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doc

    • 资源ID:27110119       资源大小:157.5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重要知识点整理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  经济活动区位第一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 、概念题区位 : 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 , 但也含有位置 、 布局 、 分布 、 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 )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 : 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区位条件: 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 : 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 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3 、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 , 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 , 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 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 , 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4 、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 。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 , 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征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 , 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 , 像农业生产活动 , 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 , 土地的自然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同时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对农业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 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 , 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0 、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一)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 。 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 , 市场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所考察区位的影响力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 市场地域范围大的城市具有较全面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一。 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 。 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 ; 具有经商传统的地区 , 有利于裴峪创业者和企业家阶层 ; 消费者市场意识强的地区 , 容易形成挑剔性需求 , 也有利于激励相关新产品的出现 。市场需求的特点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 。 不同区域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它的不同因素, 带来区域间需求结构的不同 。 市场竞争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生激励 。 高效 、 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11 、试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一) 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1、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 , 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 ; 而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 , 仅同装卸 、 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 。 减少装卸等站场费和线路运行费均可起到减少运费的作用 。 2、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 。 运输方式不同 , 运费随之不同 。站场成本一般是固定的。3、运费根据定价制度而不同 , 定价制度一般有距离比例定价 、 区段定价 、 远距离递减定价 , 均一定价 。4、在现实中 , 交通方式在途中变化的情形经常存在 , 在中转站布局产业一般不需要重新支付装卸费,因此,中转站经常是从运费角度来看的最佳区位。 那些交通便利 , 尤其是铁路交通枢纽 , 港口对运费占较大比重的重型原材料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 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交通便捷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 。  交通网密度越大 , 交通越便利 。 但并不是就一定便利 。 衡量交通的便捷程度还要考虑交通网的结构,即要综合考虑连接度和通达度指标。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地理可进入性 。 交通便利性成为吸引经济活动布局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 , 交通便利程度 , 时间节约效率成为更加重要的影响因素。 高速公路交叉点、大型航空枢纽及其周围区域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核心区域。第二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 、概念题地租曲线 : 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 , 有市场点 ( 运费为零 ) 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的连接曲线。区位因子: 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集聚因子 :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分散因子 :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二者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原料指数 :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即:区位重量 : 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 , 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即: 2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上面一幅图为杜能圈,下边一幅为逆杜能圈;形成机制 : 由市场点 ( 运费为零 ) 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 , 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 , 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 , 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 ,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 , 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现实局限性 : 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 , 如河流干扰因素, 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另外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 , 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 , 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 , 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 。 另外 , 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也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小 。 另外 , 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杜能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离的重要因素。 在孤立国中 , 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 , 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其他利用方式。3 、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一) 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1 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 2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上受益最大。(二) 经济学上的意义1 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 , 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 2 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 , 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 ; 3 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 其原理不仅可用来说明农业土地的利用方式 , 对于解释其他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4 、韦伯的区位理论有哪几项基本假设?他分析了哪几个区位因素的影响 ?  (一)三个基本假设: ( 1 )已知原料供基地的地理分布;( 2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二)三个阶段的区位因素:第一阶段 : 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 , 即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 ,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 。 即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论 。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第二阶段:将劳动费用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劳动费用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 。 即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劳动费指向论 。 