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甘肃旅游.doc

    • 资源ID:37577081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旅游.doc

    甘肃省旅游资源的开发 摘要:甘肃省位于我国的大西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伴随着我国旅游大发展的潮流,甘肃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又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下,积极开辟新的旅游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以丝绸之路旅游线、自然生态旅游线与红色旅游线为引领的甘肃省旅游线路。 关键词:旅游 景观 资源 方向 规划一、甘肃省旅游资源现状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1、甘肃省旅游资源现状1.1、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以文物古迹,宗教建筑为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资源相似性大,空间组合性较差,吸引力相对较弱。从总体来看,甘肃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是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有:(1)甘肃虽然有敦煌莫高窟这样资源垄断性高,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世界文化遗产。(2)全省人文旅游资源相似性很大,宗教特色显著。仅作为我国宗教艺术重要表现形式的佛教石窟,就多达50多座,主要分布在丝绸古道的黄金地带。这种人文景观的相似性不利于旅游活动层次的提高。(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相对分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吸引力。1.2、自然旅游资源内部种类不平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数量不协调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地形狭长,地貌复杂多样,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气候类型多样,气候生物景观可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同时,甘肃是少林省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同种类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上不平衡。省内自然旅游资源数量上不平衡。省内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上都有一定的差距。1.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配合较好,资源基础雄厚,空间组合性较差由于自然条件的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原因,甘肃的自然旅游资源往往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背景,两者在特定的环境中,紧密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使旅游地形成一种综合的组合形式,游客可以通过一景、一地的旅行与游览,既饱览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同时又能达到考察研究、访古探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如肃南马蹄寺石窟、平凉崆峒山、天水麦积山石窟、庄浪云崖寺石窟等许多旅游景点都是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点缀有宗教建筑、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资源的价值与旅游活动的效益,丰富了旅游项目的内涵,是甘肃旅游资源开发有利的一面。但是,从空间分布来看,甘肃众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组合性差,很少有比较集中的景点群出现。加之交通不便,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从而使旅游景点吸引力降低,不仅给资源开发增加了难度,而且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目前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却很多是“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局面。2、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2.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深度有限。甘肃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产品类型结构单一,大多停留在观光游览型为主的初级产品开发上,且老化现象严重,缺乏参与性与娱乐性强、高科技与高文化含量的替代产品。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成熟度远低于人文旅游资源成熟度,度假、探险等开发潜力大的旅游产品还远未形成规模。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开发上,也有许多潜力大的产品未开发出来,如寻根问祖游等项目。(2)旅游精品少,与市场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仅1.72)。(3)线长点散,旅游产品空间结构 待改善,甘肃地形狭长,造成旅游产品空间结构的不合理。(4)旅游产品季节性强,以夏秋为多,冬春为少。旅游淡季长达7至8个月,在此期间,旅游人数寥寥无几,旅游设施大量闲置;而适宜旅游的旺季仅集中在6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三个月内,此时旅游者纷至沓来,人满为患,交通运输高度紧张,极为有限的接待设施根本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经常出现社会经济环境承载力超负荷运行的现象。(5)行、住、食、游、购、娱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购物、娱乐环节薄弱,产品要素结构不合理。所以,根据资源条件与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就显得非常重要。