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态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定义.doc

    • 资源ID:17674010       资源大小:17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定义.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态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定义.精品文档.第一章 生态学的发展与生态经济学第一节 生态学的发展与生态经济学一、生态学的提出1、生物学蛋糕2、生物学谱二、生态学的发展1、发展的几个高峰时期2、生态学的分科三、生态经济学的产生1、从“经济生态学”到“生态经济学”2、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生态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1、观点综述 2、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组成 3、小结:关于生态经济学的定义。二、关于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体系 1、研究内容 2、理论体系三、关于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1、关于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性质2、关于生态经济学的特点第二章基本生态规律综述第一节生态系统及其特性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和特性 1、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2、生态系统特性二、生态平衡1、 生态平衡的定义 2、生态平衡的条件 3、生态的有序与无序 4、对生态平衡的几种误解三、食物链、食物网及生态金字塔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十分之一定律” 3、生态金字塔第二节 种群生态一、生物种群的结构 1、生物种群密度 2、生物种群分布和散布 3、生物种群性比例及年龄结构二、生物种群的增长规律 1、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增长) 2、生物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S型增长) 3、生物种群增长的波动模型三、形形色色的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的类型 2、种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规律四、生态策略与有害生物的防治 1、生态策略的概念 2、r对策与K对策 3、有害生物防治第三节 竞争的普遍意义与适度竞争一、格乌司定律与马态效应 1、格乌司定律 2、马态效应二、竞争的普遍意义 1、竞争导致资源的充分利用2、竞争引起生态的多样性三、适度竞争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及成熟和稳定第一节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关系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 1、人口、环境、资源、物资、资金和科技 2、人口在生态经济系统组成要素中地位和作用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关系 1、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基础结构关系 2、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结构关系第二节几种不同类型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一、原始型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二、掠夺型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三、协调型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成熟和稳定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演进 1、从生态系统的重建过程看自然生态系统的演进 2、年轻型的生态系统与成熟型的生态系统 3、一个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顶极群落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产生及演进 1、自然生态系统中人类群体猎采人群 2、从农田看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 3、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比较三、生态经济系统的成熟与稳定1、能流的表示方法 2、能量投入与农业集约经营3、怀特定律 4、生态经济系统成熟的定义第四章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第一节良性循环的涵义及其标志一、良性循环的涵义二、良性循环标志第二节影响良性循环的因素一、人口增长过快二、政策上的失误 三、技术手段不完善四、掠夺经营五、生态经济立法不键全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第三节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一、“建立”的涵义(一)初建(二)重建二、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措施 1、大力植树种草,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3、调整结构合理布局 4、大力开发农村能源 5、净化环境 6、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系统 7、建立和健全生态经济立法第四节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评价一、评价的原则二、评价的指标体系、生态指标 、经济指标、生态经济指标 、社会经济效果指标。第五章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第一节生态经济效益的概念一、生态效益(一)生态效益的内涵 1、马传栋同志关于生态效益的论述 2、许涤新同志关于生态效益的论述 3、张叶同志关于生态效益的论述 4、姜学民等同志关于生态效益的论述 (二)生态效益的外延(三)关于生态效益的讨论。