劳动费指向论 , 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第三阶段 : 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 , 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 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 。 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5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 个 1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 , 为消费地区位 ; 2 ) 仅使用纯原料时 , 为自由区位 ; 3 )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 , 为原料地区位。这里 ,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1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6 、 简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首先,考虑运费指向理论。即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域差异 ,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 , 这就是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论 。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 韦伯为了判断工业受运费指向的影响程度 , 提出了 “ 原料指数 ” 的概念 ,即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 原料指数大小不同的原料 , 决定理论上工厂的区位 。 对于仅一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地 ,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 , 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 , 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 ( 1 )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 ( 2 )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 ( 3 )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 , 为原料地区位 。 当原料地有多个时 , 韦伯使用了范力农构架找出生产地的最佳区位 , 即对于多原料地和市场的区位多边形而言,求解运费最小点即是求解区位多边形。其次 , 考虑劳动费指向论 。 用劳动费指向论 , 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 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 , 这就是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劳动费指向论 。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 “ 劳动费指数 ” 的概念,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如果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劳动费指数只是判断劳动费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 ,而不是决定因素。 为此 , 他又提出了 “ 劳动系数 ” 的概念 , 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 , 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说明劳动费指向性强;劳动系数小 , 说明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最后 , 考虑集聚指向论 。 利用集聚指向论 , 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的基础上 , 产生第二次偏移 。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 , 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 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 。 韦伯进一步研究了集聚利益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他认为,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 。为了判断集聚的可能性 , 他提出了加工系数的概念 , 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 。 加工系数大 , 则产业集聚的可能性大;反之,集聚的可能性就小。7 、评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如同农业区位论鼻祖杜能一样 , 韦伯是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工业区位论体系的经济学者 。 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  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 , 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 为他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  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 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 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 , 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已 。  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有仅仅论及工业区位的范围 ,而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15 、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中使用的方法杜能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 “ 孤立化 ” 方法 。 即先从影响农业分布的种种因素中 ( 像土质条件 , 谷物价格 , 河流等 ) 分离出一个主要因素( 市场距离 ) 。 然后探明在其他次要因素相同的条件下 , 主要因素运动变化的规律 , 以及可以用来反映这种变化的模式 。 最后再确定当次要因素一一起作用时 , 上述模式将发生什么样的偏离。需求圆锥体概念:第三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1 、概念题中心地: 区域的中心,供给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指城市、居民点、商业或服务业中心。中心性 : 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 , 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 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需求门槛: 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 ( 需求门槛 ) 或最小必要需求量。2 、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一) 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 )基本前提第一, 均质平原: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匀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分布 , 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第二, 交通条件相同: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第三, 就近消费: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第四 , 商品价格与质量相同 , 交通费由消费者承担 : 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第四, 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 ) 的配置形式。第五, 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 2 )中心地系统的构造一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  单一企业形成的圆形市场区 ;  多个企业形成多个圆形市场区 ;  多个企业的多个圆形市场区竞争达到均衡形。成正六边形的市场区结构。多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3 )各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系列,即: 1 , 3 , 9 , 27 , 81,  。从中看出,是按 3 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 K=3 的中心地系统。( 4 )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 1 , 2 , 6 , 18 , 54 ,  。 从区域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是其上一级中心地数量的 3 倍 。( 5 )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 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二) 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 1 )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 因此 , 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2 )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 : 1 , 4 , 16 , 64 , 256 ,  。 因此 , 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 K=4 的中心地系统。( 3 )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间数量关系为: 1 , 3, 12 , 48 , 192 ,  。(三) 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 1 )特点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 , 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 。 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2 )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 : 1 , 7 , 49 , 343 ,  。 它是以 7 的倍数增加 , 形成以 K  7 的中心地系统。( 3 )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 1 , 6 , 42 , 294 , 2058 ,  。(四) 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 1 )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2 )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 19 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 , 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 、 新开发区 、 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 。 