2.2、旅游开发投入不足,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落后,属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因而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规模比较小,缺乏资金使得众多的旅游资源尚处于“闺中”有待开发,原有的旅游产品则大多老化单一。在旅游资源区域开发过程中,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整体协调,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在一个风景名胜区内,可能有五个同等级别而又互不隶属的管理机构,分别是风景管理局、文物局、宗教局、旅游局及当地政府。由于各自管理体制不一,投资重点与利益也不一样,致使风景区在投资、建设方面不能配套协调,整体同步进行,影响了景区价值的发挥。这种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的局面严重困扰着甘肃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再者,各旅游区之间缺乏区域间的联系与协调,造成了旅游区之间的盲目竞争,同时也难以形成通畅的旅游线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极为不利。2.3、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旅游项目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与准则近年来,地方政府与群众集资开发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多,说明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多、风险小”的行业特点已引起地方政府及群众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的了解与科学分析,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项目建设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有些项目近距离重复,质量品位低,不适应市场需求。2.4、旅游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手段落后,促销力度不够。甘肃省旅游促销资金不足,促销力度不够,旅游营销观念落后。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明确、鲜活、生动,缺乏出游煽动性,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其能激发大众来甘肃旅游的理念与着力点。一直以来甘肃旅游搭乘着丝绸之路旅游的列车发展甘肃旅游业,甘肃旅游在全国人民心目中一直没有明确、鲜活、生动的独特形象。从总体来看,我们重视了景点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相对忽视了市场宣传促销的重要性。2.5、旅游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市场预警机制缺位,忽视了“风险管理”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异地性与时间上的暂时性,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综合性特点,导致了旅游行业是个风险大的行业,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变动都会涉及到旅游业。比如战争、金融危机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如疾病、自然灾害等。所以企业的经营易于波动与遭遇风险。二甘肃省旅游开发的方向 如何把资源变成产业,就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即在旅游开发上抓住卖点与亮点。甘肃旅游的方向重在“特色”,在丝绸之路文化遗存、高山大漠、浩瀚戈壁、多民族风土人情等方面都进行大力开发建设。1.比如:(1)丝绸之路旅游饱经沧桑的古丝绸之路,遗留下许许多多令人感慨不已的遗址遗迹。丝绸之路这一"永不衰落的旅游产品",被国家列为对外推出的十二大经典旅游线路之首。丝绸之路甘肃段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这一线路从东到西,连接了甘肃的天水、平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漫步丝绸之路,可以欣赏到"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华夏民族祭祀人文始祖的伏羲庙,领略气势恢弘的武威雷台汉墓、"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举世无双的西夏碑与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百塔寺,观赏世界最大的室内卧佛张掖大佛寺、河西走廊富饶的绿洲、牧马人的乐园山丹马场与马蹄寺石窟群,走近"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以及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与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世界级的旅游景点,还可以体验戈壁沙漠、雪峰冰川等独特的自然风光。藏回风情草原风光旅游线。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奇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形成了甘肃旅游的又一特色。(2)藏、回族民俗风情与宗教艺术旅游,又为中国最美的湿地生态、草原风光旅游从兰州南行,经临夏回族自治州,到达被称为"九色香巴拉"天堂之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可以欣赏临夏浓郁的穆斯林风情、风格各异的清真寺、与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永靖黄河三峡;欣赏亚洲最美的甘南玛曲草原风光、被誉为"东方小瑞士"的碌曲郎木寺、纯朴豪放的藏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学府之一的拉卜楞寺与唐蕃古道遗迹。游客在穿过广袤的甘南大草原与若尔盖大草原后,可以到达"童话世界"四川九寨沟景区。(3)黄土风情红色革命旅游线甘肃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的主要途经地与会师地,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大省。从兰州东行,经定西、会宁、平凉,到达华夏民族农耕文明发源地庆阳,并与陕西延安的旅游线连为一体。踏上这条旅游线,可以看到天险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通渭榜罗会议纪念馆、纪念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大会师的会宁纪念馆、会师楼与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登临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的崆峒山,体验灵气独钟的人间仙境;可领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区南梁纪念馆、抗大七分校等红色旅游景点。