作用也不明显。工作零线接地后,干线首端便不能采用漏电保护。保护零线重复接地,可降低碰壳短路时外壳的电位;TNCS系统中的PEN线应重复接地,N线不宜重复接地。g:在TN系统中,装设断零保护装置,其作用是:TNC与TNCS系统中可起多重保护作用,能防止因零线断开而使用电设备外壳带电,并烧毁单相220V用电设备;能防止因线路一相接地而引起用电设备外壳长期带电;能防止正常运行时,由于负荷不对称和三次谐波的存在以及零线选择不合理,引起零线压降过大和变压器零位偏移,而使零线和接零设备外壳产生高电位;当用电设备一相碰壳,而短路保护灵敏度不够时,能起后备保护作用,防止大片用电设备外壳长期带电。对于TNS系统,能防止因工作零线断开而烧毁单相220V用电设备;当线路一相接地,而引起用电设备带电时,能起后备保护作用;能防止正常运行时工作零线电位过高。h:在上述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中,应推荐使用TNS系统,继续使用TNCS系统,停止推广使用TNC系统。2.2 短路引起的电气火灾分析 近年来,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火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短路不仅是引起电力系统严重故障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短路故障引发的电气火灾几乎达到了电气火灾总数的60以上。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短路保护装置常由于选型和设置不当,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而加强低压配电系统管理,防止短路故障的发生,分析掌握短路的原因,合理选择和设置短路保护装置,加强短路保护成为当前预防电气火灾的重点。 电气线路中的裸导线或绝缘导线的绝缘体破损后,火线与中性线、或火线与地线接触叫短路。短路点产生强烈的火花和电弧,使绝缘层迅速燃烧,引燃附近的可燃物,造成火灾。2.2.1 低压线路中短路产生的原因(1)安装、接线疏忽引起相间短路。断路器进线接线端子的连接螺钉钮短成未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值、连接松弛(特别是有振动的场所),使接触电阻增大,时间过长便爆出火花,进而引起相间短路。因为电流短路发生在断路器前面,不流过断路器,故断路器无法保护;而有些短路电流值又未达到上一级保护断路器的动作整定值,上一级断路器不动作(如仅为上一级断路器额定电流的7倍,属于延时范围,动作时间为7s左右),即在上一级断路器跳闸之前导线已被烧毁,导致电气火灾; (2)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3)安装断路器的场所严重潮湿,断路器虽未合闸,但其上的刀开关因疏忽被合上,则在断路器电源端的相间(如连接为裸铜排)因布满水汽,引起相间击穿而短路,致使配电箱被烧,楼房建筑物起火; (4)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5)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引起相间短路。 2.2.2 短路火灾的危险性 短路对导体、电气设备、电能用户及整个电力系统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形成火灾危险的主要是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低压配电系统短路时,短路电流一般超过正常工作电流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可达到上万安培,由于时间短,生产的热量使导线和电气设备温度急剧上升,进一步造成绝缘损坏,引燃绝缘层和周围可燃物。严重时,导体本身会被熔化,熔滴亦会引燃可燃物,酿成火灾事故。热效应是短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因而必须加强短路保护,将短路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减少或避免形成火灾事故。2.3 过负荷引起的电气火灾分析 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导线流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电线过载,一般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度。