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隧道水文地质.doc

    • 资源ID:17693490       资源大小:449.5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隧道水文地质.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隧道水文地质.精品文档.第一讲 隧道水文地质勘察一、隧道集中涌水段、点 隧道等地下工程长10m区段内大于20 L/min的涌水称集中涌水。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q。2880m3/d·km,富水程度为中等。 长大隧道,特别是反坡施工时若发生集中涌水往往对隧道造成危害,伴随涌水有时还涌砂涌泥,淤塞正洞,有时还造成洞顶塌方,涌水特大时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等事故。因此,预测或预报隧道施工中集中涌水段、点及其涌水量和对围岩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集中涌水段、点的预测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固定模式,主要根据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工程实例 1. 成昆线涌水严重的13座隧道总长度为35483m,集中涌水段总长度6733m,涌水段的长度占隧道长度的4.03%40.90%,平均占18.98%。 成昆铁路涌水严重隧道如下表:表1 成昆铁路涌水严重隧道序号隧道名称隧道长度(m)地 形 地 质 概 况涌水地段长度(m)最大涌水量(m3/d)1塔足古1788地表冲沟切割严重,岩层节理发育,地下水丰富47443202新基古2533洞身穿过当地主要排水渠道,因此地下水丰富535240003白果2号1575洞身穿过炭质页岩受断层影响,层理错乱,地下水丰富24048004白石岩1号2319洞身穿过白云质灰岩,岩层错动,节理发育,裂隙水丰富341132005白石岩3号2340洞顶沟谷发育,洞身断层多,地下水丰富325成端 9600昆端 7200288006越西1号1678洞身穿过砂页岩、白云质灰岩和玄武岩,地下水丰富215118807越西2号1980洞身穿过炭质页岩、砂页岩、砂岩夹煤层,节理发育,地下水丰富15060008沙木拉打6379洞顶沟谷发育,地下水以脉状裂隙为主,涌水集中在几个地段257成端 7550昆端 120009两河口2074昆端堆积层松散,孔隙大, 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好,地下水丰富145600010浮 漂4273以断层裂隙水为主10651200011前 进3524岩层破碎,地下裂隙水丰富7361036812莲 地4602隧道通过的地层结构错乱,节理发育,裂隙水丰富16701113613大雀堡1418岩层风化严重,地下水股流及涌水很多5804560合计354836733 沙木拉打隧道涌水情况 隧道穿越牛日河及孙水河的分水岭,地表沟谷发育,密度5.2km/km2。洞身通过组主要断层及组裂隙带。根据岩层透水性和富水程度,自上而下划分为个水文地质层。全隧道严重涌水地段处,长度约257m,成都端涌水量约7550 m3/d,昆明端12000m3/d,施工时涌水情况见下表2。2. 秦岭特长隧道西安安康线秦岭特长隧道线平行导坑长18446m,于1998年3月10日全线贯通,实际最大涌水量为38233m3/d,正常涌水量为7977m3/d。涌水主要集中在岭南DyK77+490DyK79+235范围内,最大涌水量为26583m3。集中涌水有处, 累计长度为245m,最大涌水量为24700m3/d,占隧道总涌水量的64.60%。涌水位置均为构造作用活动强烈地段。 秦岭隧道集中涌水段(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q。1000 m3/d· km)共有2段,岭南、岭北各1段。 (1) DyK69+070DyK74+660,段长5.590km 该段长度占隧道全长的30.30%,占岭北的54.36%。该段最大涌水量为7291 m3/d,占总涌水量的19.1%,占岭北涌水量的85.00%,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q。