二、经济效益三、生态经济效益第二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与对立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相互转化第三节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价一、评价的意义与原则二、评价的思想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一)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量纲原理 (二)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 (三)生态经济效益系数及其分析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四、评价方法简介 (一)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法 (二)运用价值计算方法计算出生态效益数值,然后再同经济效益数值加权相加,得出生态经济效益数值的方法。 (三)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价 1、直接计量法 2、间接计量法 (四)生态经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第一章 生态学的发展与生态经济学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活着的生物或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在生物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可以用“生物学蛋糕”来说明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分支,是基础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各生物分类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 姜学民同志给“生态经济系统”所下的定义是: 生态经济系统是指有人类劳动参与其中,并以技术手段为中介,通过生态规律的作用之后输出劳动产品,这种产品又参与社会的分配、交换、消费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单元; 这个结构单元含有人类的劳动成果,或者说是人类劳动与生态系统的自 然再生产过程相结合; 这种结合转化为社会产品; 这种产品参与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交换和消费。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组成社会的人类和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那些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而结成社会的人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农业生态经济学是生态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相互融合的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农业生产的本质特点(即农业生产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决定了农业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关于生态经济学的特点 生态经济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历史的普遍性。何乃维同志认为,人类社会经济要同自然生态相适应,如果不相适应,人类就难以生存。 层次性。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多层次的综合性经济学科,从纵向来说,第一层次是探讨整个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全社会的生态经济。第二层次是以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基础,分别研究其专门的生态问题。 整体综合性。生态经济学整体的综合性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整体的综合效益,即生态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指生态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是由多学科交叉,多层次融合的一个综合体系。 地域的特殊性。何乃维同志认为,由于不同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生态经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别是农业生态经济,地域性更为突出。 长远的战略性。生态经济学是从整体上,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从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从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上,从长远效益上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因而能够较正确地处理局部和整体,近期与长远的关系。所以说,生态经济学是一门高瞻远瞩的学问,是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决策所不可缺少的。它所研究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事关全局,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生态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是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和生态平衡等一系列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全局性重大生态经济问题。今天,对这些重大问题决策的失误,很可能是今后难以弥补的灾难,因此可以这么说:未来已经不是未来人所决定的未来,而是现代人所决定的未来。所以说,生态经济学具有未来学的特点。 另外,对生态平衡问题的研究有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国际性的协作研究正在逐渐增强,出现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组织。