当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 过负荷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电流量超过其额定电流。当导线过载时,加快了导线绝缘层老化变质。严重过负荷会使导线的温度不断升高,甚至引起绝缘层燃烧,引燃导线附近的可燃物,造成火灾。 2.3.1 过负荷产生的原因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火灾事故。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 (1)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2)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3)由于设计时选择的断路器(熔断器)额定电流比线路的允许持续载流量、配电保护整定值大很多,当发生过载时,断路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动作,线路就长期处于过载状态,对绝缘、接线端子和周围物体形成损害; (4)线路实际载流量超过设计载流量,其断路器频繁跳闸,无法用电。如强行使用(如用铜丝代替熔丝或拆除断路器),就会因过载引起火灾; (5)三相负载不平衡 2.3.2 过负荷火灾的危险性 线路一般是由金属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层组成的。绝缘层和保护层多以含碳、氢为主的高分子有机材料组成,有热不稳定性,通电发热时将发生化学反应使材料受损。当线路连续通过的电流不超过其安全载流量时,线路温度不超过其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材料老化受损十分缓慢,一般可以工作30年,但是当通过的电流超过其安全载流量时,就产生线路过负荷,温度也超过其规定的温度,当过负荷不大或者时间较短时,并不直接发生火灾,但是绝缘层迅速老化,埋下了火灾的隐患。当线路严重过负荷时,产生异常高温,可是绝缘层破坏并且燃烧,可能引燃线路附近的可燃物着火。2.4 接触不良引起的火灾 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连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绝缘材料中可燃物燃烧。 2.4.1 接触不良产生的原因 线路接通电源之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和设备就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连接点的发热量就小,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接得不好,接触电阻就会增大,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多。在一定电流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多,因此有较大接触电阻的线段就会强烈发热,使温度急剧升高引起导线绝缘层燃烧并引燃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物质,造成火灾。如棉纺厂的电动机振动时,就有可能使接头松动,产生接触电阻过大,因局部温度升高引燃棉尘或飞絮发生火灾。2.4.2 接触不良火灾的危险性 当线路接触不良时,接触电阻过大,在接触时就会产生过热的高温,由于连接处的金属受高温作用和氧化反应的影响,接触电阻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温度不断升高,或者由于接触处的绝缘材料收到高温高热的影响,其化学反应加剧,使得材料发生热分解并且产生挥发物,形成孔状,是的空气中的氧进去,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温度累计上升。同时,这两种因素还可能相互作用,最终使得温度达到绝缘材料的自燃温度,使得线路燃烧,严重时,还可以使得接触处的金属溶化,从而使线路着火。实践证明,许多线路火灾的事故都是由于接触不良,绝缘材料在局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自燃,或者导致热击穿短路,产生电弧将其引燃。2.5 漏电引起的火灾 漏电是指导线绝缘或其支架材料的绝缘能力不佳,以致导线与导线、导线与大地间,有微量的电流通过,称为漏电。所谓走电、跑电就是一种严重的漏电现象。 漏电火灾,是在电器系统发生漏电故障的情况下,漏电的电流从漏电点起到接地点流入大地途中,在电阻较高的部位发生热作用引燃周围可燃物而造成的火灾。 漏电一般发生在线路、用电设备及开关设备等处,实际中线路的机会比较多,并且也容易造成火灾。线路漏电又可分为相间漏电和对地漏电两种,一般漏电指后一种。