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府谷县抗旱应急预案.doc

    • 资源ID:2319781       资源大小:175.50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府谷县抗旱应急预案.doc

    府谷县抗旱应急预案目 录一 总 则11.1 编制目的11.2 工作原则11.3 编制依据21.4 适用范围3二基本情况32.1 自然地理概况32.2社会经济92.3水资源概况102.4 旱灾概况122.5抗旱体系17三 指挥体系及职责233.1 指挥体系233.2 职责23四 预防及预警274.1 预防274.2 预警31五 应急响应35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355.2 级响应355.3 级响应375.4 级响应385.5 级响应415.6府谷县抗旱应急预案启动情况简表445.7 宣传动员455.8 响应结束45六 后期处置456.1 损失评估456.2 灾民救助466.3 效益评估46七 应急保障措施467.1 资金保障467.2 物资保障477.3 应急队伍保障477.4 技术保障477.5 宣传与培训48八 附则488.1 编制、审查与审批488.2 预案修订488.3 本预案自县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之日起执行49一 总 则1.1 编制目的 府谷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旱灾多发易发,抗旱形势十分严峻,为全县抗旱工作的需要,加强对抗旱工作的指导,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灾情,增强抗旱风险意识,确立防旱抗旱措施,提高全民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用水,维持社会稳定,促进抗旱减灾工作科学、规范、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少旱灾损失,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1.2 工作原则 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要求,本着“抗长旱,防大旱,科学抗旱,早动手,抓主动”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以下工作原则:1.2.1 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抗旱的现代化水平。1.2.2 坚持统筹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统一调度水资源和抗旱资金,把保证饮用水安全、城乡供水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最大程度地减少旱灾损失。1.2.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抗旱责任体系,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责任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部门协作、分级责任。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团结一致的抗旱工作原则。1.2.4 以防为主、防抗结合。把气象和雨情预报作为旱情预测的信息基础,把水源工程建设作为防旱抗旱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抗旱现代化水平。1.2.5 因地制宜、优化配置。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节水、后调水,城乡统筹,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满足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1.2.6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抗旱工作管理,提高抗旱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水平。1.3 编制依据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细则等国家法律、法规;1.3.2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陕西省防抗干旱灾害应急预案、抗旱预案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干旱评估标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办法(试行),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报旱制度、报旱标准、抗旱预案编制导则(试行)等部门规章和文件;1.3.3 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结合我县的气候、地理特点、干旱特性、抗旱工程现状、社会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编制,以实用和便于操作为目的。今后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府谷县抗旱应急预案属地方性、阶段性预案,用于指导我县抗旱工作。二基本情况2.1 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府谷县地处陕西省最北端,位于东经1102211114,北纬38423935,东部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曲、保德两县相望,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县毗连,全县东西宽74.4公里,南北长96.6公里,总面积3212平方公里。2.1.2 地形地貌府谷县处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东北部的接壤地带。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西北至东南流向的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四条大川和相应的五道梁峁为骨架,海拔高度在780.01426.5米之间,相对高度差为646.5米。