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四川地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doc

    • 资源ID:2481151       资源大小:194.96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地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doc

    四川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2016年12月目 录前 言3一、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4二、四川省水利发展形势9三、四川省“十三五”水利发展总体要求11四、区域水利发展布局14五、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17六、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20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24八、进一步夯实农村水利基础27九、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9十、强力推进水利扶贫攻坚33十一、全面强化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34十二、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37十三、环境影响评价37十四、保障措施42前 言“十二五”时期,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水利贯彻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水利投资实现历史性增长,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要求,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川委发201510号)、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川委发201620号)、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推进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618号)和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十二五”是我省水利建设和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历次五年规划完成最好的时期,水利投资实现历史性增长,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水利防灾减灾取得重大胜利,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水利投资实现历史性增长。20112015年水利投入1276亿元(中央468亿元,省级164亿元,地方自筹及其他644亿元),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536亿元、农村水利工程投资394亿元、防洪减灾工程投资180亿元、水生态保护及其他工程投资166亿元,是“十二五”规划投资1177亿元的108%,是“十一五”水利常规项目总投资326亿元的3.9倍,是“十一五”水利总投资536亿元(含灾后重建项目投资210亿元)的2.4倍。(二)大中型工程实现历史性突破。建成(基本建成)武都水库、亭子口水利枢纽、黑龙凼水库等20处,加快建设二郎庙、白岩滩水库等10处,新开工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水库灌区二期、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开茂水库等58处。以上大中型水利工程88处,相当于2010年以前已成大中型水库总数(116处)的76%。全省有16处工程纳入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名录,其中6处工程加快建设,10处工程在“十三五”开工建设。纳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32017年)的66处中型水库,20112015年开工46处,其余20处工程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三)民生水利成效显著。解决农村2150万居民和261万学校师生及藏区规划外新增87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都江堰、玉溪河等6处大型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启动41个已成中型灌区渠系配套改造省级试点项目和40个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渠系配套改造项目,完成石盘滩、佛爷岩2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开展了132个县(市、区)(203县次)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了一大批“五小水利”项目。大力推进纳入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的28座小型水库、235处引提水工程、1076口抗旱应急备用井建设,编制完成165个抗旱预案。完成了15个县(市、区)的牧区水利示范项目,实施了眉山市东坡区李善桥、彭山区红光渠等8处水利血防项目。“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从2009年开始,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73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继续实施农村水电工程,新增装机容量336万千瓦。(四)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成功应对2012年、2015年大旱和2013年、2014年、2015年特大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5年来解决716万人次因旱饮水困难、抗旱浇地1017万亩,汛期安全转移受洪灾群众337万人次,年均因洪灾死亡人数比过去20年平均数降低约60%,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旱灾害损失。完成“420”芦山强烈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加快推进“1122”康定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六江一干”(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长江上游干流)堤防工程,完成56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含20092010年109个试点项目),建设堤防长度2000公里,提高了防洪能力,改善了100座县城和448个乡镇的人居环境;加快实施纳入国家规划的5座中型病险水库及2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整治,完成1887座小型病险水库整治;完成175个县(市、区)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实施23条重点山洪沟治理。(五)水生态文明加快建设。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成都市、泸州市、遂宁市、乐山市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2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59个。大力实施“清水工程”,通过取缔肥水养鱼和网箱养鱼等措施,2600余座水库实现“还一库清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启动全省首批3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省政府或国家部委批复(印发)了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渠江流域防洪规划等37项规划。加快实施水文基础设施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533处水文(位)站、2586处雨量站、4个巡测基地、9处水文信息分中心、 1支省级水文应急机动测验队和1处“三个分中心”综合业务用房,编制325条河流预警预报方案。开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和成都市、宜宾市及12条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初步建成了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平台。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继续完善省级水利政务信息化等系统。实施省部级水利科技项目14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0余项。(七)依法治水能力进一步加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431号),省政府从2014年开始对各市(州)“三条红线”指标进行考核;健全水法规体系,出台了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四川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实施办法四川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启动了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立法修订工作。强化水行政执法,开展常规执法巡查6.5万次,查处水事案件700多起。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面落实水利建设“三项制度”,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处于可控状态,没发生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按时办结率和窗口现场办结率均为100%。不断完善水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建立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按规定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八)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继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深化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努力建立健全现代水务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新定和调整了都江堰、通济堰、武引、长葫等大型灌区非农业供水价格,在14个县(市、区)开展了12个全国和7个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出台了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具体事项的通知(川财综201144号)、关于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川办函2012176号)、四川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川财综201436号);李家岩水库、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作为国家层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项目,向家坝灌区一期、大英祥凤寨水库等作为省级PPP试点项目,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1015个国管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任务。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水发20126号),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2378个,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4623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行“民办公助”机制、“民议民决”决策机制和“自主管理”建设机制,坚持“群众自愿、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三项原则,实行“七步工作法”。