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9 木兰诗 教案.doc

    • 资源ID:34456467       资源大小:293.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9 木兰诗 教案.doc

    9 木兰诗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把握木兰的传奇形象,感受人物的魅力。3.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8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多种形式诵读诗歌,初步感受乐府民歌的特点。2.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传奇性。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听一首唐诗和一段戏曲。你知道诗歌和戏曲中诵唱的对象是谁吗?唐诗和戏曲唱词各有何特点?你更喜欢哪种表达形式?(播放音频:朗诵题木兰庙和豫剧花木兰选段。同时,多媒体出示文字材料)1.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题木兰庙)2.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豫剧花木兰选段)(生听诗歌朗诵和戏曲演唱,看屏显文字材料,听完后自由发言)预设 两则材料诵唱的都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这首唐诗,富于文采,描写木兰征战沙场和梦里描眉的场景,表现出木兰英勇而又娇羞的形象;而这段戏曲,语言通俗、直白,赞颂了木兰不输儿男的英雄形象,其中运用押韵和语气词,让人感受到戏曲的韵律感、节奏感。师: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一首写木兰的乐府诗,兼具以上两者的特点。它既富于文采、质朴易懂,又有唱词的韵律感、节奏感,那就是木兰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木兰诗的艺术魅力,了解花木兰的传奇形象吧。(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倾听、欣赏一诗一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花木兰的形象及两种形式的艺术魅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读出诗味1.了解作品及相关文体知识。(1)作品简介。(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栏目)(2)文体知识介绍。(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文体知识”栏目)2.反复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特点。(1)读准字音。(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本诗歌句式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还有九言,有的互相夹杂,形式自由。听录音朗读,要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奏的把握。(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边听边注意划分节奏)生根据划分的节奏反复诵读诗歌,在停顿处要有轻短的拖音以示停顿,来突出节奏。(3)读出韵律。师:我国的诗歌讲求韵律,传统歌词大都押韵。押韵的诗歌诵起来顺口,唱起来流畅。用读音相近的字来做韵脚,使得诗歌音律和谐,更有韵味。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圈出诗中押韵的字,体会诗歌的韵律感。预设 木兰诗一共有七个韵,有“唧”“息”“思”“忆”押韵;有“声”“兵”“名”“征”押韵;有“鞯”“鞭”“边”“溅”押韵;有“头”“啾”押韵;有“飞”“归”押韵;有“堂”“郎”“乡”押韵;有“将”“妆”“羊”“床”“裳”“黄”“忙”“郎”押韵。每一段诗中都有押韵,只是韵脚不一样。押韵自由,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几句押韵。(生根据诗歌押韵的规律,同桌对读,每人读一种韵,轮换读,重读韵脚,感受韵律美)(4)读对语气。根据诗歌各段落内容的不同,朗读不同段落时的语气强弱也应有所变化。师指导朗读,师生一起讨论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预设 第1、2段:平缓、忧愁、坚定;第3段:紧张、缓慢,思亲柔肠与征战豪情并具;第4段:悲壮、缓慢;第5、6段:欢快、热烈、亲切;第7段:自豪、俏皮。(生根据各段语气的特点,反复诵读诗歌,尝试通过语气的变化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设计意图】在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朗读,从诗歌的节奏、韵律、语气逐步体会木兰诗所体现的民歌的句式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三、读懂诗意师:木兰诗长短句交错、音韵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对照课下注释,理解诗意,了解诗歌所讲述的故事。1.理解字词。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2.翻译句子。(1)尝试疏通句意。以小组为单位,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句意。如果小组内无法解决,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师提醒生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师指名翻译各句,师生共同评议后明确)预设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再贴上花黄。师补充:大家翻译这几句话时不能直译,直接翻译就会闹笑话。这里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其实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手法叫互文。理解互文时,注意不要割裂开来理解,大家在翻译时要注意。(2)尝试翻译全诗。师指导生翻译各句后,全班从前至后以接龙形式,一人一句依次翻译全诗。3.复述故事。师: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力求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师指名四名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其余生点评。师指导后明确)预设 这首诗主要讲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战胜归来,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第1、2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3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4段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第5段写木兰还朝辞官;第6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第7段用比喻作结,巧妙揭示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奥秘,赞美木兰。师小结: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木兰的情感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情感丰富的女英雄形象。【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古诗文学习的一般步骤,旨在积累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诗歌大意。互文的修辞手法是重点,须让学生领会并理解透彻。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课外查阅并收集整理有关木兰的民间传说或文艺作品,简要概括木兰在这个民间传说或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第2课时1.把握诗中木兰的传奇形象,感受人物的魅力。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一、检查背诵1.学生齐背全诗。2.接龙背诵。3.师提主题词,生背诵。(将生举手背诵、师指名背诵穿插进行,在富有趣味的提示下引导生熟背课文。师也可借此了解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主题词举例:(1)写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句子是: 。(2)写木兰积极做从军准备的句子是: 。(3)写木兰晓行夜宿赶赴边关,无限思念家乡亲人的句子是: 。(4)写战争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的句子是: 。(5)写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6)写全家人欢天喜地迎接木兰回家的句子是: 。(7)写木兰回家后无比欢喜、恢复女儿装的句子是: 。【设计意图】背诵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熟练背诵能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环节以多样化的背诵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背诵热情。二、品析形象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木兰诗讲述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中木兰的形象也充满了传奇色彩。请同学们研读诗歌,说说木兰的传奇形象体现在哪些地方。(生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内交流讨论)预设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了木兰的传奇。