自第四纪以来,由于受外力地质作用和几千年来人为活动的影响,区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形成了特有的半干旱黄土风沙地貌。2.1.3 土壤类型府谷县的土壤,是在生物、气候、水文、地形等多种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其类型多种多样。全县土壤分为风沙土、黄绵土、红土、黑垆土、淤土、潮土、草甸土、盐土、紫色土、栗钙土、沼泽土11个土类、16个亚类、23个土属、84个土种,以黄绵土、红土类和风沙类土壤为主。全县土地广阔,多系黄土性土壤,其结构疏松,耐蚀力小、透水性良好、持水力低,易形成地面径流,沟蚀严重。2.1.4 植被情况府谷县的植被类型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温带草原地带,从整个植被景观看,府谷植被类型是从森林草原类向典型草原地带性质过渡的地带性植被,府谷县整体植被覆盖率较小。2.1.5 气候气象府谷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年差与日差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年际变化大。自然灾害是旱、涝、霜、雹。春季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寒流霜冻、大风等天气,夏季雨量集中,多发短时阵性降雨,秋季多发阴雨天气,冬季在强大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的控制下寒冷干燥。(1)温度:年平均气温9.34;最热的7月,月平均气温24.2,极端最高气温40.7(2005年6月22日);最冷的1月,月平均气温零下8.2,极端最低气温为-24(1967年1月15日)。气温年较差32.3。(2)降雨:全县年平均降水量406 mm;降水主要集中在7至9月,占年降水量的62.1。尤其以8月份最多。降雨量的分布特点是由南到北递减,南北地降水差异在5080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576.2mm,为降雨的3.8倍。降雨呈短时高强的特点。(3)光照:多年平均日照为2894.9h,日照率65,农业活动主要季节的4至10月每月日照数都在230h以上。初霜为10月5日;终霜为4月27日;无霜期177天。(4)风:县内刮风天数较多。冬春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6m/s,大于5级风平均8到9天出现一次,年平均出现大风20次。近50多年来最大风速为24 m/s(1965年5月23日NNW风),瞬间最大风速为39 m/s(1978年6月28日NNW风)。各年最大风速在1723 m/s之间。夏季大风主要与雷阵雨有关。(5)积雪、冻土据19592010年统计府谷最大积雪厚度16cm(2002年12月23日),最大冻土厚度141cm(1984年2月19日)。(6)水面蒸发量府谷县境内气象站蒸发观测,19591961年、19682010年共34年的实测蒸发资料,统一换算为E601蒸发皿的数值。府谷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576.2mm。全年最小值主要出现在1月;夏季气温高,水面蒸发量大,最大值主要出现在5月。最大年蒸发量为1682.1mm(1999年)、最小年蒸发量为1216.6mm(2003年),极值比km=1.4。年度变化较小。2.1.6 河流水系流经府谷县的一级河流有黄河,四级河流有皇甫川、孤山川和悖牛川,五级河流有十里长川、清水川、石马川、胡桥沟、大板兔沟和永兴沟,六级河流有阳湾川、地界川、木瓜川、红寺沟及黄羊城沟。长1km以上的沟道1245条,300m以上沟道5879条。按流域面积分:5.010.0km2的沟道有74条,10.030.0 km2的沟道62条,30.050.0 km2的沟道6条,50.0100.0 km2的沟道6条全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为:黄河和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悖牛川、胡桥沟。(1)黄河:蜿蜒于县境东部,县内流程107km,占黄河全长5463.6km的1.9%。在墙头尧峁以下为不冻河,清明节前后为黄河流凌期。实测最大流量12800 m3/s(2003年7月30日),因天桥水电厂的调节,府谷站黄河最小流量出现过4.6 m3/s(1978年5月14日)。平均流量在700 m3/s左右。(2)皇甫川:发源于内蒙古准旗牛武城点半沟。自内蒙小石拉塔流入县境,流经本县古城、麻镇、黄甫,在黄甫镇下川口汇入黄河。县内流程48.0km,占该河全长127km的37.1%,县内流域面积418km2,占全流域面积3246 km2的12.8%。实测多年平均流量为4.4 m3/s,年径流总量1.39万m3。7月到9月的径流约占全年总量的78%,年输沙量4673万t,最大流量10600 m3/s(1989年7月21日),最小流量是0 m3/s,大部分年份均可出现断流情况。(3)清水川:发源于内蒙古准旗五浪五素沟。自内蒙古二里半流入本县,途径哈镇、清水、黄甫、海则庙等镇(便民服务中心),在海则庙便民服务中心沙尧则村汇入黄河。县内河长47.0km,占全河长77.0km的61.0%。县内流域面积567 km2,占全流域面积883 km2的64.2%。实测多年平均流量1.2 m3/s,年径流量0.38万m3,7月到9月径流量约占年总量的78%。年输沙量1298万t。最大流量1980 m3/s(1979年8月11日),最小流量为0,多在每年1月出现。(4)孤山川:发源于内蒙古准格尔旗川掌。自内蒙古羊市塔入境,流经县庙沟门、三道沟、孤山、府谷镇四个镇,由府谷镇高家湾村汇入黄河。县内河长57.0km,占该河全长79km的72.2%。县内流域面积1018 km2,占全流域面积1272 km2的70%。实测多年平均流量2.3 m3/s,年径流总量0.73万m3,7月到9月的径流量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年输沙量为1900万t。最大流量10300 m3/s(1977年8月2日)。最小流量为0,大部分年份均可出现。(5)石马川:发源于县内田家寨镇刘崖尧村。流经田家寨、武家庄、碛塄三个镇(农业园区)的部分村,经碛塄农业园区郝家角村注入黄河。该河长43.0km,县内流域面积238 km2,占全流域面积243km2的97.9%。多年平均流量0.44 m3/s,年径流总量0.14万m3,7月到9月径流量约占年总量的70%。年输沙量363万t。最大流量2180 m3/s (1967年9月1日),最小流量是0,绝大部分年份都可出现。(6)胡桥沟:发源于陕西省神木县苏家川。自神木县胡家畔流入本县,途径武家庄、王家墩两镇(便民服务中心)部分村,经武家庄镇园则辿村注入黄河。县内流程18.0km,占全河长38.5km的46.8%。