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及其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9921231       资源大小:20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及其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毕业论文.doc

    中工信商2015-JX1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及其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系 (部)政法与传媒系专 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年 月 日 摘 要 全文共分四章来论述:第一章是对电视纪录片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以及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发挥得巨大作用,通过分析来阐述电视纪录片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分析了其发展面临的瓶颈,并举例阐述了解决其艰难处境的方法。再一次论证了电视纪录片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三章将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影响,等四方面论述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模式;并详细的分析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能够抓住受众心理的新颖的艺术表现特色。第四章从受众视角,精准定位平民需求;信念坚定,团队协作严谨负责;实地调研, 创新策略培养受众;转变策略,高效模式复合营销;立足创新, 经世致用商业运作;等方面来详细论述舌尖上的中国创新性的营销推广模式。第三章和第四章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最后结论通过再次分析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艰难处境揭示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国产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带来的启示。关键词 传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 艺术表现特色 推广模式IPick to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o discuss: the first chapter is summar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documentary,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V documentary in sprea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played a huge ro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elevision documenta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econd chapt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nd expounds the ways to solve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nce again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V documentary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third chapter will spread from the main body, communication cont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ommunication effect, are discussed in four aspects: the spread of television documentary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mode;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V documentary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to capture the audience psychological novel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fourth chap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dience, precise positioning civilian needs; Firm faith, team work is rigorous; Field investigation, innovation strategy training audience; Complex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efficient mode of marketing; Tool based on innovation, practical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so on to detail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innovative marketing mode. Chapters 3 and 4 are analyzed in detail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the key to success. The final conclu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is facing a difficult situation again reveals the TV documentary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elevision documentary communication brought by the enlightenment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marketing modelII目录引言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1.3 研究思路及方法2第1章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及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21.1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21.2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3第2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发展状况32.1 中国传统文化概念32.2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4第3章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模式43.1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主体43.1.1 制播分离体制下的团队合作53.1.2 分集导演负责制53.2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内容53.2.1 主题的精心选择与深度开掘53.2.2 润物无声的情感传递63.2.3 精致时尚的审美追求63.3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渠道63.4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影响73.4.1 国内影响73.4.2 创收视新高 73.4.4 网络影响73.4.5 海外影响8第4章 舌尖上的中国对国产纪录片发展和传播文化的启示84.1 平民视角,精准定位受众需求84.2 信念坚定,团队协作严谨负责84.3 实地调研,创新策略培养受众94.4 转变策略,高效模式复合营销94.5 立足创新,经世致用商业运作9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III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传统文化观念淡漠,舌尖上的中国的价值内涵和推广模式等方面的成功使其成为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一座崭新的里程碑。