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15页).doc

    • 资源ID:37880516       资源大小:192.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15页).doc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第 14 页第十七课 记承天寺夜游【课时速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 ( )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答案:(1)愉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 (2)交互错杂 (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2.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_(2)庭下如积水空明。译文:_答案:(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解析】选D。A项停顿应在“遂”后;B项“步”后无停顿;C项停顿应在“人”后。4.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_,本文三段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答案:澄澈透明 记叙 描写 抒情阅读全文,回答58题。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乐者 (思念)B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 (睡觉)D盖竹柏影也 (表推测)【解析】选A。“念”的意思是“想”。6.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描绘了一个_的美妙境界。答案:庭下竹柏影也 空灵澄澈、宛似仙境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念无与乐者。译文: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题思路如下:答案:(1)(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2)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8.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近于流放的境况下所写。请你认真品读,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联系当时的背景、作者的处境作答。应抓住题目提示和文章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来谈。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颇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延伸提能力】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相与步于中庭 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3)明年春,水落 _(4)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_答案:(1)一同,共同 (2)只 (3)第二年 (4)早晨10翻译下列句子。(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2)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译文:_答案:(1)水中水藻、荇菜交互错杂,原来这些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遇到)刮风、下雨,天色或阴或明的时候,俯视仰望山间的景象,更是瞬息万变。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及“怀民亦未寝”两句,体现了作者在贬官黄州期间朋友甚少,惟张怀民与自己心境相同,可以同乐。B.【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作者以丰富的想像,虚写夏夜月光,于平常事物中味常人不能味之情趣。C.【乙】文交待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D.从【乙】文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解析】选C。【乙】文主要交待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未具体描写其特点。12你如何理解【甲】文中“闲人”的含义?答:_答案:有闲情雅趣的人(表现了作者醉心自然之趣,自我排遣的旷达情怀);怀才不用的人(仕途失意的落寞)。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二、2003年广东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三、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四、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五、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18.翻译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六、2007年浙江衢州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七、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八、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十、2007年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 户 怀民亦未寝 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一、2007年荆州市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12.简答。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十三、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参考答案:7A 8D 9C 十五、2008年湘西自治州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12 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l) 左牵黄,右攀苍( ) (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十六.2009年山东泰安市【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7解释加点的词。(4分)陶后鲜有闻 鲜: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亭亭净植 植: 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4分)十七.(2010·上海市,9-11,8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学科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4分) 十八、(2011真题)临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月色入户。 户 盖竹柏影也。 盖 止午、未、申三时。 止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安可为俗士道哉?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写月语句 描写方法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19、2011丽水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念无与为乐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选 文时 间景情甲 文 月景闲情乙 文更定 20、山西(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参考答案: 24. 介词,因为 只,不过25.B26.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人参考答案:3(2)A 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3分)(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考虑,想到 散步(或漫步、走、行走)8、(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 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参考答案: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4.B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6.(C)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参考答案:17.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解析: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18.只是缺少像我们

    注意事项

    本文(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15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