二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生态平衡问题普遍受到重视,生态平衡问题已渗透到政治运动当中,和政治运动相结合。三是将生态平衡问题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生态经济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重大课题。第二章基本生态规律综述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在生态系统中,生命有机体和它们无生命的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起来,并不断相互作用着,进行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移和信息的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自然实体(self contained entity)。其核心是生物群落,它具有自我维持、修补和重建的能力,因而使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得以维持。 生态系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通常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包含一定地区和范围的空间概念。反映一定地区特性及空间结构,如水平结构,层次结构,以及水平与层次结合的多维空间结构。每个层次空间都栖息着一定的生物种群。 具有发育、繁殖、生长与衰亡等生物有机体的特征。因而生态系统可分为幼期,成长期和成熟阶段,表现出时间特性,从而产生了系统“演替”。 具有生物代谢机能的特征。 生态系统的代谢机能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类群而完成的。这三个生物类群是生态系统得以完成物质循环的基本结构。 具有生物机体自动调节的功能。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机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动规律。其次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节。普遍出现于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食物链关系的类群,以及需要相类似生态环境的类群。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调节。生物经常需要从所在的生境摄取需要的物质,生境则需要对其输出的物质进行及时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共需调节。 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使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自我维持、修补和重建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生态阈值”。 中国生态学会1981年11月关于生态平衡问题学术讨论会定义:“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破坏。” 衡量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处于生态平衡之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构上的平衡,二是功能上的平衡,三是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的平衡。因此,要实现生态平衡,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一定时期输入、输出的各物质数量大致相等,能量收支趋于平衡。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还表现在,经过系统流动的物质元素保持协调比例。一定物种有一定的代谢类型,对参与流动的物质比例有一定的要求。 动态平衡还表现在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移动速度大致均衡。 动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的结果,是一种不断调节过程中的平衡。普里高津把各种系统分为三类:、为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的称为孤立系统;、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与外界自由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称为开放系统。 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原理):对于孤立系统的不可逆过程,它的熵值总是趋于增加,即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直至达到热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员之间通过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食物链上的每一个食性级称为营养级(trophic level),并以T1、T2、T3、T4表示之。生物种群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相同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 阿利指出,群聚有利于种群的最适增长和存活;群聚的程度,象密度一样,随种类和条件而变化,缺乏群聚而过疏和过密一样,都会产生限制性影响,这就是阿利氏规律(Allee's principle)。阿利氏规律可称为最适密度规律或最适种群规律。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能有两个物种生活在同一个生态位中。偶尔出现于同一个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必定要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最后导致其中一个物种的灭绝,被逐出这个生态位,或者改变其性状离开这个生态位。这就是著名的格乌司定律。生态位(niche), 它是指生物有机体本身在其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特别是与其它物种的营养关系。在没有任何竞争者的情况下, 某物种可利用的资源较广, 它就是组成该物种的原始生态位或竞争前生态位。原始生态位与实现生态位(或竞争后生态位)之间的差别反映出种间竞争的影响,因此生态位的概念与竞争相联系。