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气凝胶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1606)doc.doc

    • 资源ID:3420950       资源大小:93.3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气凝胶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1606)doc.doc

    国家标准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6年6月国家标准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编制说明一、概述采用一定的干燥方法,将凝胶中的液体被气体所取代,同时凝胶的网络结构基本保留不变,这样所得的材料被称为气凝胶。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新型材料,1931年由美国Kistler.S.发明,因轻若薄雾,泛蓝,又被称为“蓝烟”、“冻结的烟”,创下15项吉尼斯纪录,在热学、光学、电学、力学、声学等领域显示许多奇特的性能,被称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列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10大热门科学技术之一,是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军民两用材料。气凝胶的结构特征是拥有高通透性的圆筒形多分枝纳米多孔三位网络结构,拥有极高孔隙率、极低的密度、高比表面积,其体积密度可低至3 kg/m(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气凝胶因成分不同,主要有二氧化硅气凝胶、氧化铝气凝胶、氧化锆气凝胶和碳气凝胶等几种类型。其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绝热性能最为引人注目,技术也最为成熟,国内外气凝胶的产业化发展大多围绕二氧化硅气凝胶绝热应用展开,本标准的制定也主要针对二氧化硅基气凝胶。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防热隔热性能非常优秀的轻质纳米多孔非晶固体材料,其孔隙率高达80-99.8%,孔洞的典型尺寸为1-100 nm,比表面积为200-1000 /g,而密度可低达3 kg/m,室温导热系数可低达0.012 W/(mk)。热量的传递有三种途径:热传导、辐射和对流。气凝胶对这三种热传递均有很好的隔绝作用。气凝胶密度非常低,由于其独特的网络结构,使热传导的“路径”被无限拉伸及延长,热传导趋近于零;对于辐射换热,气凝胶的网络状结构很好的阻隔了辐射导热,通过遮光剂的添加,在高温状态下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对流传热,气凝胶的网络结构将空气分隔为无数小孔隙,这些孔隙的直径为1-100 nm,而空气的自由程约70nm,所以这些空隙极大地限制了空气的对流,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约束空气分子的自由碰撞,所以气凝胶突破了传统绝热材料的限制,其导热系数可以比静止空气(0.023W/(mk)更低。但纯气凝胶自身强度不高、较脆易碎,不便于大规模生产,不适用于工业、建筑保温。而通过在溶胶凝胶过程中使用纤维类增强材料而制成的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在下文中简称气凝胶制品),其力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使用的要求,且其导热系数虽然比纯气凝胶有所增加但非常有限,仍然是性能极佳的绝热材料,其室温导热系数可低至0.014W/(mk),一般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室温导热系数也在0.0180.020W/(mk)。与常温导热系数相比,气凝胶制品的高温导热性能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低温及室温情况下,部分有机发泡材料的导热系数也可低至0.022W/(mk)左右,与气凝胶制品相差不多,但有机材料无法在高温状态(>200)下使用,且耐久性差;一般在高温情况下使用的玻璃棉、岩棉、硅酸铝棉等绝热材料常温下导热系数一般在0.0320.042W/(mk),平均温度300时,导热系数一般在0.080 W/(mk)左右,平均温度500时,导热系数一般在0.130 W/(mk)左右。而气凝胶制品在平均温度300时,导热系数一般在0.036 W/(mk)左右,平均温度500时,导热系数一般在0.060 W/(mk)左右,优势十分明显。下图为气凝胶与其它常用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对比情况:气凝胶与其它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气凝胶制品的优势就越明显。这让气凝胶在窑炉、蒸汽管道保温等高温绝热场合非常适用,尤其是对于高温管道保温,气凝胶制品导热系数低,使保温层厚度减小,一方面可以减少散热面积,使整体保温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加长输送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体积及外保护层面积,减少工程成本;气凝胶还有一个特点:耐久性好,经过多年的使用还可保持优异的绝热性能。这些优势让气凝胶虽然价格较高,但极具竞争力。目前气凝胶制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龙头企业是美国的ASPEN公司,该公司早在90年代已经开始气凝胶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不论其产品质量还是产品种类均处于领先水平,其产能在2014年达到2.5万m。