它的成功不仅增强了纪录片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引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使我们以新的视角认识,熟悉,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为国产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加完善的传播模式和推广手法,为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国内研究现状 (1)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过程的研究 主要作品有方方的中国纪录片发展史,非常客观并且详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我国电视纪录片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2)对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访谈及创作经验等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朱江、梅方联合著作的中国纪录片档案,该书收集了纪录片创作者的心得,为初入者提供经验;此外,还有朱坤的对话中国新锐导演等。 (3)对电视纪录片创作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张欣然的中外纪录片比较对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经验之谈,为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包裹的经验和借鉴。2. 国外研究现状(1)对纪录片创作本体的研究 这类研究的侧重纪录片的真实性:安德烈夫的摄影本体论,此外,还有威廉姆斯的没有记忆的镜子、埃尔文的合法的手段纪录电影与历史等。(2)对纪录片功能的研究 这方面的国外著作主要有:格逊的纪录片的原则,认为纪录片应发挥认知育人的功能。此类著作还有,吉加·托夫的托夫论纪录电影,认为纪录片可以更真实的反映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研究电视纪录片的资料大多集中于纪录片的题材选择、类别设定、文化价值等方面。此外,目前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对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将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带来积极借鉴价值的资料依然比较匮乏。1.3 研究思路及方法(一) 研究思路 第一章是对电视纪录片特点及其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以及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 第二章详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并简单分析了改变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的途径;第三章将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影响,等四方面论述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模式;第四章从受众视角,精准定位平民需求;信念坚定,团队协作严谨负责;实地调研,创新策略培养受众;转变策略,高效模式复合营销;立足创新, 经世致用商业运作;等五个方面来论述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国产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启示。(二)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本文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纪录片影视作品两类。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个案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进行个案分析,阐述其制作方法与传播特色,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将来的发展与繁荣提供诸多借鉴。 3.学科研究法 本文运用纪录片创作原理、传播学的一些理论、美学、营销学、心理学、电视艺术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该论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第1章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及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1.1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电视纪录片是指运用影像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日常生活的一种艺术行为,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影视作品。真实地记录事件原貌,客观再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具体细节的具体行为。电视纪录片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一、多元性 首先,是内容的多样性,电视纪录片可分为时事跟踪、社会新闻、文献纪录、自然纪录、专题报道、热点聚焦等各种各样的纪录片,还包括新闻功能、文娱功能、社教功能、服务功能等等。其次,是受众的多元性,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已经走进各家各户,看电视早已成为居民们休息娱乐,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二、人文性 为人民服务是电视纪录片的宗旨,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彰显“以人为本”人文精神。1.2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电视纪录片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任,但是在向国外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道障碍,即由于中国与西方在文化背景、风俗传统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受众接受方式南辕北辙。因此,有效的对外传播要有一种“内外区别对待”的意识。在宣传中突出“世界价值”,要有一种远见,即“全球眼光”。电视纪录片作为具有真实品质、文化底蕴、人文关怀的影视作品,在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高效的价值和作用。其自身纪实,写实的特性更使其成为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效果极佳的一条途径,并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从已有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作品来分析,纪录片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并且,随着近年来纪录片的繁荣发展这种作用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第2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发展状况2.1 中国传统文化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演化所凝聚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文化,为华夏民族世代所继承弘扬的、具有鲜活民族特色的、历史悠长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用辛勤和知识创造了华夏文化。