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玉米病虫害介绍.doc

    • 资源ID:17668816       资源大小:1.38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玉米病虫害介绍.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玉米病虫害介绍茎部叶部穗部根部亚洲玉米螟为害部位:茎部 叶部 穗部大螟为害部位:茎部 叶部 穗部桃蛀螟为害部位:茎部 穗部草地螟为害部位:叶部稻纵卷叶螟为害部位:叶部小地老虎为害部位:茎部 叶部黄地老虎为害部位:茎部 叶部斜纹夜蛾为害部位:叶部玉米夜蛾为害部位:叶部黏虫为害部位:叶部棉铃虫为害部位:叶部 穗部黄腹灯蛾为害部位:叶部 穗部红缘灯蛾为害部位:叶部 穗部蛴螬为害部位:根部金针虫为害部位:根部白星花金龟为害部位:穗部黑绒金龟子为害部位:中华弧丽金龟为害部位:叶部 根部小青花金龟为害部位:穗部蝼蛄为害部位:根部玉米旋心虫为害部位:茎部大猿叶虫为害部位:叶部小猿叶虫为害部位:叶部双斑萤叶甲为害部位:叶部 穗部褐足角胸叶甲为害部位:叶部斑须蝽为害部位:叶部赤须盲蝽为害部位:叶部牧草盲蝽为害部位:叶部稻绿蝽为害部位:穗部三点斑叶蝉为害部位:叶部大青叶蝉为害部位:叶部玉米蚜为害部位:叶部 穗部耕葵粉蚧为害部位:茎部 根部蓟马为害部位:叶部截形叶螨为害部位:叶部朱砂叶螨为害部位:叶部种子腐烂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 | 发生时期:苗期种子腐烂通常是由镰孢菌(Fusarium spp.)、腐霉菌(Pytuium 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该病在玉米播种后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发病较为普遍,是玉米缺苗的主要原因之一。根腐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根部 | 发生时期:苗期根腐病是由腐霉菌(Pythium 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ioi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是苗期玉米根部或近地的茎组织腐烂的总称,不同地区病原菌组成因生态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状况下,根腐病发病率较低,不会造成严重的生产问题,但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也出现过植株死苗率高达80%的情况。苗枯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根部 | 发生时期:苗期该病是一种重要的苗期病害,由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刀菌、玉米丝核菌等多种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是苗期玉米根部或近地茎组织腐烂的总称。种子可带菌传播,病菌也可随病残体越冬成为未来的初侵染。低温高湿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近年,随着秸秆还田和少免耕技术及不抗病品种的推广,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在东北地区、山西、河北、山东西部地区,苗枯病已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感病品种的病苗率达30%40%。大斑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大斑病是大斑突脐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有性态为大斑刚毛球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引起的以叶部产生大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又称条斑病、煤纹病,主要分布在北方春玉米区和南方高海拔山区。2003、2004年北方春玉米区和西南玉米区大范围严重发生,沿海地区夏玉米上也发生较重。近年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变革、单一抗性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变异并趋于多元化,大斑病又有回升趋势,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到30%-50%。小斑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小斑病的病原菌为小斑离蠕孢(Bipolaris maydis)。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玉米南方叶枯病,是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潮湿的夏玉米产区。该病在河北、河南、安徽、北京、天津、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自治区、市危害较重,在川南、贵州毕节地区及云南的低海拔地区发生程度中等。发病田块一般年份损失10%20%,严重年份可达30%以上。灰斑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属半知菌亚门。该病于1924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首次被发现,此后在秘鲁、墨西哥和南非等地严重流行危害。我国于1991年首次在丹东地区报道,近10多年来已在华北、东北南部玉米产区和云南省普遍发生。圆斑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圆斑病菌为玉蜀黍生离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该病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如吉林、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弯孢菌叶斑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拟眼斑病、黑霉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由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1996年该病在辽宁省玉米产区大面积暴发流行,发生面积28.8万亩,其中绝收24.9万亩。2008年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零星发生,许多地区可以在田间见到病害,但发生较轻,在河南南部、安徽、山东以及河北唐山的一些地区发生为中等程度(王晓鸣,2009)。该病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发病严重时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褐斑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属于鞭毛菌亚门,为玉米专性寄生菌,在寄主的薄壁细胞内寄生。该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在国内外均有发生,一般损失不大。但近年来,在我国玉米产区大面积流行,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在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地区等夏玉米区发生较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2005年安徽宿州市玉米褐斑病严重发生,全市发生面积约200万亩,占该市玉米总种植面积的 83.3%。2006年河南省玉米褐斑病暴发,全省近50%地块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地块病株率达到100%,造成叶片干枯,甚至出现整株死亡。近年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与秸秆大面积直接还田、品种抗病性较差、种植密度增加及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关。