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重点整理.doc

    • 资源ID:17508232       资源大小:22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重点整理.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重点整理.精品文档.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1、 区域是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的范围。所谓特定的,是指人们依照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所划分出来的。2、 在我们中国,普遍认为:区域规划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一是一定的地域范围。显然是把区域规划作狭义理解,是指区域内部的总体部署。二是国民经济建设部署。区域规划着重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而不是一般的区域经济发展计划,或者单纯是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区域规划,必须描绘区域未来的建设蓝图。三是总体部署。区域规划不仅要进行区域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还要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安排,包括生产性的建设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都要作出规划。区域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不是某一单项的建设规划。(PPT上还有区域规划在国际文献上的定义,自己看)3、 区域规划的类型(重点看其中的名词解释)1) 城市地区和城市群地区区域规划城市地区和城市群地区两者性质相同,在区域里有一个以上的城市为其核心,周围有若干中小城市或城镇,核心城市有发达的工业、商业,具有高度的行政或金融势力影响周围的城镇和郊区继续扩大与发展。如我国的沪宁杭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辽宁中部地区、四川盆地等。由于城镇聚集,人口稠密,环境污染较重,生活不便,从而对该地区进行统一规划。2) 工业区区域规划在大工业区,如我国的大庆、胜利油田,晋中、鲁西南工业区,工业企业集中,为了保证居民劳动、生活的最佳条件,规划中需要解决工业枢纽、工业点的配置,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系统、城镇和人口分布等一系列问题而进行的规划。另外,还要注重环境问题。3) 资源区的区域规划为水、水力、土地、森林、矿产、牧草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及保育等多目标而划定的区域进行规划。如流域规划4) 农村发展区的区域规划 实质上是属于乡村型的区域规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企业和原料加工企业以及居民点的安排是规划的重要任务。5) 风景游憩区区域规划 风景游憩区是指以自然风景为资源,供人们疗养、健身修养和旅游活动为主的区域。规划注重从游憩系统组成要素,如游憩中心、游憩分布区、游览路线、交通线路、游憩活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的规划,并注意自然风景的保护。6) 经济特区区域规划 是指在国家领土上划出一部分地方,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设备或原料,进行加工和制造,产品向外销售为主的区域。经济特区一般选择在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捷、易于隔离、靠近中心城市、便于对外的地点。7) 综合性区域规划 一般是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区域规划。其目的在于对区域内的资源开发、城镇的发展、工农林牧渔矿等的发展、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和商业、金融、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拟订完整而综合的计划。4、 区域规划的任务一、任务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一是具体、明确,二是切合实际二、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1、阐明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经济发展目标2、对区域内的人口、产业、城镇及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公共性的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在地域空间上予以合理的布局3、提出近期内的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和建设工程项目4、提出环境治理、保护的目标和对策三、不同类型区的规划任务应有所差别 由于各类型区的发展条件、资源状况、经济特征不一样,因此要求通过规划任务解决的关键问题会不相同,各类型区域都有自己的规划任务的侧重点。5、 区域规划的内容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即经济总体发展和部门的、行业的发展战略,也有空间的开发战略。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发展的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指标及大体的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构成作为规划的重点。 经济部门发展战略主要是规划区内发展的重点部门,大体确定主导产业部门的远景发展目标,明确主导产业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出各部门的重点建设项目。空间开发战略是对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进行地区分布或地区配置,以建立合理的地域空间结构。规划中有三个重点:1、确定开发方式。如采用核心开发方式、带状开发方式、均衡开发方式、梯度开发方式、圈层开发方式、点轴开发方式等。2、确定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也有多种类型,有点状(工业区),有轴状或带状(如沿交通干线两侧狭长开发区),有片状(如几个镇域或若干个镇连成一片)等。重点开发区的选择与开发方式密切相关,相互衔接。3、确定重点开发区与非重点开发区的开发策略与开发措施。二、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要对工农业生产的部门结构、生产发展的特点、地区分布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对照生产发展的条件,揭示矛盾和问题,确定重点发展的部门与行业、重点发展的区域。三、城镇体系规划与乡村居民点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具体内容:1、拟定区域城镇化目标和政策2、确定规划区的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3、原则确定各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4、原则确定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各时期城镇的人口发展规模、用地规模和各级中心城镇5、原则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尤其要重视新城镇的出现和行政中心城镇的选点6、提出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地区或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四、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大体上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行直接提供条件,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仓储等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行提供间接条件,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设施以及科研、商业、旅游等设施。