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pdf

    • 资源ID:32041887       资源大小:53.9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pdf

    精心整理欢迎下载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表任命的:授、拜、除、封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ju n 表恢复的:复、还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3、表人物个性的:耿、 (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ju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12、表主管的:知、典、主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d、粜ti o、廪、荒、欠收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16、表食物的:糗qi、馔、肴、膳、羞(馐) 、蔬、果、脂膏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免冠、带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t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27、表暗中的:阴、间、密28、表诬陷的:中、谮、诬29、表朝见的:朝、觐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39、表监狱的:囹圄、狱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41、表告别的:辞、别、谢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47、表囚犯或战俘的:南冠、楚囚文言文中表年龄的词语垂髫 ti 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 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 (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髫ti o年:童年。髫ti o龄:童年。稚:称年龄小的为稚。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及笄:笄 j ,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 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 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 岁束发而冠,女子15 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 、 “加笄”。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古稀:古代人活到70 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 岁为“古稀之年”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皓首:白头,指年老。姥mu: 年老的妇人。暮齿:晚年,暮年。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 、 “对怎么办” 、 “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 “如何(何如) ” 、 “奈何”、 “ 若何(何若)” 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 ” 、 “为什么”、 “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 、 “若之何”、 “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 (处置,安顿 )”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 “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 “独耶” 、 “独哉”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4、 “何也(何也) “、 “何哉(何哉)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 “什么呢?“、 “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 “何(奚)以为”(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 、 “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 ?季氏 )6、 “何之有” 是“有何” 的倒装, “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 ?公输 )7、 “安乎” 、 “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 ?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 ; “何若” “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 “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何如”单用,相当于“怎样”“哪个”。例:“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 ( 史记 ?张释之列传 )译: “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 “忠厚长者。 ”因问明帝: “长安何如日远?” ( 世说新语 ?夙愿)(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 “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 “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 ?汤问)3、 “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哉(也) ”的意思是“为什么呢?”、 “什么呢” 、 “怎么能呢” 。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4、 “岂乎(哉)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怎么呢?”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5、 “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6、 “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7、 “独耶” 、 “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8、 “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9、 “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 墨子 ?公输)夫晋,何厌之有?“何有”单用,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 “有什么关系” 。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0、其乎 (邪),译为“难道吗?”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11、 “安乎”、 “安哉” 连用, 表疑问,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 、 “哪里呢” 。12、得无乎,反问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 、 “邪”、“耶” 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 、 “莫非是吧” 、 “能不吗” 。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 触龙说赵太后 ) 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同样的结构还有“得非与”“岂非与” ,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13、 “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 14、 “(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 15、 “无乃与” ,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16、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1、 “一何”可译为“何等”、 “多么”。2、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赐,汝来何其晚也?3、 何之, 可译为“怎么这么”或 “怎么这么” , 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例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4、 “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五)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 “唯(惟)为”,可译为“只” “只有”“惟独”。例:天生万物,唯人为贵。2、 “唯(惟)所”,可译为“任凭” “随便” 。例:臣有三剑,唯王所用。3、 “非惟抑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表递进语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六)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1、有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2、 “若其”相当于“假如”。例如: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 晋书?周浚传)(七)表选择语气:1、 “与其孰若(无宁 )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 。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2、 “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 教战守策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4、 “非则” , “非而” ,相当于“不是就是”, “不是却” 。例:非死则徙尔。 (柳宗元捕蛇者说 )非字而画。 ( 促织)(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1、 “得无乎”“无乃乎” 意思是“该不会、 莫不是、 莫非、恐怕、 岂不是、 只怕是吧” 。 如:无乃尔是过与?2庸乎,译为“哪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 (还是 )比我小呢 ? 