国内一些大学在90年代也开始了气凝胶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的进展。国内部分企业在2003年后也开始了气凝胶制品的研发、试制工作。目前国内已有多家气凝胶制品生产企业,国内产业已初具规模,保守估计全国年产能已超过了4万m3,且各企业均有扩大产能的计划,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气凝胶制品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虽然气凝胶制品的性能非常优异,但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一是客户不了解、不信任,大家对什么是气凝胶一头雾水,一些客户甚至一些检测机构对产品的优异性能产生怀疑:导热系数能达到这么低?使用起来有没有什么问题?二是交付验收困难,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合格的?除了导热系数之外还有什么性能要求?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测?这些不明确的问题都给生产方和客户造成不便,还有部分企业将其它产品冒充气凝胶进行销售,造成市场混乱;三是推广没有依据,政府相关部门不便对没有标准的产品进行大力的推广。这些困难都指向了一件事:我们需要制定气凝胶制品的国家标准。二、工作简况鉴于以上情况,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于2013年底向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国家标准计划,2013年11月,绝热标委会桂林年会上,全体委员投票通过该项国家标准建议。2014年,绝热标委会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该项国家标准建议。2014年12月12日,国标委发布综合201478号文“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产业园区废气综合利用原则和要求等177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下达了国家标准制定计划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计划号:20141682-T-609,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要求2016年完成标准制定工作。计划下达后,起草单位迅速组织具有丰富绝热材料相关知识与标准化经验的员工成立项目组,对我国气凝胶产业进行了调研并对国际上关于气凝胶制品的标准进行了查新,经过查询,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有ASTM C1728-13柔性气凝胶绝热材料规范一项相关标准,项目组对标准进行了翻译,对其中的性能和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随后,南京玻纤院向全国的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知名企业发出了通知,并于2015年3月25日在浙江绍兴召开了项目启动会。气凝胶行业多名知名教授、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同济大学的沈军教授做了学术报告,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结构特征、神奇性能以及发展方向,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纳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在会上也做了交流报告,介绍了我国气凝胶绝热材料生产技术及应用领域发展的现状。标准项目负责人崔军代表标准编制组向大会介绍了标准计划申报过程及下达情况,说明了制定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还向大会简要介绍了美国标准ASTM C1728-13柔性气凝胶绝热材料规范。在启动会后,项目组组开始成立工作组的工作。2015年7月27日,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工作组首次会议,工作组全体成员超过二十家科研院所、高校及生产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标准项目负责人向大会介绍了部分验证试验结果及分析报告,包括气凝胶产品在高温下的吸水性能变化及粉体脱落情况。随后,参会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标准大部分内容达成了共识。最后,会议下达了验证试验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标准编制工作组各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提供样品以及进行验证试验。参会代表代表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标准的验证试验及各项工作,希望标准能够早日完成。2016年4月8日,在广东清远召开了第二次工作组会议,会上对标准草案、验证试验报告等文件进行了讨论,并对标准形成了统一意见。在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后,标准编制组根据会议精神以及成员意见进行了部分验证试验的补充,并对标准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并于2016年6月6日至8月5日进行征求意见。三、标准的编制原则标准文本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制。对于能够采用ASTM标准中的指标和试验方法,我们将积极采用。美国作为气凝胶制品的起源地,其制定的ASTM C1728-13能够较好的反应气凝胶制品的特性,标准指标也能代表目前全世界气凝胶制品产业的先进水平,因此本次标准制定有相当部分的指标采用了该标准。