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常所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pdf

    • 资源ID:21166264       资源大小:165.9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常所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pdf

    常所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常所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从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曹操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短矛”、“魏口口口所用搏口口口二枚”、“口口口常所用长犀盾”、“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系列石牌、石器来看,如果“魏武王”果真是曹操,那么“常所用”应该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非常流行,至少曹丕、曹植非常熟悉。要不然,曹丕、曹植还不至于专门创造这样一个古怪生僻的词汇埋进高陵,与颇有文采的曹操黄泉相伴。但是,笔者在曹操、曹丕、曹植的文集和晋代之前的文献资料中,找不到“常所用”的踪迹。有人可能要反驳,三国志吴书周泰传(裴松之引江表传)记载“权把其(周泰)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不就说明“常所用”曾出现于三国东吴吗?非也!裴松之所引用的江表传,确实是反映三国东吴的一部文史作品。但是不能因为作品反映三国,就把作者笔下的文字、词汇也一并交给三国。文史作品,特别是记述类的史学作品,不可避免地会掺杂进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和用语习惯。同样是孙权赏赐周泰“御帻青缣盖”这件事,千年之后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道:“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御帻青缣盖”变成了“青罗伞”,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而“青罗伞”正是明代才出现的称谓。同样道理,明朝那些事儿把明朝历史写得很好看,但是能把当年明月笔下的那些现代时髦用语当作是明代的.用语吗?引用人物对话,作者一般不会随意篡改;描述历史事件,作者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语言,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即使像史记和汉书两部紧凑的史料在记述同一话题时,语言描述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写刘邦的帽子,司马迁写道:“所谓刘氏冠乃是也”(史记);班固写道:“所谓刘氏冠也”(汉书)。一个“乃是也”,一个“也”,意思相同,但用语明显不同。此外,史记还记载(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刘向在战国策中也留下了“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已”的文字。司马迁、刘向、召平均为西汉人,著书、说话喜欢使用“乃是也”,以班固为代表的东汉人对“乃是也”不感兴趣。“乃是也”如此,“常所用”也应当如此。所以,了解“常所用”在古代的使用轨迹,不能盯住作品反映的历史时期不放,而应该把目光投向作者的生活年代和作品的成书年代。为了弄清楚“常所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笔者将所有含“常所用”的文字史料片段,按成书年代排列如下:江表传:“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晋代,作者虞溥,原书已佚,这段文字见于三国志吴书周泰传中裴松之引注。)晋书朱伺传:“朱伺拒曾贼于河南,常所用弓,忽禁不发。”(晋代,作者王隐,原书已佚,这段文字见于虞世南北堂书钞。)宋书萧思话传:“萧思话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南朝,编者沈约,根据何承天、徐爰等人的宋书汇编,这段文字也被收录于李延寿南史萧思话传和宋代的太平广记。)道乡集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明日稍就枕,即屏左右,却药饵,召常所用医二,亲谢遣之。”(宋代,作者邹浩。)秋崖集与程提干:“乃闻常所用漆匠,则祈门人。”(宋代,作者方岳。)陶朱新录:“遂以常所用消化药饵四五粒辄利者与之。”(宋代,作者马纯。)古今事文类聚别集知入玉堂:“元佑六年,梁公在翰苑。一夕,宣召甚急,将行而常所用砚误坠地碎,仓卒取他砚以行。”(宋代,作者祝穆。)宋史乐二:“遂更常所用圜丘寓祭明堂诚安之曲曰宗安”(元代,编者脱脱。)释文纪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今所出比丘尼大戒本,此寺常所用者也。”(明代,作者梅鼎祚,裒辑历代名僧及诸家之文。)九段含有“常所用”的文字,不涉及特定名称,不涉及人物对话,均系作者对历史事件的通俗记述,其中的“常所用”是作者的习惯用语,而不是作品反映的时代用语。从传世文字来看,江表传是第一部记有“常所用”的文献,虞溥是第一个使用“常所用”的文人。虞溥生卒年不详,但晋书卷八十二留有线索。其一,虞溥曾受到卫瓘(220291)的器重;其二,虞溥在列传中排在陈寿(233297)、王长文(238302)之后,司马彪(240306)之前;其三,虞溥的儿子虞勃把江表传献给了司马睿(276323);其四,江表传为虞溥晚年作品;其五,虞溥活了六十二岁。综合分析推断,虞溥生年约为 239 年,卒年约为 300年。也就是说,“常所用”用于书面文字,最早出现于西晋中期。晋代之前既然没有“常所用”这一用语,那么,那时的人们在描述“经常使用的”某某物件时,通常会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呢?笔者在早于江表传的文献史籍中,发现了若干“常用”的字样,任选几例如下:战国策宋卫:(宋国君)谓大尹曰:“君日长矣,自知政,则公无事。公不如令楚贺君之孝,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则公常用宋矣。”(宋,为先秦诸侯国。)汉书东方朔传:“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汉书杨雄传:“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作者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魏书:“乌丸者,东胡也。俗识鸟兽孕乳,时以四节,耕种常用布谷鸣为候。”(作者王沈(?266)、荀顗(205289)、阮籍(210263)。)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其十二国属辰王。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作者陈寿(233297 年),三国蜀汉大臣,后归晋,西晋史学家。)可见,先秦时期的宋国君说话,西汉人和东汉人著书立说,即使与曹操生活时代接近的班固、王沈、荀顗、阮籍、陈寿记述历史,一概是清一色的“常用”,并无“常所用”。有人说,“常”和“尝”通假,“常所用”可以理解为“尝所用”,即曾经用过的,如“齐宣王好射其尝所用不过三石”(吕氏春秋)。但是,从东汉初年,“常”和“尝”已区分开来,后来也极少通用,如史记称“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汉书则称“高祖尝告归之田”;史记称“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汉书则称“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再者,一个人“常所用”的物件有限,而“尝所用”的就多了去了,十个陵墓未必装得下。可见,把“常所用”理解为“尝所用”讲不通。有人会说,曹操时代未必没有“常所用”,那些含有“常所用”的史料后来在战火中遗失也未可知。笔者认为,战火不是搜索引擎,不可能只盯着“常所用”仨字去烧;曹操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如果当时文学领域有“常所用”这样一个新潮词汇,他与曹丕、曹植等建安文人一定会接触到,一定会活学活用。然而,从这爷仨保存完好的诗、赋、令、诔、表、制、策文、乐府等文字来看,“常所用”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还没有诞生。三国归晋,政治格局变了,文学领域也有了显著变化。建安风骨讲究言简意赅,一字千金;西晋文学则追求雕琢玄虚,仿古趋新。所谓仿古趋新,并非脱胎换骨,而是在效仿古文的基础上有所革新。把简单词汇复杂化,是那个时代文人的共性。晋书称虞溥“专心坟籍”,称王隐“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在这样的文风气息下,虞溥、王隐等人把前朝的“常用”整成“常所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曹操葬于汉魏更迭,其随葬品刻文不可能穿越时空,出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常所用”字样。从语言学上看,“曹操墓”的墓主人要晚于曹操多年,甚至超过百年。“魏武王常所用”系列石牌、石器中的“常所用”用语,说明“曹操墓”被张冠李戴。“曹操”这顶帽子,是不能乱戴的。

    注意事项

    本文(常所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