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内业整理规程 (试行).DOC

    • 资源ID:2986501       资源大小:3.59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内业整理规程 (试行).DOC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内业整理规程 (试行) SDJ19-7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内业整理规程 (试行) SDJ19-78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图件的编制第三章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附录 各勘察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参考提纲附件一 图例附件二 水质分析资料的整理与评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试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DJ1478及其有关规程的通知(78)水电规字第98号 根据国家建委关于修订规程规范的要求,我部先后委托水电十一局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电力局勘测设计院、东北勘测设计院、水电五局勘测设计大队、湖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三三工程局设计院和水电十二局勘测设计院负责,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其有关规程进行了修订。 各单位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经验,并反复征求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现批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DJ147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SDJ15-78、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SD1678、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DJ177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SDJ187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SDJ1978,颁发试行。 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水电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各单位应重视和加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试行上述规程规范过程中,请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有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随时函告我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l978年9月18日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向,以水流方向为准,顺水流的剖面图应由上游至下游绘制;跨水流的剖面图应面向下游,由左而右绘制,与水流无关的图件,剖面图与平面图应协调。 第11条 图例的编排,应按地层(自上而下,由新至老,由沉积岩、变质岩至火成岩)、构造、地貌与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至各种勘探工程符号依次排列,并考虑着色、花纹、线条及符号的顺序。 第12条 图幅应描制图框,图框线与裁切线之间距,装订边(左边或上边)为25mm,其他三边均为10mm。 图幅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最终折叠成长27cm、宽19cm,即标准纸16开本,图纸折叠后的名框应露于右下角。 第13条 各类地质剖面图的纵横比例尺应一致,当用同等比例尺确有困难时,方可用变态比例尺,但纵比例尺不宜大于横比例尺的5倍。 第14条 地质图件上的断裂、软弱夹层、滑坡、崩塌、岩溶洞穴、泉、井、长期观测点、试验点、取样点、地质点,以及各种勘探点等,均应分别统一编号。 第15条 地质报告中的主要地质图件应着色。 第16条 图例按本规程附件一图例规定执行。 第三节 专门规定与要求本规程仅对各勘察设计阶段应提交的部分图件的编制内容与要求,作了规定与说明。其他图件可参照编制。 ()综合地层柱状图 第17条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指导工程地质测绘的主要图件,内容与要求: 一、地层柱状图 地层单位的划分根据测绘比例尺与具体需要而定。编排顺序,由上而下自新至老。 要求充分反映各地层单位的岩性、厚度、接触关系、岩浆活动及化石等,比例尺的选择,以能清晰反映上述因素为准。对于标志层和软弱夹层、相对隔水层、强透水层、岩溶化岩层等,如厚度太薄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或以符号加以突出区分。 地层厚度根据图件比例尺绘制,若同一地层厚度不一,应写出最小与最大两个数值,但在图上表示最大厚度,若岩性单一,层厚过大,可用折断方法表示。 二、地质描述 一般可按以下顺序: 1岩石的颜色、名称、结构、粒度、矿物成分。 2沉积岩的成层状态、胶(固)结程度、胶结物性质。 3火成岩的先后顺序、出露形式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 4. 变质岩的类型、变质程度等。 