=1304.29 m3/d·km,正常涌水量为391 m3/d。 (2) DyK77+490DyK79+235,段长1.745km 该段长度占隧道全长的9.46,占岭南的21.37%。 该段最大涌水量为26583m3/d(占隧道总涌水量的69.53%,占岭南最大涌水量的90.18%),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q。=15233.81 m3/d·km,正常涌水量为5790 m3/d。 地下水涌水形式以股状、片状为主,大多数涌水点以排泄静储量为主,几个集中涌水点开挖初期涌水量一般较大,随即迅速衰减,部分达到相对稳定,部分涌水点枯竭。 3. 襄渝线大巴山隧道 大巴山隧道全长5332.34m,1972年7月贯通。该隧道施工中最大涌水量为201528m3/d。大巴山隧道在施工中,最大涌水量大于5000m3/d的集中涌水有5段,涌水段长度为1092m,涌水量为188000m3/d,涌水段长度仅占隧道长度5333m的20.48%,涌水量却占隧道总涌水量的91.48%。 1999年为病害整治进行了水文地质勘察,系统观测了隧道平行导坑和正洞的涌水量。涌水主要在平导,正洞涌水仅占12%。隧道总涌水量:旱季枯期涌水量为14105m3/d。雨季丰期涌水量2443541289 m3/d。其中岭北段涌水量为2267238331 m3/d,占总涌水量的92.84%。涌水集中在岭北。 集中涌水段点:K442+700K443+780段,长度1080m,占隧道全长的20.25。丰期涌水量为3352837470 m3/d。占总涌水量的90.75%,占岭北涌水量的97.75%。涌水集中在个大的涌水点,其涌水量为16123 m3/d,占总涌水量的39.05%,占该段的43.03%。 该段地层为下寒武系石龙洞组中厚层状豹皮状石灰岩偶夹白云岩和砂岩、页岩,组成向斜核部,个较大涌水点为管状溶洞涌水,接受大气降水和沟谷地表水直接补给,涌水量与大气降水强度呈正比,反映敏感。 4. 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 1985年4月19日班古坳竖井工区平导突混水造成竖井被淹,为解救竖井施工迂回导坑,1986年3月10日迂回导坑放水成功,竖井被淹解除。隧道开挖碳酸盐岩类长864m,涌水集中于竖井底平导突水点(DK1994213)及F9断层带(DK1994601DK1994640)。 1987年5月15日,粤北地区暴雨,在DK1994636.5处,岩溶涌水,流量达30000m3/d,泥沙含量10%以上。1985年4月和1986年10月两次涌水,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地面变形,相继出现地面塌陷,至1988年9月底止,达139处,塌陷面积1699m2,塌陷体积1981m3。 二、隧道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 100492004第10.2.2条规定了山岭隧道的水文地质调绘内容,共有7款。(一) 查明三带(不同岩性接触带、断裂带和富水带)不同岩性接触带、断裂带和富水带,往往是集中涌水的部位。调查方法可采用地质调查和地面物探相结合的方法。例如西康线秦岭特长隧道在勘察中先后采用了航磁重力、地面磁法、直流电法、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音频大地电磁法、放射性测量、地温测量、测氡、二次时差法和多参数测井等11种方法。1. 不同岩性接触带不同岩性接触带,应查明接触关系,是整合接触还是断层接触。特别是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接触带,是地下水溶蚀作用强烈的场所,往往成为地下水的通道,当岩层产状较陡时,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密切,隧道开挖时容易出现集中涌水。 工程实例 (1) 大巴山隧道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在空间位置的组合关系对岩溶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陡倾或直立产状的灰岩与砂页岩相间排列时,两者的接触带是岩溶水动力现象最活跃的场所,岩溶作用强烈,常在接触带附近形成一系列的落水洞、漏斗及岩溶泉, 岭北地区大量岩溶泉就是沿这些接触带出露的。 (2)大秦线大岭沟1号隧道 施工中断层以及花岗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部位涌水。 在隧道掘进中发现全隧道花岗岩岩体中断层有4条, 其破碎带一般宽2.58.0m,最大宽1015m。对施工影响最大的是在出口端两条断层的交汇处和与F4大致平行的隧道地段,此段长度达210m。这些地段不但出现较大的涌水,而且有的还伴有泥沙冒出。 DK296+567+600段: 设计为无断层构造,有少量裂隙水(1984年7月);施工中有基岩裂隙水渗流,有构造裂隙水使闪长岩和断层破碎带断层泥软化岩体失稳致使坍方966m3,坍高45m。 DK296+700+900段:1984年7月设计有少量裂隙水,1986年5月20日补测两处泉水(同上);施工中1987年12月17日正洞 DK296+730、+750、+823.5三处总涌水量Q=2136m3/d,花岗岩闪长岩侵入接触带裂隙水导致DK296+764+770接触破碎带坍方300m3。 平导DK297+687DK298+115段:设计有少量裂隙水;施工中DK297+687,Q=2400 m3/d,1986年3月14日稳定Q400 m3/d 。 导297+792,Q=10320 m3/d(1985.10.18),花岗岩裂隙水大量泥砂冲出将平导淤厚0.30.5m,1985年10月21日4时稳定Q=2458m3/d,稳定时间55小时30分,水深1m,为此被迫停工;导297+805Q=400 m3/d(1985.10.11)。因花岗岩断层及裂隙水造成三次坍方1680m3,DK297+990坍高33m至地面A=608 m3。 DK297+745+973段:设计有少量裂隙水;施工DK297+745涌水量Q=2400m3/d,稳定Q=100m3/d;DK297+940,Q=100 m3/d,稳定Q=50m3/d;DK297+963,Q=3000 m3/d,稳定Q=100 m3/d;DK297+973Q=400 m3/d,稳定Q=50100 m3/d。花岗岩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水致使DK297+766+945两次坍方1640 m3。 DK297+973DK298+175段:设计有少量裂隙水;施工1985年10月左侧平导Q=20002500 m3/d,截流使正洞地下水减少。花岗岩断层构造水致使DK298062160洞顶地表开裂坍方800 m3/d;DK297+985+990坍方1580 m3,冒顶。 隧道共发生9次大的坍方,总数量达7991 m3,其中DK298+115处坍塌高度约70m,山坡地表可见坍陷坑。 2. 断裂带 断层带有时也是集中涌水的部位。工程实例:(1) 大秦线黑山隧道施工中共有7处掌子面涌水,其中6处属构造裂隙水,即沿断层F2、F3、F4、F5和F6涌出。涌水量一般为100600m3/d,最大为8640 m3/d。进口端900m长的地段内无地下水;出口端有地下水,Q=1003000 m3/d,但缺少具体位置和涌水量预报。 花岗岩岩体断层水和裂隙水的一般规律是,初期涌水量大而猛,随着时间的延续水量趋于稳定而且变小。隧道贯通后1987年9月在隧道出口处稳定涌水量仅为Q=1200 m3/d。 DK307+825+921段:设计有少量裂隙水; 施工中最大涌水量Q=600 m3/d(1986.5.15),稳定后Q=60 m3/d,花岗岩,F2断层构造裂隙水。 DK308+515+685段:设计有少量裂隙水; 施工中最大涌水量Q=2000 m3/d(1987.7),花岗岩,F3断层构造裂隙水(由于严重涌水原设计新奥法施工改矿山法施工)。 DK308+700+850段:设计节理裂隙及断层破碎带有少量裂隙水;施工中最大涌水量Q=8640 m3/d(1986.4.18),几天后逐渐变为300500 m3/d,花岗岩,F4断层破碎带裂隙水及节理裂隙构造水。 DK309+010+075段:设计同第3 段; 施工中1986年3月最大涌水量Q=3200m3/d,7天后稳定在Q=2600 m3/d,花岗岩,F5断层构造裂隙水,涌水严重改为矿山法施工。 DK309+200+250段:1984年4月设计DK309+182.5右42m 钻孔地下水埋深17.9m,Q=10.2 m3/d,K=0.47m/d;施工中最大涌水量Q=100 m3/d(1986.3),花岗岩,F6断层破碎带裂隙水。 