县内流域面积131km2,占全流域面积210 km2的62.4%。(7)悖牛川:悖牛川发源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自内蒙古伊旗活朱太沟岔流入本县,途径大昌汗镇。县内河长10.0km,占全河长109km的9.2%。县内流域面积399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2274 km2的17.5%。多年平均流量4.2 m3/s,年径流总量1.31万m3。年输沙量3397万t。最大流量4850 m3/s(1978年8月30日),最小流量0.003 m3/s(1973年7月8日和1975年7月16日)。7月到9月的径流、输沙量分别占年总量的70.1%和94.0%。此外,府谷县还有直接入黄河的小沟49条,流域面积388 km2。2.2社会经济2018年全县粮播面积45.29万亩,粮食总产量69446吨,农作物主要有糜、谷、玉米、高粱、荞麦、绿豆、洋芋等60多种。近年来,县政府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发展效益农业,扶持农民种植具有陕北特色的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2018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8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财政总收入128.95亿元,增长59.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2.41亿元,增长41.1%。地方财政支出46.81亿元,增长28.4%。2018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1元,增长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08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3元,增长8.9%。2.3水资源概况2.3.1 全县水资源评价结论(1)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6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7%83.2%。(2)全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576.2mm,极值比Km=1.4。干旱指数为3.68。(3)全县境内的河流含沙量较大,多年平均含沙量介于157.6238.1kg/m3,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介于995110604 t/km2。(4)府谷县自产水资源量为17606.67104m3/a。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5567.00104m3/a,地下水资源量为7294.55104m3/a。府谷县入境水资源量为51123.06104m3/a,包括入境地表水量20625104m3/a,岩溶水资源量为18800104m3/a,黄河河谷漫滩地下水资源量11698.06104m3/a。(5)府谷县自产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479.6104m3/a。其中,地表水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433.1104m3/a,地下水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411.5104m3/a,两者的重复利用量为365104m3/a。府谷县入境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5496.95104m3/a。其中,黄河河谷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0969.95104m3/a,岩溶水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4527104m3/a。综上述:府谷县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干旱严重;地表径流小、时空分布不均、径流含沙量高,难以利用;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集中于黄河沿岸,东部多、西部少,调水距离长,今后,黄河沿岸地下水将是府谷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承载体。2.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府谷县水资源利用量为7104.10万m3,其中地表水利用量为1710万m3,地下水利用量为5394万m3。从用水的类型分析:地下水是水资源开发的主体;从用水量分析:农业、工业是水资源用水大户。府谷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表分项供水量 (万m3)占百分比(%)总供水量7104100其中:地 下 水539476地 表 水171024按用途划分人畜饮水114716农业250635工业264037工矿外排4236生态3886%2.4 旱灾概况2.4.1 解放后旱灾纪实1951年,春夏连旱,夏田无收成,秋田严重减产,政府大济。1952年,上半年一直未下过好雨,造成夏季作物无法入种,入种的冬、春小麦和其它作物几乎全部青枯死亡,致使夏粮颗粒无收。1957年,旱。1958年,春旱,个别地区出现春荒。1962年,发生春夏秋大旱,前后共计136天,全县未入种的耕地达4万余亩。政府积极组织生产自救。1963年,普遭旱灾,全县受灾面积83万亩,减产粮食500余万公斤。1965年,白日大旱,山地干土层达1米以上,受灾面积143万亩(含复种面积),庄稼收获不及三成,政府大济。1966年,连续干旱,部分地区人口外流。1968年,大旱200天,粮食大幅度减产。1972年,全县大旱,收成无几,政府积极组织生产自救。1974年,连续干旱,18月份降雨仅109毫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河道一度断流,全县减产2成以上。1978年,伏旱,秋作物蜷曲枯萎,大量死苗。1985年,春夏连旱,粮食减产六成。1987年78月,全县出现严重旱情,河道断流,库坝干涸,农作物死苗现象严重。1989年,春季大旱,夏秋伏旱。1994年,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在春播和夏初期间农作物多次严重干旱,对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农作物减产失收,特别是初夏的干旱,造成大部分农作物普遍推迟入收20多天,夏田基本无收成。