在文化水平高 、 工业人口多 ( 人口密度高 ) 的区域 , 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 3 )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基础的社会生活。 3 、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一)消费市场状况  消费者指向。即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分布密度呈比例。  消费者收入 。 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示在市场区域的总购买力和收入等级间产生的购买行为模型的差异上 。 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是对零售区位的类型、数量和规模要求不同。(二 ) 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在减少 , 当该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 因交通费太大 , 购买量就变为零 。  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相反 ,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 , 表示零售区位趋于分散 。  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用的变化来表示。(三)零售业间的竞争  竞争者之间是集中还是分散与企业的经营种类和市场的特性等有关 ; 同业与不同业种间的竞争,均表现为联合与集聚趋势。(四 ) 地价的作用  交通便捷性 、 空间的关联性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影响区位地价 。  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力是决定其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 4 、利用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分析所在城市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影响。(看一下那个模型就行)第四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论 1 、概念题规模经济 : 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 , 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 。 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规模效益(规模经济)。横向一体化 :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纵向一体化 :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 包括后向一体化 ( 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前向一体化(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增长的动因:1、实现规模效益;2、实现交易内部化;3、技术优势的发挥;4、来自竞争者的压力。第五章 跨国公司区位 1 、概念题跨国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2 、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注重相关理论的阐释 ) 。(一)跨国投资的原因 ( 1 )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并将这三个阶段与企业区位选择联系起来 , 用来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第一 , 新产品阶段 特点 :  新技术 、 新产品的研发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  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 ,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 。  较高的消费水平 , 新产品往往技术含量高 , 宣传费用高 , 刚进入市场时价格较高。这些特点要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市场区范围的扩大,在其它发达国家开始有一部分新产品的生产,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国际市场。第二 , 成熟产品阶段 特点 :  产品的技术水平基本稳定 , 实现标准化生产  企业重视降低生产成本 , 当产品的成本 ( 出厂价格运费 ) 高于在当地直接投资生产的平均成本时 , 企业选择在他国直接投资。  由于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种国际投资也以发达国家为主。第三 , 标准化产品阶段 特点 :  产品已经定型 , 生产技术标准化 。  生产企业的区位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区域 。  产品的价格有所下降 , 市场区延伸到发展中国家 , 生产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 , 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 。 此阶段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 、 生产企业建厂投资 ( 地价 、 建筑材料等 ) 、关税等。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的关税差距很大,寻找廉价的生产要素和巨大的市场,生产活动和产品市场进入发展中国家。(二)邓宁的折衷理论邓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将企业优势 、 内部化优势和投资国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 , 提出折衷理论来解释跨国投资的原因。( 1 )企业所有权优势,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可以保证其拥有市场的所有权,如技术优势、管理优势 、品牌优势等。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策略,以降低经营风险。当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时 , 可以考虑将其转让给其他企业获取收益 , 如技术转让 、 授权生产 、 品牌转让、加盟连锁等形式。( 2 ) 交易内部化优势 , 直接投资可以实现产品交易的内部化 , 节约部分成本 。 如果跨国公司把各种所有权优势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 , 就要产生外部化交易 , 增加成本和风险 。 当企业具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时,可以通过出口产品获得利润,扩大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 3 ) 区位优势 , 拥有前两种优势的企业 , 要考虑不同国家生产条件的差异 , 如土地价格 、 自然资源状况、劳动力费用等因素,要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优势,选择适当的企业区位。当企业具有以上三种优势时 , 才会直接投资 , 其他国家具有较好的区位 , 则生产企业设置在当地以供应市场需求。(二)关于跨国投资国别选择的原因:企业进行跨国投资 , 主要是受利益驱动 。 具体地 , 成本 、 市场和要素投入在决定其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上起重要作用 。 因此 , 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包括成本取向 、 利润取向 、 市场取向 、 要素取向和公司战略取向。3 、结合中国实例,分析跨国公司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特点。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带。( 1 )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区位:经济中心区区位选择原因 : 跨国投资者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 , 在经济中心区投资 , 可以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 1979  1985 年的合资企业投资数据,我国的外资投资区位也是集中于主要经济中心。( 2 )集中于边界地区区位:边界地区。区位选择原因 : 边界地区 , 历史上相邻两国 ( 地区 ) 交往较多 , 彼此了解加深 , 投资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较多 。 政府在边界地区建立 “ 经济特区 ” 、 “ 出口加工区 ” 等 , 给予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 , 加强了这种边界区位 。 我国的深圳 、 珠海 、 厦门 、 海口等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城市的建立 , 也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沿海地区所吸引的外资占全国比例高达 90% 以上。( 3 )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区位:社会联系密切地区。区位选择原因 : 一般来说 , 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 , 可以减少对信息了解的障碍 , 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 ; 了解当地的习惯 、 法律等 , 也利于避免劳资冲突 。 中国广东 、 福建的海外华人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其原有的社会联系。4 、试述跨国公司总部区位特征。( 1 )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便利的交通条件;  畅通的信息渠道;  便于沟通关键人员。( 2 )跨国公司总部区位特征 公司总部应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区,具有以下 3 种优势:  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 ;  提供了金融 、 法律 、 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 ;  具有于其他大都市高度接近性。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1 、概念题主导产业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其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即它的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它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较强。关联产业 : 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 、 技术等方面有联系 , 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 、协作的产业 。 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 , 可把关联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 、 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基础性产业 : 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 、 社会发展 、 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 按其作用性质可进一步分成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支柱产业 :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潜导产业 : 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 , 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 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3 、什么是配第 - - - - 克拉克定律?