DK309+700+810段:1984年3月设计DK309+763右42m 钻孔水位埋深20.7m,Q=8.64 m3/d,K=0.005m/d;施工中最大涌水量Q=3000 m3/d(1986.3),花岗岩,裂隙构造水。表3 涌水量汇总断层F2F3F4F5F6DK309+700+810段合计最大涌水量(m3/d)600200086403200100300017540正常涌水量(m3/d)603005002600 3. 富水带 富水带,除不同岩性接触带和断裂带外,主要是节理、裂隙密集带和岩溶发育带。勘察中应查明裂隙的性质和类型,是脉状还是网络状,网络状裂隙施工时有可能大量涌水,主要是容积储存量,经一定的时间稳定下来,正常涌水量视补给条件而定。判定裂隙的性质和类型,应测定结构面(节理裂隙)的几何参数,即倾向、倾角、裂隙宽度、间距和迹长,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例如西康线秦岭特长隧道DK77+530DK80+724段,测定8组结构面,经数理统计和聚类分析,并对运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机生成裂隙岩体的结构面网络模拟图和相应连通图及方向RQD图的研究,该段裂隙岩体结构特征类型属碎裂状结构,可视为力学及水力学性质上的似连续介质。(1) 大巴山隧道构造节理与层间裂隙的交接处岩溶作用强烈,在构造作用下,由于岩层层面之间的相对位移而产生层间裂隙,与构造节理易形成网络状,有利于岩溶水的流动。 花萼山向斜轴部岩层总厚度为翼部岩层总厚度的2.53.0倍,此种增厚在脆性岩层中常表现为层间裂隙的扩大,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很多岩溶现象就是沿节理与层面裂隙发育的。 (2) 西康线秦岭特长隧道 除断层外,其余地段岩体节理裂隙及节理密集带亦很发育,地下水活动强烈,主要涌水位置均为构造作用强烈地段,并出现集中性涌水,主要段落及涌水量如下:表4 各段涌水量汇总表段 落 里 程长 度(m)最大涌水量(m3/d)正常涌水量(m3/d)DyK77+550.5+567.5DyK77+870+890DyK77+966+976DyK78+025+120DyK78+145+155DyK78+387+397DyK78+420+450DyK78+876+916合计1720109510103040390050007003500450035002100150024700120013005001000400500250205170 (二) 构造 1. 断层(1) 大秦线黑山隧道隧道长2715m,最大埋深302 m,在施工过程中共有7处掌子面涌水,其中6处均属构造裂隙水,基岩断层F2、F3 、F4、F5和F6涌出,涌水量最大为8640m3/d。(2) 大瑶山隧道 班古坳地区,地层除泥盆系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外,其余均为寒武系、震旦系砂岩、板岩、板状页岩。F8、F9断层均有断层泥,具阻水作用,降断层上、下盘不同含水层阻隔开。F8断层产出于向斜近中部,下盘岩层受构造影响相对较轻微,上盘岩层受强烈挤压,倾角陡立。主要断层的主断层带岩体破碎或次级叠瓦式冲断层密集,构成条带状富水带。DK1994655DK1995055,F9断层的上下盘地下水位不一致,上盘水位(高程709m)高于下盘(高程612m),说明由于断层泥的阻隔将上下盘的地下水阻隔分割成两个含水体系。施工通过F9断层时,于断层上盘强烈挤压破碎带,发生了最大涌水量达48000m3/d的裂隙涌水、突水及碎屑流灾害,于下盘影响带灰岩地段揭穿了岩溶洞穴、溶隙等充水管道,施工中发生了3000m3/d左右的含大量泥砂的突水,雨季最大涌水量达12000m3/d。 (3) 乌鞘岭特长隧道 兰新线兰武段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7号斜井,全长3292.67m,2004年4月施工揭示的地层:01867m(F6上盘)为志留系板岩和千枚岩,18671965m为F6断层带,19652186m(F6下盘)为三叠系上统中厚层砂岩夹少量页岩。F6逆断层,毛毛山岭中断层,延伸长度约48km,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80°。断层带主要由断层泥砾、碎裂岩组成。斜井施工至19702110m(F6下盘长140m)段涌水严重,边墙多呈股状涌水,涌水量达4000m3/d。斜井总涌水量最大为9050m3/d,正常为7942 m3/d。