这里既可以参观考察红色革命圣地,也可以观赏黄土高原墚塬地貌、体验黄土高原传统民俗风情。(4)自然生态旅游线甘肃东南部的天水与陇南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汇地带,特殊的区位、湿润的气候、丰沛的降水,在境内形成了众多的大小河流,拥有高达40%的森林覆盖率,素有"陇上江南"的美誉。在这条贯穿天水、陇南的旅游通道上,沿线峰峦叠翠,雾霭萦绕,山间瀑布、水库、碧潭星罗棋布,可以看到祭祀华夏始祖的伏羲庙、玉泉观、南宅子与著名的麦积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领略到成县鸡峰山-西狭颂景区、武都万象洞、康县梅园、宕昌官鹅沟、文县天池等景区的独特风貌,同时,还可以亲历体验徽县嘉陵江探险漂流的古朴奇趣。(5)兰州周边旅游圈甘肃省会兰州市,以其作为西部区域的交通枢纽与商贸中心的特殊地位,带动并形成了以她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旅游圈。黄河横贯甘肃中部,穿越兰州市辖区110多公里,使兰州成为全国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形成了独特的百里黄河风情线。沿线可以看到永靖黄河三峡、炳灵寺石窟、景泰黄河石林、兴隆山、吐鲁沟、冶力关、松鸣岩等名胜古迹与众多文化遗存;可以游览市区五泉山、白塔山、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水车博览园以及南北滨河路的美丽夜景(6)甘肃特色小吃文化游美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甘肃独特的饮食文化。从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从美丽的小江南天水到古今闻名的敦煌,各种特色小吃令人流连忘返。 (7)农村文化旅游农村旅游资源优势:农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业中的一个新概念 ,它不同于以观光、购物为主的旅游 ,也不同于以古老文物古迹为对象的旅游 ,而是农村特有的各种事物与要素 ,如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等作为主要观赏对象。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资源个体本身 ,而且还包括各种资源间的组合优势与可利用程度。它具有群众性、体验性、参与性等现代旅游资源的许多特性。到农村去 ,体会农家风情 ,回归田园生活 ,追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调 ,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旅游者青睐。2、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的措施2.1 进行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优化、空间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与要素结构优化甘肃省的旅游产品类型结构的优化途径:(1)针对市场定位,深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内涵,大力培育旅游精品。“丝绸之路”虽然横贯新疆、甘肃、陕西三省,但其主体部分在甘肃,它是甘肃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更是今后旅游精品培育的主要对象;(2)应逐步构建度假、生态、探险、科考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应加强自然景观资源的利用研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科考旅游及沙漠旅游、冰川览胜游、汽车自驾游等特种旅游。此外,还要大力开发对国际游客极具吸引力的各种民俗风情体验产品。(3)避免区域旅游产品类型结构雷同化。各地应在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力求在开发中突出自身的特色,形成科学合理的产品类型结构。(4)通过科学的调控,使旅游业的发展在时间上达到一个相对合理协调的状态。甘肃旅游产品要素结构的优化,就是做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协调发展。2.2、建立健全旅游开发管理体制,设立高层次旅游协调机构,加强省内各旅游区的协作开发力度。旅游业是新兴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众多的行业与部门。长期以来,旅游开发管理体制的矛盾与问题甚多,存在多头领导,条块分割,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的问题。应把多头管理、无序开发的混乱局面理顺为以旅游局为主导,园林、环保、文物、商贸、城建、宗教、农林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管理体制,以旅游规划中规划的开发项目为基础,对旅游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为了防止各地盲目低水平重复开发。使全省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旅游业能够协调发展,各旅游区应该在内部协调的基础上加强横向联系,协调彼此关系,共同开拓市场,避免因盲目竞争而使整体效益受损。旅游区间协作需要各地区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行业都能从长远处着眼,顾全大局,同心协力建设与发展大旅游。联合开发旅游产品,促进全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2.3、重视市场研究,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在旅游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人们的旅游需求指向是不同的,旅游产品的地位与吸引力也不是由旅游供给者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市场与旅游者,只有加强旅游市场研究,随时跟踪旅游者需求的变化,才能不断推出旅游者喜爱的旅游产品,增加客源,拓展市场。甘肃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偏好甘肃旅游产品,提高产品的吸引力与知名度。旅游宣传促销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旅游企业共同参与,运用网络营销技术,注重国际国内市场结合,远近客源市场结合,从旅游地形象、旅游产品、信息提供与咨询以及宣传媒体,宣传形式、宣传手段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增加旅游促销费用。