对不能采用或不符合我国产业实际情况的指标,我们要根据对国内产品的验证试验结果,对指标进行调整,兼顾指标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确保国内主流产品能够满足指标要求,并且指标要有一定的先进性,起到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对于某些我国标准体系特别要求的性能,例如燃烧性能指标,按照我国标准体系的要求以及验证试验的结果进行确定。对于一些生产企业和客户都非常关注的气凝胶制品特有的性能,国外标准又没有涉及的,例如压缩回弹率和掉粉率等性能,我们制定附录对试验方法进行规定,并根据验证试验结果提出较为合理的指标要求。四、本标准与国外同类标准的对比目前国外标准仅有ASTM C1728-13柔性气凝胶绝热材料规范,本标准性能与其对比见下表:内容本标准要求ASTM C1728-13要求备注定义通过溶胶凝胶法,将增强材料与溶胶复合,然后用一定的干燥方式使气体取代凝胶中的液相形成的纳米级多孔复合制品,简称气凝胶制品。柔性气凝胶绝热材料:一种柔性绝热材料,包含气凝胶、纤维介质或增强材料或其组合。分类产品按产品形式分为:毡、板、异形制品。产品按分类温度分为以下四种: 型,使用温度不超过200;型,使用温度不超过450;型,使用温度不超过650;型,由厂家标称使用温度,高于650。产品按导热系数分为A类,B类。Type I 257F (125C)Type II 390F (200C)Type III 1200 F (649C)产品按导热系数分为A类,B类。我国标准包含气凝胶板,分类少了125 C一档,多了450C和高于650C两档。导热系数平均温度25A类0.021 B类0.023 S类0.017平均温度300A类0.036 B类0.042平均温度500A类0.072 B类0.084型 A类平均温度24A类0.021平均温度93A类0.023平均温度204A类0.029平均温度316A类0.036平均温度371A类0.043燃烧性能GB 8624表面燃烧特性根据我国要求加热永久线变化型、型、型应不小于-2.0%,型应不小于-5.0%线收缩2%振动质量损失率1.0不涉及尺寸长度不允许负偏差宽度 15 mm宽度 15.2 mm长度 51mm厚度厚度测试使用350Pa压强6+2.00610+2.0-1.010+3.0-1.0厚度测试使用98Pa压强(5 1)(10 2.5)密度毡20%,板15%30240kg/m3分档板的直角偏离度、平整度、压缩强度直角偏离度不大于5mm/m。平整度不大于3mm。压缩强度不小于200kPa不涉及最高使用温度使用温度大于200时,应进行高于工况温度至少100的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要求:试验中任何时刻试样内部温度不应超过热面温度90,且试验后,应无熔融、烧结、降解等现象,除颜色外外观应无显著变化,整体厚度变化应不大于5.0%。按分类温度进行最高使用温度评估。要求:不得有翘曲、火焰,应无熔融、纤维降解。温升不超过93吸湿性质量吸湿率应不大于5.0%5%吸水性体积吸水率应不大于1.0%5%憎水率憎水率应不小于98.0%不涉及柔性不发生开裂、分层不发生开裂、分层刚性下垂扰度13mm不涉及毡的压缩强度有承重要求时,毡类产品变形25%时的压缩强度应不小于120kPa。型20.7kPa腐蚀性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防霉性不涉及通过防霉性试验五、本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下面根据标准的条目对标准内容进行说明。1范围规定如下:“本标准规定了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及建筑用纳米孔二氧化硅基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其它类型的气凝胶复合制品也可参考采用。”在范围中,明确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纳米孔二氧化硅基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其中的“二氧化硅基”“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等词语明确的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对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主要内容是标准引用的基础标准及试验方法标准。其中GB 8624-2012带年代号引用,是为了明确燃烧等级分类依据,GB/T 17911-2006由于引用其中的章节,所以也是带年代号引用,其余标准均为不带年代号引用,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引用了两个国家标准:GB/T 4132 绝热材料及其术语是绝热材料行业的术语标准,包含了绝热材料行业相关的术语和解释,GB/T 5480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是一个包含了多项性能试验方法的标准,本标准中的直角偏离度、吸水率等均引用了该方法标准。这两项标准基本涵盖了绝热材料行业常用的术语和定义。由于气凝胶制品是一种全新的绝热材料,也有许多独特的性能,所以,我们针对一些特有的术语进行了定义,包括“气凝胶”“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压缩回弹率”“振动质量损失率”。这些术语在工作组会议上由业内知名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准确清晰的对这些概念进行了阐述。其中明确了“气凝胶”是指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用一定的干燥方式”包含了目前主流的超临界法和其它干燥方法,为未来的技术革新留出了空间。“将增强材料与溶胶复合”指明复合制品的加工方式。压缩回弹率和振动质量损失率均为气凝胶制品的独特性能,将在下文中给出解释。4分类和标记产品按产品形式分为:毡、板、异形制品。包含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的三种产品型式。