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副题.doc

    • 资源ID:27000567       资源大小:7.89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副题.doc

    201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副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Zn-659、下列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有错误,经过四位同学纠正以后,仍有错误的是10、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CO2比CO多一个氧元素B性质都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燃料D鉴别可以用观察颜色、闻气味、点燃等方法鉴别这两种气体11、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说明这两种气体都具有可燃性B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6:1C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该实验表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12、分析硝酸钾和硫酸锂的溶解度曲线,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要使硝酸钾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B60时,100 g饱和硫酸锂溶液中含有硫酸锂30gC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均可变成不饱和溶液D20时,硝酸钾溶液和硫酸锂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13、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一组是A预防骨质疏松用铁锅烹调食物食品防腐添加大量防腐剂B家中发生火灾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C鉴别蚕丝布料和化纤布料看颜色鉴别硬水和软水煮沸D减轻白色污染减少使用塑料袋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不用含磷洗衣粉1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需将盛有红磷的燃烧匙在酒精灯上加热,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红磷着火点,引燃红磷B红磷在集气瓶内继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化合价均没有改变C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D要使该实验成功,红磷必须足量,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15、稀盐酸、稀硫酸是初中化学常用的酸,对这两种酸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ApH都小于7,加水稀释后pH会变得更小B都能与大理石反应并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用于除铁锈时,可能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D都能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二、填空及简答题16.(3分)、题中只选作一道题,若两题都做,只按题计分。. 201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色未来”。“ 低碳生活”要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_气体会形成酸雨。(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其优点是_(答一点即可)。.2011年5月1日起我国“醉驾入刑”正式实施。各种饮用酒中都含有乙醇(C2H5OH)。(1)乙醇属于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2)乙醇可以燃烧,其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17、(3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化学药品,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混合物的有_,属于氧化物的有_。(2)两种物质间能反应产生氨气的是_。18. (4分)西安世园会四太标志性建筑之一“天人长安塔”,采用了先进的钢框架支撑结构。(1)钢是铁的合金,它属于_(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数量最大的金属是铁。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尤为重要。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_。19、(4分)下列是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三个实验示意图:(1)镁条燃烧的现象是_。(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_。(3)氧气不充足时,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0、(5分) 下图是有关Ca(OH)2的知识网络。(1)遇氢氧化钙溶液变红色的酸碱指示剂是_。(2)若图中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反应在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4)由反应制取NaOH时所用盐的化学式为_。三、实验及探究题21、(5分)下图所示为初中化学几个重要的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异同点。(1)对比二个反应,相同的实验现象是_;CO、C、H2三种物质相同的化学性质是_。(2)每一个反应都有与其他反应的不同之处,请从下列三个角度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反应条件:_;反应基本类型:_;反应物的性质:_。22、(7分)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是初中化学基本的实验技能。【知识回顾】 初中化学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有两种类型,如下图:图甲为“固、固加热”型,可用于KClO3或KMO4制氧气;图乙为“固、液常温”型,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以及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氢气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见到过许多种气体发生装置,如下图装置二、三、四所示,观察并分析这些装置均属于_型。【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时该怎样选择最佳装置呢?【讨论分析】【实验探究】【得出结论】(1)用H2O2溶液制取O2时,最佳装置选装置三,理由是_。(2)实验室制取CO2时,为便于添加稀盐酸,最佳装置应选_。(3)实验室制取H2时,需要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最佳装置应选装置四。【反思应用】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根据反应原理确定装置类型,再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来选择最佳装置。请分析右图所示改进装置的特点,在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的制取中选出最适合使用它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拓展迁移】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产生的氧气温度较高,所以最好用_法收集。(2)右图是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它收集CO2时,气体应该从_端导管进入。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23、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Cu-Zn合金和Cu-Ag合金制品,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盐酸和必要仪器,要求测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1)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不能测出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请你说出其中的理由_。(2)取上述Cu-Zn合金10g放入烧杯中,加入10%的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稀盐酸36.5g。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注意事项

    本文(201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副题.doc)为本站会员(asd****56)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