区域规划要对各种基础设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各种设施的需求量,确定各种设施的数量、规模、工程项目及地区分布。五、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主要内容:1、提出保护大气、水体、生物、土壤的措施,以及防止污染的对策2、对保护自然、治理污染、恢复自然生态的重大工程设施进行具体的规划3、提出丰富自然景观、美化生活环境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6、区域规划程序(一般规划步骤)一、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区域发展现状的调查和收集有关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各种要素的基础资料是编制区域规划工作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收集基础资料,现状调查并加以分析研究,目的是要认识区域的本质特征,人口、经济的结构和演进过程,明确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找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及潜力,为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制订区域发展目标及设计规划方案打下基础。二、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目标是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核心部分。目标是发展的导向,在区域建设蓝图设计之前,必须首先决定区域发展的目标。三、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根据区域本身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背景、未来的发展目标提出。通常有人口增长率与就业构成、地区经济结构与主导产业、城镇化与城镇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系统、旅游系统、重点开发区域等课题。每个课题都存在数个解决方案,规划工作者需要在各个比较方案中选出一个,作为解决的对策四、规划方案设计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课题研究的对策,规划工作者综合各种各样的设想和方案,拟定区域发展的总体方案。五、规划方案评估第一阶段是在规划方案未决定之前,对若干方案比较、选择进行评估。第二阶段是方案确定后,请当地政府的负责人、各方面的专家和有关专业部门,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论证,再根据评估和论证意见,审慎研究,作必要的修改,最后形成区域规划方案。六、报批定案规划成果应按有关规定程序,报上级主管机构或政府权力部门审批,方具有实施的权威。七、实施阶段在实施规划方案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规划实际效益,根据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调整、补充或修改规划方案,使它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环境。7、区域规划的基础资料基础资料的主要内容地形图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2、地貌3、气候4、水文5、地质、地震)主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土地类型和利用状况、水资源:资源状况和利用状况、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游憩资源)人口资源(、历年人口总量,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变化、人口增长情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的迁入与迁出、人口分布、人口结构、计划生育状况)经济状况(1、经济特征2、经济综合发展水平3、地位和结构4、农业5、工业6、建筑业与房地产业7、商业与贸易8、旅游业基础设施(1、交通运输与仓储2、电力3、邮电、通讯4、供水城镇与农村居民点(1、城镇的等级2、农村居民点的等级3、城镇人口4、城镇用地5、城镇经济6、城镇基础设施7、城镇公共建筑)公共服务设施(1、科技2、教育3、医疗卫生4、文化体育)环境(1、居住环境2、环境质量监测成果资料3、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主要污染源的分布、数量、危害程度及范围4、地方病及各种危害居民健康的要素5、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方案)历史资料(1、政区沿革2、各时期发展过程及开发范围3、行政体制与行政区界限的变迁4、各时期的重要建设,交通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5、各时期的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计划和规划(1、当地有关的发展政策和计划,如产业政策、投资倾斜政策、优惠政策;有关人口的迁移、户口变化、生育政策等;五年计划、十年经济发展计划2、上一层次区域的有关经济区划、国土规划、专项规划、经济计划、城镇体系规划、农业区划等资料)其他资料8、社会调查中一些常用指标的解释(其中的名词解释)一、社会总产值又称社会总产品,是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它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指标。二、国民收入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和分配关系的重要指标。它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也就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净产值。三、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国(地区)内生产总值和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之和。四、基本建设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的工作量。基本建设是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五、国家财政总收入国家通过财政各个环节筹集的财政资金的总称。如税收、企业及事业单位上交国家的利润和事业收入、国外借款、国内公债收入等。六、农村社会总产值指一定时期内农村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产量。七、社会商品零售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饮食业、工业和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金额,以及售给农村和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金额,还包括农民直接售给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9、区域发展战略(重要)第一节 发展战略的内容发展战略是指重大的、决定全局的谋划。他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发展战略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一、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战略思想的集中反映,一般表示战略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要达到的最佳效果。