(4) 关角隧道隧道长4005m,最大埋深525m,年均降水量298.9mm,年最大降水量344.7 mm, 隧道进口段COK499950COK500160,段长210m,隧道埋深约108m。约有2.5km2面积的降水沿沟经破碎岩层上部流出沟口。地层岩性COK499725COK499952,以片岩为主,COK499952COK500142,为灰岩,COK500142COK501191.5,以灰岩为主夹黑色片岩。地质构造进口至COK500160一带受到断层F1和沿沟方向平移断层F2的影响,岩层极为破碎,19581961年施工期间突水8000m3/d。 隧道出口段,COK503084COK503164,段长80m,隧道埋深约77m。为逆断层E1,与线路直交,发生于片岩与石灰岩之间。地层岩性下盘为破碎灰岩,上盘为软质片岩,其中约三分之一为灰岩夹少量片岩,片岩挤压破碎严重,灰岩性坚脆。19581961年施工期间突水10000 m3/d。 2. 褶皱参见后述的岩溶与褶皱的关系部分。 (三) 岩溶隧道1. 岩溶的垂直分带以及隧道的位置根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 岩溶垂直方向分带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径流带和深部缓流带。(1) 调查确定岩溶基准面岩溶基准面是指岩溶作用向地下深处所能达到的下限。一般为当地的河水面、湖水面、岩溶泉或暗河的最低水面。基准面的高程与可溶岩的底板高程和可溶岩中非可溶岩夹层有关。 岩溶区内的河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河谷水面即为岩溶基准面。 岩溶区内的河谷已失去其排水能力,平时无水,雨季时才产生暂时性水流,或者虽有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很小,此时岩溶基准面已远离本区,而为较远及较大的河流水面所代替。 当碳酸盐岩之下埋藏有非可溶性的不透水岩层,且两者的接触面高于邻近河谷的水面时,则接触面即为岩溶基准面。此面与地壳升降运动无直接关系,称之为排泄基准面,以区别之。随着地壳的不断上升,岩溶即以悬河或悬挂形式的岩溶泉,出露在河谷斜坡之上。 (2) 确定岩溶垂直分带以及隧道在垂直分带中的位置垂直渗流带:丰水期地下水位以上,大气降水或地表水受重力作用沿可溶岩的裂隙、孔洞作垂向运动的地带。水平径流带:岩溶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受当地岩溶排水基准面控制,具有连续水位的地带。浅饱水带岩溶发育强烈,深饱水带岩溶发育渐弱,逐渐过渡为深部缓流带。岩溶的垂直分带确定以后,便可确定隧道在垂直分带中的位置,先定性评价隧道是否有地下水,若有水再进一步定量评价。轿顶山、虾子河、艾家坪、沙坡、天生桥等隧道位于垂直渗流带中,在隧道路基高程附近虽然有岩溶大厅,路基以下也有暗河,但隧道却无水害,而位于水平径流带的娄山关、胜境关、梅子关、岩脚寨、燕子岩等隧道,施工中特别是雨季都发生大量涌水或突水。位于深部缓流带的大巴山、中梁山、大寨、贵定、梅花山、南岭等隧道,虽无岩溶大厅、暗河,但地下水危害却不小。2. 岩溶的空间分布 (1) 岩溶调查方法铁二院总结的预测岩溶洞穴区域分布的方法有水文网法、阶地、剥夷面对比法、洼地分析法、岩溶洞穴分析法等。 (2) 综合勘察方法 地下岩溶洞穴的勘探,目前仍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实践证明,充分利用遥感和物探方法,与钻探相配合,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大比例尺航空像片解译和地面物探方法,如电阻率法、地质雷达、频率测深法,可以在钻探之前先进行面积性勘察,发现岩溶发育带、溶洞群、地下暗河、单个大型洞室的异常位置,然后针对可疑之处进行钻探。例如贵昆铁路甘海子、小哨至秧田段,为整治地面塌陷铁二院在勘察中利用卫片解译进行地质测绘,搞清了地质构造格局和地下水富集带分布规律。利用铁路建设前后两个时期的航片对比解译,配合地面调查,对岩溶发育形态、程度进行分段,特别是对铁路掩埋之前岩溶发育情况有所了解。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物探分段探查,共发现电探异常448处,施钻验证151孔,其中113孔遇溶洞,准确率75%。