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综合检测(七).doc

    • 资源ID:2557036       资源大小:548.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综合检测(七).doc

    章末综合检测(七)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乡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图,回答13题。1关于图示省级行政区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B东部地区均较西部严重C南方地区均较北方严重D贵州受人口迁出影响大2北京、上海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地区()A农村人口政策宽松B农村人口数量少C农村人口外迁数量多 D农村经济较发达3贵州、四川等地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最可行的是()A制定宽松的生育政策,改变人口结构B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就业机会C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D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外迁解析:第1题,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二者并不是呈正相关的,A错。与广东相比,四川老龄化程度较高,B错。黑龙江比广东老龄化程度高,C错。贵州农村劳动力大量迁出,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故D正确。第2题,北京、上海的农村和城市经济都很发达,农村劳动力的经济收益也很高,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故农村劳动力外流较少,加之有外来劳动力人口迁入,导致当地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低。第3题,贵州、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主要是当地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增多导致的,主要的解决措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和留住劳动力人口,降低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贵州耕地资源匮乏,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不可取;贵州、四川等地农村人口出生率并不低,不宜再实行宽松的生育政策;限制人口外迁不切实际。综上,本题选C。答案:1.D2.D3.C(2020德州模拟)抚养比是指在某地区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数之比,用以反映该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抚养负担的大小。读长三角和川渝地区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图,回答45题。4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的原因有()婚育年龄提高养育子女的成本高总人口数量大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AB CD5川渝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两地自然环境差异B经济水平差异引起的人口迁移C全国“二孩” 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D社会福利和老年基础设施的差异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与川渝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少儿人口比重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故少儿抚养比较低。其原因一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水平高,社会保障程度高,传统的养老观念发生了变化;二是经济发达,养育子女成本较高;三是长三角地区平均文化水平高,平均婚育年龄较高。第5题,两地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环境相差不大;长三角地区经济水平高于川渝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迁入多,而川渝地区向外迁出的青壮年人口多,因此川渝地区老年人口比重高于长三角地区;全国“二孩”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对两地的影响是相同的;长三角地区社会福利和老年基础设施更好,其老年人口比重应较高。答案:4.B5.B流动模式是指家庭成员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流入地。分为三种类型:非家庭式流动(只有一个人流动);半家庭式流动(部分核心家庭成员没有与流动人口共同生活);完整家庭式流动(举家流动)。下图为流入地区的流动模式。据此回答67题。6四大地区均以完整家庭式流动为主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 B生态环境 C政治 D社会文化7完整式家庭流动东部比例最低的可能原因是()A东部入籍门槛高 B东部医疗保险好C东部迁移意愿高 D东部基础设施完善解析:第6题,我国家庭观念较重,流动时常以完整家庭式流动为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D正确。第7题,完整式家庭流动东部比例最低的可能原因是东部人口众多,人口控制较严,入籍门槛高,A正确。东部医疗保险好、迁移意愿高、基础设施完善都有利于迁移。答案:6.D7.A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9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解析:第8题,四个选项中,澳大利亚人口密度最小,且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与西南角,大陆中部是大片的无人区,故为澳大利亚。印度西北角是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北部为恒河平原,人口稠密,东部沿海人口稠密,故为印度。美国东部为平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西北角与西南角有几个大型城市,人口稠密,美国中部为大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区,以家庭农场为主要模式,人口密度较小,故为美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9题,德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故B项正确。澳大利亚大部分处于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故A项错误。美国西部是因为高大山地的影响,地形封闭,气候干旱,故C项错误。为印度,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故D项错误。答案:8.D9.B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1011题。10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北多西南少 B南多北少C西北多东南少 D均匀分布11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源充足 B地势高峻C资源开发 D交通便利解析:第10题,根据题干提示“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说明该地区人口密度是在增大的,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19902010年向东南方向移动,所以该地区人口西北多东南少。第11题,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区,说明A地适宜人类居住的条件好于周边地区,结合四个选项,地势高峻不利于人类居住,所以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地势高峻。答案:10.C11.B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20全国高三单元测试)下图是我国2010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6分)(2)以上现象说明我们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什么?(8分)(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从内地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解析:(1)从图中看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致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密度东南多、西北少的情况,所以二者呈负相关。(2)西藏、青海自然条件恶劣,虽然人口密度小,但人口总和压力仍然较大,所以分析人口数量与分布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分析图中即可得出广东、上海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负担最轻;相反新疆与河南的人口压力大,其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2)人口数量与分布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差异: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两省综合人口压力较大。原因: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13(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读德国净移民人口与总人口增长图和德国失业人口与大型城市群的人口比重图,回答下列各题。(22分)(1)描述德国19602010年人口增长特点及动力。(8分)(2)分析2006年德国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的原因。(8分)(3)阐释2009年以后,德国人口迁移及就业特点。(6分)答案:(1)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人口增长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人口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缓慢增长。人口增长的动力主要为国际移民。(2)2006年失业人口比重出现高峰,说明该年经济萧条,就业岗位减少,故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3)人口主要迁往大城市;就业岗位增多。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综合检测(七).doc)为本站会员(荣***)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