1995年,冬夏连旱,全县4条大川64条小河干涸断流,直接影响部分中小型水浇地灌溉,全县原计划播种夏粮1万亩、经济作物7万亩全未下种,干旱使全县200个自然村8.5万人、1.5万头大家畜、9万只羊、2.1万头猪生活饮水困难,部分乡村靠买水度日,山草枯死、牲畜无法饱食,部分工厂因电厂缺水无法发电,被迫停产。1996年,15月份出现旱情。1997年,从8月初到10月,累计降水仅为64.9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69%,农牧业损失严重。1998年, 8月份我县出现旱情,形成了严重的干旱和秋晒,加之9月高温炎热天气,致使秋作物大幅度减产。1999年,由于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盛夏持续高温,发生严重旱情,导致大部分农作物枯死绝收,农村人畜饮水、牲畜饲草发生困难。2000年,干旱,全县大部分农作物枯死绝收,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灾情较重。2001年,干旱,农业生产损失严重。2002年,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2004年,发生严重的冬春干旱。2005年, 6月6日至6月25日我县降水量仅0.2毫米,且为阵性降水,气候干燥炎热,气温持续偏高,6月22日出现了40.7的高温,超越了历史极值;6月中下旬、7月1至18日,出现了严重干旱,土壤失墒严重,全县近60万亩农田受旱,其中受灾粮食作物52.3万亩,豆类等经济作物大面积枯死,干旱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从6月到8月份,气温持续偏高,降水连续偏少,致使全县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到8月份旱象持续发展,据统计,我县共有60万亩农田受灾,部分乡镇几近绝收。全县粮食作物减产3.1万吨,经济作物损失在600万元以上,全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共损失1.3亿元,干旱给全县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7月19日至8月7日我县大部分乡镇出现了伏旱,造成农作物一定程度减产。2009年,从6月1日到7月6日,我县持续高温,降水偏少,旱灾造成全县20个乡镇331个村50万亩粮食作物减产,其中南部乡镇旱情相对较重,据民政部门调查统计,旱灾涉及2.8万农户9.7万人。2010年,7月下旬至9月,我县持续高温,降水偏少,部分乡镇出现了持续近40天的高温少雨天气,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旱灾,全县有7.95万人因为干旱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34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42万元。2011年,发生冬春连旱和夏秋严重干旱,有的乡镇甚至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大部分作物受旱灾影响,大幅减产,甚至绝收。2.4.2 旱灾的特征、分类和成因(1)干旱特征、分类我县气候干燥,常发生旱灾,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占我县自然灾害总次数的80%以上。根据记载,19592016年,共出现干旱94次,其中大旱14次,中旱55次,小旱25次。平均每年有1.6次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旱灾类型有:冬春连旱、春旱、春夏连旱、伏旱、伏秋连旱、秋旱等。 1959年1989年:干旱出现57次,其中大旱7次、中旱42次、小旱8次,平均每年有1.9次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1990年2016年:共出现37次,平均每年1.4次。其中小旱出现17次,占干旱总次数的46%,约1年出现1次 ;中旱13次,占35%,平均每2年出现1次,百日以上中旱10次,其中200天以上中旱4次;大旱7次,占19%,平均5年出现1次。2000年出现全年性干旱,年降水量275.8毫米,偏少67%。受灾典型年为2006年。近年来由于全球极端气候频发,旱灾有逐年增加趋势,干旱基本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2)旱灾成因分析我县的干旱灾害形成因素很多,主要是:1、我县处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且年际、年内变化大。全县年平均降水量406 mm,降水主要集中在7至9月,占年降水量的62.1。尤其以8月份最多。降雨量的分布特点是由南到北递减,南北地降水差异在5080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576.2mm,为降雨的3.8倍。2、地表径流得不到储蓄。一是土地贫瘠,植被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蓄水保墒、涵养水份能力差;二是降水多随地表径流或河道径流输出,特别是大量的洪水资源流失,有限的降水量得不到蓄存利用。三是上游大量建设水库、淤地坝等蓄水工程,造成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来水量减少,是常年基本断流的重要因素之一。3、社会总需求用水量不断增加。一是随着神府煤田的进一步开发,煤炭开采量增加,井下采空面积不断扩大,影响区域的地下水赋条件,影响区内植被生长。二是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矿企业不断增加,工业企业用水量剧增。4、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大量无序的地下水资源乱开乱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使得地下水有的干涸、有的水位下降、有的移位。5、生态环境失衡,增加了干旱频率和旱灾程度。2.5抗旱体系2.5.1 抗旱工程体系(1)蓄水工程我县共有6座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3座,总库容为1463.17万立方米,水库灌溉面积仅0.1万亩。截止2013年,全县累计建成淤地坝2069座,其中骨干坝201座、中型坝481座,绝大部分淤地坝无蓄水,不具备灌溉功能。(2)引水工程我县只有沿黄的墙头、黄甫、麻镇、碛塄和王家墩部分村有引水渠道。