另有21孔溶蚀严重,有17孔把低阻岩层误判为溶洞。再如铁四院在浙赣铁路分宜车站,也采取类似方法,发现异常154处,验证24孔,结果12孔在性质上、深度上相符,9孔性质推断符合,深度偏浅,有3孔不符合,综合评价验证准确率69%。地面物探目前采用的几种方法,在探查岩溶发育带、地下河及有一定规模体积的地下洞穴可取得效果。但要确定单个岩溶洞穴、管道和较大洞穴位置,则以采用地下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电磁波孔透方法更为直观有效。铁四院在广东浮硫铁矿支线龙盘围岩溶路基地段的工作中,先利用电阻率和频率电磁法找出了岩溶发育带的平面位置,然后利用布置在铁路两侧的钻孔,采用电磁波孔透方法在20多个钻孔之间交叉进行网状探测,确定了路基下发育的单个溶洞位置和规模,为准确判定岩溶位置提供确切资料。(3) 隧道施工中洞内勘查方法铁三院采用施工中补充勘探方法查明隧道下部溶洞的分布情况。工程实例 京通线黑山寺岩溶隧道 隧道总长679m,穿过小山脊,山势陡峻。 进、出口端沟谷切割较深,地层为单一的石灰岩,致密,质坚,性脆,中至厚层夹薄层矽质条带。在进口722+90附近有一小背斜构造。 1957年定测时因地层裸露,岩性单一, 未注意到岩溶地貌各种迹象。 施工时先在进口处发现断层角砾岩,进洞后陆续发现溶洞、溶缝及溶洞坍塌堆积体多处,总长约150m。待隧道贯通后, 在洞内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查明溶洞的分布状况。 洞内勘察及溶洞分布 首先用物探方法在洞内进行普查,于1975年6 月完成现场测试工作,采用微波法和电测剖面,测试深度15m, 在异常反应区段进行钻探和小风钻验证,共钻探41孔计510m,最深孔为19m,最浅孔为7.28m,在隧道底4m范围内(可疑地段)又用小风钻打了137孔计578m。通过洞内综合勘探,基本掌握了隧道内道床下一定深度内溶洞分布的位置和段落。 大秦线郑重庄三线隧道 隧道位于北京市顺义县茶坞乡以东,系茶坞站至双怀线高各庄联络线和大秦复线并行的三线隧道,里程DK340+035DK340+ 180,总长145m,最大埋深40m。 郑重庄为一离堆山丘,南北狭长,覆盖层厚05m,下为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中厚层石灰岩夹泥质石灰岩,呈单斜构造。勘测时在进口处进行了挖探及物探工作,地表未发现岩溶现象。 该隧道于1988年12月28日通车运煤。 施工中发现的溶洞 该隧道由铁一局四处于1985 年5 月开始施工,当挖至DK340+120+132上导坑附近,发现洞顶多处沿节理裂隙和层面发育的溶蚀坑及溶洞,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及条带状分布,直径0.41.0m,深度不明,将打火机点燃放入洞口,洞内吹出凉风可将火吹灭。 在导坑贯通后,进行查清,钻探核实。 多种物探方法探测及成果 在隧道内使用地质雷达、电磁频率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大地音频电场法等多种物探手段开展了综合物探工作。 查明了三条岩溶发育带: DK340+75+083, 宽8m; DK340+091+103,宽12m; DK340+116+127,宽11m。 隧道内钻探验证 根据物探提供的异常带,施工部门进行开挖验证,结果在DK340+100联络线右边墙出发现直径大于1.5m的溶洞,有凉风吹出,无水(称1号洞)。在DK340+110右线边墙处发现直径0.30.5m 沿层面发育的溶洞(称2号洞)。在DK340+128 左线边墙处发现直径大于1.6m的溶洞(称3号洞)。 在包括三条异常带在内的DK340+080+130段布置5 个断面共15个钻孔,孔深原则上为10m,遇到溶洞钻透后再钻23m,实际共完成钻探16孔计143.7m。3. 岩溶的发育程度一个地区的岩溶发育程度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岩溶层组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岩溶地貌部位(河谷、分水岭及谷坡等)以及岩溶发育历史等特点来综合考虑,必须因地制宜,很难得出统一的标准,各地区之间不宜截然对比,所以得出的结果仅仅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岩溶发育强度分级,分为岩溶强烈发育、岩溶中等发育、岩溶弱发育和岩溶微弱发育四级。