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6页).doc

    • 资源ID:35332336       资源大小:4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6页).doc

    -文化常识专题1. 【纪年法、十二生肖、十二时】(1)干支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8 0 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1113 5 7 9 11 13 15 17192123(2)中华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2.【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3.【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4.【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6.【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7.【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8.【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9.【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10.【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11. 【科考三元、殿试三鼎甲】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状元 榜眼 探花类别童试(非科举考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时间每年一次三年一次(8月)乡试后第二年春(3月)会试后(初为5月,后为4月21日)地点府、州或县省城礼部初于天安门外,后在保和殿应试者儒童、童生秀才(庠生)、监生举人贡生主考官知县、知府、学政由朝廷派员监临由朝廷派大臣、副总裁再派会试同考官皇帝主考、亲王、大臣监试,大学士、部院大臣评卷内容除经、史、时务外,主考八股文和试帖诗除经、史、时务外,主考八股文和试帖诗除经、史、时务外,主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策问录取名称、等级生员(或称庠生,俗称“秀才”)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解元贡生第一名:会元进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传胪)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有时亦称“传胪”)13.【九州】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一、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二、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四、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五、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六、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七、豫州,起自、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八、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16.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17【年龄的别称】垂髫(tiao)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及笄(j)之年-十五岁(女)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耳顺之年-六十岁花甲之年-六十岁悬车之年-退休之年从心之年-七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期颐一百岁。18【避讳】周秦以来,中国几乎每代帝王的名字是不能直呼与直书的。  秦始皇讳政,正月,本来叫政月的,为了避讳,只能写作正月,读平声。也有写作征月的,或改作端月。  汉高祖刘邦,讳邦字,改国字;汉文帝讳恒,改常字,恒山称常山,姮娥改作嫦娥;汉景帝讳启,改开字,史记微子启作微子开,汉书启母石作开母石;汉武帝讳彻,改通字,蒯彻作蒯通;汉宣帝讳洵,改孙字,荀卿(荀子)作孙卿;汉元帝讳奭,改盛字;汉明帝讳庄,改严字,老庄作老严,庄子陵改严子陵。  刘秀创建东汉,为光武帝,汉书改秀才为茂才。  晋愍帝名司马邺,建业改建康。  隋文帝父亲杨忠,隋时郎中只称郎,侍中改侍内,中书改内史,朝中不设中丞,改御史大夫;隋炀帝讳广,广乐改长乐,广陵改江都。  唐太宗李世民,世字改代字,民字改人字,民部改户部,凡从民字旁,皆改作氏字(如昏字就是如此而来);唐高宗讳治,治字改理字;武则天名瞾,即照字,诏书改制书。   凡是避讳的字,如果没有明确公布改作其它字,一般以缺末笔处理。19【人的称谓】(一)敬称(1)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子厚,司马光为司马君实等。(2)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4)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5)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二)谦称(1)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和尚自称老衲。20【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21【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4)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姚鼐)。(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苏东坡全集、徐霞客游记(徐宏祖)。(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梦溪笔谈(沈括)。(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22【经史子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23【姓氏】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明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24【庙号、谥号、年号】 庙号:太祖、高祖、太宗、世祖 谥号:根据皇帝或诸侯等人物的生前事迹,在死后追授谥号。隐,哀也。景,武也。施德为文。除恶为武。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乱而不损为灵。由义而济为景。余皆象也。 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每一年号六年。以前帝王没有年号,此是始创,并为后来帝王所沿用。25【官制】丞相和宰相: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等多达几十种官名。据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阶性质。到了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例如为齐国相,为赵国相。由于当时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首次确定下来。在秦以前的殷周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通过进行统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国的内政,又因分封国的国君由世袭,所以天子无权解除他们在分封国的统治权力。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辅佐政务。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 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为副职。定三省制,三省长官省的内史令、的纳言、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改内史省为,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由于曾任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后,只有加“”、“”者才是宰相。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沿明制设大学士,雍正时设,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晚清实施新政,仿日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为行政机关首长。-第 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历史文化常识(6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