(3)提水工程我县提水工程包括水井和机井、电灌站。截止至2015年,全县水井总数2785眼,机电井2733眼,抽水站14处,配套机电井544眼,水源主要是黄河及其他河流,遍布各乡镇,其中以黄河沿岸一线及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等河流沿岸分布较为集中。(4)城乡集中供水工程截至2013年底,全县城乡集中供水工程892处,其中城市自来水厂1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91处(其中城镇管网延伸2处、单村供水889处),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1719处。(5)人饮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县新建41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8.1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维修改造供水工程482处,解决9.23万人的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建成了新民、清水、黄甫、三道沟、老高川、庙沟门、孤山集镇供水工程。2.5.2 抗旱非工程体系(1)组织保障体系抗旱指挥机构。县、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两级都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抗旱工作。加强抗旱领导,健全、完善抗旱救灾组织机构体系,建立抗旱会商机制,落实抗旱责任制。认真分析雨情、水情,加强旱情的监测、预报和信息报送,做好旱情预警工作,做到旱情早知道,抗旱准备工作早落实,减少旱灾损失。科学调度,合理分配,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抗旱服务组织作用。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抗旱意识和节水意识,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进行水量调度,处理好工、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尽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2)抗旱非工程体系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科学调度,合理分配有效的水资源,统一水源管理,严格按“三先三后”的原则配水。积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对于干旱缺水地区,要围绕市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结合本地实际、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低耗水农牧业,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益。制定节水灌溉制度。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农业、工业等各行业都要加大节水力度,工业企业要引进水循环利用的新技术,农业要制定节水灌溉制度,加大投入,加快节水改造建设,实行科学灌溉。强化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自身抗旱能力,充分发挥宝贵的林草资源涵养水源的作用。要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民的生活环境,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搞好生物治理,不断增加林草覆盖率。对饮水水源发生严重困难地区临时实行人工送水。发生严重干旱时应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减少农业供水量;限制或暂停工业供水,全力确保人畜饮水。安设旱情监测系统。在不同季节、按月、按旬、按日上报雨情和旱情,监测旱灾发展变化动态及未来旱灾的预测预报。加强抗旱物资储备:抗旱物资要备足备全,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要建章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抗旱物资和专项经费做到专帐收支,专款专用。(3)政策规章体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节水、抗旱能力。计划用水: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先满足城镇、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后考虑工业生产用水、服务业用水和其他用水,保障正常的用水秩序,提高节水意识,加强用水管理,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杜绝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限时、限量用水 :在干旱缺水季节,实行限时、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特别是限制用水消耗量大的行业用水,尽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指标体系。关闭高耗水工矿企业、服务业:严格审批、注册高耗水企业。加强领导,协调用水,干旱季节应关闭高耗水工矿企业、服务业。(4)公众防旱意识积极引进节水器具,加大宣传、推广节水器具力度,不断提高节水器具的普及率。加强节水抗旱的普法教育,用法律手段对节水抗旱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加强节水抗旱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抗旱意识。2.5.3 抗旱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抗旱工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县水库常年基本无水可蓄,或蓄水量严重不足,遇干旱时期基本干涸;大部分淤地坝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标准低,且已基本淤满,不具备蓄水条件,能够蓄水的淤地坝数量极少。