我国的低压供电方式是三相四线制,即变压器二次线圈按星形接法接线,中性点工作接地,配出线为三根相线,一根零线,这样,每根相线对地都有220V的电压,不管线路离开变压器多远,只要它发生接地故障,并且变压器二次保险没有熔断,电流就会由变压器的输出端子,经过线路、漏电点、大地、变压器的接地线,回到变压器的中性点。 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漏电,经常发生在成束布置的导线中,尤其是在导线中有接头,不同导线接头位置没有错开,或错开距离太小,在潮气侵蚀、绝缘破坏的情况下,则会在不同相线导线间发生漏电。久而久之,漏电电流逐渐增大,漏电点发热,使导线包敷物发生燃烧,酿成火灾,有的由于漏电电流的热效应,使绝缘破坏,发展成为相间短路。 漏电电流的热作用形成,也就是漏电引起火灾的机理,主要有电阻发热和击穿电弧这两种。漏电路径中的电阻发热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导体整体过热和接触点过热两种。一是导体整体过热。这是由于导体截面过小所致,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漏电路径中的铁丝上。实验表明,9安电流即可使直径为0.7毫米的裸细铁丝红热, 如在铁丝上覆盖纸张则只需7安电流即使纸阴燃。如果是粗铁丝或钢筋、角铁、铁管等只能有温升而不致于红热。二是接触点过热。主要是指因接触电阻过大而产生的电阻性发热,不包括接触点松动所致产生的电弧。电气系统中正常的电接点,其接触电阻约在千分之几欧以下,在正常电流下不会造成过热。而漏电路径中的接触点,由于锈层、污染等因素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有较大的接触电阻,当漏电流也较大时,接触点就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如果接触处散热条件较差,温度就会升高,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速了接触点的氧化,使接触电阻进一步升高,这种恶性循环结果,达到红热的程度,引燃附近可燃物起火。2.5.1 漏电产生的原因 绝缘导线因使用时间较长,陈旧老化,绝缘强度减弱而漏电;导线受潮、高温、腐蚀而降低绝缘强度被击穿漏电;在安装或检修过程中,不慎损伤导线绝缘层;或用电设备的对地绝缘损坏等。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架空导线的漏电。高压裸导线从支持瓷瓶上脱落到横担上,就可发生漏电。低压裸导线从瓷瓶上落到木横担上,只有在潮湿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漏电,这两种情况的漏电,一般是烧毁木横担和木电杆。(2)低压线进户处。低压进户线在进户处附近安装不良,使导线接触建筑物的导电构件。(3)成束的各种电气线路的配线和电气设备内部的配线,尤其是导线的接头处理不好,容易发生漏电。(4)露天或者其他地方容易受潮的配电盘、电源开关、插座等。(5)露天用电设备,如打谷机、扬场机等。(6)用钉子固定电线,钉子接触芯线,或者固定木线槽槽盖的铁钉穿过电线绝缘皮,钉子与芯线接触,若墙面潮湿则容易漏电,烧焦电线绝缘层或者木线槽。(7)临时布线,或者用户将移动式电器的电源线随意搭在铁件上。(8)各种电器内部绝缘物的老化、损坏。(9)电焊机焊把随便扔在地上或焊件上。 如果发生了漏电,一般在漏电电流经过的下列地点发热成灾:铁丝网抹灰墙、铁皮与铁皮接缝处、金属板与金属管的接合处、导电体与潮湿的木构件接触处等。2.5.2 非正常漏电的形成(1)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接线端子处连接不实,引起火灾。 相线与零线接线端子连接不实,设备工作不正常,可以及时发现处理,而保护零线或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电阻过大,设备照常工作,但故障点不易发现。一旦发生漏电,由于故障点接头太松或腐蚀等,出现高阻,造成局部过热,连接端子处产生高温或电弧,能够引燃周围可燃物质,或者烧坏电器插座、开关等,引燃木质底座,这是较为常见的漏电起火形式。1997年7月,淮北市某饭店配电盘火灾即是一例,失火前,饭店已打烊,负荷处于低谷,火灾发生时,照明用电仍然正常。经查,配电箱内总空气开关严重炭化,保护零线接线柱有金属凹形熔痕,与漏电情况相符。 (2)漏电电压引起火灾漏电持续发生后,由于电流不能流散,而寻找阻抗小的另一回路通地,会沿保护接零线(接地线)传导使所有与之相连的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带有对地电压,这时就可能向邻近低电位的水暖管、煤气管等金属构件飞弧成为起火源,仅20V的维持电压就可使电弧连续发生,同样能引燃周围可燃物。