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共6页).doc

    • 资源ID:27099092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湖北省襄阳市一中 高 婷【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多角度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选取学校变迁中具有有代表性的服饰、饮食、住宅、婚礼、丧葬、礼仪等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资料再现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场景,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走近历史,感悟生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给学生设置情景剧本编写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构思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情景剧,在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习用社会史观看问题。(2)从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感悟变是向西方学习,土洋并存,不变是保存传统文化,变与不变是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变化是必然的,同时,在变化中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表现、特征难点:分析发生变迁的原因【学情分析】1、 学生在初中课本里已初步领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对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着重引领学生通过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怎么变?”的史实,探究“为什么变?”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2、物质生活的衣、食、住和社会习俗是学生比较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本校又是百年老校,学校的变迁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结合校情我让学生提前预习,并上网或者去校史展览室查找有关学校的资料或做相关调查,让学生编写符合历史的情景剧。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配合展示。 【教材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与此相伴,中国人民大众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这种变化的趋势是:由以往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面向世界;由过去封建传统天下逐渐走向近代、现代化。从社会史观研究历史,结合本校校情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1、 乡土史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历史中富有活力的因素,是学生身边的历史,开发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提高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感悟历史,深化历史知识。2、 采用“三环七步 先学后教 一堂一清”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前我将编写课本剧的任务布置下去,由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编写历史剧本。在教学环节上结合本校教学课改的校情,分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本节课采取的是学生表演情景剧展示本课基础知识;第二个环节是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第三个环节是师生共同总结、提升与拓展。整堂课体现新课改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 引导学生学习用社会史观看问题,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注重对历史方法的指导。对于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要放在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考查,对于形成变迁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内因、外因两大发面考虑,而内因又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思考。4、 情感升华。在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能力,更要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运用】本校建于1897年,是所百年老校,在设计本课时候,利用大量学校的老照片结合校歌制作成展示校史的视频,将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结合起来讲授历史知识,利用身边的历史资源切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结部分利用flash动画这种现代教学手段来小结,以形象生动的画面结束本节课,动画小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来突破重点,寓教于乐。2、 采用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又能突破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同学们知道一中是谁在哪一年创立的么?对,1897年由切斯特朗宁的父亲创办的。今天我们就以百年一中的变迁来感受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在请大家一起合唱我们熟悉的校歌。【播放视频】(学生活动)唱校歌看视频 第一个环节: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总结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表现和特征师:有历史学家说历史应该是所有人的历史或者是社会习俗史,历史的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和身边的小事。这就是社会史观。今天伴随着熟悉的校歌,我们就从社会史观的角度来学习第一节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好,现在请全班齐读课标要求。生:齐读师:好,通过课标我们今天要解决的两个重点。一是变迁的表现和特征,二是变迁的原因。现在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自学,结合上节课预习的内容和导学提纲上的知识链接,完成自测题15题。(教师板书)(学生活动)自学自测(教师利用PPT展示自学自测的要求和步骤)阅读教材P62P66页,思考如下问题: 1.第一个子目:“变化中的男女服饰”中“服饰”是怎么变化的?2. 第二个子目:“并行于世的西餐”中“西餐是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西餐传入前中国的传统菜系有哪些?3.第三个子目:“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国建筑在近代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4.第四个子目:“习俗风尚的变革”中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边看边划边做边标注。 (12分钟左右)(教师活动)好,现在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谈论的任务有两个,第一是核对自测题14题,讨论第5题;第二个任务是我们一起走进切斯特·朗宁一家在襄阳的生活,结合上节预习的内容谈论总结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表现。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利用PPT展示小组交流规则)组内交流规则 1.学科小组长主持核对自测试题,交流解决疑问。 2.学科小组长记录生成问题。 3.学科长作好记录,并指定小组发言人。 (5分钟左右) 师:好,现在自测题有没有问题?生:没有。(教师利用PPT展示答案)师:上节课预习完后,结合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表现,我们布置了编写情景剧的任务,今天就有请各小组对我们展示他们的成果。请同学们认真听他们的对话,并从对话中总结归纳出各个阶段变迁的表现。(学生活动)学生表演(教师活动)展示PPT照片师:好,大家很有才,表演的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变迁的表现。现在进入小组抢答环节。师:1840-1949年在衣服上的变化?