在竞争的过程中,如果竞争者的环境不发生变化,强者将越来越强,而弱者将越来越弱。因为强者对资源的占有能力强,强者排斥弱者,使弱者更难取得资源。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马太效应”。一个物种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称为生态位的宽度(niche breadth)。生态学的理论认为,当资源的可利用性较小时,物种生态位的宽度一般必须增加。也就是说,当食物供应不足时,捕食者就不会放过一些劣等食物,促使物种发生泛化作用(generalization)。杂食性和广食性就是泛化的表现。相反,在食物丰富的环境中,低劣的食物将被放弃,从而使生态位的宽度缩小,产生特化作用(specialization)。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及成熟和稳定 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两大子系统复合而成的。这个复合系统中包含人口、环境、资源、物资、资金、科技六大要素。 可更新资源的年资源再生量 可更新资源的再生系数 (3-1) 可更新资源的年资源耗用量 原始型的生态经济结构,是指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结合成比较简单的复合结构。这种类型的结构,主要存在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时期的农业和以生物产品为原料的家庭手工业中。 掠夺型的生态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以掠夺的方式同生态系统结合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协调型的生态经济结构,是指开放的经济系统按照生态规律与生态系统结合成高产、优质、高效和多种产品输出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这种有净产量和生物量得以蓄积的生态系统,我们称为年轻型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年轻的生态系统总会发展到没有系统净产量的地步,这时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任何一级种群,其产量除自身消费和提供给下一级外,都不存在净产量。这样的系统被称之为成熟型的生态系统。 假定环境条件不变,自然生态系统朝向成熟化和多样化演进,最终会使系统到达某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群落的生物量达到极大,物种的多样化程度也达到极限,这时的生物群落便称之为顶极群落。 猎采人群的性质: 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可以说,尽管人类的体质和文化特征都已进化到很高的阶段,但用种群生态的眼光来看,猎采人群还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员。这时因为,猎采人群置身于领地的生物群落中,他们没有去改变系统的结构,其生存和发展完全受到种群调节规律的制约,而没有去打破这种规律的束缚;他们的生产活动只限于利用系统能流相关环节中产生的净产量,而没有去增加这种净产量;领地生态系统的演进方向仍由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控制,沿着多样化和成熟化的道路朝顶极群落发展,他们并没有改变和调控系统的演进方向。轮耕制度的耕地一般为自然林地所环抱,因而,农田在生态上的不稳定性能通过林地加以补偿。传统农业是所谓自然经济,这一命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物质循环。但是,这一阶段的物质循环路线已与自然生态系统很少有共同之处了。随着越来越多的自然植被转变为农田,原始农业中那种农田得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功能补偿的优点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农田在生态上的不稳定性暴露出来,变得易受水旱灾害打击和病虫害打击。水土流失和侵蚀则是坡地自然植被损失过多的结果。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比较 最主要的区别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演进方向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反,甚至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反自然的。其理由有三个方面。 自然生态的演进方向是成熟化,即系统的净产量趋于零,生物能流趋于彻底耗散,物质循环趋近于完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年轻化。人类发展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系统的净产量。随着农业的进步,系统净产量越来越高,生物能流在系统内的耗散越不充分,物质循环越不完全。 自然生态系统的演进方向是多样化,成熟阶段也就是系统物种多样化程度最高的阶段,如此才能确保系统功能即能流流动的物质循环的完整性。系统的多样化过程是自发的和自我调节的。但出于人类的自身利益,农田生态系统不允许存在这种多样化过程,相反,农田生态系统在人们计划和控制下不断向简单化方向发展,直至现代农业中的大面积专一化种植,以保证更高的系统净产量。 自然生态系统的演进方向是稳定性不断增强,而农田生态系统却朝着增强不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由于不断增加的系统净产量和单一且生物量庞大的作物种群,农田生态系统越发展,将它拉回自然演进轨道的力量也越强。因此,人类也必须不断抗拒这一自然力。 不言而喻,人工能流的作用是推动农田生态系统年轻化和简单化的进程,并且抵抗将系统拉回自然演进轨道的自然力。说农田生态系统的“反自然”,指的也只是其演化趋势。它所以能抗拒自然演进,只是因为获得了额外的能量投入。这有点类似于人工提水过程。“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趋势,但在能量的推动下,抽水机可将水从低处抽往高处。 最后一个发生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间的重大差别,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农田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的开放性。与自然生态系统自身蓄积的生物量相比,系统与外界进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甚小。农田生态系统最初的开放性也不强,至少在原始农田阶段是如此。但此后,随着剩余、交换和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系统的开放也就逐步明显起来了。 