5着重指出软弱夹层、相对隔水岩层、强透水性岩层、标志层、相变情况、岩溶等,对于第四纪地层,还应说明其成因类型。 6. 化石(选择具有鉴定意义的)。 第18条 测区内地层层序,因构造影响而缺失时,一般要恢复正常层位,并反映到柱状图内。 ()钻孔柱状图 第19条 钻孔柱状图是编制各种地质图件和评价有关工程地质问题的原始资料,内容与要求: 一、柱状图 应表示地层岩性、断裂、破碎带、岩脉和岩层的接触关系等,软弱夹层、缓倾角裂隙和岩溶洞穴应清晰反映出来,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特殊情况可以放大或缩小。 二、地质描述 (1)坚硬岩层 除描述岩石名称、颜色、成分、结构、构造、风化与破碎程度等以外,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缓倾角裂隙、岩脉、地层接触面、岩溶洞穴等需详细说明。 (2)松软岩层 除了鉴定其名称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层,应根据其特点分别描述: l)卵(砾)石层:卵(砾)石的颜色、成分、大小、形状,充填物的颜色、成分、性质、含量及胶结情况,架空结构的位置与规模等。 2)砂类土层:颜色、成分、颗粒大小、干燥或潮湿时的状态、卵(砾)石与夹杂物情况等。 3)粘性土层:颜色、成分、含砂性、结构特征、可塑性、稠度等。 三、岩心获得率 统计岩心获得率的岩心,应是圆柱状的,或确能合并成圆柱状的,但岩心破碎地段必须单独统计。同一岩性上下段获得率之差小于5时,可合并计算。 四、钻孔结构 钻孔结构主要指钻孔各段的孔径、套管直径和下入深度、止水情况等,钻孔孔径应在图上注明。 五、岩层的透水性能 在试验段的相应位置上标出单位吸水量(Lminm)或渗透系数(米昼夜)的数值。 六、取样位置及编号 在相应位置上用符号和数字标明。 七、地下水位 分别标出不同含水层的水位及观测日期。承压水应分别标出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八、钻进及孔内情况 说明钻进方法、钻进情况,回水颜色及其突然消失或增大,以及不良地质因素引起的卡钻、掉钻、坍孔、涌砂等现象和位置。 第20条 进行电视、摄影、物探测井等的钻孔,应做相应的编录,并在地质描述栏中反映其主要内容。 ()洞、井展视图 第21条 洞、井展视图是编制各种地质图和研究评价有关工程地质问题的原始资料,应注明坐标与高程,并应有分段的地质说明。图与说明的内容要求: 一、地层岩性 岩(土)名称,颜色,成分,结构,胶结、坚硬、破碎和风化程度,以及软弱夹层的性状等。 二、地质构造 岩层产状,断裂、破碎带、主要节理裂隙(特别是缓倾角裂隙与顺坡裂隙)的性质、产状、规模、充填与胶结情况,岩脉的穿插情况等。 裂隙率、裂隙频率和节理发育分级应分段统计描述。三、物理地质现象岩溶洞穴等物理地质现象。 四、地下水 出露情况、流量、水位和水温等。 第22条 洞、井展视图的表示方法。 1洞展视图一般绘洞顶和两壁,其展开格式以洞顶为基准,两壁掀起的俯视展开法,若地质条件复杂,视需要可加绘底板,当洞方向改变时,需注明转折方向,洞深计算以洞顶中心线为准。洞口明挖部分应进行描绘。 掌子面素描图根据具体情况选绘。 2井展视图一般做相邻两壁,平列展开,并注明壁的方向。圆井展视图以90度等分剖开后,取相邻两壁平列展开方法绘制。井深计算以井口某一壁固定桩为准。 斜井(或斜洞)展视图参照上述展视方法绘制,并注明其斜度。 第23条 探坑、深槽展视图的格式和内容参照洞、井展视图有关要求绘制。 ()水库地质图 第24条 水库地质图是研究评价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与区域构造稳定等问题的主要图件,内容要求: 一、地层岩性 岩性、岩相、时代、层序及其接触关系。 二、地质构造 1岩层产状。 2褶皱形态、主要断裂的产状、性质、规模及其展布情况,应特别着重反映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断裂的分布位置。 3典型地段的节理裂隙分析统计。 三、地貌与物理地质现象 1阶地的类型、级数、分布和高程。 2大坍滑体、大松散堆积层和其他对工程有影响的不稳定边坡的分布范围。 3可溶岩区各种岩溶形态的分布与规模。 4. 古河道、埋藏谷等。 四、水文地质 1泉、井的位置、流量或水位,并注明观测日期。 2相对隔水层、强透水层的分布、延续和封闭、切割情况。 3可能渗漏与浸没地段的范围。 五、其他 1建筑物的轮廓线、正常蓄水位线。 2勘探点、取样点、地质剖面线、控制性的地质点等。3矿点、矿洞、火山口等的位置。 ()岩溶水文地质图 第25条 岩溶水文地质图是研究岩溶区水库与建筑物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图件,也是论证设计方案与处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内容要求: 一、地形地貌同岩溶发育有关的地形地貌要素,如河谷裂点、阶地、古河道、地形分水岭、沟谷等。二、地层岩性 根据岩层的成层条件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性,划分岩组界线。强岩溶化岩层或相对隔水层等应突出表示。 三、地质构造 岩层产状,褶皱形态,主要断裂的产状、性质、规模及其展布情况,其中对岩溶发育有重要影响的应突出表示。 四、岩溶情况 岩溶的形态和分布,如溶沟、溶槽、落水洞、漏斗、洼地、峰林、石林、孤峰、溶洞、暗河等。对于溶洞与暗河,应标明进出口高程、规模、延伸方向、充填与联通情况,实测的洞穴要作投影。 五、水文地质 除表示含水层或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等外,还应表示地下水露头的水位、流量,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等水位线、流速和流向,地下水分水岭的高程,及其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条件可能时,应标出渗漏通道。 六、建筑物布置情况 建筑物轮廓线、正常蓄水位统及防渗帷幕线等。 七、勘探情况 主要勘探点、连通试验地段、试验取样点、地质剖面线等。 八、其他情况 如物理地质现象等。 第26条 编制岩溶水文地质图时,应尽可能地进行岩溶渗漏程度分区(或段)。分区(或段)原则,应综合考虑地貌、岩性(组)、构造、岩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形式等因素。 