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十五络脉.doc

    • 资源ID:33574854       资源大小:8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五络脉.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十五络脉【精品文档】第 4 页十五络脉编辑十五络脉是经络系统重要组成组成部份。十五络脉手太阴络脉 手少阴络脉 手厥阴络脉 手太阳络脉 手阳明络脉 手少阳络脉足太阳络脉 足少阳络脉 足阳明络脉 足太阴络脉 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任脉之络 督脉之络 脾之大络目 录1经络系统组成2十五络脉-定义3十五络脉-特点4循行分布规律5十五络脉作用6十五络脉简述1经络系统组成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十五络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分:经脉和络脉。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2十五络脉-定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fifteen collaterals),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3十五络脉-特点十二经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走于阳经,阳经别走于阴经,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任脉、督脉的别络以及脾之大络主要分布在头身部。任脉的别脉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4循行分布规律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是有规律的。十二经脉的分支络脉由于由络穴分出,故均以络穴命名。由络穴分出后分上下两支:十五络脉一支向下走向与本经脉阴阳表里相合的经脉,而达四肢末端,加强了阴阳经脉表里相合的关系,另一支向上走在本经脉循行部位的浅层,可到达头面部,也可进入胸腹腔走在脏腑之间。任脉之络由络穴分出后散络于躯干部之前面胸腹部而下行;督脉之络由络穴分出后散络于躯干部的后面腰背部而上行,直达足太阳经头项部;脾经之大络由络穴分出后散络于躯干部的侧面胁肋部。这样全身的浮络、孙络皆归属于十五络脉,将气血运送到人体各个部位,既起到了网络周身、联系内外左右前后的作用,又可完成滋润荣养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故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说明皮肤系统中充满了浮络及孙络。在临床实践中,由于一络联双经,故有“一络治两脉”的说法。络穴又常和原穴、合穴等相配方进行针刺治疗。另外,皮肤针(包括梅花针、七星针)不仅作用于皮部,同时也作用于络脉。拔罐、刮痧、刺络出血等疗法同样也作用于络脉。5十五络脉作用十五络脉的作用: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十五络脉表里两经的联系,从而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因此,有关经络的科学结论还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与研究。6十五络脉简述1、手太阴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列缺,即从列缺十五络脉穴处由手太阴经分出,起始于手腕上部列缺穴两肌肉分歧处,与手太阴经相并而行,散布于手大鱼的边缘部(鱼际),由腕后一寸半(即列缺)处走向手阳明经。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手掌热;虚证为呵欠,气短,或尿频、遗尿等。当取列缺穴治之。2、手少阴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通里,即从通里穴处由手少阴经分出。起始于腕横纹后一寸半(通里)处,由此向上与手少阴经并行于浅层,沿经脉而进入心中,联系舌根部,又联属于眼睛的根部;在掌后一寸半(通里)处走向手太阳小肠经。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胸胁及膈上撑胀不舒;虚证为不能言。当取通里穴治之。3、手厥阴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又称手心主络脉。名曰内关,即从内关穴处由手厥阴经分出。在腕横纹后两寸(内关)处,于掌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分出,然后沿着手厥阴经循行部之浅层上行,联系心包络。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心痛;虚证为头项强直。当取内关穴治之。4、手太阳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支正,即从支正穴处由手太阳经分出,于腕横纹上五寸(支正)处出来后向内注入于手少阴经;另一支沿手太阳经之浅层上行至肘关节部,再上行络于肩髃穴处。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肘关节弛缓而不得屈伸,肘关节痿废;虚证为皮肤生赘疣,小的如同指间生的疥结痂。当取支正穴治之。5、手阳明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偏历,即从偏历穴处由手阳明经分出。在腕横纹上三寸(偏历)处分出来后进入手太阴肺经;另一支沿上肢行于手阳明经浅层,上行至肩髃穴处,然后上行至面部颊侧屈曲处,即下颌角部,遍布于下齿中;另一支则入于耳中会合聚集于耳的宗脉。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龋齿、耳聋;虚证为牙齿寒凉、胸膈气塞不畅等。当取偏历穴治之。6、手少阳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外关,即从外关穴处由手少阳经脉分出。在腕横纹上两寸(外关)处分出来后向上绕过前臂外侧上行,注入于胸中会合手厥阴经至心包络。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肘关节部痉挛;虚证为肘关节部纵缓不收,即不能屈。当取外关穴治之。7、足太阳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飞扬,即从飞扬穴处由足太阳经脉分离出来。在踝关节上七寸(飞扬)处分出后走向足少阴经。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鼻塞流涕,头背疼痛;虚证为鼻流清涕和鼻出血。当取飞扬穴治之。8、足少阳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光明,即从光明穴处由足少阳经脉分出。在踝关节以上五寸(光明)处分出后走向足厥阴经脉,向下络于足背部。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厥冷;虚证为痿躄,即筋肉萎缩或萎软无力,坐而不能站起。当取光明穴治之。9、足阳明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丰隆,即从丰隆穴处由足阳明经脉分出。在踝关节上八寸(丰隆)处分出后走向足太阴经脉;另一支沿胫骨外缘上行于同名经脉之浅层,直达头项部,会合诸经脉之气,向下络于喉部。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气逆,指本络脉之气上逆则喉痹,卒瘖,即喉部诸疾引起气塞不通之症,故常突然音哑;实证为狂证和癫证;虚证为足胫屈伸不得,胫部肌肉枯萎。当取丰隆穴治之。10、足太阴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公孙,即从公孙穴处由足太阴经脉分出。在第一跖趾关节(本节)后一寸(公孙)处分出后走向足阳明经脉;另一支则沿同名经脉浅层上行直络于肠胃。此络脉病候分气逆及虚实证:气逆,即本络脉厥气上逆时则病发霍乱;实证为肠中切切而痛;虚证则腹部鼓胀。当取公孙穴治之。11、足少阴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大钟,即从大钟穴由足少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后面绕过足跟后走向足太阳经脉。另一支则与足少阴经相并行于浅层,上行走于心包之下,向外则贯穿腰脊部。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气逆证则心烦胸闷不舒;实证则小便不通或淋沥不尽;虚证为腰痛。当取大钟穴治之。12、足厥阴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名曰蠡沟,即从蠡沟穴处由足厥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内侧以上五寸(蠡沟)处分出后走向足少阳经脉;另一支沿着同名经脉的浅层经过胫骨内侧上行至睾丸处,结聚于阴茎。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气逆证为睾丸肿大,猝然发生疝气病;实证为阴器挺长不收;虚证为阴囊突然瘙痒。当取蠡沟穴治之。13、任脉之络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尾翳。“尾翳”,历代医家多解释为“鸠尾”穴;亦有释为“会阴”穴者。从原文分析是由任脉之鸠尾穴上面分出后下行至鸠尾穴后再散络于腹部的。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腹壁皮肤疼痛;虚证为腹壁皮肤瘙痒。当取鸠尾穴治之。14、督脉之络十五络脉之一。名曰长强,即从长强穴处由督脉分出,然后在脊柱两旁肌肉边上上行,直达项部,散络于头上。下面则在肩胛部左右有分支走向足太阳经脉,穿入于脊柱两旁肌肉之内。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脊柱强直;虚证为头部沉重。当取长强穴治之。15、脾之大络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大包,即从大包穴处由足太阴脾经分出。在腋窝部下三寸的渊腋穴(足少阳)下方三寸处分出后散布于胁肋及胸侧。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全身疼痛;虚证为各关节皆弛缓。当取大包穴治之。

    注意事项

    本文(十五络脉.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