我县我县只有沿黄的墙头、黄甫、麻镇、碛塄和王家墩部分村有引水渠道,且部分引提水设施相对落后,部分渠道延伸不长,灌溉范围小,亟需改造提升;其余沿河支流阶地也仅有清水川和皇甫川有部分截潜流工程可灌溉少量耕地;全县全部山坡耕地没有抗旱工程设施,只能靠天吃饭。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西部乡镇因神府煤田大开发,造成大面积煤矿采空区,使原本就贫乏的地下水资源遭到极其严重破坏,从长期看,地下水资源没有恢复利用的可能性。 我县抗旱工程资金投入少,不能适应抗旱形势的需要,需大力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投入力度。(2)抗旱非工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县抗旱服务队与防汛办为一套人马,力量薄弱,难于适应整体抗旱工作的需要,需建设一支规范化、力量强、设备先进的抗旱专业服务队。旱情信息采集监测点少,行业间共享不足,不能对旱情及时掌握和准确收集,制约着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抗旱经费严重不足。因各级对抗旱工作认识严重不足,对抗旱经费投入极少,现有抗旱设施设备大部分陈旧老化,实用性不强,发挥作用极其有限,各级要加大抗旱投入,以适应不断严峻的抗旱形势。三 指挥体系及职责3.1 指挥体系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县的抗旱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是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成立镇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的抗旱工作。3.2 职责3.2.1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法令;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组织召开抗旱工作会议,了解掌握旱情、灾情,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制定各项抗旱措施,落实抗旱物资和经费;规划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统一指挥调度全县的抗旱工作,组织县级、镇级和有关部门按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对受灾地区进行抗旱救灾,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3.2.2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决定、命令、指令等;及时了解掌握旱情、灾情、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和各种供水工程、灌溉工程的运行状况,发布旱情、灾情信息;及时向指挥部主要领导提出抗旱的决策、参谋意见,并具体实施抗旱工作;组织抗旱工作检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要求;传递上级抗旱救灾工作指令,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的落实;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和抗旱资金的分配工作;处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交办的其他抗旱工作事宜。3.2.3 县级有关部门的职责县委办、县政府办:协助县领导做好抗旱救灾和减灾的组织协调工作。县水利局:负责编制抗旱水源调度方案,制定节水限水方案和临时应急供水预案,负责供水工程调度,统一合理调配抗旱水源,组织和调度抗旱服务队,负责临时抗旱应急水源的建设及工程技术指导以及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做好地下水资源勘测和地下水应急开采的审查、审批和技术指导;依法保护水利工程和查处水事案件,及时调处水事纠纷。县发改局:负责抗旱设施建设和重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立项审批。县财政局:负责安排抗旱救灾所需资金。县气象局:负责监测天气形势,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资料;实施人工影响天气方案,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县人武部:在县防旱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担负重大抗旱救灾的任务。自来水公司:承担县城供水职能,负责编制县城抗旱应急供水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县惠泉水务公司:根据旱灾发生程度,适时足量从所属输水管网向旱区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县公安局:负责抗旱救灾期间的社会秩序维护工作;打击偷窃、破坏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县民政局:负责灾情统计、核查上报工作;负责灾民救助工作。县农业局:及时统计、上报农业干旱灾情;开展农业减灾工作。县林业局:及时统计、上报林业干旱灾情,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县交通局:负责抗旱救灾期间应急道路保障。县卫健局: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县电力公司:负责保障抗旱救灾电力供应。县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负责抗旱救灾期间通讯保障工作。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人蓄饮水安全。其它部门: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救灾指令,及时提供抗旱救灾服务。四 预防及预警4.1 预防4.1.1 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1)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2)气象、水文、水利、农业等部门应加强天气形势的监测和预报,做好河道流量、降水、气温、土壤墒情、农作物受旱情况、城市缺水等信息的监测,及时会商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当预测干旱灾害即将加重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提早预警,通知事发地做好相关准备。