生:男子穿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女子穿改良的旗袍。师:1840-1949年在吃的上有什么变化?生:以传统的四大菜系为主,西餐在鸦片战争后传入。师:1840-1949年在住的上有什么变化?生:北方以四合院为主,西式建筑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师:社会习俗上呢?生:“老爷、大人”被“先生”取代;留辫裹足被剪辫放足所取代;跪拜、作揖被点头握手所取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婚姻自主、删繁就简所取代。师:50-70年代在穿上有什么变化?生:从列宁装、布拉吉到绿军装、干部服变化。师:社会习俗上呢?生:称呼同志、生活单调、婚姻政治色彩浓厚;旧式葬礼向新式葬礼转变。师:改革开放后再衣服上的变化?生:异彩纷呈。师:在社会习俗上?生:丰富多彩,彰显个性。(教师活动)展示PPT。好,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在这个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不同的特征。第一个阶段是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第二个阶段政治色彩浓厚。第三个阶段异彩纷呈,彰显个性。师:那么通过总结表现,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以下一段话,快速的总结出变化的特点。(教师展示PPT)从以下一段话中归纳出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相伴随的。它经历了从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这个变化的过程是新旧观念冲突的过程,是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和内地的变化明显落后于城市和沿海地区。近代以来新式礼俗已经出现,但是传统礼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生:近代化特征;从封闭到开放;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变化但是保持民族特色。师:好,总结的非常好。那么学校的变化只是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第二个环节: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教师为引导的合作学习。(教师展示PPT)“让史料说话”材料一 1840年以后,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开埠通商,带有商业性质的码头出现了,由此刺激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举凡刻有西方烙印的各种外来文化,开始登陆中国,就连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婚丧礼仪也悄然改变,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娱乐,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新型城市文化由此萌生。 邵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生:外来文化的影响。“让史料说话”材料二 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生:政治运动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推动。“让史料说话”材料四 近代上海“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会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自来水厂、巡捕房、丝厂、轮船公司皆在焉。”自来水“激浊扬清,人皆称便”。 胡祥翰、李维清、曹晟上海小志上海乡土志夷患备尝记生:工业文明的传入,新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史料说话”材料五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生:思想观念的改变。师:我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中产生的,即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发展,并促使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变。这种变化发展依然在进行着,就以襄阳为例。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情感升华(教师利用PPT展示不同时期昭明台的历史照片)师:襄阳是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些代表着襄阳特德的标志性建筑却被保存下来。请大家看各个时期的昭明台,我们就以建筑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变迁。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没有文化积淀的建筑只是一种噪音,由这样的建筑构筑的城市,是不可能有魅力的。城市需要发展,但是不能够以割断历史为代价,这是对过去生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生活的负责。请大家说一说:在现代化进程中,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迁,那么有没有哪些不改发生改变?生:传统的文化 古建筑师: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变迁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是生产力发生的结果,是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是土洋并存。社会在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城市近代化的变与不变是一种辩证关系,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近代化之路该如何走?这是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都要面临的问题。同样,国家在变革,时代在进步,学校也在发展,适应变化,就要变革要创新,但是无论发生怎么样的变革,怎么样的创新,怎样的课改,作为一中学子始终要弘扬的是百年一中的鸿文精神,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好,现在我们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播放flash动画进行小结)师:最后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当堂检测。核对答案。板书设计一、 变迁的表现和特征二、 变迁的原因三、 变与不变【教学评价与反思】评价:本节课以百年一中校史为切入点,将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整个上课环节流畅、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朗诵、阅读、抢答环节,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本节重难点进行突破,小结部分运用动画flash形象生动的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前布置历史课本剧的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想象能力,从身边历史入手以小见大,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反思:历史学家说:“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是历史的骨架的话,那么社会生活就是历史的血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正是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方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围绕衣、食、住、社会习俗的变迁这条主线,展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画卷,建构起学生对历史的多角度、立体化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历史的厚重,真正“还历史以血肉”。本课利用的是乡土资源进行教学,一中是百年老校,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身边的历史资源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模式采用的是现在我校实行的“三环七步 先学后教 一堂一清”的教学模式。先由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再由教师讲解,课堂环节流畅,师生配合较好。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学生表演时声音如果再大点更好,课堂讨论氛围再热烈点更好。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共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