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优质实用课件精选——八纲辨证课件讲义.ppt

    • 资源ID:3258534       资源大小:577.50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质实用课件精选——八纲辨证课件讲义.ppt

    ,第七章 八纲辨证,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概念 (一)八纲 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它是通过四诊,掌握辩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症候,称为八纲辨证。 分为四对矛盾,八个方面。 表里:病位深浅。 寒热:病情性质。 虚实:邪正斗争关系。 阴阳:病证类别。,(二)八纲辨证 对诊法所获的临床资料,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其病位深浅,病性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类别的辨证纲领。 简称以八纲为纲的辨证方法。 (三)重要意义: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适用于一切疾病的辨证,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辨证的准绳。,二、八纲辨证源流,1、内经中只有散在论述,无“八纲”之名。 2、伤寒杂病论已具体运用八纲进行辨证,如方隅医林绳墨说:“究其大法,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此乃后人之评价,未正式提出八纲之名。 3、明代正式提出八纲辨证的概念和内容,仍未确定八纲的名称。 (1)陶书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有“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的提法。 (2)王执中伤寒正脉有“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3)张三锡医学大要“仅得古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曰实。” (4)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提出二纲六辨。,4、近人祝味菊伤寒质疑正式提出八纲之名。 “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 5、中医学院二版教材,将八纲列为专章讨论。,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 1、表里概念: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 2、表里病位划分: 表:躯壳。包括: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包括:血脉、骨髓、脏腑。,3、表里的相对性: 躯干:表,躯壳;里,脏腑。 脏腑:表,腑;里,脏。 经络脏腑:表,经络;里,脏腑。 经络:表,三阳(手、足三阳);里,三阴(手、足三阴)。 皮肤筋骨:表,皮肤;里,筋骨。,4、表里意义: 辨病位:表:病位浅、外。 里:病位深、内。 辨病势:表:病轻,入里加重。 里:病重,出表减轻。 5、适用范围: 任何病可辨病位表里,外感病尤为重要。,(一)表证,1、概念: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病位轻浅,表现以恶寒发热为主的轻浅证候。见于外感病的初期,特点:起病急、病程短。 (1)外感六淫、疫疠等邪气。 (2)自外而入,两大途径。 (3)病位轻浅。,2、病因: 外感六淫、疫疠等邪气。 3、特点: 起病急,病位浅, 病程短,病情轻。,4、临床表现,主症: 恶寒卫阳被遏。 发热卫阳浮表。 头身疼痛经络阻塞 苔薄白邪未入里 脉浮脉气外鼓 兼症: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喉痛、咳嗽肺卫失宣,5、证候分析: 总病机:外邪袭表,邪正相争。 6、审证要点: 新病、恶寒发热并见,脏腑症状不明显。 7、辨证注意: (1)病因:必须外感邪气。 (2)寒热:寒热并见。 (3)病位:表证大多病位表浅,但病位表浅者不一定为表证,如某些疮疡、皮肤疾病。 (4)脉象:表证大多脉浮,有表证脉不浮者,或脉浮不一定主表。,(二)里证,1、概念: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疾病深入于里的一类证候,有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凡不是表证,半表半里证的均可属于里证。 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 2、病因: (1)由表入里: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 (2)直中于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直中。 (3)内伤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直接损伤脏腑。 3、病位: 在腑,在下,在气:病位浅。 在脏,在下,在血:病位重。,4、临床表现:表现复杂,难于确定代表症状。 参考症状: 壮热、口渴、心烦。 胸痛、腹胀、腹满。 苔黄、厚、腻。 脉沉。 5、审证要点: 无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起病较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三)半表半里证,1、概念:指病变既非在表,又非在里,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表现以往来寒热为主的证候。主要见于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 2、病因:感受外邪。 3、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口苦,咽干,目眩。,(四)表里证鉴别要点,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 病程 新病,病程短 久病病程长 新病,病程短 寒热 发热恶寒并见 但寒不热, 往来寒热 但热不寒 常症 头身疼痛 咳喘心悸 胸胁苦满 舌象 少有变化 多有变化 少有变化 脉象 多见浮脉 多见沉脉 多见弦脉,(五)表证和里证的关系,1、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除初病见表证又见里证外,多因表证未解,又及于里;或本病未愈,又加标病,如本有内伤,又加外感,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之类等。常见的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 2、表里出入:(1)表邪入里:表邪不解,内传入里,是病势加重,多因机体抗邪能力降低所致。(2)里邪出表: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是病势减轻,多因治疗护理得当,机体抗邪能力增强而成,如内热烦躁,继而发热汗出,或见出疹点等。,二、寒热辨证,1、寒热概念: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寒热反映阴阳偏盛偏衰(病机)。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反映属阴属阳(病性) 2、寒热的相对性 狭义:指寒热证候、寒证、热证。 广义: 气候:夏热、冬寒。 病因:寒邪、热邪。 症状:寒象、热象。 证候:寒证、热证。 治则: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药物:寒凉药、温热药。 病机:阴盛则寒、阳盛则热。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3、寒象热象与寒证热证的区别,(1)概念: 寒象热象是疾病反应于外的单个症状和体征。 寒证热证是对症状体征辨证所得的综合结论。 (2)区别: 寒象热象是疾病的表面现象,不一定反映本质。 寒证热证是疾病某一阶段的本质反映。 (3)联系: 一般情况下,寒象热象是组成和诊断寒证热证的主要依据,寒象可见于热证中,热象可见于寒证中。 复杂情况下,寒象热象可能以虚假掩盖疾病本质,出现真寒假热的证候。 4、适用范围:外感内伤疾病适用。,(一)寒证,1、概念:指感受寒邪,阴寒偏盛或阳虚阴盛,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过服生冷所致。包括有实寒、虚寒、表寒、里寒之分。 2、病因: 实证: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 虚证:内伤久病,阳气耗伤。,3、临床表现: 症状:恶寒喜暖,畏寒冷痛,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稀,面色白。 舌象:舌淡苔白而润。 脉象:迟、紧。,4、证候分析 总病机:阴寒内盛,阳失温煦,津液未伤。 失于温煦:恶寒喜暖, 肢冷踡卧,冷痛, 面色淡白,舌质淡白。 津液耗伤: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 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溏稀, 舌苔白而润。 寒主收引:脉迟或紧。 5、审证要点:寒、凉、稀。,(二)热证,1、概念:指感受热邪,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包括实热、虚热、表热、里热证。 2、病因: 实热:外感热邪,或寒邪郁而化热。 过服辛辣温热之品。 七情、饮食化热。 阳气过盛。 虚热:内伤久病,阴液亏损。,3、临床表现 症状: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面赤烦躁,痰涕稠黄,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象:舌红苔黄,干燥少津。 脉象:数脉。,4、证候分析 总病机:阳热偏盛,津液被耗,热迫血行。 热炽火炎:发热恶热,喜冷, 面赤,烦躁不宁, 舌红。 热盛伤津:口渴喜冷饮, 痰涕稠黄, 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干燥少津。 