出台四川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指导意见(川水发20155号),启动所有权、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指标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备注1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亿立方米)7076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24112498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650673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50.45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12088 6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1.1)(1.07)7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18000180008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150336注:指标带()为5年平均值,带为“十二五”末达到数,其余为五年总数。二、四川省水利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时期,也是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1.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水利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水利工程125万处,形成蓄引提水能力333亿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103万亩,累计解决68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万平方公里,建成堤防7208公里,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118万千瓦,年发电量401亿千瓦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2.有利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研究制定了国家水安全战略,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提出了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水生态保护等任务要求,为“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坚持“治水兴蜀”战略,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水利工作;我省有16处工程纳入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名录,将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除68处在建大中型工程外,还储备有90多处大中型项目,为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社会对水利高度关注,大兴水利的热情高涨,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二)面临问题。1.旱洪灾害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年70左右的降水集中在510月(大多以洪水形式流失),人口耕地集中、生产总值占全省约80%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2%。十年九旱、洪水频发、旱洪交错是我省的基本水情。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旱洪灾害日趋严重。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水库蓄水能力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6.1%,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已成大中型水库只有130座(大型9座,中型121座),其蓄水能力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4.5%,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已成水源工程渠系配套建设滞后,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3.保障能力急需加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1%,大部分耕地“靠天吃饭”;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45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工程性、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严重,抗旱能力亟待加强;随着“四化同步发展”,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渠江、沱江缺乏防洪控制性水库,“六江一干”等主要江河、中小河流和山洪沟仍然存在防洪薄弱环节,大多数沿江河城市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部分城市内涝问题突出。病害水利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制约工程效益发挥。4.水利扶贫任务重。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布范围广,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多,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骨干工程不足,保障能力弱,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5.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25%。一些河段生态基流不足,局部河段水污染严重。6.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水利投融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水价形成机制有待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尚需探索。三、四川省“十三五”水利发展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根据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和“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要求,全面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努力打造智慧水利,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以推动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加强科技兴水;以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五横六纵”调水补水网络,增强供水保障和防洪排涝能力;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等民生水利为基础,强力推进水利扶贫攻坚,促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等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绿水兴川,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节约用水、高效利用。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加强用水需求侧管理,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人水和谐、绿色发展。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开发水资源,努力维护河湖健康,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统筹兼顾、综合施治。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筹考虑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发展,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着力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进一步推动治水思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践创新,构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加强水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强化规划对涉水活动的引领约束作用,有效协调涉水利益,提升水利信息化和开放化水平,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三)主要目标。防洪抗旱减灾。健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体系;城镇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重点区域和城乡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控制在1.1%以内。节约用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2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降低2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城乡供水。全省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50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城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存在的饮水问题。农村水利。基本完成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水生态环境保护。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3以上;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5万平方公里,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利改革和管理。水价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依法治水全面加强,水利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专栏2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十三五”规划目标备注1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1.1)预期性2用水总量控制(亿立方米)322约束性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3约束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68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约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32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8约束性6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亿立方米)50预期性7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40预期性8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85预期性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5预期性1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率()100约束性11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600预期性1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200约束性1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3约束性14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2.35预期性注:指标带()为5年平均值,带为“十三五”末达到数,其余为五年总数。