一直影响到今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2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我们发现,香港的字典里没有仁字,所以我们决定把学校起名叫树仁。”胡鸿烈在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上这样说。 这位老人的话不仅是一种触动,更是一种全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崇高操守。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再难听到这样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极度认真、负责的声音了。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生活却日渐匮乏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被我们遗弃。春节的对联被人遗忘,国粹京剧也被人抛弃。“四书”“五经”等优秀古籍,也没有多少人翻阅了。这些原本属于我们的精髓,现在只能躺在被遗忘的角落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正在被我们遗弃,而外来的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洋节日却逐渐攻占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位置。 在烽火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被遗弃,而在和平盛世的现今,传统文化却被渐渐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幸好还有像胡鸿烈这样为捍卫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人,并为我国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地努力着,不断地发光发热着。同时,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我国传统文化才能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得以延续发展。此外,日益发展繁荣的电视纪录片也日渐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电视纪录片京剧播出之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一点验证了京剧的爱好者和关注者们依然很多这一事实,不仅让炎黄子孙重新认识了国粹“京剧”,更将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之宝推出国门走向世界。也彰显了电视纪录片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揭示了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进步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之间依存共进的关系。第3章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模式3.1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主体 一部电视纪录片的初期制作到最后创作完成创作主体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题材选定,主题提炼到纪录片的结构,宣传等方面,创作者们都必须积极努力发挥个人能动性,才能创造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3.1.1 制播分离体制下的团队合作 制播分离是指电视台的编制走出传统模式,节目负责人自身要独立于行政干预之外,能动性的根据观众需要制作节目,并独立完成电视栏目创作的全过程的一种模式。3.1.2 分集导演负责制 舌尖上的中国敲定拍摄大纲初期,前期经过了详细周密的文献资料调查工作。依照西方美食学的研究成果,将片子分为七小集。并采用了分集导演负责这一创新制度。每集的拍摄只表达一个规划,每一集的导演需要按照自己的主题和方向,创作该集的拍摄构造与文案创作。执行总导演需要按照拍摄进度表,实行对分集编导工作进度的监督与管理。在组建的创作团队中,每个分集的负责人,并不都具备制作纪录片的丰富经验,虽然他们每个人的创作观点大不相同,创作风格特点也迥然相异,但经过协商,合作,努力,终于圆满的完成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3.2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内容3.2.1 主题的精心选择与深度开掘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秀色可餐”的美食类电视节目,更是一部“精深”的人文社科类纪录片。它充满浓厚的人性关怀、人文精神,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灵魂触动和情感共鸣。这是它取得收视长虹的重要因素。”美食是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共有的追求,它的创作团体发现了这个表面看似“世俗”的题材背后所隐藏的“高雅”的传播价值。美食类题材可雅可俗,可收可放,不论怎样它都牢牢吸引住了普通百姓甚至社会精英的眼球。饮食虽然是个比较俗的题材,但它与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等的相互交汇,糅和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社会生活,深入探究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历史发展进程和时代变迁中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某种延续,进而发掘出更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3.2.2 润物无声的情感传递 “我们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在做这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如是说。每集50分钟,总共七集的舌尖上的中国用了大量篇幅在找寻“中国美食的一个交集点”。例如转化的灵感通过食材的变化和升华,让我们欣赏自然的魔力和美食的魅力;时间的味道这一集讲述了在手艺的传承中,贮藏了浓厚的情怀;厨房的秘密通过展示不同的中西饮食文化展示了“中西名家们”烹调技艺的炉火纯青;我们的田野讲述了从餐桌回归自然的美食文化,暗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每一小集用几个故事串联起来,串成一条主线,而这一条主线最终将指向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3.2.3 精致时尚的审美追求 舌尖上的中国堪称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在受众中好评如潮。在剪辑方式上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纪录片节奏沉稳,冗长的特点。代之以活泼、张弛有度的剪辑手法。每一小集数分钟的开篇导语,镜头节奏非常轻快明了、画面信息量也很丰富,能够迅速将观众带入情境,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其中。 利用剪辑技巧这种方法拓展故事的吸引力是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的惯例,舌尖上的中国同样大量采用了这种手法,一个故事中常常穿插着另一个故事,即一个故事正在讲述的时候突然另一个故事又展开了,两个故事交替进行。比如,大家正在看查干湖老渔把头能否在冰湖中打到鱼?