如果是向煤气管飞弧,就可能击穿管壁,造成煤气泄漏引起火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压的传导,漏电点与起火点不一定一致。 2.5.3 漏电火灾的危险性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的环境下,对靠近物质(穿线金属管、电气装置金属外壳、潮湿木材等)会发生漏电,就象水管漏水使局部物质受潮或水渍一样,漏电可使局部物质带电,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或致命的触电或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灾。目前,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多采用接零保护(接地保护)及过流保护装置(熔断器等)来防止严重的漏电短路的情况发生。3 低压电气火灾鉴定方法的研究 3.1 电气火灾产生原因鉴定方法的重要性 火灾原因认定是火灾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火灾调查与相关部门合作, 经过人员询问、现场勘查、物证鉴定等环节, 对引起火灾之原因给出准确的判定意见。火灾原因认定的正确与否, 取决于火调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火场残留物的烧毁状态和特征规律,物证残存痕迹的分析、判别与鉴定, 有赖于发现者(目击者)、扑救者等的指证。可以说特大疑难火灾电气原因的认定与排除是多学科知识和专家经验综合运用的结果。若不注重火灾现场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都将导致火灾原因认定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甚至出现偏差或错判, 影响公安消防部门火灾原因认定的公信力, 也不利于司法机关判定火灾纠纷。从技术角度看, 火灾原因认定必须首先确定起火点或部位, 通过残留物状态分析火灾发生、发展的时空关系, 痕迹物证之间相互的证明关系, 判定火流方向和蔓延方向, 最终找到起火点(部位)。其次, 必须在起火点(部位) 处查清引起火灾的起火源。由于引起火灾的原因种类较多, 起火空间的限制, 火灾的模式也是多样的, 残留物存在的状态和特征也是不同的。提取必要的痕迹物证或残留物进行技术鉴定或检验, 对鉴定结论或检验结果再经现场勘验核实, 排除可疑因素, 才能查清火灾原因。其三, 根据痕迹物证鉴定情况, 痕迹物证与其它痕迹物证的相互指证关系, 火灾发生前物证的电气故障征兆等因素, 对引起电气故障的进一步分析, 判明电气故障引起的原因, 为分清事故责任提供科学依据。所以, 疑难电气火灾的认定是一项较为系统的辨识过程, 是现场勘查物证分析勘查核实的反复过程, 每一环节均不可偏废。 重特大疑难电气火灾残留物技术鉴定是通过利用科学的试验方法和手段, 对火灾现场中提取的痕迹物证形成的原因或性质进行鉴别, 目的是为电气火灾原因认定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火灾原因认定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凭经验或感觉判定痕迹的性质将逐渐为科学分析方法和技术所取代, 因而技术鉴定在火灾认定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主要有宏观分析法、金相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剩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模拟试验法等, 上述方法为认定火灾起火原因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 技术鉴定只是火因认定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不能取代火因认定, 必需将火因技术鉴定和现场勘查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使火因认定更科学、更准确、更有可信力。从目前消防管理体制来看, 火因认定属于消防监督机关的业务范畴,而火因技术鉴定大都是科研单位或鉴定中心从事的技术服务范畴, 鉴定单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不参与火灾现场的调查工作, 只对消防监督机关送检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性质进行分析。