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 资源ID:1853301       资源大小:82.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 年 4 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1(一)“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回顾.1(二)“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环境.2(三)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3二、发展思路、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3(一)发展思路.4(二)指导原则.4(三)目标任务.5三、发展领域.7(一)创意设计业.7(二)动漫游戏业.7(三)现代传媒业.8(四)网络服务业.9(五)影视演艺业.10(六)文化旅游业.10(七)广告会展业.11(八)印刷复制业.12四、区域布局.12(一)一核打造现代都市文化产业核心区.13(二)三带建设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带.13(三)多点培育发展十大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基地.15五、重大工程.17(一)创意驱动工程.17(二)园区带动工程.18(三)平台打造工程.19(四)文化金融工程.20(五)文化科技工程.20(六)文化人才工程.21六、保障措施.22(一)加强产业发展统筹协调.22(二)完善政策扶持支撑体系.22(三)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23(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23(五)健全产业综合服务体系.24- 1 -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东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落实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引导和加快东莞文化产业发展,根据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服务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文化会展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以演艺娱乐、印刷复制为重点的传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产业规产业规模日模日渐渐壮大。壮大。文化产业增加值从 2011 年的193.98 亿元上升到 2015 年的 320.41 亿元,年均增长 13.4%,占全市 GDP 的比重从 4.1%上升至 5.11%。2015 年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664 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园区园区建建设设成效成效显显著。著。建设了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塘厦东八音乐创意园区、凤岗婚庆文化产业园、联丰创意谷、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东莞艺展中心等文化产业园区,松山湖高新区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转转型升型升级级加快推加快推进进。 。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加快发展。- 2 -2015 年全市共有印刷企业 3275 家,印刷产业工业总产值362 亿元,居全省地级市第一;2015 年全市电影票房收入5.55 亿元,增长 56%,票房规模居全省地级市第一。2015 年在广电总局备案的东莞原创电视动画片总时长为 14660 分钟,位居全国前列。展会平台蓬勃展会平台蓬勃兴兴起。起。截止 2015 年底,东莞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六届中国(东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三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和 2012 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和交易平台。政策扶持日政策扶持日渐渐完善。完善。 “十二五”时期,东莞先后出台了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推动力。2010 年至 2015 年东莞共有 85 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省、市三级文化扶持和奖励。成立了东莞市首个政府引导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扶持了一批文化企业。(二)“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东莞文化产业发展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实体产业优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条件,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互互联联网网发发展展为为文化消文化消费费与文化与文化产业发产业发展展创创造了无限空造了无限空间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战略实施,信息消费与文化消费已- 3 -迅速普及至社会各阶层,网络电视、手机游戏、电子报纸、博客微信等网络服务新技术、新媒体层出不穷,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需求。文化与相关文化与相关产业产业融合融合发发展不断催生展不断催生文化文化产业产业新新业态业态。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有机融合,较大地拓展了文化产业的科技价值、商业价值、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催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政策激励和文化事。政策激励和文化事业业发发展展为为文化文化产业发产业发展展营营造了良好造了良好环环境。境。国家、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文化事业的加快发展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构筑了扎实基础支撑。(三)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东莞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产业结产业结构不构不够够合理合理。文化制造业比重过大,产业增长乏力,文化服务和批发零售占比相对较小,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组织水平不高。园区功能特色不突出。园区功能特色不突出。园区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创意信息资源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平台、市场推广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产业集聚效应和带动辐射能力较弱。品牌品牌龙头龙头企企业业缺乏。缺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文化传播力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原创动力。相关相关政策措施有待完善。政策措施有待完善。文化机制及政策仍然不活,产业融合、- 4 -投融资、文化人才等政策亟待完善,专项政策和专项规划配套不足。二、发展思路、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抓住文化消费需求扩大和“互联网+”战略机遇,依托制造业基础和互联网空间,顺势而为、错位发展,科学谋划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实施文化与科技、金融、产业、事业及生活融合发展策略,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二)指导原则重点坚持以下原则:坚坚持市持市场场主主导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管理、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参与文化产业开发。坚坚持重点突破。持重点突破。依托强大的实体经济优势,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改造提升印刷复制、广告会展、影视演艺、文化旅游等优势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创意设计、- 5 -动漫游戏、现代传媒、网络服务等新兴文化行业,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坚坚持园区集聚。持园区集聚。把握文化产业特有的文化特性和产业特性,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通过支持园区发展和强化服务配套,引导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形成集群效应,突出打造一批影响力、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坚坚持融合持融合发发展。