正当大家心里充满了疑惑,聚精会神看着渔网被缓缓拉上来焦急的等待着真相时,下一秒钟镜头突然又跳到了另一个同时进行的故事中,这就给观众造成了视觉悬念,这种吊人胃口的讲述技巧,协调了全片观赏的节奏,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3.3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渠道 自开播以来,舌尖上的中国一路备受好评,网络电视、微博,博客、手机视频等新兴媒体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收视方式来看,根据央视视频网站的统计,已经超过77%,的观众是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电视观看的,而通过传统的电视平台收看节目的观众还不足23%。从播出前的微博宣传,到利用网络发布最新视频等方式,舌尖上的中国与新媒体形成良性的互动,创造了互利共赢的奇迹。 此外,舌尖上的中国开播仅仅数天,在乐视视频中,点播次数已突破800万次,评论也超过4万条,爱奇艺的播放量更是超过1200万次。这部央视晚间播出的纪录片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除了节目本身细致精湛的创作之外,巧妙借助新媒体,也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3.4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影响3.4.1 国内影响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就引发社会各阶层受众的热烈探讨并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传播史上的一大标杆性奇迹。3.4.2 创收视新高 据央视索福瑞(CSM)数据统计,该片平均收视率达到0.581,平均收视份额为 4.861,日收视率最高达0.85,和之前播出的BBC 纪录片生命收视几乎持平。比同时段播出的其他电视栏目超出了30%,创下了近年来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峰。 3.4.3 引发热议 虽然是在晚间非黄金时段播出的,但是它却以其自身独有的魅力和吸引力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饮食文化追逐与探讨。其中,有人赞扬,有人反思,但不可否认的是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以展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并有着精神启蒙价值的纪录片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引导力与指引力。3.4.4 网络影响 当今新媒体日益发展壮大,舌尖上的中国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在新浪微博上,有关“舌尖”话题的讨论高达百万条,点击量高达上千万。另外,“舌尖上的母校”等话题更是引爆全国,成为人们争先效仿的“舌尖体”,其博文转发量也令人惊奇不已。甚至在豆瓣网站上的评分高达 9.8,在天涯论坛也引起了“舌尖文化围观”现象。此外,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还带动了美食经济的发展,片中的美食在淘宝网络上的订单量也迅速增长。除此之外,“舌尖上的旅游”等相关产业也得到延伸和迅速发展。3.4.5 海外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和全球化,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在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了海内外的特别瞩目,许多海外的电视机构纷纷向央视订购该片的播映权。 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如同是对我们进行了一场传统文化的洗礼仪式,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文化洗礼。通过对美食细致的镜像展示,我们看到的是蕴藏在中华文化最深处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信仰、审美趣向等最鲜活的展现。片中表达了对普通平民百姓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念的礼赞。这股强劲的旋风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各种收益,美食文化的传播激发了全国餐饮行业的蓬勃崛起,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磅回归更以其生生不息的力量唤醒了中华民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第4章 舌尖上的中国对国产纪录片发展和传播文化的启示4.1 平民视角,精准定位受众需求 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是很常见的,以往展现美食的纪录片,更多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程序。而舌尖上的中国却另辟蹊径,放弃了以往纪录片“宏大”的叙事手法,代之以伴随着轻快明了的节奏感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平民小小视角”。 主创团体将人文味与生活味“和谐”搭配,成为该片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国饮食这样一个庞大又过于繁琐的题材,该片制作团队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决定用一些小线索小细节串联起片中的故事,这种相互串联的方式,打破以往“就食物谈食物”的传统模式。叙述方式上,该片偏向故事化,细节化,趣味化打破了以往纪录片宏观叙事的宏达手法,展示了生活中那些随处可见的食物它们鲜为人知的一面。4.2 信念坚定,团队协作严谨负责 舌尖上的中国是我国第一部使用高清技术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用高清技术将制作美食的过程一一还原到极致。翻炒、拍打等生活中厨房里普通的细节动作都被细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此外,舌尖上的中国的制作还是按照国际通行模式,每一集节目镜头运用量达到了1400个,节奏快,信息量大,基本上10分钟讲一个故事。从接任务到播出,该片用时14个月,全国拍摄点80个,导演8人,摄影师20人,参与拍摄和剪辑的将近40人,总导演陈晓卿负责统筹调度和监督。分工明确的创作流程也保证了片子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4.3 实地调研, 创新策略培养受众 舌尖上的中国的高收视和主流观众的回流有着紧密的关系。搜狐新闻中心随机对2600多人进行了调查,发现2013年有高达75.9%的受访者看到一部或多部纪录片,没看过的人仅有24.1%,这说明了纪录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拥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一批精良作品的出现及时满足了观众对电视纪录片的渴求,同时也表现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文化中精品的渴望和期待。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打动人心,首先在于它能引起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心理认同,这种认同既包括内容上的认同,也包括价值观的认同。 其次,用受众的眼光来思索。用受众的眼光来看问题,就是要从最能影响受众的角度去思考,只有触及受众的神经点,才能被观众认可。4.4 转变策略,高效模式复合营销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在2012年戛纳电影节中大放异彩,是因为它独特的营销策略,打破了以往纪录片“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宣传窠臼。 一是标题营销,惹人注目。一个惹人注目的标题是对节目内容的再次升华,是决定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更是抓住观众眼球,进行节目营销的重要因素。 二是微博宣传,创新策略。舌尖上的中国在开播前早已在微博上进行了有计划的宣传,播出期间又不断地更新信息,所以积攒了大量人气,连续多天占据微博热门话题头榜。此外,加上网友们,“舌粉们”自发组织的“晒零食”、“晒夜宵”等活动,让“舌尖”越来越热,“舌尖”文化越来越火。