第27条 岩溶水文地质剖面图,应侧重反映岩溶发育形态、分布高程和渗漏程度的分段等。 ()坝及其他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图 第28条 工程地质图是综合反映坝及其他建筑物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图件,是研究建筑物总体布置、设计方案与处理措施的主要依据,其内容除反映各种主要地质现象(如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外,必须重点突出下列关键性的工程地质问题: 2. 潜水位、承压含水层顶底板及其稳定水位线、河水位等(标明观测日期)。 3正常蓄水位线,建筑物轮廓线。 4渗透计算时应附渗透计算表,并列出公式。 第31条 在长期高压渗透水的作用下,软弱岩层或夹层、断层、破碎带、泥质与可溶盐类充填的节理裂隙等,有可能恶化,而造成管涌、潜蚀、软化等,因此,应在剖面上采用专门符号标明。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坝(闸)址渗透剖面图可以与坝(闸)址工程地质剖面图合并。第三章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 第32条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在勘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综合反映勘察地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文献,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料。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编写的报告有:规划选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选坝(线、厂)工程地质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专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地质报告等。 第33条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要简明扼要,围绕关键性的工程地质问题予以论述,有事实,有分析,重点突出,结论明确。报告内容要前后吻合,与有关图件必须一致。并应充分利用插图、照片、表格等,说明地质现象和问题。 第34条 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的要求,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14条、第43条和第51条规定执行。 第35条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除规定的附图表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将下列资料或文件列为附件: 1选坝会议对坝址选择的意见;前设计阶段有关地质部分的审批意见;有关的重要会议的纪要等。 2有关单位对地震基本烈度的鉴定书和矿产结论的抄件。 3重要的试验成果或研究报告。4其他有关文件。附录 各勘察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参考提纲、规划选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绪 言 简述勘察地区的地理概况。 工作任务与目的。河流规划的开发方案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本阶段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量。第一章 区 域 地 质 概 况第一节 地 形 地 貌简述区域内地形特征,地貌形态、类型,如夷平面、剥蚀面、河谷形态、河流特性和河谷阶地的发育与分布情况等。第二节 地 层 岩 性按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顺序自老至新地叙述地层岩性、厚度、接触关系、产状与分布等。第三节 地 质 构 造 和 地 震 叙述本区所出露的褶曲、断裂等主要构造形迹的规模、力学性质和延伸情况,分析各构造形迹的序次,以及本区的构造体系、型式、复合关系。 阐述区域性岩浆活动的时期、产状、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简述对河流规划开发方案有影响的挽近期构造,尤其是出露地表的活动性构造的性质、分布,结合区域历史地震资料和震中分布,探讨构造带或构造体系和地震的关系,初步评价构造稳定性及其对河流规划开发方案的影响,列出地震部门提供的地震基本烈度。第四节 水 文 地 质 从岩层、构造、地貌等方面阐述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相对隔水层和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类型、分布及其与地表径流的关系、水化学类型。第五节 矿 产说明区域内矿产的种类、分布、勘探和开采情况。第二章 各梯级或引水线路各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 按规划方案,分别叙述各梯级的工程地质条件,近期开发工程应较一般梯级详细、具体。如以引水线路为重点的工程,则需突出各线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叙述。第节 梯级(或引水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简要说明水库地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并对可能产生渗漏、浸没、库岸变形等问题作初步论述。 (1)水库渗漏 可能渗漏地段的范围、地质因素和主要渗漏途径。 (2)水库浸没 可能浸没的农田、城镇、工矿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地段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必要时,应估计可能浸没区的范围和影响程度。 (3)库岸稳定 水库蓄水后可能产生大坍滑体、坍岸地段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对近坝库段应重点论述。 (4)其他 巨厚松散堆积层分布地区,需概述泥沙来源。库区如存在危害健康的易溶矿物,则需说明其种类及分布状况。 二、坝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l)地层岩性 阐明坝段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和岩相特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要突出阐述软弱、易风化、崩解、膨胀和易溶等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岩层、夹层或透镜体的分布和层位,对松软地基要论述岩层的层次、结构,尤其是粉细砂、软土、具有架空结构的卵砾石层和湿陷性黄土等土层、夹层或透镜体的分布、性质。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概略指标。 (2)地质构造 阐明坝区范围内构造带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形态、特性,主要断层的产状、规模、性质和延伸情况。尤以影响方案或近期开发工程选定的大断裂破碎带、活动性断裂、缓倾角断裂、顺河向断裂和断裂交汇带的分布和发育情况为重点,分析其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3)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河谷宽度、结构、形态,岸坡陡峻程度及其稳定状况,岸坡冲沟发育程度,河床深槽、埋藏谷和古河道情况,河床及两岸风化层的分布状况、发育规律、概略厚度、产生的风化物质及其性质,说明河谷地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及其他严重威胁工程安全的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成因、发育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4)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含水层、地下水位和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地下水露头的出露高程与层位。阐述大断裂带、巨厚松散堆积层与岩溶地区渗漏的严重性及对工程的影响。 综合上述情况,评价本坝段的优劣。 三、引水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阐明引水线路地段内出露的地层岩性或土质条件,基岩地区要特别阐述影响隧洞及边坡岩(土)体稳定的软弱岩层或夹层、岩溶化岩层和松散堆积层等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岩(土)层,平原渠道应重点叙述土层的结构,尤其是流沙层、软土层、湿陷性黄土等。 (2)地质构造 阐述引水线路范围内构造断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特别是对主要断裂、与引水线路相平行的大断裂和隧洞预定线附近的缓倾角断裂,分析其对引水线路的影响。 (3)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引水线路地段的地貌形态、河网切割程度等,着重说明沿线卸荷裂隙、坍滑体、泥石流及其他严重威胁工程的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及其对引水线路的影响。 (4)水文地质条件 沿线岩(土)体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隧洞线应着重叙述补给来源丰富的含水层和汇水构造;引水渠道着重叙述承压含水层、严重渗漏的构造断裂或岩(土)层, 并阐述其对工程的影响。 综合以上情况,评价本线路的主要优缺点。 四、厂房及其他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只有在它们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规划方案与近期开发工程选定时,才对有关工程地质问题予以叙述。 五、天然建筑材料各种天然建筑材料料场的分布情况,料场的地形、地质条件、成因、储量、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等。第三章 各梯级方案的比较和近期开发工程的选择对各方案水库、坝段、引水线路、厂房及其他建筑物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进行总的评价、论证,比较各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最有利的开发方案和近期的开发工程地段,指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绪 言 简述勘察地区地理概况。 工作任务与目的。主要建筑物的布置方案及特性,正常蓄水位、水头、各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型式、布置和主要设计数据。 前阶段地质勘察工作的研究程度和存在问题。本阶段地质勘察工作经过,起迄日期,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第一章 区 域 地 质 概 况第一节 地 层 岩 性简要说明本区地层的层序、厚度与产状,岩性和岩相的变化规律,岩层的接触关系和分布情况。第二节 地 质 构 造 阐述内容,一般和规划选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本相同,但要补充新调查内容,并列出地震部门鉴定的基本烈度。 