展。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向,利用互联网空间,依托制造业比较优势,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科技、创意、信息、金融、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三)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总目标是:文化产业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拥有一批在国家、省叫得响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品牌文化企业,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建成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具体目标为:产业规产业规模持模持续续增增长长。 。文化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东莞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2016202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到 202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550 亿元以上,占全市 GDP 比重达 6%以上以上,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推动东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6 -产业产业升升级级加快推加快推进进。 。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促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增强文化服务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业所占比重。加快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在传统文化产业的运用普及,利用高新技术和创新创意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提升,大力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创新水平和附加价值。推动传统和新兴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条较为完善、附加价值较高的文化产业体系。园区档次明园区档次明显显提升。提升。按照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功能互补的原则,加强园区发展分类指导,强化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创新性、联动性、先进性、高端化指向,加快形成以国家和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骨干,各镇街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为支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各具特色、集约增长的园区组群。到 2020 年,建成 1-2 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 个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5 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50 家市级重点文化企业。品牌企品牌企业业不断壮大。不断壮大。大力发展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扶持一批市场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劲、生产效率高、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文化企业和集团,以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网络服务、演艺娱乐等行业为突破口,形成一批产值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上市企业(包括新三板)达到 20 家以- 7 -上。服服务务配套逐配套逐渐渐完善。完善。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基地)引入国内外专业化的运营机构,搭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一批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品制作平台、产品和产权交易平台,组建各类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建立行政、咨询、信息、宣传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团队,有效增强产业支撑服务功能。三、发展领域瞄准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前沿,依托东莞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规模发展和结构优化并重,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创意设计业立足东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包装印刷等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广告设计、IC 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完善创意设计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和设施条件,加强重点创意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形成 5 家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重点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加大对创意设计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打造 5-10 家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企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创意设计业,激发中小微设计企业、设计工作室和个人设计师的创意活力,形成一批“专、精、特、- 8 -新”的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加强创意设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加快汇聚国内外创意设计资源,推动设计成果转化,提升东莞创意设计业的整体水平和行业地位。(二)动漫游戏业重点发展原创动漫游戏产品的创作、出版和发行,以及动漫游戏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积极扶持智高文化、漫彩文化、虹虹动漫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积极上市和重组并购,着力打造 3-5 家国内知名的动漫游戏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动漫游戏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将东莞加快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原创动漫游戏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扶持东莞优秀原创动漫作品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推进动漫内容创作、形象设计、节目制作、版权交易的发展,积极支持企业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认定和扶持,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影响的动漫形象和品牌。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的宣传推广,将“漫博会”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动漫产业盛会。加强动漫游戏业与设计业、制造业的对接合作,拓展动漫游戏衍生品市场,形成集原创设计、生产制作、出版发行、外包加工和衍生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将东莞打造成为全国动漫游戏产业对接平台、动漫游戏衍生品制造基地和交易中心。- 9 -(三)现代传媒业加快推进互联网与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传媒业。