4.5 立足创新, 经世致用商业运作 舌尖上的中国深入发掘了纪录片的“商业”潜质,不再是简单地满足宣传需要,也不仅仅表达精英阶层的思想,更不只是简单迎合普通大众的收视需求,而是尊重市场的发展和需要,立志打造一部具备竞争力和传播力的业界精良之作。 首先,在全社会进行选题招标,2013年8月央视纪录频道首次公开面向社会机构和社会团体举行招标活动。在全社会内进行选题招标活动,不仅能让受制于体制的导演们有了创作的激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了纪录片制作的现代化步伐。 其次,拓宽多种销售渠道,以往电视纪录片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国内外的电视机构,电视纪录片的销售也主要靠这些电视机构来购买播出权。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飞速繁荣发展,网站纪录片等视频播放平台的迅速崛起成为了电视纪录片销售播放的又一大平台。国内外多家视频网站开始争相购买纪录片的播放版权,视频网站对电视纪录片的极大地需求量为电视纪录片的销售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平台。 结论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就美食类题材进行的一次成功创作的实践。作为一部美食类电视纪录片,它用极致影像画面将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民俗风貌展现了出来,为大众带来一道浓郁的视觉盛宴,展示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巨大魅力和感召力。同时,它也是主流媒体帮助我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一次成功实践,同时它也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在创作水准、策划营销,传播推广,以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诸多借鉴。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正处在发展的瓶颈期,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冷落,传承传统文化的这种观念也逐渐淡薄。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发展前景。电视纪录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艰巨任务。虽然,目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棘手的问题,但它仍然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对于那些立志要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的创作者们,他们需要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寻找纪录片创作的更好的方向,还要不懈的进行探索,努力的发展创新并且还要最大程度的贴紧受众的心理,让受众能够在片中找到灵魂的寄托发现情感的共鸣,使电视纪录片成为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传播我国国家新形象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传播价值到营销模式,再到美学追求都为国内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借鉴。尽管,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较为成熟的国外纪录片相比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整体还处在发展转型的瓶颈阶段,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只要我国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还将继续探索、拓展,创新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模式,传播方式与营销手段,就能把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走向国际舞台。但无论如何创新,我们都不能并且不会丢掉我们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或者抛弃掉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的浓厚感情,这也许才是舌尖上的中国带给我们的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启迪。参考文献1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2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二十世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方克立.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中国传统文化故事【M】.天津: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 (2010年8月1日)5迈克尔·拉毕格(美)著何苏六等译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6纪录片与传播文化【J】.凤凰网历史,2010年04月24日7贺明,范松楠.从文化视角评析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现象【J】.视听界,2013年1月16日8李亚.论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接受与认同【J】.人民网,2013年11月14日9从数据评析舌尖上的中热播现象【J】.新华网,2013年01月16日10舌尖上的中国影评丢豆网,【J】.编辑:影评小组,2012年6月3日11任秀桦、陈朋.舌尖上的中国的营销策略【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2朱伟.舌尖上的中国的独特传播【M】.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13熊活镖.谈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处境【J】.道客巴巴,20101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出路【J】.现代化新论续篇的评论,2011年12月18日15舌尖上的中国引起轰动的启示【J】.南方日报(广州),2014年4月23日致谢 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知识掌握的不足,经过了千修万改我的论文总算完成了。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罗锋老师。他从论文的选题、再到后来论文的具体写作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罗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学术研究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这里还要衷心感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他们的督促和指导下,我才能圆满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心中不免有些不舍和伤感,不舍我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校园,不舍这些年谆谆教导我们的老师,不舍四年来我们相互扶持,相互进步的挚友,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 我很庆幸能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信商的良师,是他们传授给了我新的知识,也很庆幸能遇到能够陪伴我成长的挚友们,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做人道理。非常感谢这一路走来都有你们,感谢你们带给我的知识,感动,还有温暖。 11

    注意事项

    本文(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及其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