热迫血行:脉数。 5、审证要点:热、黄、稠。,(三)寒证热证鉴别要点,鉴别 寒证 热证 寒热 恶寒喜暖 恶热喜冷 口渴 口淡不渴 口渴喜冷饮 面色 白 赤 四肢 肢冷踡卧 肢温烦躁 痰液 清稀 稠黄 二便 小便清长,大便溏稀 小便黄短,大便干结 舌象 舌淡苔白而润 舌红苔黄干燥 脉象 迟、紧 数,(四)寒证和热证的关系,寒热错杂:(1)上热下寒 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症候。如胸中烦热又见腹痛喜暖等。(2)上寒下热 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症候,如胃腕冷痛又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等。(3)表寒里热 (4)表热里寒 寒热转化: (1)寒证转化热证 (2)热证转化寒证 寒热真假:(1)真寒假热,阴盛格阳 (2)真热假寒,阳盛格阴。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是如实反映了疾病的本质。,三、虚实辨证,1、概念:辨别邪正盛衰的两大纲领。 反映正气强弱,邪气盛衰。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虚实的相对性。 3、虚象实象与虚证实证的区别 4、适用范围: 外感、内伤一切病证。,(一)实证,1、概念: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其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1)外感病邪。 (2)脏腑功能失调,充盈有余。 (3)病理产物蓄积。 邪气充盛,正气较强或未衰,邪正斗争剧烈。 特点:有余、强烈、停聚。,2、病因: (1)外邪入侵(风寒暑湿燥火、疫疠、虫毒)。 (2)脏腑功能失调。 (3)病理产物形成停聚。以致痰饮、水湿、淤血病理产物停留所致。,3、临床表现:症状复杂,范围广泛,很难代表。 (1)寒热显著,疼痛剧烈,咳喘明显,吐泻较盛,二便不通,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 (2)病理产物停留: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 (3)各种病邪,偏实病机:气滞、食积、血瘀。 4、审证要点: 新病、暴病、病程短,病情激剧,体质壮实。,(二)虚证,1、概念:指阴阳、气血、津液、精髓正气亏虚,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驰、衰退为主的各种证候。 正气虚弱,邪气不盛。 正气虚弱的程度划分: 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 2、病因: (1)先天不足。 (2)后天失养: 饮食失调,思虑太过,七情劳倦,房室不节,久病失治、误治。,3、临床表现:症状复杂,很难代表。 (1)阳虚: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稀。 (2)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骨蒸。 (3)气虚:少气短气,声低懒言,神疲乏力。 (4)血虚:面色淡白,唇舌色淡,爪甲不荣。 (5)津亏:口燥咽干,皮肤干燥,二便短少。 5、审证要点: 久病,病势缓,病程长,体质素弱,衰弱不足。,(三)虚实鉴别,鉴别 虚证 实证 体质 虚弱 强壮 精神 萎靡 兴奋 病程 久病,长,缓 新病,短,急 声息 声低息微 声高气粗 疼痛 喜按 拒按 腹胀 胀满时减 胀满不减 发热 五心烦热 蒸蒸发热 恶寒 畏寒 恶寒 二便 多失禁 多闭阻 舌象 质嫩少苔 苍老多苔 脉象 无力 有力,(四)虚证和实证的关系,虚实错杂:(1)实证夹虚 以实证为主,正虚为次,如外感风寒,经发汗致虚。(2)虚证夹实 如素体大虚,复感邪气。(3)虚实并重 正虚和邪实均十分明显。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虚实真假以脉象为依据,(1)脉象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浮候如何,沉候如何。(2)舌质的胖嫩与苍老。(3)言语发声的高低与低怯(4)病人体质的强弱,发病的原因,病的新久,以及治疗经过如何。,四、阴阳辨证,1、概念:是辨别病证类别的两大纲领, 2、适用范围:外感、内伤一切病证。 (一)阴阳是类证的纲领 1、阴阳是对病情的整体概括 根据阴阳的属性特点,能对疾病的病邪、症状、病性、证候特征进行归类划分,能使复杂的病情提纲挈领,化繁为简。 2、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阳:表、实、热,以实热为代表。 阴:里、虚、寒,以虚寒为代表。,(二)阴证:病邪:阴邪。 症状: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 病性:抑制,沉静,衰退,晦暗。 八纲:里、虚、寒证。 病情:变化较慢。,(三)阳证:病邪:阳邪。 症状: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 病性: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的。 八纲:表、热、实证。 