综上所述,反自然、高投入和开放性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特点。 怀特(White)在研究了古罗马发展案例后提出:“一种文化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手段的效率的上升、持平或下降,或者是两者的综合作用。”这一将文化作为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益函数的论述,被称为怀特定律。 邓肯(Duncan)在检查了怀特定律的合理性后认为该定律在生态学上仍有欠完善,他加上了第三个自变量:“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怀特定律所讲的,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怀特定律可简化为:“一种文化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是人均有效役使能流的增加、持平或减少。”生态经济系统的成熟化定义如下:在一个生态经济系统中,如果人口保持在基本静止的状态,并且人工投入保持稳定。在此条件下,福利水平的上升不再依靠人工能流投入的增加,而是通过能量效益的提高实现。最后,当福利水平达到顶点时,也正是能量投入的效益到达最大化之际。这种状态被称之为生态经济系统的成熟。第四章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涵义良性循环是一种期望状态,是指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各自的内部及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的无限循环中,不断增加积累量并使流速加快,进而达到劳动消耗少,价值增殖效率不断提高,处于最佳生态经济效益的状态。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涵义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能量、资金的高效低耗(输入部分),优质高产(输出部分)和无污染(环境质量)这样一个状态。 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定性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量转化率持续稳定提高 农业中的能量转化率,包括植物光能利用率,动物能量转化率,机械作业的能量置换率等。工业中则主要指单位产品能耗量,其本质也是能量置换率。 2、系统的投入产出比持续稳定上升 这里的投入产出比,系指系统输出的物质能量与系统投入的物质能量之间的比率,其内容不仅包括经济上的投入产出,还包括自然转化率在内,它是在良性循环自然转化率的基础上实现的经济转化良性循环。 3、生态环境结构不断改善,并趋于新的稳定状态在农业上,生态环境对于物质元素的回收、保持能力持续增强,环境结构层次增加,并有利于生物物能积累功能的提高。 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在实践中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初建 人类开发一个生态系统,或从事某个经济建设项目,从一开始就应注意按生态经济原理的要求,建立良性循环。例如,农业中对水域、草地、山地的开发,某项农业工程的勘探设计和施工,城市建设规划与实施等等。(二)重建 由于种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为了恢复正常的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就要按上述三条定性标志,采取生态、技术和经济措施,恢复、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使之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使被破坏的生态平衡逐步趋于良性循环。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评价一、评价的原则1、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原则3、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二、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这里我们借用姜学民等同志所采用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指标 这类指标主要反映生态系统循环状况,用以衡量生态系统优劣的量规定性。其中包括: 1、生物增长量。反映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内同类生物增长量。包括个体增长量(克/年)和不同种群数量增长量(个/年)。 2、种群(或个体)的物质(能量)消耗构成。包括同一个体(或种群)消耗结构;某一物质(或能量)被不同个体(或种群)消耗结构。 3、群体总个数增长系数。指一定时间内个体数增长量与减少量之比。如果系数接近于1,种群个体数基本稳定。 4、群体构成。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种群在群体总数中所占比重,以及同种内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属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5、食物链比例结构。同一链环中各环节、各层次间的比例关系。 6、土壤侵蚀率。指侵蚀面积占总面积(亩)的百分率。 7、水土流失量。通常指一年流失量(吨)。 8、排灌保证率。指水利设施(供)水量(立方米)占系统所需排供水量的百分率。 9、水位变化率。指不同时期,系统的水位(包括地下水)比较。如果基期水位固定,在不同状态下,水位变化率越小,表明生态系统越稳定。 10、气候指标。包括风速、温度及降水量相对变化率。如果降水量的相对变化率越小,说明该系统(地区)降水稳定。 11、有毒物质结构。指有毒物质结构中各种有毒物质所占比例的百分数。 12、有毒物质下降率。用公式表示: 前期有毒物质总量评价期有害物质总量(毫升) 有毒物质下降率-×100% 前期有毒物质总量(毫升) 13、土壤有机质上升率。用公式表示: 土壤有机质 评价期有机质含量前期有机质含量(PPM) 含量上升率-×100% 评价期有机质含量(PPM)、经济指标 主要指完全或基本上由人们经济活动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状态优劣的量的规定性。 包括效率指标(如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投资利用率、资金周转率、投资回收期、商品率);结构指标(如产值结构、纯收入结构、投资结构);效果指标。 