加快东莞广电、东莞报业等主流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全媒体建设,促进台网融合、报网融合,构建一次生成、多元化发布的数字化全媒体平台,积极发展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网络视听、手机电视、东莞移动客户端等新型平台和数字化产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加强内容信息和用户数据库建设,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建立选题策划、协同编辑、结构化加工、全媒体资源管理等一体化内容生产平台,推动内容生产向实时生产、数据化生产、用户参与生产转变,实现内容生产模式的升级和创新。加快资源、产业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东莞广电、东莞报业等传媒集团进一步集聚传播渠道、信息用户和专业人才,实现多媒体、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现代传媒集团。(四)网络服务业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强化文化对互联网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培育“互联网+文化”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强主流传媒集团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推动下一代- 10 -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升网络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应用水平,加强网络公共区域服务业端口渠道的党媒介入力度。支持东莞阳光网、东莞时间网等本地知名网站、网络平台进一步做优做强,构建新闻、资讯、社交等多内容、交互式、门户型服务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影视、演艺、音乐等娱乐产业的充分应用,加强影视、舞台艺术作品的数字化采集和互联网传播,实现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五)影视演艺业积极支持原创电影、电视剧、音乐剧、歌曲、话剧、儿童剧、粤剧等影视演艺娱乐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推广营销。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影视剧、音乐剧、微电影的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影视演艺经纪、代理、咨询、营销等中介机构,形成包括影视制作、演艺演出、后期处理、宣传推广、票务销售、剧院经营、版权代理、衍生品开发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建成若干个以原创作品制作为核心、产业链完整的影视演艺娱乐产业集聚区。加强影视演艺题材规划和重点剧本创作,加大对本土重点题材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创作生产一批反映东莞人文历史和改革开放等重大题材,具有较高艺术内涵、较好市场效益、较强影响力的原创精品剧目。办好东莞音乐剧节、微电影大赛、岭南美术节、粤剧节等,使之成为立足东莞、面向广东、影响全国的文艺盛事。利用玉兰大剧院等场馆资源,- 11 -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的演艺团体、优秀演艺剧目来莞展演巡演,推动东莞成为演艺交流中心。(六)文化旅游业整合历史文化、岭南水乡、生态休闲、特色工业等优势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休闲相互融合,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文物博览、工业游览、民俗节庆、农耕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利用虎门鸦片战争遗址、可园博物馆、南社塘尾古村落、袁崇焕纪念园等重大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打响中国近代史旅游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民俗节庆资源,加强宣传开发,推出一批民俗节庆文化品牌。依托莞香特色资源,建设运营好寮步牙香街、香慧寺、香博馆和东城莞香文化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项目,引导莞香文化、莞香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东莞丰富的山水生态优势,充分挖掘水生态、山地生态、森林生态资源,建设发展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四季飘香都市农场、大罗沙水乡文化旅游区、穗丰年疍民文化旅游区、环银瓶山宝山生态旅游区、黄江国家农业公园等一批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打造“慢”生态精致山水文化休闲度假体验区。利用文化创意设计业和制造业优势,加强高品位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七)广告会展业加快推进广告会展与制造业、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广告策划、媒介宣传、展览展示、交易博览等广告会展业。加快推进广告会展的商业营销模式创新,提升创意策划- 12 -能力,增强对制造业、服务业的推介带动作用。支持广告企业不断提升广告策划水平和科技含量,支持主流媒体在户外广告及其他广告形式等传统广告领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移动通信、数字视频、互联网等新型广告发布媒介,加快发展网络广告、移动媒体广告、社交媒体广告和影视嵌入广告等新型广告形式,促进东莞企业的品牌推广和商业营销。进一步提升会展业的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完善创意策划、宣传传播、会务管理、招商代理、布展设计、设备租赁等相关配套产业,提升会展管理、宣传、服务能力,形成完整的会展服务产业链。以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为龙头,办好加博会、漫博会、海丝博览会、广印展、香博会等重点展会,提升东莞会展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美誉度,提升东莞“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地位。(八)印刷复制业重点发展以数字印刷、合版印刷、立体印刷、绿色印刷为代表的高端印刷复制业。围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印刷业融合先进科学技术,加快实现向全面数字化转型,把东莞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印刷复制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印在东莞”品牌。鼓励印刷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印刷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对认定企业给予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版龙头企业。推动印刷复制业与创意设计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对接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需求,大力提升印刷- 13 -设计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行业之间的跨界交流和产业上下游间的沟通融合,推动印刷企业由生产加工型加快向综合服务型升级,全面提高东莞印刷复制业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四、区域布局根据全市各区域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结合东莞新型城镇化发展“一中心、四组团”的布局,在坚持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差异发展、发挥特色、优势互补原则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全市文化产业总体布局,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形成“一核、三带、多点”的总体构架。(一)一核打造现代都市文化产业核心区凭借东莞市区(莞城、东城、南城、万江)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质的配套服务、完善的文化设施、众多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培育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文化消费市场,充分激发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活力。依托万达商圈、星河城商圈、海雅商圈、天虹商圈、华南 MALL 商圈、汇一城商圈、轻轨枢纽等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融汇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家庭文化、健身文化,发展餐饮、电影、职业培训、早教培训、体育健身等体验式、多元化文化消费,做大做强商圈文化产业。依托玉兰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市民艺术中心等高雅文化艺术设施,擦亮音乐剧、读书节、文化周末、绚丽大舞台等文化- 14 -活动品牌,发展高雅艺术文化产业。