由于痕迹形成是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火灾环境及其故障模式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着火前发生故障形成的痕迹大多数是构成火灾的直接因素, 又如构成电气火灾的故障痕迹又被火焰作用而破坏或提取不到, 会造成火因认定和技术鉴定结论的不一致。因此不能将技术鉴定绝对化、形式化, 单纯的以技术鉴定结论作为证据, 而不综合分析火灾中出现的相关因素, 这不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认定方法。 火灾调查实践证明, 火灾原因认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辨识过程。电气物证鉴定(本文主要是论述残留物技术鉴定) 是电气火灾认定和排除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定结论是火因认定的重要证据。但技术鉴定鉴别痕迹的熔化性质(原因) , 只能说明电气故障或诱发故障发生的结果, 并不说明故障形成的原因。 3.2 火灾鉴定方法的概述 火灾原因的鉴定是一项由现场勘查、调查访问、技术鉴定三大系统组成的。火灾原因鉴定是火灾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火灾调查与相关部门合作, 经过人员询问、现场勘查、物证鉴定等环节, 对引起火灾之原因给出准确的判定意见。火灾原因认定的正确与否, 取决于火调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火场残留物的烧毁状态和特征规律,物证残存痕迹的分析、判别与鉴定, 有赖于发现者(目击者)、扑救者等的指证。可以说特大疑难火灾电气原因的认定与排除是多学科知识和专家经验综合运用的结果。若不注重火灾现场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都将导致火灾原因认定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甚至出现偏差或错判, 影响公安消防部门火灾原因认定的公信力, 也不利于司法机关判定火灾纠纷。从技术角度看, 火灾原因认定必须首先确定起火点或部位, 通过残留物状态分析火灾发生、发展的时空关系, 痕迹物证之间相互的证明关系, 判定火流方向和蔓延方向, 最终找到起火点(部位)。其次, 必须在起火点(部位) 处查清引起火灾的起火源。由于引起火灾的原因种类较多, 起火空间的限制, 火灾的模式也是多样的, 残留物存在的状态和特征也是不同的。提取必要的痕迹物证或残留物进行技术鉴定或检验, 对鉴定结论或检验结果再经现场勘验核实, 排除可疑因素, 才能查清火灾原因。其三, 根据痕迹物证鉴定情况, 痕迹物证与其它痕迹物证的相互指证关系, 火灾发生前物证的电气故障征兆等因素, 对引起电气故障的进一步分析, 判明电气故障引起的原因, 为分清事故责任提供科学依据。所以, 疑难电气火灾的认定是一项较为系统的辨识过程, 是现场勘查物证分析勘查核实的反复过程, 每一环节均不可偏废。3.2.1 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是火灾调查人员向发现火灾的人、报警人、当事人等有关人员(扑救人、现场活动人、犯罪嫌疑人)了解发生火灾的情况。火灾调查访问是火灾原因鉴定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对火灾原因鉴定的证人、证言、书证等证据收集、获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起火点、起火源、起火物甚至火灾原因鉴定等方面与火灾现场勘查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3.2.2 技术方法鉴定 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是指应用宏观法、微观形貌法、成分分析法、金相法等电器火灾鉴定方法对电气火灾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技术鉴定时首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鉴定方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扩展鉴定范围。同时,火灾现场取样和现场情况说明对电气火灾技术鉴定具有一定的作用。