效果指标主要反映投入产出情况,其中包括: 总产出(物质或能量或价值量) 1、投入产出率- 总投入(物质或能量或价值量) 2、经济效率产出投入(使用价值或价值) 全年利润额 3、成本利润率-×100% 全年投入成本总额 n 投资年收益(元) i=1 (1+C)i 4、投资总收益率(%)- 投资总额(元) (注:C为银行贷款年利率;(1+C)i 为复利率;n为固定资产使用年限;i为计算年限) 追加投资的增产量(或产值) 5、追加生产率-×100% 追加成本、生态经济指标 主要是指在自然条件和人工干预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量的规定性,用以衡量总体优化水平。1、功能指标。反映系统的运转功能。 (1)单位投资减少水土流失量(吨/元、亩/元) 投资前表土流失量投资后表土流失量(或面积) 投资总额 (2)单位投资增加森林覆盖率 投资后森林覆盖率投资前森林覆盖率 投资总额 (3)单位投资减少受灾面积(亩/元) 投资前受灾面积投资后受灾面积 投资总额 (4)单位投资减少有毒物质含量(毫升/元) 投资前有毒物质含量投资后该毒物含量 投资总额 (5)灾害损失率 正常条件下总产出受灾后的总产出 -×100% 正常条件下总产出 2、能量指标。反映系统的利用转化和置换的能量。如: (6)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用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表示,即:千卡/M2 /年或克/M2 /年。 产出能量 (7)家畜、家禽的能量转化率-×100% 投入能量 还可分别用饲料消耗率、产肉率、产蛋率、产奶率等表示。 (8)能量置换率。用每亩投入的单位无机能量与产出的生物能量之比表示。 (9)能量投入构成。指各种投入的能量在总投入能量中的比重。 (10)能量维持比率。即用于维持系统的能量与生物总能量之比。 (11)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可用三个公式评价: 一是年际间递增率,表达式如下: tn -tn-1 R-×100% tn-1 式中,tn 为某年产量,tn-1 为前一年产量,历年间连续R5%即为持续高产;在5%以下为持续增产;0R1为连续平产;R0为减产或递减(连续几年R0)。 二是平均相对变动率,表达式: n Pi P i=1 Q-×100(%) n P 式中Pi 为某年产量与上年产量之差,P为若干年Pi 的平均值,N为年数,Q值越大,表明年际间产量起伏大,生产越不稳定。 三是绝对变动率,表达式: F-Fi W-(%) Fi 式中F为某年产量,Fi 为某年产量的前期最高产量。W0为某年比前期最高产量增产,W0为减产,W越大,生产起伏越大。 (12)灌溉增产率 灌溉增产量(值) -×100% 灌溉消耗 (13)排涝增产率 排涝增产量(值) -×100% 排涝费用 (14)土地治理增产率 治理后总产出 -×100% 治理前总产出 (15)绿化增产率 绿化后增产量(值) -斤(元)/% 植被覆盖率提高值 3、平衡指标 (16)种地养地指标。主要指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间的比例(包括间、套、轮作等)。 (17)灾害变动率。可用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之比,或成灾、受灾面积与播种面积之比表示。其比值愈接近于0,表示抗灾能力愈强。有些灾害带有一定必然性,可用灾害年际变动率表示,即灾害发生次数比年限,如五年二灾或四年三灾等。 (18)用地结构与产出结构协调指标。这是评价某些地区生产结构是否合理的补充指标。 (19)物质元素协调指标。主要指人工投入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这种比例与某种作物生育所需营养元素的比例关系。 (20)植被覆盖均衡度。、社会经济效果指标。主要反映整个系统在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需要方面的状况。 1、计划完成率。 2、总产量、总产值。 3、劳平(人平)产值、产量。 4、人平总收入、纯收入。 5、商品总产量、商品总产值。 6、人平上缴税收额、上缴利润额。7、人平绿化面积(林地和草地)。第五章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姜学民等同志关于生态效益的论述 (1)生态效益属自然生产力的范畴 所谓自然生产力,实际上是自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物质、能量的积累、循环、转化的能力。 生态效益可以分为原始生态效益和后继生态效益。 原始生态效益是指对人类从未开发过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的。 后继生态效益是指人工干预后的新状态下的生态效益。 (2)生态效益的内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和积累量,就是生态效益的本质涵义。换句话说,生态效益的内涵是指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效率,前者可用绝对数表示,后者则只是一个相对数。 A、生态系统生产力 对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植物)来说,往往用克/M2/年或卡/M2/年表示生态系统生产力。 也可用某一生态系统干物质增量或总量(或用能量增量或积累总量)表示。 还可以用生态系统二级生产力(动物种群生产力)表示。可用种群个体增量或个体总量在时间系列上的增长表示。 B、生态效率 能量转化率(如光能利用率) Rt Rs×(100%) Es 式中:Rs光能利用率; Rt被转化为化学潜能的数量; Es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光能辐射总量。 物质积累率 TnTn-1 Ra×(100%) Tn-1 式中:Ra物质积累率; Tn为现期物质总存量; Tn-1为前期物质总存量。 动物种群的生态效率 NtNt-1 Nj×(100%) Nt-1 式中:Nj种群个体增长率; Nt为现期种群个体数; Nt-1为前期个体数。 此外还有: 、摄食效率 It/It-1 或 It-1/It, 式中I为摄食量 、同化效率 At/At-1 或 At-1/At, 式中A为同化量 、生产效率 Pt/Pt-1 或 Pt-1/Pt, 式中P为生产量 C、不可更新资源的生态效益 对矿物资源来说,其生态效益用品位高低来衡量。 品位是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 Ev Mg×(100%) Mt 式中:Mg指矿物的品位;Ev指有用元素;Mt某矿物量。矿物的生态效益还可用储量用量比来表示: S(0) Y R(0) 式中:Y代表储量用量比(年); S(0)代表某种矿物的储量(吨); R(0)代表某矿物的开采量或利用量。 如果某种矿物利用量稳定地以m 的比率增长,则t年内矿物利用量为: R0 (t)R0 (0)×emt 式中:R0 (t)为t年内的某种矿物利用量; R0 (0)为初始用量;e为常数; m 为矿物的年利用率; t为以年为单位的矿物利用区间。 在上式的条件下,未来T年内的矿物的总开采量为: R(T)T 0 R0 (t)dtT 0 R0 (0)×e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定义.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