四、区域水利发展布局围绕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部署,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区域发展对水的需求,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格局。(一)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资阳8个市,水资源总量6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500立方米(其中遂宁、资阳、成都、德阳只有300800立方米),大部分地区水资源较为短缺,部分河段水质保护形势严峻,地震次生灾害频发。该区域围绕成都平原经济区领先发展和打造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导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内陆开放前沿区的要求,在优先考虑都江堰供水区节水挖潜的基础上,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水源保障能力。完成都江堰、青衣江等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蓬溪船山灌区、李家岩水库、华强沟水库等大中型工程,开展引大济岷、祠堂湾水库等大中型工程规划论证和前期工作;加强岷江、沱江、涪江干支流防洪治理,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好成都市、遂宁市、乐山市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逐步退减岷江中游和部分中小河流被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 (二)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内江、泸州、宜宾4个市,水资源总量18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其中自贡、内江低于500立方米),干旱缺水严重,部分河段水质较差,骨干水利工程缺乏。该区域围绕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上游)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的要求,坚持开源节流结合,统筹解决城乡供水问题。完成石盘滩、长葫等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联合水库等大中型工程,开展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工作;加快长江上游干流、沱江、南广河干支流防洪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三)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广安5个市,水资源总量33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200立方米(其中南充、广安只有500600立方米),洪旱灾害严重,水利建设欠账较多。该区域围绕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和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要求,坚持除害兴利结合,加强渠江、嘉陵江干支流防洪治理,建设升钟水库灌区二期、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土溪口水库、黄石盘水库、固军水库、亭子口灌区、乐园水库等大中型工程,有序推进江家口水库、青峪口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四)攀西经济区。包括攀枝花、凉山2个市(州),水资源总量4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7300立方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薄弱,山洪灾害及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域围绕加快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开发的要求,建设大桥水库灌区二期、龙塘水库及灌区、观音岩引水等大中型工程,有序开展米市水库、东河水库、栗树湾水库等大中型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和高效节水灌溉,加强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干支流防洪治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五)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包括甘孜、阿坝2个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水资源总量105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2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建设顺河堰、崇化等骨干工程和牧区水利,加快牧区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加快岷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防洪治理,加强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和山洪灾害防治。五、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重点领域节水,以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三条红线”管控,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完善覆盖流域和市县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对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严格执行四川省用水定额(DB51/T21382016),强化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用水需求,统筹解决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将生态流量纳入水资源统一调度。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编制岷江、沱江、嘉陵江、安宁河水资源调度方案。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省、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编制完成四川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报告,建立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建成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完善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二)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强灌区骨干渠系节水改造、田间渠系配套,大力推广地膜和秸秆覆盖、水稻旱育秧、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抓好输水、用水全过程节水,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配套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加强灌区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精准灌溉水平。加快推进工业节水,加强高耗水行业取水定额管理,逐步淘汰高耗水的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高效冷却、热力系统节水、洗涤节水等通用节水工艺和技术,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和中水回用水平。强化重点用水单位监督巡查,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鼓励产业园区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推进服务业节水改造。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小区创建活动,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家庭等节水,到2020年,省、市(州)直属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三)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继续开展第一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启动第二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十三五”期间建设7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立节水型社会用水效率指标评估体系。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示范区项目建设,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着力推进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完善节水支持政策,充分运用价格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培育发展节水产业,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节水定额管理,强化节水监督工作。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建立市场融资、利益分享的运行机制,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示范试点。积极落实产品、企业、灌区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方案,发布水效领跑者名单。(四)培养公民节水洁水意识。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相关活动,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宣传活动。印制节水宣传画发给21个市(州)组织宣传。依托中国移动平台群发宣传短消息、联系中国邮政发行明信片,扩大宣传面,提升宣传效果。鼓励和引导公众增强节约水、爱护水的意识,营造全社会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六、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加大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管理体制机制。(一)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水利事权划分,推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水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分工负责的协调机制,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防洪安全保障与水能资源、航道岸线等开发利用关系。统筹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深入推进水价改革。1.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侧管理,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约用水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有条件的地区逐步使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2.深入推进非农业供水价格改革。全面实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逐步将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到接近或达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三)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和权益。完善取水许可制度,探索建立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探索推进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和引导地区间、流域间、行业间、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等水生态补偿机制。