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统一的。发展方向通常是定性描述,发展目标除定性描述外,还应有量的概念,有量的规定。 战略目标是一种长期的目标和总方向,应相对稳定,并且目标不能偏低也不能拔高。二、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是指对区域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为了要达到战略目标,必须明确战略重点。战略重点通常表现在:1、竞争中的优势领域2、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3、发展中的薄弱环节4、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随着区域内外条件的变化,区域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会发生变化,重点也就会发生变化。三、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策略,总原则,是规范人们行动的指南。战略方针要服务于战略目标,必须简单、扼要,使人们容易掌握要领。四、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区域发展战略措施通常包括基本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地区布局的改变、区域开发的顺序、重大工程项目安排等。第二节 战略目标的抉择一、目标系统在区域规划的编制中,战略目标的拟订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二是选择能充分反映总体目标要求的各种具体指标,并建立指标体系,即确定具体的发展指标。 按照区域规划的要求,有关发展指标大致可分为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建设目标三大类系统1、经济目标指标1)经济总量指标,如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等。2)经济效益指标,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主要物耗定额等3)经济结构指标,如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工农业生产产值比例,工农业生产内部行业构成指标等2、社会目标指标1)人口总量指标,指人口发展规模,总人口的控制数量2)人口构成指标,如城乡人口比例,人口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就业构成等3)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食物消费量,人均寿命,婴儿成活率等4)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指标,如人均受教育的程度,每万人拥有各类学校数量,每万人拥有各类文化设施等3、建设目标指标1)空间规模指标,如建设用地总面积,建设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等2)空间结构指标,主要指各类建设的用地比例3)环境质量指标,如建筑密度、人口毛密度、人均绿地面积,及大气质量标准、水质指标等二、目标抉择的依据1、社会需求1)审时度势,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2)了解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自觉接受全国或上一层次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约束。3)了解世界面临的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当地取得和应用新技术的可能。4)了解市场变化动态,掌握社会消费的发展趋向。2、区域地位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所处的阶段;二是区域在劳动地域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在全国经济总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任务。、区域优势)区内比较。对区域内的各种生产发展条件、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确定他对区域发展的优势所在。)横向的区际比较。把本区域可能成为优势的有利条件,同邻近的或全国其他地区类似条件进行比较。、发展的潜力区域发展中的存在问题、薄弱环节,常常是潜力所在。更重要的是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都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创造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节约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三、战略目标的设计方法一、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确定规划目标的基本方向和性质。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经验判断方法。集思广益的方法、正反对比方法、借鉴比较方法、领导决断等。一般是组织有经验的部门领导、业务骨干和熟练预测目标的选定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和讨论,利用既有资料和初步预测结果,确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未来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目标的定性分析方法是:市场需求区域机遇区域的资源和条件区域的生产发展方向和目标。 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看区域发展的机遇和真正的需求,再研究区域的资源和条件,如何扬长补短,弥补资源和条件中的不足,最后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目标。2、定量分析方法区域规划中发展目标定量分析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目标法2)资源法3)部门法4)最终消费法5)模型法常用简单又比较实用的模型法有:(1)最小二乘法假定区域经济呈稳定增长趋势,那么在数序图形上,期望的趋势线是一条直线。(2)指数函数法假设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为常数,可用指数函数表达。(3)逻辑函数法在现实社会中,区域经济增长会呈平滑曲线增长,常用逻辑函数模式来预测。(4)推导法此法在区域经济增长预测中的应用,常常是根据大区域范围的经济增长预测来推导下一级区域的增长趋势(5)投资收益率法生产的投入与产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增加单位投资可以获得一定倍数的产值。预测投资规模,就 能够大致预计新增加的产值总额。(6)投入产出法,又称部门联系法(7)增长速度法经济增长速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通常以经济增长速度来预测经济发展的未来状况。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率和经济效率是呈正比关系。投资包括国家对区域的投资、区域自身的投资和私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部分。经济效率指单位投入带来的收入。第三节 几种发展战略模式一、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高速度增长战略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战略目标,强调不断加强资本积累,实行扩大再生产;强调工业化,强调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强调高消费,更多地生产高价值的商品。