锈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锈病包括普通锈病、南方锈病、热带锈病和秆锈病4种,我国目前只有前2种锈病。普通锈病的病原为高粱柄锈菌(Puccinia sorghi),南方锈病病原为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普通锈病的发现报道较早,1891年在美国首次报道,19371939年戴芳澜、王云章等在陕西、贵州等地报道了此病。1980年以来,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等地均发现此病危害。南方锈病在我国发现较晚,1972年在海南省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方锈病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台湾、海南等一些高温潮湿地区。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近年该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发生。1998年首次在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省区爆发流行,产量损失严重,近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呈较快蔓延之势。2004和2007年在黄淮中南部严重发生,2004年河南发生1000万亩,2007年河南发生面积占玉米面积的50%,造成黄河以南玉米过早死亡,损失严重。2008年秋季调查,南方锈病发生,对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山东大部分地区的夏玉米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例如,安徽的郑单958由于严重发生锈病,叶片提前干枯,一些地块至少因此减产10%(王晓鸣,2009)。南方锈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顶腐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的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轮枝镰孢菌亚黏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eme Var.subglutinans)引起。该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东等省发生,并有加重流行趋势。2005年在沈阳及辽北地区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达10%左右。2006年在吉林省梅河口地区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达30%左右。2007年在辽宁新民、辽中等地严重发病地块发病率高达40%,流行趋势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症状表现为单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纹枯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茎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纹枯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及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叶片、茎杆甚至果穗,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造成叶枯,降低光合作用和同化产物积累,影响子粒灌浆,严重的可以上穗导致穗腐,并可造成植株倒伏,损失较大。该病在我国始见于1966年吉林省,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逐渐成为全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在两湖、两广地区和四川、贵州、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的春、夏、秋玉米上均有发生,并以西南玉米区发生更为普遍和严重。2006年四川发生面积330.82万亩,造成损失13727吨;广西发生280万亩,损失玉米约4000吨。近年在黄淮海和东北春玉米区的部分地区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茎腐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茎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萎蔫病、茎基腐病,是成株期茎基部腐烂病的总称,属世界性病害。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腐霉菌(Pythium spp)等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在侵染循环上又与苗病、穗腐病等有关,影响因子复杂,防治比较困难。茎腐病为世界性病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在我国河南、河北、广西、吉林等20多个省区相继发生,成为玉米生产中常见病害,近年由于主推品种抗性较差,加上推广秸秆还田和少免耕,增加了田间病原菌的数量,该病发生呈加重态势。2007年东北地区普遍严重发生,河南东部、北京地区也普遍发生,局部地区严重发生,河南西部与山西省中等发生。茎腐病在年度间和地区间发病差异主要受气象和环境条件影响。般年份发生率510,严重年份可达2030,个别地区可高达5060,减产35,重者甚至绝收。鞘腐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茎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鞘腐病致病菌为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该病是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鞘腐病在我国春玉米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全蚀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根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全蚀病 病原菌为禾顶囊壳玉米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maydis)和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玉米生理小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graminis),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病是近年辽宁、山东等省新发现的玉米根部土传病害。丝黑穗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穗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哑玉米,是玉米的主要病害。病原为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 holci sorghi)。该病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此病自191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全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发病较重,黄淮海局部冷凉地区也比较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由于抗丝黑穗病基因自交系Mo17的使用,选育出一批抗病品种,加上采用粉锈宁(三唑酮)、拌种双等药剂拌种,基本控制了该病的发生,但近年,由于玉米长期连作、春季连续多年低温干旱及不抗病品种的推广,玉米丝黑穗病又重新上升为主要病害。2002年因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东北地区直接损失玉米1.2亿千克,农民减收9600万元。