依托下坝坊、艺展中心、769 文化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街区),吸纳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依托南城国际商务区的综合优势,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创意设计、网络服务、休闲娱乐等大型龙头文化企业,进一步彰显城市中心区的文化集聚、文化辐射和文化引领功能。(二)三带建设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带1松山湖(生松山湖(生态态园)科技园)科技创创意意产业带产业带。 。依托松山湖(生态园)科技资源、科技平台和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优势,强化松山湖(生态园)地区的创新中心地位,进一步建设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松山湖(生态园)国际创意设计城,逐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协会总部基地和行业展示基地、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文化产业银行及特色产业的企业数据总部等一批文化产业平台。重点加强动漫游戏、工业设计、品牌授权、广告创意、文化会展等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拓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科技创意空间,形成强大的文化传播和辐射能力,把松山湖(生态园)打造成为科技创意产业带和珠江口东岸区域级创新走廊。2 东东莞运河水莞运河水乡乡文化文化创创意意产业带产业带。 。依托东莞运河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浓郁的人文底蕴、怡人的文化景观、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采取多种开发模式,依托联丰创意产业园、运河创意公社、769 文化创意产业园、下坝坊、工农 8 号创意园、鳒鱼洲地区改革开放工业遗存等园区(基地),重点- 15 -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艺术、微电影、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等文化产业,拓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资源空间。依托东莞水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节庆活动、优越的人文环境,以创意、科技为纽带,大力提升龙舟、麒麟、醒狮头、新昌鼓、花灯、七夕供案、红漆描花木屐、泗洲灯笼仔、竹编等特色民俗工艺制作设计水平,推进文化与创意、科技融合,积极培育和孵化创意设计企业,建设创意产业基地,打造水乡经济区智慧型文化产业群和民俗工艺品制作产业群,使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人文积淀重新焕发出非凡的现代产业价值,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带。3厚街厚街虎虎门门长长安安时时尚尚创创意意产业带产业带。 。依托厚街、虎门、长安家具、服装、模具、玩具、影像、数字视听、绿色印刷等时尚消费产业,强化长安新区以发展时尚创意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定位,加快建设影像中心图片数据库、服装设计、玩具设计、模具设计、印刷设计等时尚创意设计基地,推进文化创意与家具、服装、影像、培训及各类文化衍生品制造产业的融合,全力打造东莞时尚创意产业的品牌管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商贸营销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和时尚展示中心,形成时尚创意产业增长极,提升消费品文化内涵和附加价值,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引导文化消费升级。(三)多点培育发展十大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基地1松山湖(生松山湖(生态态园)粤港澳文化园)粤港澳文化创创意意产业实验产业实验园区。园区。围绕打造成为国家动漫衍生品研发及交易中心、原创设计中心及- 16 -全国动漫产业最佳对接平台的发展目标,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落户,建设好创意设计、影视游戏、孵化加速器、创意公园等相关项目,进一步发挥园区在科技创意产业上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早日创建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南城南城艺艺展中心文化展中心文化创创意意产业产业园区。园区。紧紧围绕“艺术创作、创意、展示、交流和交易”五大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有计划地引进创意企业,拓展基地和项目建设,打造艺展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万江岭南文化万江岭南文化创创意意产业产业基地基地。依托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切入创新链前端领域,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科技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整合“政产学研用资介”各方资源,构建“创意+云计算”协同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创意导师+创业导师”创客乐园协同孵化平台、面向产业发展的多层次创意人才培养平台等三个平台,实施“创新创意资源集聚”工程,推动城市、产业、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发展。4莞城莞城联联丰丰创创意意产业产业园。园。充分发挥漫彩动漫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动漫产业集聚、产品展示、人才培养、企业孵化、技术支撑、版权交易和国际合作,建设动漫产业平台,引进有实力的动漫企业落户园区,联合运河创意公社、工农八号,打造动漫及创意设计产业园区。5 东东城城 33 小小镇镇文化文化创创意意产业产业园。园。依托永正文化集团在- 17 -文化创意领域的优势,通过“三旧”改造重新整合资源,打造以文化创意为主题,充分融入艺术元素,集时尚体验消费、环保创意办公、生态艺术居住、展览演出、创客部落空间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 东东莞莞香文化莞莞香文化产业产业基地。基地。依托中国(东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牙香街、万亩莞香林等文化产业基础优势,打造全国最大的沉香交易中心,建设全国性的沉香质量检测中心和鉴定评估中心,建设沉香文化产业园,发展莞香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莞香文化产业。7塘厦塘厦东东八区音八区音乐创乐创意园区。意园区。支持塘厦东八区音乐创意园建设音乐小镇,继续建好松雷音乐剧创作基地,做大音乐创意产业,推动原创音乐、音乐剧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深化发展。8 凤岗凤岗婚婚庆庆文化文化产业产业基地。基地。以龙凤山庄为依托,打造(中国·凤岗)婚庆文化博览会,建设婚庆文化博物馆、婚庆微雕艺术馆,大力发展集婚庆、旅游、餐饮于一体的婚庆文化创意产业,争创“中国婚庆产业基地”和“中国婚庆产业第一镇”。9常平珠宝文化常平珠宝文化产业产业园。园。依托常平珠宝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黄金珠宝玉石地质博物馆及大型现代化展厅,重点发展珠宝首饰制造业,打造珠宝文化产业集聚区。10松山湖(生松山湖(生态态园)互园)互联联网网产业产业园。园。东莞首个以互联网+- 18 -为主题的服务平台,松山湖(生态园)首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首创 IFSC 互联共生体系,提供孵化、金融、共享、协作等服务,配置互联网+体验馆、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企业配套;互联网创客学院、互联网创投广场、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等服务,打造以互联网科技、文化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基地。五、重大工程加快实施创意驱动、园区带动、平台打造、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人才等重大工程,优化各项资源与要素组合,实现文化产业和科技、金融、制造及其他产业的有效对接与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东莞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创新创意能力。