谋求较高速度增长,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高速度的增长必须以资金、资源、技术、设备为基础,要有丰富的资源,大量的投入,有良好的技术设备,低廉的产品价值,使产品能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才能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二、变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战略变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不发展的增长”而提出的,是传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把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战略目标。这种战略并不否定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但强调国民经济的增长必须来自人民大众基本需求和社会福利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他们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情况:一是福利“滞后型”,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二是生产、福利“同步型”,二者提高速度大体平衡三是福利“超前型”,生活水平提高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快三、自主发展的战略该战略思想是从殖民统治的历史,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来的。基本战略思想是,要发展就要自立,要摆脱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四、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对外贸易就能刺激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要取得进口所需外汇,以满足国内的需要和促进本国工业化的进程,往往是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优势,出口农产品或矿产品。这是低层次发展模式五、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指用国内生产去替代过去依靠进口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克服不平等交换,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担同时需要用外汇引进设备和技术,或者进口零部件,并且需要用高关税保护本国的工业产品。六、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有了一定程度后采取的战略。七、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础思想是,面对新技术发展的势态,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不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比工业化更为重要的信息化。信息化需要知识。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和结果,就是智力产业部门的发展。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智力产业部门,要收集、获取、发现新的信息,并使先进的信息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实现新的发展。第四节 区域规划方法一、区域规划方法及其演变趋势 传统的、早期的区域规划,区域的发展主要依赖区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现存条件的开发,形成相关的产业,一方面满足本区域的需要,另一方面参与社会大分工。 随着区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规划的主流为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为导向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规划必须立足于全球整体发展的潮流和未来的趋势,以开放竞争的理念,建立本区域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战略任务,新的区域规划必须是目标需求型的规划二、传统区域规划方法1、调查研究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区域规划这类以空间优化配置为特点的规划,通过对规划区的调查研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空间布局规划2、综合平衡法处理好各种用地关系,同时处理好各类土地在空间分布上的平衡。(1)供给和需求的关系(2)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种具体的建设项目的用地关系(3)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3、区域分析法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的一种综合性的方法。4、数学模拟法在收集有关量化指标或对有关指标量化后,根据事物的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模拟,最后对模型进行检验,合格后,运用模型对区域事物进行预测分析的一种方法三、区域规划方法的新发展1、SWOT-PEST分析法 该法源于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识别自身优势和劣势,判别机会与威胁的战略分析法。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Political Economical Social Technical2、Scenario分析法 又称为情景分析和方案分析法。对系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导致系统从现状向未来发展的一系列事件、结果的描述与分析。该法不是试图对未来的情况做一个准确的预测,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尽可能寻找适应未来不确定环境下更好的解决方案,减少对未来把握不确定而造成的损失。3、Visioning Session方法 是一种公众参与规划的技术方法4、生态分析法 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法10、产业空心化 概念: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和资本大量地迅速转到国外,使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造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产业空心化产生的原因:一是随着产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直接把资金、技术、设备及人口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生产经营外流,产品由出口变为进口。二是跨国公司的建立,企业公司管理机关与生产地分离,企业公司在资本输出国家,企业生产地点在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国家,产品由生产地点返回资本输出国,资本国便以发展服务业、信息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11、区位商数区位商数 = 12区域空间结构概念: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首位度是指区域内最大的节点与第二节点的人口比值。增长极概念: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13、点轴扩散理论与开发方式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城镇的确定 重点开发轴的确定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分布状况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地带 重点发展城镇的确定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城镇的发展规模现状城镇空间分布状况14、区域分工与商品生产基地的选建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的进步,有利于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推广,有利于管理和开展社会化服务,有利于生产、加工和流通一体化。 