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20042006年每年发生面积都在6万亩以上,平均发病株率16.5%,减收24%。2007年黑龙江省双城、阿城、宾县、肇东、肇源等市县调查,发病率为15%20%,严重地块达到60%以上。在山西,玉米丝黑穗病在春玉米上发病面积大、病情重,一般年份发病约占全省玉米面积的25%30%;西南山区个别年份个别地区发病率高,2001年四川省宝兴县一个乡发生非常严重,几乎绝收。穗腐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穗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穗(粒)腐病在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为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alilioides)、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等近20多种霉菌侵染引起。玉米穗(粒)腐病主要通过造成果穗腐烂而直接引起减产,被产毒真菌侵染的籽粒不能做粮食或饲料,失去经济价值。此外,由于种子带菌还会引起田间大量死苗,曲霉菌中的黄曲霉(A.flavus)不仅为害玉米等多种粮食,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该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达50%左右。西南玉米区的四川、广西、贵州山区穗腐(粒)病发生严重,由于湿度大,籽粒霉变严重,黄曲霉毒素污染重,在广西曾出现人畜中毒死亡事件,当地饲料厂不愿收购本地玉米加工饲料。此外,穗(粒)腐病对鲜食和加工甜糯玉米的影响较大,对制种玉米的产量及发芽率也有较大影响。生产中,部分品种感病严重,特别是高赖氨酸玉米和糯质、甜质及结构疏松的粉质型玉米更易感病。穗期虫害(主要是玉米螟、黏虫、象甲虫、桃蛀螟、金龟子、蝽类和棉铃虫)严重发生的条件下,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瘤黒粉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茎部 叶部 穗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该病病原为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属于担子菌亚门。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在我国各地发生普遍,且春播区较夏播区更为严重。2000年全国玉米瘤黑粉病发病面积2700万亩,一般减产10%30%,绝收45万亩。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连年扩大、重茬地块增多、旱涝交替、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该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2007年在东北春玉米区病株率高于丝黑穗,感病严重的品种病株达10%以上。由于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或导致植株空秆不结实,因此减产严重。疯顶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叶部 穗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疯顶病由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引起,又称丛顶病,是一种毁灭性玉米病害。该病于1902年在意大利首次报道,1974年在我国山东省首次发现,近年该病发展迅速,在江苏、四川、重庆、云南、山东、宁夏、河北、新疆、辽宁、甘肃、湖北、北京、安徽、山西、陕西、青海、内蒙古、台湾等18个省市、自治区已有发生(王晓鸣,2005)。可侵染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细菌性茎腐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茎部 | 发生时期:成株期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又称烂腰病,病原为软腐欧文氏菌玉米专化型(Erwinia carotovora f.sp.zeae)、玉米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zeae)。江苏、河南、山东、四川、广西、吉林均有发生。近年四川受害较重,河南新乡也有发生严重的报导。在浙江省主要玉米区个别地块病株率为10左右,高者可达20,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矮花叶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 | 发生时期:苗期玉米矮花叶病 在我国,该病病原是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1966年在河南省辉县首次报道该病大发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上长期大面积种植含有Lancaster、Reid、旅大红骨血缘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造成了玉米矮花叶病在全国普遍发生。90年代以来,山西、甘肃、山东、河北和北京等省市先后大流行。2007年调查,在山东、山西、陕西及河南的三门峡地区为害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条纹矮缩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 | 发生时期:苗期玉米条纹矮缩病简称玉米条矮病,是由玉米条纹矮缩病毒(Maize streak dwarf virus,MSDV)侵染引起的病害。是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玉米的一种重要病害。在西北的河西走廊以西一些地区发生较重,曾在甘肃敦煌造成严重损失,新疆也有报道。粗缩病发生作物:玉米 | 为害部位: | 发生时期:苗期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引起。1945年首次发现于以色列,在我国首见于1954年的新疆。上世纪70年代粗缩病在河北省流行,1999年在全国玉米种植区造成大面积危害,其中华北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危害最重。近年在黄淮海地区普遍发生,蔓延较快,对产量影响较大。山东省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4年严重发生,发病率在10%70%,特别是临沂、泰安、济宁等鲁南地区。2007年仅曲阜市粗缩病发生面积达12万亩,造成2万多亩绝产;安徽宿州、河南东部、河北鹿泉市粗缩病也比较严重。2008年山东济宁、莱芜、枣庄、临沂、泰安等地暴发,发病面积达1110万亩,一般病株率在2%至10%之间,造成近100万亩玉米改种,绝产25万亩。近年粗缩病发病重主要与小麦玉米间套作面积大、田间管理粗放、品种不抗病及暖冬有利于灰飞虱越冬有关。藜所属分科:藜科小藜所属分科:藜科灰绿藜所属分科:藜科地肤所属分科:藜科猪毛菜所属分科:藜科萹蓄所属分科:蓼科酸模叶蓼所属分科:蓼科酸模所属分科:蓼科问荆所属分科:木贼科反枝苋所属分科:苋科凹头苋所属分科:苋科空心莲子菜所属分科:苋科马齿苋所属分科:马齿苋科猪毛蒿所属分科:菊科野艾蒿所属分科:菊科苍耳所属分科:菊科刺儿菜所属分科:菊科苣荬菜所属分科:菊科苦苣菜所属分科:菊科蒲公英所属分科:菊科小飞蓬所属分科:菊科牛膝菊所属分科:菊科黄顶菊所属分科:菊科鹅绒委陵菜所属分科:蔷薇科龙葵所属分科:茄科曼陀罗所属分科:茄科苘麻所属分科:锦葵科野西瓜苗所属分科:锦葵科猪秧秧所属分科:茜草科平车前所属分科:车前科打碗花所属分科:旅花科田旋花所属分科:旅花科圆叶牵牛所属分科:旅花科稗所属分科:禾本科狗尾草所属分科:禾本科狗牙根所属分科:禾本科芦苇所属分科:禾本科马唐所属分科:禾本科牛筋草所属分科:禾本科香附子所属分科:莎草科荠菜所属分科:十字花科风花菜所属分科:十字花科地锦所属分科:大戟科铁苋菜所属分科:大戟科繁缕所属分科:石竹科葎草所属分科:桑科野胡萝卜所属分科:伞形科鸭趾草所属分科:鸭跖草科酢浆草所属分科:酢浆草科鹅绒藤所属分科:萝摩科.精品文档.请选择为害部位:

    注意事项

    本文(玉米病虫害介绍.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