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pdf

    • 资源ID:25202268       资源大小:437.1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pdf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习目标】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复习点睛1一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一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两大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4两大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5四个表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6四种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知识清单】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传统文化的特点(1)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 _、_、_、_等方面的继承。(2) 传统文化具有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 传统文化具有 _。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2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_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_作用。反之,如果_,传统文化也会起_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是:“ _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_。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_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_,发展是继承的_。2文化在的基础上发展,在的过程中 _。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_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_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_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是人类 _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2. 教育具有 _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易错易混】1、传统文艺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文艺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3、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 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 5、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6、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与具体内涵。【考点梳理】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认识传统文化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传统习俗: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影响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影响: 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能力提升】1区分传统文化的两大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内涵不同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侧重点不同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 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2.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图示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典例(2015 广东高考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是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BCD跟踪训练1中华诗词的魅力在于它能陶冶性灵,变化气质,培养贤德君子。它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也是世界文化的至宝奇珍。可见,中华诗词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B顺应变动性C相对稳定性D开放包容性典例(2015 北京高考 )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考点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两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能力提升】1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发展原因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随着社会生产力、 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提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图所示:2区分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区别侧重横向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纵向 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原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态度洋为中用,对外推广古为今用,发扬光大联系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 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观题探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根基,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见设问方式:(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常用答题语言:(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考点三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根本因素决定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重要因素自身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着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点拨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 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能力提升】1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角度教育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文化交流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文化传承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与人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角度科技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交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发展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 传递、 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 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 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3.多角度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理论依据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形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思想运动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不断解放思想教育教育是一种文化形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错题笔记】易错点 1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矫正训练1(2014 北京高考 )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A 错误; B 否认了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 C 否认了社会的变化发展;从传统道德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可以看出D 符合题意。易错点 2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提醒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二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源泉”,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矫正训练2(2013 广东高考 )20XX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BCD答案D 解析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错误,书法不直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正确。易错点 3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提醒虽然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但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矫正训练3(2013 北京高考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答案B 解析北京的一些中小学将“京西太平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并未改变教育的基本功能,恰恰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故应排除 A,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 C 说法错误。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但并非主要途径,故D 说法错误。易错点 4科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提醒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科技不起决定作用。矫正训练4(2015 山东高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XX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 中华经典古籍库 ,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答案D 解析科学技术发展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故A 错误;“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 ,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强调了数字化资源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对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不是强调史书典籍本身的作用,且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非包容性的见证,所以B 错误,而D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内涵,故C 不当选。故选D。单元知识排查1、易混易错排查1纯自然现象有时也是文化现象。() 提示: 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纯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2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示: 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文化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则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示: 错误。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提示:错误。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示: 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6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示: 错误。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碍作用。7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提示: 错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8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提示: 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示: 错误。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终身不变。10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提示: 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2、常考点回顾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历史图片、文物、油画、景观、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了自1931 年 9 月至 1945 年 8 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成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增强人民斗志的重要基地。这表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20XX 年 10 月 3 日,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财政部日前下达20XX 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 亿元,共支持项目 850 个,项目数较20XX 年增长 6.25%。这种做法的文化生活原因是()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性因素A B C D3 20XX 年 9 月 3 日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 9 3”阅兵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民族凝聚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阅兵活动,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D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420XX 年以来,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4 个国家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 月 3 日)、中国烈士纪念日 (9 月 30 日)、中国宪法日(12 月 4 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 月 13 日)。以立法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是()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BCD5第二届上海素食养生文化节倡导素食低碳生活,回归生态自然,保护身心健康,倡导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素食养生文化节的举办() 会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促进了素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能促进人们的饮食走向素食化ABCD6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格”即“格物”,研究万事万物。“致”是“致知”,在研究中找到规律。其余几个字的含义分别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这八个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B儒家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C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720XX 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炎黄”:以自己的行动记录时代前进足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影响越来越广泛,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这表明()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ABCD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8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文化角度看, 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C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D通过自我教育,加强科学文化修养3、热点探讨热点解读命题前瞻背景扫描 20XX年 7 月 17 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政策指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保护、 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 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20XX年中国 ( 曲阜 ) 国际孔子文化节于 9 月 26 日在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孔子诞辰2566 年。这届孔子文化节的主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考点对接 信息点我国的传统文艺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点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信息点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命题猜想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高考可能结合传承传统文化的热点事件,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继承与发展等知识。命题预测 1.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 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 80 后”甚至“ 90 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融入时代元素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答案C 2.20XX 年 9 月 26 日,孔子诞辰2566 年,济宁市在曲阜举办了第32 届中国 ( 曲阜 )国际孔子文化节, 此次孔子文化节的主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建文明首善之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答案:(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反对只注重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错误态度。(2)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解析既要回答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又要辩证对待传统文化,看到其双重性; 既继承又发展传统文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pdf)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