详见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附录E中表E.0.2 岩溶发育强度分级。(1) 岩溶与岩性的关系1) 岩溶化程度最强的为灰岩次为白云质灰岩;再次为泥质灰岩。2) 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方面:就结构来说,一般晶粒愈粗,溶解度就愈大,岩溶发育也就愈强烈。就成层构造而言,一般岩层愈厚,岩溶就愈发育。(2) 岩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1) 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的空间组合:产状平缓的灰岩,上覆页岩时,一般岩溶不发育;下伏页岩时,接触面高于邻近的河水面时,接触面上常有岩溶泉以悬挂的形式出露在河谷斜坡之上;陡倾或直立产状的灰岩与砂页岩相间排列时,两者的接触带岩溶作用强烈,常有落水洞、漏斗及岩溶泉等。2) 岩溶与断裂的关系:张性断裂带岩溶化程度通常很强烈;压性断裂带的岩溶一般不发育(有时某一盘也可能出现强烈的岩溶化现象);扭性断裂带岩溶作用的深度一般较大;构造解理与层间裂隙的交接处岩溶作用强烈。 a. 北天山特长隧道 平导涌水段DZK110825858,F14断层(乔克依巴斯套断层)为走滑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60°70°,断层带20m,为断层角砾岩。上盘地层为石炭系(C1)砂岩夹灰岩,下盘地层为奥陶系(O3)石灰岩。2005年8月22日DZK110825,涌水量14210m3/d,8月23日DZK110827大量涌水,8月24日开始涌水,8月25、26日涌水量2234422752m3/d,9月8日涌水量40959m3/d,9月10日涌水量38850m3/d,10月31日涌水量6958m3/d,至今涌水量保持在60007000 m3/d。 岩层张性解理、裂隙发育,出水点产状N65°W/65°S,掌子面DK110858灰岩层理面清晰,水沿层理面、裂隙面涌出。 DZK112021042,局部大理岩化,解理、裂隙较发育。2006年20月10日施工至112021开始涌水,水沿裂隙股状涌出,涌水量4000m3/d,至042发现有23m的小断层,2月18日涌水量24000,2月23日m3/d,涌水量18000m3/d,3月16日涌水量14650m3/d,至今保持在1500020000 m3/d。 DZK112220226,位于构造破碎带,岩性为石灰岩夹炭质页岩。2006年4月4日开始在掌子面、拱顶左侧沿岩脉、岩性接触面呈滴状、线状涌水,12小时后呈股状,涌水量40005000m3/d,至今涌水量无明显变化。 DZK112265,掌子面左上部裂隙出现涌水并伴有泥沙,随后涌水点沿裂隙逐渐向掌子面中部扩散,涌水处直径约50cm,水质时清时浊,掌子面下方堆积了大小不等的碎石块,涌水量1200013000m3/d,为构造破碎带裂隙水。b. 大巴山隧道断层性质影响岩溶发育程度,隧道通过地段的大小断层有30余条,但绝大部分为逆断层,压性断裂带为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一般呈致密胶结状态,孔隙率低,不利于岩溶水的流通,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断层而言,其岩溶作用最弱,岩溶化程度也最轻微。 岭南段由逆断层群组成的叠瓦式密集断层带,断层带内几乎没有岩溶现象。施工中只遇到少量的岩溶裂隙水,呈滴水状态,未见岩溶孔穴。K430896K431126,段长230m,刘家坡逆断层上盘下寒武统石龙洞组(1sh)灰岩中即发育有三个大溶洞,有的溶洞能进入的长度可达300m以上,深度可达80m左右。该断层上盘系主动盘,位移时变形剧烈,产生大量张节理,岩层破碎,岩溶管道发育,有利于降水渗入,而断层带胶结较好,使上盘的地下水受阻富集而形成富水带,下盘则相对不含水。当平导施工至刘家坡逆断层上盘时,在埋深150以下,揭露出0.8×0.9m的溶洞突然涌水达117000m3/d,造成地表泉水、稻田干涸,大量泥沙涌入导坑,施工陷于停顿。 c. 梅花山隧道 该隧道南段施工中,当平行导坑掘进至1238m附近,导坑埋深已达300余米,在石炭系威宁灰岩掌子面上突然发生高压射流现象,射程达1318m,含泥砂量34%,坑道涌水亦由射流发生前的13000m3/d增至25000m3/d。