农业商品生产基地选建的基本原则: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全国和本区消费的需要2、自然生态适宜,光、温、水、土条件好,生产潜力高3、生产基础好,经济效益高4、连片分布,商品率高5、与区域经济发展远景相一致一些农业生产基地的选建:1、粮食生产基地1)可靠的灌溉条件2)中等以上的土壤肥力3)有一定的自我投资力量4)技术装备基础较好5)农民素质相对较高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生产资料,该建设的标准是:1)土地平整,灌排设施配套2)土壤肥沃,结构良好,具有调节水、肥、气、热的良好综合肥力3)土地连片,规划整齐,路网配套,便于机械耕作和田间运输4)有护田林带,能改善农田小气候15、给水与排水一、区域用水需求预测用水有生活用水、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用水和农业用水。用水需求预测,分别进行预测。二、水源水源选用符合下列要求:1、水量充沛可靠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3、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4、多目标、综合性的开发利用水资源5、取水、输水、净化设施的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水源设置卫生防护带 地面水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置有害化学物品仓库,或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有毒物品的码头 以地下水为水源,控制范围30米内,不能有污染源水厂 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不受洪水威胁 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卫生防护地带 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居民点供水系统 居民点供水系统由水源、取水构筑物、泵站、输水管道和净水构筑物组成。 供水系统有三种形式:联合供水系统分立供水系统半分立供水系统居民点排水系统 排水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大体相当,通常按用水的80%100%计算。农村居民点的生活污水排放按用水的60%80%计算生产污水排放量按企业设计排水量或单位产品的废水量计算总排水量为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排放量和地面雨水三项之和 排水体制分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在城镇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城市低处尽可能少占或不占农田考虑到远近期结合,使厂址近期离城镇不太远,远期又有扩建的可能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16、动力供应(负荷预测方法)单耗法:根据产品用电单耗和产品数量来推算电量综合用电水平法:根据人口及每人平均用电量来推算区域总用电量外推法:运用历年的用电资料数据加以延伸弹性系数法:地区总用电量平均年增长速度与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速度的比值17、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重点,中有名词解释和简答,城镇布局最重要)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个概念有以下几层含义: 1.城镇体系是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只能是区域的城镇体系,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 2.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没有一个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不可能形成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 3.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组成的。城镇之间存在着性质、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别,即各城镇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差别和特色则是依据各城镇在区域发展条件制约下,通过客观的和人为的作用形成的区域分工产物。 4.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通过不同区位、等级、规模、职能,城镇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的各种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仅仅在一定区域空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而缺乏相互联系的城镇,这只是一种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城镇群体的空间形态,而不是有机整体。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城镇的发展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分析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进程,目的是在城镇及其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探索其成因、演变的动因和某些规律性,这对总结归纳现状特点,规划未来的城镇体系有重要作用。 城镇体系的现状,包括:概述城镇的数量(一般包括乡镇政府驻地集镇)和分布;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城镇建成区范围的在册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外来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心城市在区域内外的地位作用,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城镇体系结构的特色,主要分析城镇现状的职能、等级规模、空间三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情况; 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城镇建设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城镇的生态环境、城镇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找出问题及其原因。 城镇化水平的定义: 城镇化水平一般理解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过程体现如下方面:城镇数量的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向城镇聚集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城镇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向乡村扩散城镇地域在空间上的扩展影响人口预测的因素: 现状人口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城市人口和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以时间序列趋势预测,即根据近些年城镇人口的变动情况,外推至规划近远期。