在地质构造复杂、并有挽近期活动性断裂地区,或地震基本烈度大于7度(包括7度)和现代地震活动频繁地区,应着重阐明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断裂的性质、分布和延伸范围,并结合历史地震资料,或宏观和微观的地震资料,分析区域构造稳定性,必要时,探讨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第三节 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概述区域和河谷地貌结构,各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发育和分布规律。 河谷形态及结构,冲沟发育程度,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的分布、规模、成因和发育规律。第四节 水 文 地 质 条 件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及其埋藏条件,各含水层的类型、富水性及其与河水的补排关系,如有矿泉、温泉等出露,应分析其成因与特征。 第二章 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按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浸没等问题分别与以论证,问题简单时,可与第一章合并。第一节 水 库 渗 漏 阐明水库渗漏地段的位置、高程、岩层、地形地貌条件,库底和分水岭及斜坡地段的覆盖情况,古河道、大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形态、延伸方向、充填和胶结情况,岩层的透水性,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和埋藏条件,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情况,地下分水岭的位置、高程、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等。论证渗漏途径及其方式。 在岩溶地区,还应详细说明岩溶的发育程度和规律,岩溶水的运动条件,以及水库回水后其运动条件的变化。阐明渗漏计算公式及其参数的选择。进行渗漏量的计算,评价水库运行过程中渗漏情况的可能变化,渗漏对邻谷、洼地浸没与库岸稳定等的影响,提出防治处理的建议(处理范围和处理深度)。第二节 水 库 浸 没 水库周边及其邻谷地区农田、城镇、工矿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浸没地段的位置、高程、地貌,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厚度和成层条件,岩性和岩相特征,基岩或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和埋藏深度、地下水类型、水化学成分、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土壤盐碱化与地下水的关系等。 根据需要,调查浸没的临界水深(即标准水深),计算水库蓄水后的地下水位壅高值,并列出计算公式,选用的参数。 论述各种性质浸没现象的生成条件,预测浸没的范围、性质、严重程度,估计坍岸、淤积对地下水壅高的影响,提出防护处理的建议。可能被浸没和淹没的矿产的位置及对其开采条件的影响。第三节 库 岸 稳 定 阐明水库坍岸、大滑坡、大规模松散堆积体及其他库岸不稳定地段的位置、高程、地形、水文气象条件、出露的岩层,尤其是岩石的风化情况和软弱岩层的分布情况,地层的产状,各组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及切割状况,地下水的活动条件,地震等,近坝库区需重点叙述。 预测水库蓄水后岸坡稳定条件的可能变化,提出影响库岸稳定的边界条件、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预测水库坍岸的范围及其影响等,提出防护处理的建议。第四节 库区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第三章 选定坝(线、厂)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扼要说明坝(线、厂)址选择经过和选定的根据。第一节 坝(闸)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在概述坝(闸)址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地貌和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基础上,应着重论述下列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坝(闸)基稳定问题(如抗滑稳定、压缩变形、地基沉陷、渗透稳定等等)。 2边坡稳定问题。 3坝(闸)基及绕坝(闸)渗漏问题。 4. 坝(闸)下游冲刷对建筑物及下游边坡等的影响问题。 5. 基坑涌水量及涌水对基坑底板、边坡的影响等问题。 6. 其他。 按上述问题的存在情况,结合有关地质因素,如:各种软弱岩层或夹层,构造岩的性质、透水性和发生管涌的临界条件,各类结构面的组合形式,谷坡稳定条件和坍滑体的边界条件,集中渗漏带和地下水位异常带的范围及其成因等。分析其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和在工程建成后可能变化的趋势。提出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水文地质参数,基岩利用面的埋藏深度和高程,建议开挖边坡坡度和结论意见以及处理措施等。 二、坝(闸)轴线选择根据上述坝(闸)址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比较各坝(闸)轴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越的坝(闸)轴线,并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意见。