产品按分类温度分为以下四种: 型,分类温度不超过200;型,分类温度不超过450;型,分类温度不超过650;型,由厂家标称分类温度,高于650。不同分类温度主要由增强纤维的种类决定,并有不同的要求。产品按导热系数分为A类,B类,S类。由于目前气凝胶制品的生产历史不长,各企业的产品情况差异较大,所以将产品按导热系数分为A类、B类,S类,一方面增加标准的包容性,另一方面给高低档产品界定的明确条件。5.1.1导热系数A类产品导热系数指标采用了ASTM中型A类的标准,但高温段略有增加,B类产品导热系数在A类的基础上有适当的增加,具体指标由验证试验数据和工作组专家讨论决定。从验证试验报告的表中可以看出,同一产品高温、低温的符合性并不一致,有的高温符合A类、低温只能符合B类,有的却相反。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各企业气凝胶制品由于工艺和成分不同,在高低温导热系数表现会有差异;2由于测试时低温和高温采用的是不一样的样品,由于样品间的差异产生的不一致;3高低温采用的测试方法和设备不同产生的差异(低温采用GB/T 10295热流计法,高温采用GB/T 10294防护热板法);4指标本身一致性不好,或不符合我国产品的实际情况。建议调整高温导热系数的指标。5.1.2燃烧性能等级GB 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中第4.1.6条规定,“绝热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1 被绝热设备或管道表面温度大于100时,应选择不低于国家标准GB8624中规定的A2级材料。2被绝热设备或管道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100时,应选择不低于国家标准GB8624中规定的C级材料,”由于大部分气凝胶制品的成分主要是硅粉和玻纤针刺毡,所以燃烧性能等级一般能够达到A级,但由于产品中为了实现憎水添加的有机官能团,造成燃烧性能等级无法达到A1级,在不燃性试验中会有火苗出现,热值一般在23MJ/kg,所以只能达到A2级的要求。部分产品有机物含量较高,或采用了有机纤维,燃烧性能等级只能达到B1级。在本标准中规定:“应符合声称的GB 8624-2012规定的燃烧性能等级的要求,其中型、型不得低于B1(C)级、型、型不得低于A(A2)级。”5.1.3加热永久线变化该性能是高温用材料的常用性能,表征材料在高温下收缩的情况。标准规定加热永久线变化型、型、型应不小于-2.0%,型应不小于-5.0%。5.1.4振动质量损失率该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指标均为本标准首创。制定的主要原因是客户非常关注气凝胶的一个特点:掉粉,就是气凝胶制品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会有部分气凝胶粉掉落,一方面对工人的健康不利,另一方面也有对产品性能损失的担忧。但目前没有任何试验方法对该性能进行甄别,生产企业也没办法说清楚自己产品的掉粉情况究竟如何。所以,根据项目组的走访及验证,最终采用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采用电机式标准振动筛对试样进行振动的方式,来对产品在运输及施工过程中受到振动和摩擦后的掉粉情况进行评价。具体方法为振动5min,频率1400次/min,共进行7000次振动。根据我们目前的试验方法,所有产品都是可以满足1%的要求的。从验证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该项性能上,各产品的差异性还是较大,一般样品表面气凝胶粉比较多、密度比较大的样品质量损失率会高一些,密度小、表面可以看到纤维的,质量损失率会低一些。由于该方法是首次制定,为了谨慎考虑,采用了较短的振动时间。5.2.2尺寸及允许偏差对于毡类产品,尤其是卷毡,长度一般较长,标准中对长度偏差提出了不允许负偏差的较为宽松的要求。对于宽度,由于目前卷毡类产品的宽度可以达到1500mm之多,提出了+15和-3的要求,为正偏差留出了较大的空间。厚度方面,目前使用的针形厚度计与游标卡尺均不适用。针形厚度计压强98Pa,由于气凝胶卷毡制品的卷曲情况较为普遍,采用98Pa压强无法将样品压平,不能满足测试要求,而且气凝胶样品强度较高,很难用针扎穿。游标卡尺则无法测到样品中心位置的厚度,且不同人员和设备进行操作压强不同,造成数据波动。最终我们选择了测厚仪采用350Pa进行测试,该压强来源于GB/T 17911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该标准中除350Pa外,对于高密度的产品还有725Pa的压强,但由于该压强较大,对产品产生较大的压缩效应,故此我们仅采用350Pa压强进行测试。在工作组会议中,各企业代表均对产品厚度控制表示了较大信心,也提出了很多严格的要求。但是根据我们进行测试的经验,厚度偏厚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根据声称厚度的不同,给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大于10mm的规格,给出了+3.0和-1.0mm的要求。5.2.3密度由于气凝胶制品的密度和一些核心指标,例如导热系数、最高使用温度、机械强度等没有相关性,所以说密度并不是标准的核心指标,ASTMC1728中对密度的要求也非常宽松,符合一定范围即可。为了生产控制、交付验收的需求,我们还是对密度提出了要求,但由于厚度的偏差本身较大,对密度的计算有影响,所以给出了偏差应不大于20%的较为宽松的要求。5.2.4压缩回弹率该性能也是气凝胶特有的性能,毡类产品在被压缩后回弹性较好,且压缩后导热系数等性能并不会衰减,可以说是气凝胶制品的一个特色。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我们对各种压缩回弹率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发现气凝胶回弹率对压缩时间并不敏感,最终采用了5分钟的较短的压缩时间,方便试验的进行。标准要求气凝胶毡的压缩回弹率应不小于90%。5.2.5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对于毡类产品有着明确的意义。