还可以把城镇人口中的户籍非农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其它常住人口分别进行预测。用这种方法预测,关键是要选好年均递增率,不仅要考虑调查统计的资料,还要考虑规划期城镇人口迁入的增加情况。 自下而上预测法。一种方法是将各城镇总体规划中的人口预测进行汇总平衡,另一种方法是对主要城市分别进行预测,再对其它城镇分类进行预测,然后进行汇总平衡,得到城镇总人口。 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在依据城镇和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估计规划期的剩余劳动力资源,预测城镇可能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考虑一定的带眷率,并根据历年区外迁入人口状况等因素,预测区域城镇人口数。城镇人口与上述预测的区域总人口数之比,就得到规划期的城镇化水平 Pt=Pu(1r1)tL·m·eC·t第三节 城镇布局区域规划中的城镇布局规划,一般包括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和城镇空间分布结构规划三部分一、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是指区域内城镇规模等级序列和不同等级的城镇间的相互关系。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通常包括确定区域城镇规模等级层次确定各等级的城镇数量确定各个城镇的未来发展规模规划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分析、评价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历史演变过程、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区域空间开发战略,根据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新区开发的趋势,分析规划期内新城镇出现的可能性及其形成要素 确定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重点发展的城镇 根据城镇规模分布状况,初步确定城镇规模的等级层次,框算各级各城镇的人口发展规模 针对现状等级规模结构的存在问题,结合各城镇发展的可能性,调整各城镇的发展规模影响城镇规模的主要因素: 城镇的地理位置,特别是交通地理位置 城镇的性质,在区域中的地位和职能 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 区域的人口密度,城镇分布密度 城镇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特别是土地和水资源状况 城镇发展的历史、现状规模二、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是指区域内不同类型性质的城镇相互之间的关系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收集各城镇的资料,明确各城镇现状性质,分析区域现状城镇职能结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研究区域城镇职能的变化趋势,确定城镇职能结构的调整方向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生产建设项目空间布局,考虑各城镇本身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分工,明确各城镇的主要职能类型和合理分工确定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发展城镇的性质三、城镇空间分布结构 城镇空间分布结构是指区域各城镇在地域空间的分布状态和组合形式,包括城镇分布的疏密程度、相对位置、城镇间相互联系的便捷性。 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结构规划,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形式的确定、城镇选址、城镇间的相互联系基础设施的配置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 : 我国区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从长远来看是“点线圈区(带)”相结合 “点”指每一个具体的城镇。首先明确区域的若干经济增长极核城市,这类城市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可能出现的新城市(发展潜力大的开发区)。经济增长极核城市有相对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投入产出效益,对区域发展起着带动作用 “线”指沿着交通干线形成的区域产业带和城镇发展轴线。一般省域和地市域都可以划出23个级别的城镇发展轴线。一级发展轴线(如已有城镇密集区作为一级发展地域,就可以不划一级发展轴)以区域内最重要的国道、高等级公路、铁路、重要的内河航道等为轴线。沿线应包括大多数县城及其以上的中心城市,还包括多数规模较大、比较重要的城镇。二级发展轴线多以省道、一二级公路、内河航道等为轴线,包括部分重点发展和促进发展城镇。三级发展轴线大多是县域内城镇发展轴线,主要以二级公路为轴线。重点发展的轴线不宜过多,以免重点不突出。在强调城镇沿轴线长藤结瓜式的宏观布局时,要尽量避免交通干线穿越城镇,城镇新区、工业区及开发区与公路干线的关系宜近而不靠,尽量在公路的一侧发展。 “圈”指中心城市圈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副中心城市圈。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都有明显的城市圈,今后,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水平提高,规划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也会有一个城市圈。在大城市较强的吸引辐射双重作用下,城区周围小城镇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技术联系都会显示出各种向心力和呈现卫星城镇性质。据调查分析,大城市圈的范围一般以城区中心或副中心到外围1h左右的单程通勤距离为半径。 “区(带)”指城镇密集区(带)。这样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密度也较大。地域范围要超出上述城市圈(事实上,大城市圈也是一种城镇密集区),可有若干个大中城市在其中起核心作用。城镇密集带的发展壮大对整个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有重大作用。 第四节 村镇体系规划一、村镇体系和村镇体系规划概述(一)村镇1、村镇相关概念村镇:村镇型居民点的总称,它和城镇居民点共同组成完整的城乡居民点体系。集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或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介于乡村与城镇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村庄:一般指具有建制的行政村。包括中心村与基层村2、村镇的基本特点1)区域差异性2)农村经济特点3)基础设施薄弱(二)村镇体系1、村镇体系的概念村镇体系是以某一村镇为核心,形成一定引力范围的村镇居民点网络,即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构成的相互完整的系统2、村镇体系的构成集镇包括中心集镇与一般集镇村庄包括中心村、基层村和自然村(三)村镇体系规划1、村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村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村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2、村镇体系规划任务1)确定村镇发展目标2)确定村镇空间布局3)建立良好生态环境4)推进城乡一体化5)建立一体化的设施6)确定村镇的性质3、村镇体系规划的内容1)现状概述2)综合评价3)村镇发展预测4)迁并标准制定5)空间布局方案制定6)区域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重点整理.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