这是由于碰到一个发育于高角度扭性断裂带内的垂直溶蚀裂隙管道流所致。 (3) 岩溶与褶皱的关系 背斜轴部是产生张应力的地方,张解理发育,在地形上往往处于山区分水岭地段,雨水或地表水沿这些解理裂隙作垂直运动,然后再向两翼或沿地质构造线方向运动,故岩溶多以落水洞、漏斗、洼地等为主并具有与构造轴线一致的带状分布特征。属地下水补给区。 向斜轴部在岩溶水运动系统中属聚水区或排泄区,岩溶水往往富集于轴部或循构造轴向运动,或向河流排泄。一般在向斜谷中,常发育有暗河,同时由于轴部发育的垂直裂隙的岩溶化,形成了一系列与暗河相连通的漏斗、落水洞、竖井等垂直形态。 褶皱翼部在岩溶水运动系统中属径流部位,流速大,水动力作用活跃,岩溶化程度最强烈,尤以邻近向斜轴部或河谷边缘地区更甚。既发育有水平岩溶形态,也发育有与地表相联系的垂直岩溶形态。 褶皱构造的转折端是岩溶发育的集中场所。 例如大巴山隧道岩溶发育程度还与褶皱构造有关。隧道通过地区区域性的褶皱为九工坪沿河乡大背斜,幅宽46km,长度50km。同时,两翼还形成一系列中、小型复式褶皱构造,在隧道施工中共遇到67组背斜、向斜构造,其轴向与大背斜保持一致。 向斜核部具有储水构造,富集地下水并常形成暗河(管道)系统,向斜被断层破坏时,暗河沿断裂发育,并于相邻暗河发生水力联系。褶皱构造的转折端是岩溶发育的集中场所。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灰岩中,莲花池复背斜构造的主褶皱轴倾伏端和筲箕湾倒转向斜仰起端的转折部位均发育有大量的落水洞、漏斗、岩溶洼地及岩溶泉。 北东部的花边褶皱,由于有利的地形条件,上述现象尤为显著。 向斜仰起端以发育落水洞、漏斗与洼地等垂直形态为主;背斜的倾伏端以岩溶泉为主。这些泉水均出露于沟谷切割的最低部位,其水量随季节而变化,雨季时一般都很大,呈浑浊的涌水注入地表河沟,潮水沟岩溶泉在隧道施工前最大流量为1026 Ls,是黑水河的源泉之一。4. 连通试验连通试验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帮助分析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流向、渗透速度等特征。大巴山隧道19701971年, 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韩行瑞等工程师在配合施工中,在地面进行过连通试验,取得了可喜成绩。地表连通试验表明,大寨沟的支流吴家湾、罗家湾、石麻子沟和杨家湾河水渗漏后都流向潮水沟的A4号泉,表明大寨沟河水的补给亦符合这一运动规律。岭北地段,陡梯子沟流域地下水也向A4 号泉和黑水河方向运动。 (1) WA8泉(794.8m) WA8泉位于向阳村黑水河岸边,其里程为DH429+871左180m,下降泉。该泉东侧3150m为大寨沟的支沟,向南流动,沟中地表水有一渗漏处,1970年6月25日16时投入萤光红400克,7月17日在WA8泉收到,历时23天,平均视速度136.96m/d。 据此推测,附近作坊沟等二沟渗漏处,其水流亦流向WA8泉。 (2) WA5泉(901.8m) WA5泉位于陡梯子沟岸边庙粱上,其里程为DH430+600,下降泉。该泉西南25°方向300m处,为洪家湾沟和陡梯子沟会流处, 会流后有一地表水渗漏点。1970年4月16日15时45分,投入萤光红75克,4月19日18时30 分,在WA5泉收到,历时75小时,平均视速度96m/d。 (3) WA6泉(892.8m) WA6泉位于潮水沟西侧50m处,距WA5泉约200m,下降泉。该泉南西50°方向980m处陡梯子沟内有一渗漏点。1970年4月24日10时37分,投入萤光红200克,当天17时35左右在WA6泉收到,历时7小时,平均视速度3360m/d。 推测洪家湾沟的一处渗水点亦流向WA6泉。 (4) WA4泉(939.0m)WA4泉位于潮水沟内,西距线路400m(钻3附近),下降泉。该泉东侧约800m为吴家湾沟,再东为罗家湾沟,继而为石麻子沟、扬家湾沟。沟中均有渗漏点。 1970年7月27日15时,于罗家湾沟一渗漏点(距WA4泉东侧1650m)投入萤光红300克,7月31日5时在WA4泉出现,8时达最高浓度,历时89小时,平均视速度444.94m/d。 从而判定吴家湾沟、罗家沟、石麻子沟和扬家湾沟的渗漏

    注意事项

    本文(隧道水文地质.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