第二节 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渠道及其沿线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1)渠道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渠道全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阐述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存在基础和边坡稳定,渗漏、浸没、土壤盐碱化和黄土湿陷等问题的地段,应结合有关地质因素,如粉细砂、软土、湿陷性黄土、不利的结构面和岩溶发育情况等,分析其对渠道的危害程度,并提出建议开挖边坡坡度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2)沿线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渠道的沿线建筑物是指渡槽、涵洞、倒虹吸、排灌站等,着重阐述建筑物地段地基和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和成层条件、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地基的承载力,开挖边坡和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技术指标,对于具有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高压缩性、膨胀性粘土、软土、粉细砂和基岩中的软弱夹层、风化、构造裂隙等,需分析其对边坡或地基稳定的可能影响,并预测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基坑涌水量及涌水对底板、边坡的影响。 二、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 应着重阐述隧洞沿线的岩体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风化等情况,岩溶发育和分布的规律;开挖时可能出现突然涌水、涌沙、坍顶和岩爆的地段,估计其对施工的影响;分析进出口和傍山边坡稳定条件,以及隧洞交叉段,隧洞上覆岩层或相邻洞间壁较薄地段的岩体稳定问题;大直径隧洞的边墙稳定问题;有压隧洞的外水压力对隧洞的可能影响;隧洞有害气体和地温的危害性等。提出建筑物位置的修正意见和工程地质技术指标,以及施工支洞位置的选择意见,并提供有关处理措施的建议。第三节 厂房枢纽及其他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厂房枢纽的工程地质条件 重点阐明调压塔(井)、压力管道的围岩或镇墩地基和电站厂房地基岩(土)体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条件;边坡稳定性和压力前池地基岩(土)体的渗漏条件;各种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岩(土)层或夹层、构造断裂、风化带、坍滑体和泥石流等的情况,严寒地区的冻融层深度等对建筑物稳定的影响。 提出地基和边坡岩(土)体工程地质技术指标和处理措施的意见。 二、溢洪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岸边式溢洪道重点是深挖方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布置在天然垭口的溢洪道,着重阐述断层破碎带、深风化层、古河道等对地基和边坡稳定的影响。在深开挖和膨胀性岩(土)层分布地段,需论述开挖回弹或膨胀变形对地基的影响;陡槽段需论述岩体的渗透性和地下水压力对面板稳定性的可能影响;消能段则论述岩(土)体的抗冲刷问题。 三、通航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需着重阐明建筑物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提出地基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技术指标和允许开挖边坡坡度。船闸还需论述内外水压力变动时对闸基和闸室边墙稳定的可能影响。第四节 施工临时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围堰及施工导流建筑物重点是论述岩层和构造的情况、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透水性,各段地基产生管涌的可能性,大致计算基坑涌水量,并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缆机平台、混凝土系统等需阐明地基和边坡岩(土)体的稳定条件、承载力、允许开挖边坡等。公路、铁路和桥梁等其他辅助建筑物,要说明地基岩(土)体的岩层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条件等。第五节 施工及生活用水水源水源地点、水量、水质、水温、上游污染情况及防护措施等。如用地下水,还需阐明其动态,并根据不同使用目的对水质和开采条件进行评价。 第四章 天 然 建 筑 材 料按土料、砂砾料、石料等分节叙述各料场的位置、交通情况、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有用层和无用层的分布情况和厚度,评述有用层中有无不利的夹层存在,说明勘探和取样试验的情况,论述各料场天然建材的质量、储量和开采条件等,提出料场选择的意见。结 论 对库区、枢纽区、引水线路等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问题作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和处理措施建议。同时对坝(闸)轴线、坝型、正常蓄水位和天然建筑材料等作出评价。提出长期观测工作的要求。 、竣 工 地 质 报 告绪 言 工程位置、规模和效益,枢纽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型式和主要设计数据。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经过,负责单位和协作单位,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扼要叙述施工经过和曾发生与地质有关的主要问题。