她奇在作为一名女子,在家庭、国家危难之时,能承担起家庭和国家的责任,不顾传统观念的约束,乔装打扮,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她的家国情怀,她的勇敢担当让人称奇。(2)“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这一情节体现了木兰的传奇。她奇在作为女子,却英勇善战、矫健勇敢,还立下赫赫战功,她虽是女儿身却胜似男儿,让人敬佩称奇。(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体现了木兰的传奇。她从军十余年,居然能巧妙掩饰女儿身份,不被发现,且同男子一样上阵杀敌。她的聪明、机智、谨慎让人称奇。师:木兰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还是一位淳朴的劳动女子。诗中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请同学们继续探讨、品析。预设 木兰辞别家人奔赴战场的情节中,细致描写了她离家越远思亲越切的心理,真实再现了一个初次离家、孤单思念亲人的女子形象。木兰辞官还家的情节中,她虽然立了大功,却辞官不就,只想回到故乡,享受家庭的欢乐,体现出她不爱功名、热爱田园生活、至情至性的品质和特点。木兰归家时恢复女儿身的情节中,她急切地脱掉战袍、穿上红装来恢复女儿身,俨然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师小结:木兰形象的传奇性体现在她集矫健、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和娇美温柔、热爱亲人的女子形象于一身,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完美女性形象。设问1:诗歌是如何刻画出木兰这种传奇形象的?预设 (1)排比、夸张的手法,诗歌的第3、4段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奔赴战场的勇敢、军营的艰苦、战斗的激烈,生动表现出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2)形象的人物描写,诗歌的第1、2、6段对木兰的心理、神态、行为、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刻画出木兰孝顺、勤劳、有担当而又温柔、娇羞的女儿形象。设问2:诗歌中的木兰集女英雄和普通女子双重身份于一体,仔细揣摩原诗,你觉得作者更欣赏的是哪一种?为什么?预设 从故事情节的详略安排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诗歌虽以战争为背景,却极其详细地写了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思乡心理、回家后家人的欢乐以及恢复女儿装的欣喜,而略写了木兰征战沙场时的细节。作者不惜笔墨对木兰的生活场景和女儿情态进行描绘,就是重在突出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娇美温柔、热爱亲人的女儿形象。师小结: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木兰这个鲜活的形象。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既有英雄气概,更有女儿情怀。她的勤劳善良、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视亲情、淡泊名利、淳朴机敏的性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传奇的形象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品读关键诗句和情节来多角度分析人物的传奇形象,感受木兰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三、品味语言师:木兰诗的北方民歌特色的语言也历来为人所称道。再读诗歌,根据提示,体会诗歌语言的北方民歌特点,并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析。提示:1.可从选择的事物来品评。2.可从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的效果来品评。3.可以从运用民歌写法(设问、铺排、复沓、对偶)的作用来品评。预设 选取的事物:选取了“黄河”“胡骑”“戎机”“关山”“朔气”“金柝”“铁衣”等富有北方特点和战争特点的事物,写出了北方景物的粗犷、雄浑、有气魄的特点和有关战争事物的刚健、豪迈的特点,体现出北方民歌刚健豪迈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1)“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层次分明地铺陈出木兰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情形,语言十分灵活和简洁。(2)“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诙谐俏皮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奥秘,使故事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结束,语言诙谐、幽默。民歌的手法:(1)“问女何所思女亦无所忆从此替爷征”,运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生动地刻画了木兰的心理,口语化的问答使语言质朴清新,体现了民歌特色。(2)“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复沓的手法,通过两个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的诗句,渲染出悲壮的气氛,语言生动,富于变化。(3)“爷娘闻女来对镜帖花黄”,运用铺排的手法,生动描绘出家人和木兰重逢后的行为、情态,渲染了欢快的场景和欢乐气氛。语言质朴、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师小结:诗歌采用了灵活简洁的铺排、新奇幽默的比喻、气势酣畅的排比,再加上一些朴素自然的口语,既保留了民歌的形式,也很好地体现了北方民歌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刚健质朴的民歌特点,提高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四、析读主题师:老百姓把木兰的故事编成民歌,广为传颂。在歌颂木兰的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愿望。通过学习,你对木兰诗的主题有什么认识?(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诗歌主题,再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预设 1.诗歌记述了木兰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驰骋沙场,英勇奋战,立下汗马功劳的故事;表达了对木兰的忠和孝精神的赞美颂扬,对古代女性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不输于男子的赞叹。2.诗歌对木兰的女儿情态进行了细致描绘,来赞美她的孝顺、善良、体贴的美好品质,而对残酷的战争,则一笔带过。这样的安排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憎恶。五、布置作业1.准确默写这首诗。2.课外延读民歌敕勒歌采桑度,感受民歌的特点。3.完成小练笔:以我心目中的木兰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说说自己对木兰的认识和思考。本教学设计着眼于民歌特点。第1课时重在诵读诗歌,设计不同层次的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节奏、韵律、情感四个方面感受民歌形式自由、具有韵律美、节奏感强、情感富于变化的特点,从而体会民歌的情味。第2课时重在品读诗歌,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情节、品味语言、析读主题等方式,体会诗歌语言刚健明朗而质朴生动的特点,逐层解读民歌所塑造的传奇形象,并理解民歌所传达的爱国情怀。素养提升互 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初中阶段,常见的互文一般有三类:(1)单句互文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正确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2)对句互文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词,对(下)句、出(上)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正确理解: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将军”和“战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3)排句互文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共同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正确理解: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文学知识乐府双璧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现存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一千七百多字,通过讲述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歌颂了刘兰芝夫妇忠于爱情、坚决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古典叙事长诗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余字,塑造了一个征战沙场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了“女子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卓越诗篇。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9 木兰诗 教案.doc)为本站会员(模**)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