3之谓也, 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4 “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九)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1、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的(人、物、事 )” “是什么”。例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 2、有以、无以,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例如:项王未有以应。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从”可译为“没有办法”或“不能”。 (有所以、 无所以)3、无以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例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十)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1是故,是以,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以此”、 “是用”、 “用是”、 “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 ) 2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的方法”或“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 “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 “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4、 “且且” ,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例: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史记 ?淮阴侯列传 )5、 “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例: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6、 “以为 “表判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 “、 “把当作 “、 “凭借(依靠) 作为“等。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庄子秋水)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7、 “因遂”,相当于“于是” 。例如: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 ( 史记 ?刺客列传 )8、 “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 , “在这件事上” “从这时起”“在这种情况下” ;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 。9、 “之类”“之属”“之伦”“之徒”,相当于“这一类的”。10、有者,译为“有个的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11、唯(惟)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 其中“唯(惟) ”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 “只” ;“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 +前置宾语”。 例: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 ?襄公十四年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二)古代汉语里, 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某种比较固定的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 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 、无以(没有 .用来) 、有所(有 .的) 、无所(没有 .的) 、比及(等到 .的时候)、为 .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 、如 .何(把 .怎么样) 、得无 .耶(大概 .吧、恐怕 .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 、何 .之(怎么 .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 、不亦 .乎(不是 .吗) 、得无 .乎(难道 .吗) 、孰与、孰若(跟.相.)何 .为(为什么 .呢)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词组,他的中间有的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大致可以分为七类:1、表达陈述语气的有: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2、表达疑问语气的有: “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3、表达反诘语气的有: “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4、表达推测语气的有: “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5、表达感叹语气的有: “何其、何之、何等”等;6、表达否定语气的有: “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7、表达比较语气的有: “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 ”等。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三)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经常结合起来使用,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由于世代沿用, 就成为种用法和结构都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这些固定格式,表示的意义是固定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句意。固定句式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六种:一.表陈述语气的固定格式常见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 .用来) 、有所(有 .的) 、无所(没有 .的) 、比及(等到 .的时候)、为 .所。1以为,以为。如: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以为”可以是动词, 译为 “认为”, 更多的时候是像上例一样, “以 (之)为” 的省略,与 “以为”一样,翻译为“把(用)当作 (做)” 。2所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此世所以不传也。 ( 石钟山记 ) ;“所以”表示原因时,译为“的缘故”,如上例;表示手段和目的时,译为“用来的(方法 )” 。3. 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 “无法” 。 )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二、表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1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在句中,这些词一般表示询问人、物、事情怎么样或询问做法、打算怎么样,基本上都译为“怎么样”。2如何。如: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 在句中,“如何”翻译为“对怎么样”。3何所。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 在句中,“何所”一般译为“所者为何”。4. 何为“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 “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此外还有奈何(怎么办)、得无 .耶(大概 .吧、恐怕 .吧)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三、表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固定的常有:何之有?、不乎?不亦乎?、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1何之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 这种格式的反问话气较强烈,一般译为“难道有吗”。2不乎?不亦乎?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这两种格式表示的反问语气较弱,般译为“不也是吗”。3何以为?“何”是疑问代词, “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 “为”是语气助词。 “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四、表选择的固定格式固定的常有:其邪?其也、孰若、与其孰若等等。1其邪?其也。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这种格式在表示选择的复句中使用,一般译为“是呢,还是呢”。2孰若。如: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邪?(童区寄传 ) 在句中,“孰若”译为“何如,哪里比得上”。3与其孰若。如: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在句中,“与其孰若”可以译为“与其不如”或“与其哪比得上”。五. 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固定的常有:得无乎(耶)、无乃乎。例如: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同吧”,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 ,“得无乎(耶) ” 、 “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都表示推测、估计。只是例句除了表测度外,还带有委婉否定的意味。六.表感叹的固定结构固定的常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释为“多么”。例如: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3.痛定思痛,痛何若哉! ( 指南录后序 )古文中的固定格式,情况比较复杂, 对此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整理,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对我们学好古文肯定会大有帮助的。其他固定句式还有:见于:相当于被动句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是之谓:判断句,可译作“这就叫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pdf)为本站会员(H****o)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