3.2.3 综合鉴定分析 运用电气火灾原因综合鉴定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所有线路之间及电气设备之间的电器连接关系, 掌握电器保护装置( 保险丝、断路器等) 、开关等状态情况(对于复杂的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更应该如此) ; 其次是按照各种电气火灾鉴定方法的样品提取原则提取样品, 并增加运用电气故障分析原理提取含有能提供各种关系( 供电侧、用电侧、相对位置、隶属关系等) 、特征( 温度变化、过电流、短路、电弧等) 的代表性鉴定样品;第三, 是借助于各种分析仪器对提取的样品从宏观、微观、组织、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寻找样品中痕迹形成时的环境条件标识特征和电气故障与电气参数标识特征, 然后将分析和寻找标识特征的结果结合电气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整理特征形成的先后顺序, 最终给出结论。3.3 电气火灾鉴定3.3.1 电气火灾产生的条件一起火灾在判定为电气火灾时, 其现场必须具备了如下的条件:(1)起火点及其附近必须存在电气设备或电流经路。这里电流经路包括两种, 一种是正常的线路中的电流经路, 另一种是非正常电流中的电流经路,如电焊机工作时焊机接地线端子到焊件之间的潜在的电流经路、 漏电电流经路等。(2) 电气线路、设备在起火时或起火前的有效时间内带电或使用。线路或设备带电才能引起电气火灾。起火前的有效时间内带电或使用, 指有些火灾被人们发现前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就已被电火花等引发了, 例如电火花点燃室内装修材料, 从点燃到明火燃烧有较长时间的阴燃过程, 从人们发现明火向前推到装修材料被引燃这段时间称为起火前的有效时间。在发现明火之后, 电气通路被切断了,但在这时或之前, 电气线路或设备是带或使用的。另外, 已经停电的设备, 其余热能造成火灾; 某些情况下电气故障遗留下来的火种, 在停电较长时间后仍能够引起火灾。所以, 起火前的有效时间内带电是电气火灾的必要条件。(3)电气设备或线路的故障点必须与起火点相对应、 或者起火点位于电气线路或设备的附近、下方或下风方向。电气设备或线路的故障产生的电火花,或电气设备的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只能传递到一定距离内的可燃物上。对于电火花, 在室内其向下远高于向上或左右方向飞溅能力, 故其下方可燃物易被引燃; 在室外电火花会受风力、 风向的影响而顺风向朝下飞溅。漏电火灾, 其起火点则必须处于漏电电流经路上。(4)电气故障产生的热量或电火花必须足以引燃附近的可燃物, 或者电气设备为电热器具, 或者电气设备具有发热、发火(电火花、电弧) 元件。(5)构成电气火灾故障点。由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引起火灾后, 通常在线路及设备上的某一处要留下故障点, 如短路、接触电阻过大出现的熔痕、漆包线圈烧损等。如果经检验没有任何能证明曾出现过故障的故障点, 除非其它证据外, 不可勉强地认定为电气火灾。当然因火势过大将故障点烧毁无从查找则属例外。3.3.2 现场调查要点(1) 用电系统的一般情况。(2) 以往事故发生情况。曾发生过哪些事故, 什么原因, 引起什么后果等。(3) 火灾前供用电的详细情况。通过了解和火场同一线路用户用电设备的各种现象, 可以了解当时的供、用电及故障情况。(4) 向电气设备的使用人了解设备及线路的使用情况, 交接班验收情况。事故前是否正常, 有何故障; 经谁维修, 维修后使用情况。(5) 向使用人及现场人员了解事故征兆。如设备是否发生过触电现象; 线路是否打火; 电机、 变压器、镇流器是否发生过不正常声响; 电机是否烫手,冒烟, 转速下降;是否嗅到过烧橡胶、 塑料等杂味。(6) 查看变电所的值班记录, 了解负荷情况。继电保护动作情况及各种仪表工作情况, 以便提供有关线路及设备发生故障的范围。(7)向设备科及维修工人了解设备来源、 质量、历次事故及维修情况, 了解设备故障易发点。3.3.3 痕迹物证与技术鉴定a:一次短路熔痕是指铜铝导线在着火前发生短路故障而残留的熔化痕迹。它包含三种含义: 其一,“着火前”表示处于非火灾环境(自然环境) ; 其二, 表示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故障, 不考察短路形成的原因; 其三, 表示短路时释放的热能使导线熔化到凝固的过程。在勘查现场过程中, 对技术鉴定做出的一次短路熔痕结论,应重点注意以下问题:(1) 查清在着火前一段时间内, 电气线路或设备有无发生故障,发生故障后的维修情况, 是否将故障残存部分弃留在起火部位或起火点处。如某汽车制造厂火灾, 送检的物证鉴定为一次短路熔痕, 后经现场勘查和访问核实, 该送检物证为检验汽车电瓶是否带电所使用过的导线。(2) 查清着火前电气有无异常情况, 包括烟雾、气味、声光、电压波动等。如电气绝缘烧损伴随着较强的刺激味道, 短路是线路之间的放电过程, 发生短路时有一定的声响和弧光等。(3) 应注意是否有利用电气设施进行纵火的可能性, 用电气设施短路纵火是人为地使不等电位的带电导体发生短路引燃可燃物起火。所以这要通过查清起火点处是否留有可疑物品, 是否有助燃剂的存在来确定。 (4) 长距离悬挂带电导体如架空线等在已着火情况下被烧断后, 又在重力拉动下其电源侧线路向支撑点方向移位而脱离最先着火部位, 这时发生对地或其他金属短路, 则痕迹鉴定结果表现为一次短路熔痕特征。应查清整个线路有无短缺, 痕迹发生的具体位置,与搭接地面或金属物质痕迹是否重合, 痕迹下面有无可疑物品等。(5) 瞬间多点短路, 电气回路有时因高压或过流,会发生沿电源方向移动的多点短路, 引起火灾的短路点不一定发生在供电线路末端, 也就是第一次短路的位置。b:二次短路熔痕为铜铝导线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因绝缘破坏而发生短路时残留的痕迹。它也包含三个含义: 其一, 表示痕迹的形成处于火灾环境中或高温分布区域; 其二, 表示电气因绝缘破坏发生诱发性短路故障, 其三, 表示短路释放的热能和高温热能共同作用使导线发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在火灾原因认定过程中,如鉴定结论为二次短路熔痕, 又找不到其它电气痕迹,大多数排除电气火灾的可能性。但应注意以下问题:(1) 构成火灾的短路痕迹可能在火焰的作用下遭到破坏, 形成火烧熔痕或重新发生短路, 特别是成束电缆火灾, 某一部位发生短路, 起始是由电缆芯外侧表面发生短路, 引燃绝缘起火, 电缆芯部又发生短路, 在强大的电弧和火焰作用下, 原先形成的一次短路熔痕容易遭致烧毁, 留下的痕迹反映出二次短路熔痕特征。(2) 对电热器具的电源线和大功率照明线路(如白炽灯、卤素灯) , 即使鉴定为二次短路痕迹, 只要查清电源线和发热元件是直接连通的或电源线和发热元件之间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就可以证明电热器具在起火前处于带电状态, 这是电热器具烤燃可燃物的一个有力的佐证。(3) 对电磁式电气设备如变压器、镇流器、接触器等若鉴定在绕组(线圈) 上的熔痕为二次短路熔痕, 不能排除线圈引起火灾的可能性。因为线圈(绕组) 过流,温升过高, 使匝间绝缘炭化冒烟起火, 继而发生匝间或层间短路, 则短路痕迹由以前定义为二次短路痕迹, 现应改为线圈(绕组) 故障形成的电热熔痕, 用以区分火烧短路即二次短路痕迹。否则, 结论或定义不清楚, 对火灾原因认定有着重大的影响。3.3.4 短路引起火灾的鉴定与预防 铜、铝导线在带电情况下, 由于绝缘失效, 发生短路所形成的圆状、凹坑状、瘤状、尖状及其他不规则的微熔及全熔痕迹。短路痕迹与火场中常见的线路火烧熔痕在外观、是否存在空洞、线芯金相组织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如线路因自身故障( 如机械损伤, 老化, 经常过负荷, 高压击穿等原因) 致绝缘失效, 于火灾发生之前造成短路所形成的熔化痕迹称之为一次短路熔痕; 如在火灾发生后因外界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 绝缘层失效发生短路后形成的熔化痕迹, 称之为二次短路熔痕。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在外观、空洞的大小和多少、金相组织、熔痕的多少等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当一次短路熔痕所形成位置与起火点、起火物位置相对应时, 则可据此认定为短路起火。而二次短路熔痕则可利用其所形成位置、顺序( 一般有多处) 并结合线路的敷设走向帮助确定起火部位及至起火点。 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应根据电路的电压、电流强度和使用性质,正确配线。在具有酸性、高温或潮湿场所,要配用耐酸防腐蚀、耐高温和防潮电线。导线安装牢固,防止脱落,不能将导线成捆打结或将电线紧紧挂在铁丝或铁钉上。移动电动工具的导线,要有良好的保护层,以防受机械损伤、脱落。严禁导线裸端插在插座上。配置合适的开关设备,并定期检查开关运行情况,及时消除隐患。(1)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2)导线与导线、墙壁、顶棚、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瓷瓶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3)距地面2m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4)绝缘导线切忌用铁丝捆扎和铁钉搭挂。(5)定期对绝缘电阻进行测定。(6)安装线路应为持证电工安装。(7)安装相应的保险器或自动开关。 3.3.5 过负荷引起火灾的鉴定与

    注意事项

    本文(低压电气火灾的原因.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