第一章 区 域 地 质 概 况 简要说明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第二章 水库区工程地质评价 一、前阶段的工程地质结论和评价 简述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前阶段有关渗漏、水库浸没、库岸稳定和其他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并根据施工地质编录资料,对前阶段的工程地质结论进行评价。 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 阐明防护处理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情况和处理质量,有无遗留的问题。第三章 坝(闸)区工程地质评价 一、前阶段工程地质结论和评价 全面扼要地阐明坝(闸)区工程地质条件,前阶段对坝基和边坡稳定,坝基与绕坝渗漏等问题的结论,并根据施工地质编录,叙述开挖施工时发现的地质现象和问题,评价前阶段的工程地质结论,如施工阶段与前阶段结论出入较大,则应修改原有的工程地质结论、处理措施和各种建议数据等,并加以详细说明。 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阐明基础与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情况和质量,以及遗留的问题。 第四章 引水线路的工程地质评价第五章 其他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评价 第六章 天 然 建 筑 材 料 通过天然建筑材料的开采和使用,核定设计阶段对其质量、储量等方面的结论。说明施工所发现的问题和补充勘察方面的资料,对勘探和施工开采进行评价。结 论 概括水库和各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天然建筑材料质量、储量的结论,对所选择的各建筑物位置、轴线给予评价。评价地基开挖、清理和处理的质量,并简述工程验收时地质方面的主要意见。提出水库、坝址、引水线路、厂房和其他建筑物尚存在的地质问题,预测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可能变化的情况,以及运转期间应注意观测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附件一 图 例说 明 本图例仅选编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未包括的部分,可根据当地特点,参照本图例的编制原则自行制定。 各类地质图的着色,一般按地层自老至新,色谱由深至浅的原则。小比例尺地质图可遵照国家地质总局编制的五万分之一地质图色标;大比例尺地质图的着色,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拟,但同一工程各阶段应力求统一。火成岩一般由超基性到酸性,采用由深至浅的鲜艳颜色表示。同一类的侵入岩,时代愈新,着色愈鲜艳,色调愈明亮;对不利的工程地质现象,应采用醒目的颜色表示。各类地质图件所附图例框的大小,一般分为2.0cm1.0cm和1.5cm0.8cm两种,可视具体情况选用。 ()环境水对混凝土侵蚀性的标准 1. 本标准的应用范围 l)根据化学分析结果,确定环境水对1、2、3、4级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侵蚀作用时,当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含砂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的和抗硫酸盐的)所制成,其抗渗性标号应不低于B4。 2)选择能保证混凝土在已知环境水中具有耐水性的水泥。 3)当环境水根据本标准确定为具有侵蚀性时,需要规定特别措施来加强混凝土结构的耐水性。 2环境水侵蚀性的种类和特征 天然水的侵蚀性,应根据下列特征判断: 1)重碳酸盐碱度(暂时硬度)一溶出性的侵蚀。 2)氢离子含量(根据pH值判断)一般酸性的侵蚀。 3)游离碳酸含量硫酸性的侵蚀。 4)硫酸盐(SO4-2)含量硫酸盐性的侵蚀。 5)镁离子(Mg+2 ) 含量镁化性的侵蚀。 3环境水侵蚀性的标准 1)环境水的定量分析,应依照表9中所列之测定项目进行。 2)环境水的侵蚀性,系将水的化学分析结果与表2表8中所列之侵蚀性标准经过比较而确定;侵蚀性标准考虑了结构物的大小、水压力、混凝土周围土壤的渗透性和水泥的种类。注:混凝土周围的土壤中没有水渗过时,则对于渗透系数大于10md的土壤, 环境水的侵蚀性标准采用表2表8中土壤渗透系数从100.lmd的数值;而对于渗透系数从100.lmd的土壤,环境水的侵蚀性标准则采用表2表8中土壤渗透系数小于0.lmd的数值。 3)根据第2)项的规定,所得到环境水没有侵蚀性的结论,为最后的结论。 环境水有侵蚀性的结论,对于溶出性的侵蚀,一般酸性的侵蚀、碳酸性的侵蚀及镁化性的侵蚀是最后结论。 根据第2)项规定得到的关于环境水有硫酸盐性的侵蚀的结论、对于1、2级建筑物以及对于混凝土工程量很大的3、4级建筑物,建议在试验室中按照有关标准“水工混凝土拌制所用材料的试验方法”,用已知环境水进行补充水泥耐水性试验,试验室应具备适当的设备和熟练的试验人员,以保证获得质量高的试验结果。侵蚀性根据耐水性系数的数值来确定,如果耐水性系数小于0.80,则应认为该种环境水是侵蚀性的。 4)拌制水工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当经过选择,使已知环境水在本标准规定的各种侵蚀性特征方面,对于所选择的水泥不具有侵蚀性。 5)如果根据第2)项和第3)项的规定,环境水对于所选择的水泥具有侵蚀性(即使是在一种特征上具有侵蚀性)。则应采取特别措施(防水层、采用密实性大的混凝土;采用保护壳板;降低渗入建筑物的水分的侵蚀程度;排水设备等),以保证混凝土的耐水性。注:选择保证混凝土耐水性的方法时, 须有特别的根据。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59

    注意事项

    本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内业整理规程 (试行).DOC)为本站会员(fz****2)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