在管道施工过程中,为了将毡类裹紧在管道上,不可避免的要对气凝胶毡进行拉扯,如果抗拉强度不能达到要求,则会产生拉断的现象。在管道升降温过程中,整个管道会产生膨胀和收缩的现象,也会对外面包裹的气凝胶毡产生拉伸应力,所以要求气凝胶毡在横纵两个方向均有一定的抗拉强度。气凝胶制品由于采用了玻纤毡或其他增强类纤维,所以抗拉强度整体表现非常好。根据验证试验的结果,标准要求气凝胶毡横向、纵向的抗拉强度均不小于200kPa。5.3.4直角偏离度 直角偏离度对于板类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在切割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产品成为标准的长方形,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就会产生较大的缝隙,对绝热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其它绝热材料标准,标准规定气凝胶板的直角偏离度应不大于5mm/m。5.3.5平整度偏差 平整度对于板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如果平整度较差,则会在绝热材料和被保温的面上产生空隙,影响绝热效果和工程质量安全。根据国内其它绝热材料标准,标准规定气凝胶板的平整度应不大于3mm。5.3.6断裂载荷对于某些比较薄的板材来说,如果断裂载荷较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拿起板折断的危险。该指标为应不小于60N。5.3.7压缩强度对板材的压缩强度要求为变形10%时应不小于200kPa。5.5.1最高使用温度最高使用温度试验是模拟实际工况进行的一种评估试验,主要采用样品对热板进行保温后,以一定温度升温并保持一段时间后,观察样品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是否能够在该温度下使用进行评估。GB 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中第4.1.9条规定,“岩棉、矿渣棉、玻璃棉和含粘结剂的硅酸铝棉制品应提供高于工况使用温度至少100的最高使用温度评估报告”最高使用温度作为特殊要求的理由:制造商及客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最高使用温度的热板温度,一般长期使用的温度建议低于最高使用温度一百度或一百五十度。热板温度不一定就是分类温度,一般低于后者,由具体工况确定。试验的条件应由供需双方商定或由制造商给出。如果将该项目作为必做项目,则热板温度无法进行确定,如果简单的将分类温度作为热板温度,一方面实际使用时并不一定会有如此高的温度,如果测试失败无法得知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试验条件也无法确定,例如厚度和升温速率。在制造商及客户无法给出试验条件时,可使用缺省的试验条件:热板温度采用分类温度,试验厚度80mm,升温速率1-3/min,进行最高使用温度试验前后,还可进行其他性能的比对,例如导热系数、憎水率等,客户可对试验后的性能进行要求,或由制造商在企业标准中或合同中进行承诺。5.5.2防水性能防水性能也是绝热材料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能,吸水吸湿不但会降低绝热材料的性能,还可能会对整个绝热结构产生损害。但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对防水性能有要求,所以我们把该性能作为特殊要求。标准要求在有防水防潮要求时,质量吸湿率应不大于5.0%,体积吸水率应不大于1.0%,憎水率应不小于98.0%。5.5.3柔性和刚性 在鉴别产品形式类型时,毡类产品应符合柔性的要求,板类产品应符合刚性的要求。5.5.4毡的压缩强度有承重要求时,毡类产品变形25%时的压缩强度应不小于120kPa。该指标较难达到,将在会上进行讨论。5.5.5腐蚀性主要分为用于覆盖奥氏体不锈钢时,和用于覆盖铝、铜、钢材时两种情况。采用的两个标准均为较为成熟的试验方法,主要考察材料是否会对金属材料产生严重的腐蚀性。六、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本标准不涉及专利。如参加制定和评审的企业和个人发现有关专利情况,请及时提出。七、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本标准的制定将为为气凝胶产业发展提供规则和依据,解决气凝胶制品的使用范围、定义,提供合理、全面的技术性能指标,帮助用户了解气凝胶产品的优异性能,为企业出厂检验、销售、质量验收提供依据,规范和引导市场,为管理部门提供依据,对产品推广提供支持,提高全社会对产品的认知度,最终推动气凝胶绝热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八、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部分技术内容参考了ASTM C1728,标准大部分技术水平与其相当,部分指标更加先进。九、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无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十、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暂无重大意见分歧。十一、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本标准首次制定,建议标准发布后为推荐性标准。十二、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标准颁布后由标委会与相关部门组织贯彻,建议本标准实施日期为2017年10月1日。十三、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无。10

    注意事项

    本文(气凝胶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1606)doc.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