病情:变化较快。 总之: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 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纲领。,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证候相兼 1、概念:八纲中性质不是相互对立的两纲证候同时并存。 广义:各种证候的相兼存在。 2、常见证型: 表实寒,表实热,表虚寒,表虚热。 里实寒,里实热,里虚寒,里虚热。 3、注意 (1)不包括相互对立的两纲同时并见,如表里,寒热、虚实等证,不属证候相兼。 (2)表虚证,临床上常以有汗,无汗区别,不等于疾病本质属虚。所以表虚寒证,表里虚寒证,实际是阳气虚弱所致的里虚寒证。,二、证候错杂,1、概念:八纲中性质相反相互对立的两纲同时并见。 2、常见证型: (1)单纯: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2)复杂: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同性: 表里实热,表里实寒。 表里同病,寒热同性,虚实相反: 表实热,里虚热;表实寒,里虚寒。 表里同病,虚实同性,寒热相反: 表实寒,里实热(寒包火);表虚寒,里虚热。 表里同病,寒与热,虚与实性质相反: 表实寒,里虚热;表虚热,里实寒(此种少见)。,3、注意 (1)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理论组合多种多样,临床实践不一定会出现。特别是表虚寒,表虚热的证候临床少见,组成错杂者更少。 (2)错杂证候存在的矛盾双方都反映疾病本质,不可忽略,即两种性质相反的证候同时并存,辨证应分清病位缓急,病性主次。,三、证候真假,1、概念:指疾病危重阶段,出现与证候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病情真象。 2、常见证型: 寒热真假,虚实真假。,(一)寒热真假,1、真热假寒 (1)概念:指内与真热,外见某些假寒的证候。 又名热深厥深,热厥。 (2)病机:阳盛格阴。 (3)临床表现: 假寒证:四肢厥冷。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或细数)。 真热证:高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干,脉搏有力。,2、真寒假热 (1)概念: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证候。 又名格阳证,戴阳证,寒厥。 (2)病机:阴盛格阳。,(3)临床表现: 假热证: 身热(自觉发热,或欲脱衣揭被)。 面红如妆(非满面通红)。 神躁不宁(必疲乏无力)。 口渴咽痛(但不欲饮,但不红肿)。 便秘(便质不燥)。 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 真寒证:胸腹不热,下肢厥冷,小便清长(尿少浮肿),下利清谷,舌淡。,鉴别要点: 内部、中心症状为准、为真。 外部、肢末症状为假象。 胸腹冷热:灼热为热证;冷而不热为寒证。 温疫论: 真热假寒 小便血赤 真寒假热 小便清白,(1)格阳与戴阳证的区别: 格阳: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寒热内外拒格。 戴阳: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汗热上下拒格。 (2)上热下寒与戴阳证 上热下寒:上真热下真寒,属寒热错杂。有两个性质的证候。 戴阳证:上假热下真寒,属寒热真假。只有一个性质的证候。 (3)外热内寒与格阳证 外热内寒:外真热内真寒,属寒热错杂。有两个性质的证候。 格阳证:外假热内真寒,属寒热真假。只有一个性质的证候。,(二)虚实真假,1、真实假虚 (1)概念:本质为实证,反见某些虚弱现象的证候,又叫大实有羸状。 (2)病机:大积大聚,经脉阻滞,气血不能畅达。 (热结肠胃,痰食壅积,湿热内蕴,瘀血停蓄) (3)临床表现: 假虚证 真实证 神情默默 语时声高气粗 倦怠懒言 动则舒适 身体羸瘦 胸腹硬满拒按 脉象沉细 按之有力,2、真虚假实证 (1)概念: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的证候。又叫至虚有盛侯。 (2)病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阻滞。 (3)临床表现: 假实证 真虚证 腹部胀满 时有缓解,喜按 呼吸喘促 气短息弱 大便闭涩 腹部不硬满 小便不利 无舌红口渴 脉大 按之无力,( 4)鉴别诊断: 脉象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沉取为真。 舌质嫩胖与苍老 言语呼吸声息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 体质情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四、证候转化,1、概念: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 2、内容: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一)表里出入,1、表证入里 (1)概念:表证不解,内传入里,变成里证。 先有表证,后见里证,表证随之消失。 (2)表现:外感风热,形成表热证,表热不解,传里形成里热证。 (3)意义:多见于疾病初期,中期,病情由浅入深,病情发展。,2、里邪出表 (1)概念:指在里之邪,向外透达,出现病位表浅的一些表现。 (2)表现:麻疹,热毒内闭而见发热、喘咳、烦躁,外出麻疹而烦热咳喘亦除。 外感温热病,发热烦渴,汗出热退身、烦躁等症减轻,邪气从外透发而减。 (3)意义:里邪出表,表示邪毒外透,病情好转。 (4)注意:里邪出表不是里证转化为表证。 病因:里邪外透,而不是外感六淫。 传变:由里向外,而不是自外而入。 转化:里邪出表并非完全消退,大多形成表里同病的局面。,(二)寒热转化,1、寒证化热 (1)概念: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寒证随之消失的病变。 (2)表现:外感寒邪,初为表寒证,后入里变为热证。 寒湿证转化为湿热证。 寒湿痹证转化为热痹。 哮喘病初为寒痰,后转化为热痰证。 (3)转化条件: 人体正气较强,阳气较旺,邪气从阳化热。,2、热证转寒 (1)概念:指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热证随之消失的病变。 (2)表现:邪热亢盛,转化为虚寒,甚至亡阳。 (3)转化条件:正气虚弱,或失治、误治。,(三)虚实转化,1、实证转虚 (1)概念:先为实证,后转为虚证,实证消失。 (2)表现:腹泻初起为实证,久泄转为虚证。 (3)条件:失治、误治,或病程迁延,正气耗伤,邪气渐却。,2、虚证转实 (1)概念:正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失却濡润充养,或气机运化迟钝,气血阻滞,病理产物蓄积,表现为以实为主的证候。 (2)条件:正气不足,新感外邪,病理产物停积。 (3)表现: 心阳素虚,气虚血瘀,出现心绞痛,唇舌紫暗,脉涩等实证。 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水湿泛溢,形成水肿。 失血之后,大肠失润,大便干燥。 (4)说明:虚证转实,一般形成虚实夹杂证,虚证并不能完全消失,故叫因虚致实证。并非病情好转,提示病情发展。,第四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一、辨别疾病的共性 表里辨病位,寒热虚实辨病性,阴阳辨病类和证类,是对疾病反应状态的最基本的概括:是识别疾病的关键,可指导治疗。 二、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 适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是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其他辨证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三、八纲辨证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实用性。 八纲辨证不是确立的八种证型,而是相互联系,交织变化,证候可以相兼,错杂,转化,可组合成许多复杂的类证纲领,适用于临床复杂多变的证候。 四、八纲辨证较为笼统 八纲辨证是定位不及脏腑,定性比较局限,不能包括燥、湿、气、血虚弱等辨证,必须与其他辨证方法相互结合。 八纲辨证标志中医辨证逻辑思维的完善。,(五)八纲辨证病案分析,病案1. 韩xx,男 ,42岁,三年来反复咳嗽,痰中带血,曾诊断为“肺结核”。来诊时症见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咳嗽少痰,胸痛,痰中带血,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案2 徐xx,女,39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温上升至39.5,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五)八纲辨证病案分析,病案3. 林x,女,30岁,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 病案4 沈xx,男,31岁,三年前脸睑、面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迁延,逐渐出现下肢反复浮肿,近二月来,常感心悸,心跳而来就诊,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五)八纲辨证病案分析,病案5 李x,男,27岁,两年前因感受外邪,始见脸睑,面部浮肿,继则全身浮肿,曾住院两次,水肿仍反复发作,半月前因劳累过度,病势大发,现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腰膝酸冷,食少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台白滑,脉沉迟无力。 要求写出:(1)八纲结论 (2)辩证分析,八纲辨证病案分析答案,1.答案:里证、虚证,热证 2.病初为表寒证,寒邪入里化热成为:里证、热证、实证、阳证。 3.里证、虚证、阴证 4.里证、寒证、虚实夹杂证、阴证 5.里证、寒证、虚实夹杂证、阴证,

    注意事项

    本文(优质实用课件精选——八纲辨证课件讲义.ppt)为本站会员(高远)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