(一)创意驱动工程加强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的先导驱动作用,促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创意设计产业与制造、建筑、商贸、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创意设计中心,加强产品的外观、材料、结构、功能和系统的设计水平,提升行业企业设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华南工业设计院等专业设计机构发展壮大,开展重点创意设计示范企业认定,设立创意设计奖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意设计龙头企业,提升“东莞设计”、 “东莞创意”的品牌价值,不断扩大在珠三角乃至全国设计行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积极- 19 -引导本土创意设计企业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鼓励各类企业设计服务外包,扩大设计服务市场,通过创意设计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推动文化创意元素融入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顺应消费市场需求和现代生活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提高产品的个性化、艺术化、时尚化特色。通过文创设计提升产品设计水准,通过创意营销促进品牌推广,全面提升东莞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创意附加值,加快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 “东莞创造”的转型升级。(二)园区带动工程按照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功能互补的原则,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调节作用,加强园区发展的分类指导,强化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新性、联动性、先进性、高端化指向,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各具特色、集约增长的园区组群。推动松山湖(生态园)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联丰创意谷、艺展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河创意公社、互联网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建立完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提高园区对文化企业的服务能力,强化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定期评定一批产业定位明晰、文创特征鲜明、规模实力突出、集聚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市级示范园区(基地),并在媒体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等方面优先给予扶持,形成示范和激励机制。按照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0 -(基地)的建设标准,培植若干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后备园区(基地),引导其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健全园区管理制度和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创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三)平台打造工程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有效整合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中介机构、重点企业等各类生产服务要素资源,建设完善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引入国内外专业化的运营机构,积极搭建园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市场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转化平台、人才培训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品牌推广平台等,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政策指引、投融资、市场交易、专利转化、人才培训、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发挥东莞会展业优势,办好漫博会、文博会、广印展、香博会、设计周等文化产业及其衍生产业的会展项目,打造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文化创意成果展示、发布、投资、交易平台。大力支持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文化产业领域的中介机构加快发展,推动文化中介组织向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建立完善文化产业中介服务平台。(四)文化金融工程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充分利用金融资本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倍增功能,优化各项资源与要素组合,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 21 -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求的综合金融产品和特色金融服务。对于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或拥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文化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引导市正文化产业基金加大对新兴文化创意业态和高成长性文化企业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创投基金的产业导向功能,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各类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等社会资本参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投资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原创创意项目的成长型文化企业。积极支持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五)文化科技工程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的普及和运用,利用高新技术和创新创意促进文化产业的改造提升。鼓励引导文化产业园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相关行业协会及行业企业,共同打造技术先进、服务高效、成本低廉的文化产业技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软件程序、检验检测、快速制造等公共服务,加强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促进研发成果的交流、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文化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意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组建各类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充分发挥联盟在制定技术标准、完善产- 22 -业标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文化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将具有较高技术水准的文化企业积极引导、评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范畴,使其享受相关财税扶持优惠政策。(六)文化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服务机制,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设计、艺术、软件、传媒、动漫、影视、广告、营销等文化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加强文化与科技、管理、营销相结合的复合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引导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产业园区、文化企业联合办学,共建一批文化创意人才实训基地,加强人才的专业技能实践培养。健全文化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和资质认证,组建人才评估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人才认定标准,按照标准对不同层次的文创人才量身定制不同的优惠政策。修订完善特色人才的认定标准,将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纳入特色人才范围,加快引进高端紧缺的文化创意人才。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对各层次、各类型的文化创意人才信息

    注意事项

    本文(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