2.4、建立旅游市场预警机制,实施旅游业风险管理。要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平常与特殊时期两套运行机制,要求政府在特殊时期对这一产业实施政策援助。减少旅游行业的风险性采取有效措施:(1)建立旅游企业的保险制度,让旅游行业的风险承担社会化,在减少企业风险的同时减少财政负担。(2)大力推进旅游业企业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我国旅游企业小、弱、散,面对突发事件冲击时承受能力弱;单一化经营从表面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但真正要具有抗风险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还要实现多元化发展。(3)要尽快推进薪假制度,逐步改变旅游高度集中消费的模式。三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及相应的对策1.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1.1资源条件第一、古文化积淀的“丝绸之路”甘肃段长达公里,占了中国境内段的三分之一,是各种文化高度融合的热点区。这一段线路上的古文化景观魅力无限,精神气质厚重、深邃、悠远。 “丝绸之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源,大大提升了丝调之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与享誉度。 第二、山水大漠的雄浑苍凉南北各地都有山,但山各有不同,形态不同,高低大小不同,甘肃的祁连山绵延千里,有亚洲最大的山丹马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道教发禅宗主山峪峒山,河西走廊一望无边的千里大戈壁。腾格里、巴丹吉林大沙漠,甘南水草丰美的大草原,都有着极大的开发潜质与前景。 第三、西北民俗风情,旅游文化中的亮点甘肃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回族重要集中在临夏至甘南的南线,他们的“花儿”文化,牛羊肉饮食文化,伊斯兰宗教文化,甘南藏族的宗教文化,草原风情与民俗;肃北蒙古族的剽悍豪放,尤其甘肃独有的裕固族,其乐观的文化样式,智慧与幽默风趣的民族性格,独特的服饰与婚丧习俗,更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是甘肃很有后劲的软性风情、风俗旅游资源。 第四、甘肃省延续了数千年的淳朴的农村风情,较原始的农村民居,及民间的一些技艺。是吸引生活在城市的人的最好的产品。1.2、 政策的扶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在吸引东部资金回流向西部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旅游,既可以增加甘肃省的财政收入,又可以使西部逐渐吸收东部较先进的思想观念,学习借鉴较高的生产技术。生态环保的旅游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的开发项目。1.3、经济条件 在甘肃省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旅游。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4、西部地区旅游的整体性 甘肃是连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旅游的中心,且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能较多的吸引游客,而甘肃也就成为了游客必经之地,有效地带动了甘肃的旅游业的发展。2、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1)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推动文化,可加快甘肃省经济发展。其一,办好甘肃特色旅游节会项目。要突出甘肃省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与景区特色,加强营销策划,举办品牌旅游节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为对外展示形象、推广旅游精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招商引资搭建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以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香巴拉旅游文化、甘肃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甘肃旅游发展论坛”,“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国际旅游节”、武威天马旅游文化艺术节暨天马杯丝绸之路沙漠汽车拉力赛、中国会宁(或华池)红色旅游节、莲花山生态旅游花儿艺术节、平凉崆峒旅游文化艺术节、天水伏羲公祭大典暨伏羲旅游文化节、格萨尔赛马节、陇南茶文化旅游节等。其二,开发文化产业园项目。加快开发建设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与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与丝路文化产业带,通过集合包装,培育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旅游文化板块。(2)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甘肃省应坚持将旅游与工业互动发展,深度打造工业体验游。重点开发河西新能源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玉门油田、戈壁钢城、中国镍都、循环经济区等工业观光旅游与育种制种基地、葡萄庄园等农业、种植业观光旅游。其一,建设工业主题公园。建设酒泉航天主题公园将给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在主题公园里可向游客普及科普知识, 并设置模拟失重状态下的机舱,让游客体验宇航员生活,开发与航天有关的旅游纪念品。其二,举办中国西部红酒展销会。嘉峪关紫轩酒厂建有紫轩葡萄酒庄园, 可以继续开发研制出有关葡萄的绿色产品,完善这些公司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生产流程向游客展示;还可通过设置科技长廊、培育楼等形式,宣传与葡萄酒有关的科学知识,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增长见识。通过举办中国西部红酒展销会,可以有效地提升紫轩葡萄酒的知名度。(3)举办大型旅游活动甘肃省应做好文化旅游演艺工作, 充实旅游活动的内容, 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在鸣沙山、崆峒山、麦积山等重点景点积极打造实景演出,二是在临夏、甘南、肃南、肃北、阿克塞、天祝等民族地区积极打造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演出,三是在兰州、天水等主要旅游城市打造一批轻松、欢快、通俗的说唱演出, 四是在旅游旺季推出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大型精品剧目演出。