(四)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1.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做好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税费改革要求,做好“十三五”期间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河道砂石资源费的征收管理,统筹用于全省水利建设。完善水利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加强资金整合,形成整体合力。2.积极培育和改造水利投融资平台。鼓励各地以股份制、项目融资、合资、合作、联营、重组、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水利投融资平台,引导其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制度、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实现良性运行和滚动发展。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采取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法人招标、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土保持等项目,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享受财政补助,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积极推进李家岩水库、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祥凤寨水库等PPP试点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利管理和服务供给。4.加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用好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抵押补充贷款(PSL)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公益性水利项目财政贴息及信贷激励机制,放宽民生水利项目资本金比例、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等融资条件,争取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贷款。允许以水利、水电资产及其相关收益权等作为还款来源和合法抵押担保物,探索建立水利项目资本金融资机制。5.推广“民办公助”机制。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平台,继续总结推广“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民办公助”建管新机制,充分利用村镇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政策,激发农民参与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五)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探索项目法人招标、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制等建设模式,推动水利工程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建设管理。优化完善水利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方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开展招投标活动,出台招投标管理规范性文件和招标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和管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工程建设、参建单位及执业(从业)人员管理智能信息平台。推进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运行应急预案体系,建立重大安全隐患防范和应急机制。继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全面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20年,建立适应省情、水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优化水利工程调度运行方式,统筹考虑防洪保安、蓄水兴利和生态环保要求,按照安全第一、风险可控、效益最大原则,合理制订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案,不断提高调度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推进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促进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六)创新机制推进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推进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618号)要求,坚持“以水兴业、以水富民、以水美村”思路,创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水利规划机制、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机制、水源工程建设机制、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水利扶贫工作机制、水利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水利管护机制,着力推进节水护水、水利建设、水利管理、水利改革、水利扶贫,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水利保障。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完善水资源配置和流域防洪排涝体系为重点,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构建以“五横六纵”为骨架、蓄引提功能完备、大中小协调配合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和以堤防为基础、水库为调控、蓄泄排统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防洪排涝网络,提高供水保障和防洪排涝能力。(一)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1.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全力推进16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成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水库灌区二期、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6处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土溪口水库、蓬溪船山灌区、黄石盘水库、李家岩水库、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向家坝灌区一期、大桥水库灌区二期、龙塘水库及灌区、固军水库、亭子口灌区10处工程,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发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用。2.其他大中型工程。按照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国中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32017年)(发改农经20132411号)、全国现代灌溉发展规划(水规计2014414号)、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发改农经20142023号)、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规划等国家级规划的要求,建成向家坝灌区首部取水隧洞、白岩滩水库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穆家沟、两河口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及灌区工程,增强对水量的调蓄能力,扩大灌溉面积,提高防洪抗旱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序推进江家口水库、米市水库、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祠堂湾水库等大中型工程前期论证工作,适时开工建设。加强地级及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增强应急供水能力。3.抗旱水源工程。按照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要求,以干旱易发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建设一批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抗旱应急备用井,提高抗旱能力。(二)完善防洪排涝体系。1.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成37座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和1845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发挥工程效益。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水闸)在安全鉴定基础上实施除险加固。2.主要江河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加快推进渠江流域土溪口、黄石盘、固军等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建设,增强对洪水的调控能力。按照国家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9年)要求,基本完成“六江一干”主要江河重点河段堤防工程,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防御洪水能力,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健全城市洪涝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提高防洪减灾能力。3.山洪灾害防治。继续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 175个县(市、区)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和预警系统补充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及各级信息管理共享系统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完善以及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建设等非工程措施,加强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4.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完善防汛抗旱基层体系,编制绵阳、遂宁城市洪水风险图和岷江、嘉陵江等流域洪水调度方案,逐步建立流域联合防洪调度机制。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构建省、市、县3级防汛物资储备体系和覆盖全省的防汛物资储备网络。完善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撑体系,建设水库联合调度系统。建设完善水文基础设施,提高水文站网测报信息化水平,提升水资源监测能力。专栏 3 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重点建设任务(一)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水库灌区二期、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向家坝灌区首部取水隧洞和开茂、九龙、联合、石峡子、土地滩、回龙寺、猫儿沟水库等68处大中型工程,开工土溪口水库、蓬溪船山灌区、黄石盘水库、李家岩水库、向家坝灌区一期、大桥水库灌区二期、龙塘水库及灌区、固军水库、亭子口灌区、穆家沟、两河口水库等一批大中型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地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