该定理是科林  克拉克于 1940 年在威廉  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 该理论指出 , 随着经济发展 ,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 , 于是 , 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 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 结果 , 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次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4 、什么是库兹涅茨法则?库兹涅茨在配第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 , 通过对各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 “ 库兹涅茨法则 ” ,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 ,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 , 但是 , 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 , 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 。 然而 , 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5 、什么是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是指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业化的进程中 , 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 : 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 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 5 ( ± 1 )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 2.5 ( ± 1 )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 1 ( ± 0.5 )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6 、试述雁行形态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于 1960 年提出雁行形态说 : 在产业发展方面 , 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 ,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 , 即 ,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 “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 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 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象三只大雁在飞翔 , 故称之为 “ 雁行形态说 ” 。 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具体表现为 , 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 , 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7 、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就体现在它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上 。 总的来讲 ,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2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分析区域产业结际分工中的作用,能否负担得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 3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分析主导产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4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 6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8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有哪些?课本185页前三个。 9 、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 ( 1 )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没有等级之分 。 由于这个时期区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 经济极不发达 , 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 2 )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这个阶段是工业化的强大的经济中心与落后的外围地区所组成,区域空间结构日趋不平衡。( 3 )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特征是新的经济济中心体系 。 每个经济中心都有与其规模相应的外围地区 , 区域空间结构趋向复杂化和有序化 , 并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4 )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特征是经济的空间结构体系。随着中心与外围地区界线的逐渐消失,区域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  10 、何谓区位指向?简述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 1 )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 2 ) 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有 :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 ( 农业 、 采矿业 ) ;  原料地指向 ( 钢铁 、 建材 、 重型机械 ) ;  燃料动力指向 ( 火电 、 有色冶金 ) ;  劳动力指向 ( 包括廉价劳动力指向和高素质劳动力指向 ) ;  市场指向 ( 服务业 、 啤酒饮料 ) ;  运输指向 ( 会展 、 物流 、 鲜活产品、高级冷冻食品、花卉、精密机械和高档电子产品及零部件 ) 。 12 、空间近邻效应:空间近邻效应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1 、概念题:乘数效应 : 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示范 、 组织带动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 , 影响范围和程度增大。极化效应 : 是指增长极的推动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 , 从而加快增长及自身的成长。扩散效应 :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溢出效应 :增长极的极化消极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经济地域综合体 :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 , 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 , 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 、 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 、 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 ( 如大学 、 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 ) 的地理集中 ” 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经济区 : 经济区即经济区域 , 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 , 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 、 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区域管制 : 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 、 协调 、 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 , 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下而上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 2 、试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及作用机理。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把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 、 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一)资源禀赋( 1 )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的基本条件 。( 2 ) 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3 )资金可有效完成各种资源配置。( 4 ) 技术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 ( 5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 )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吸收区外资源、鼓励创新和科学决策等,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二)资源配置能力( 1 ) 经济体制影响到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效率 。( 2 ) 政府能够通过制订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引导 、 规范企业和个体的经济行为 , 调节资源的部门和空间配置状况 , 从而调控区域经济增长 。( 3 ) 区域内主要企业的组织水平 、 制度创新 、 技术水平以及区域内企业的规模结构等决定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的大小 。( 4 ) 经济结构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三)区位条件 ( 1 ) 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空间关系 , 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所决定的距离成本而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2 )区域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自然条件和资源的好坏,决定了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 。( 3 )区位条件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四)外部环境 分为: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区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背景,分别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扩充)此处有重点205215 看书。后面就直接看书吧。-

    注意事项

    本文(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