(3)镇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所属行政区内旱灾信息监测,设立旱情监测网点,加强旱情监测,及时监测掌握和逐级报告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土壤墒情、受旱面积和城乡供水情况等信息。(4)成立旱情信息监测、评估组。由县水利局牵头,成立由水利、农业、林业、民政、气象、水文、县防办等部门单位参加的旱情信息监测、评估组,负责加强监测、及时准确收集旱情信息以及掌握水雨情变化、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城乡供水情况等。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水利局:牵头组织旱情信息监测、评估组进行会商;负责监测并提供干旱期全县水利工程运行、人畜饮水困难情况等信息,初步确定县城和农村人饮困难的旱情等级;负责监测并提供地表水、地下水的变化信息,初步确定有关的干旱等级;负责监测并提供县城设计供水、实际供水、各行各业用水以及县城干旱缺水信息,初步确定县城干旱缺水等级、预警等级。农业局:负责监测并提供农作物种植面积、受旱面积、土壤墒情、出苗率、成活率及减产等信息,初步确定农业干旱的旱情、旱灾等级;林业局:负责监测并提供林草面积、受旱面积、出苗率、成活率、枯黄死亡率等信息,初步确定林草干旱的旱情、旱灾等级;民政局:负责提供旱灾造成群众生活困难情况以及统计上报旱灾情况;气象局:负责监测并提供降雨、干旱无雨天数、土壤失墒、气温等干旱情况,初步确定旱情、旱灾等级;水文局:负责监测并提供河道水位、水量以及断流信息,初步确定河道干旱等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收集、整理旱情监测、评估信息,及时报指挥部。(5)干旱监测评估依据:干旱信息监测、评估组各成员单位要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印发的干旱评估标准(试行)为依据,开展干旱监测、评估,统一监测评估口径。(6)受旱区镇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水旱灾害报表制度的规定,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灾信息,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实行分级汇总上报,统一归口管理,各级共享使用。重要信息要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先报告基本情况后及时了解补救。旱情报告程序:当发生旱情、旱灾时,村组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情信息监测、评估组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书面报告或提议召开旱情会商会议,然后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情信息报告时间规定:当一般旱情发生时,各镇和旱情信息监测、评估组成员单位,每五天报告一次;当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发生时,需12天报告一次。旱情报告要求:旱情信息报告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先报告基本情况后补报详情;旱情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凡需报市级的旱情、灾情或需请求上级帮助的事项,需经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查同意。4.1.2 预防措施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明确旱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要加强抗旱设施的检查维修,制定抗旱水源调度方案、节水限水方案,在不影响防汛的情况下,利用水库、淤地坝、池塘尽可能多储蓄水量,以补充抗旱水源不足;大力推行控制灌溉等非工程节水措施,减少大面积灌溉跑、漏、滴、渗等浪费行为,提高用水效率;建立墒情测报系统,及时准确地了解旱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推广运用具有抗旱增产效果的种、苗、剂,以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作物自身抗旱能力;继续推广传统的农业保墒方法,如深翻、勤锄、施肥、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加强抗旱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发展壮大抗旱服务队伍;积极储备抗旱救灾物资和设备以及种籽、化肥、药剂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抗旱服务;动员和鼓励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救、自保防旱活动,以防范干旱灾害的扩大和蔓延。(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增强全民防旱抗灾意识,做好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准备。(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各级抗旱指挥机构,及时部署任务,落实抗旱责任人、抗旱队伍和旱情监测预警措施,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完善抗旱保障机制。(3)工程准备。一是积极建设灌溉设施,各有关部门要将各河道水源引到田间地头,保证农业灌溉用水需要。二是积极兴修应急水源工程,加大抗旱蓄水能力。三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力求发生旱情时“以井保丰”。四是在不影响防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

    注意事项

    本文(府谷县抗旱应急预案.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