打造旅游演出市场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各地与各旅游景点要为文艺演出提供必要的场所, 各演艺团体要积极创作与排练适销对路的节目, 各级各类文艺院团要充分发挥文艺创作与演艺人才优势, 量身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雅俗共赏、游客喜闻乐见的演艺节目,增强针对性、趣味性与游客参与性,集聚人气,拉动消费。(4)发展农村旅游第一、加强宣传与促销力度,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有选择地强化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力度,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使旅游有益人生的观念深入到民心中去,改变农民对旅游的片面认知。政府与旅游企业等相关部门要多手段、多方式地加强农村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如可利用电视媒体、广播、墙体广告等),这些都是对农村居民进行旅游宣传的最佳媒介。第二、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民旅游产品针对农村旅游市场的特点,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首先应以观旅游产品为主,此外,应设计些特色旅游产品以满足农民的特殊需求。相对应农民的旅游需求, 第三、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农村旅游首先,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要提高对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认识。发展农村旅游将会给我省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旅游业的形象与地位;合理地开发农村旅游市场,有利于发展经济、扩大内需;促进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其次,旅游企业要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地位有正确的认知,不能因为利润少,无视其存在与开发。旅游企业应在旅游产品的内容、价格、网络服务等方面进相应的调整来满足农村旅游市场的需求。第四、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首先,加大适合服务于农民游客的旅游人员的培训力度,其次,建立健全质量检查监督机制,坚决打击各种欺诈农民游客的行为。再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第五、培养专门服务于农村旅游团队的人才各地要重视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此可采取集中培训与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另外,大学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培养适合农村旅游所急需的人才。第六、旅游与农民致富相结合旅游与农民致富相结合是发展农村旅游市场的最佳结合点。(5)旅游与小吃文化相结合寻找舌尖上的甘肃,也不愧是完美的旅行。中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南北方的饮食爱好者便可通过旅游来满足对异地饮食的品尝快感。也可打造陇菜品牌,在兰州设立一条陇菜特色小吃街,并在每年7 月69 日兰洽会期间,举办“牛肉拉面之王”厨师竞技活动,提高兰州拉面的知名度。(6)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发展白龙江、小陇山、子午岭森林旅游与甘南草原、祁连山、黑河流域湿地、戈壁绿洲等生态旅游。古浪县马路滩生态观光旅游区可精心打造形成果品区、苗木展示区、葡萄长廊、沙漠生态经济圈等独具特色的沙漠生态农业景观。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连片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姿百态,惟妙惟肖。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可发展游览丹霞地貌、徒步、登山等项目。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集雅丹、丹霞、峰林为一体。还可建一些诸如“画家村”、“摄影之家”等特色宾馆,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便利。甘肃省在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政策方案的指导下,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旅游业,打出甘肃旅游的旗号,在全国甚至世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的大力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参考文献:1张文建.当代旅游业态理论及创新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4).2杨玲玲,魏小安.旅游新业态的“新”意探析J.资源与产业,2009,(6).3国家旅游局课题组.旅游新业态与增长潜力分析报告R.国家旅游局.旅游科研课题成果精选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4 尹微,许静.对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消费导刊,2009:3.5 刘小泉.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及策略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9).6 曹瑞琴.浅议农民旅游.改革与开放.2009(7).7 徐国飞.论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迟缓原因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10 下).8 曹新向,梁留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经济地理,2005.3.25(2).9 尹华光,黎克双.简论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世纪桥,2007(1).10 骆驼论文网1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第 1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旅游.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