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旅游资源分类.docx

    • 资源ID:41817517       资源大小:56.4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旅游资源分类.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4页 共24页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前 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引 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旅游规划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3.3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3.5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4旅游资源分类4.1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4.2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4.3分类结构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见表1。表1旅游资源分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A 地文景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AA 山丘型旅游地 AAB 谷地型旅游地 AAC 沙砾石地型旅游地 AAD 滩地型旅游地 AAE 奇异自然现象 AAF 自然标志地 AAG 垂直自然地带AB 沉积与构造ABA 断层景观 ABB 褶曲景观 ABC 节理景观 ABD 地层剖面 ABE 钙华与泉华 ABF 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 ABG 生物化石点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 凸峰 ACB 独峰 ACC 峰丛 ACD 石(土)林 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壁与岩缝 ACG 峡谷段落 ACH 沟壑地 ACI 丹霞 ACJ 雅丹 ACK 堆石洞 ACL 岩石洞与岩穴 ACM 沙丘地 ACN 岸滩AD 自然变动遗迹ADA 重力堆积体 ADB 泥石流堆积 ADC 地震遗迹 ADD 陷落地 ADE 火山与熔岩 ADF 冰川堆积体 ADG 冰川侵蚀遗迹AE 岛礁AEA 岛区 AEB 岩礁B 水域风光BA 河段BAA 观光游憩河段 BAB 暗河河段 BAC 古河道段落BB 天然湖泊与池沼BBA 观光游憩湖区 BBB 沼泽与湿地 BBC 潭池BC 瀑布BCA 悬瀑 BCB 跌水BD 泉BDA 冷泉 BDB 地热与温泉BE 河口与海面BEA 观光游憩海域 BEB 涌潮现象 BEC 击浪现象BF 冰雪地BFA 冰川观光地 BFB 长年积雪地C 生物景观CA 树木CAA 林地 CAB 丛树 CAC 独树CB 草原与草地CBA 草地 CBB 疏林草地 CC 花卉地CCA 草场花卉地 CCB 林间花卉地CD 野生动物栖息地CDA 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 陆地动物栖息地 CDC 鸟类栖息地 CDE 蝶类栖息地 D 天象与 气候景观DA 光现象DAA 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 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 天气与气候现象DBA 云雾多发区 DBB 避暑气候地 DBC 避寒气候地 DBD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 物候景观 E 遗址遗迹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 人类活动遗址 EAB 文化层 EAC 文物散落地 EAD 原始聚落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EBC 废弃寺庙 EBD 废弃生产地 EBE 交通遗迹 EBF 废城与聚落遗迹 EBG 长城遗迹 EBH 烽燧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FAD 园林游憩区域 FAE 文化活动场所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FAI 军事观光地 FAJ 边境口岸 FAK 景物观赏点FB 单体活动场馆FBA 聚会接待厅堂(室) FBB 祭拜场馆 FBC 展示演示场馆 FBD 体育健身馆场 FBE 歌舞游乐场馆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筑物 FCC 楼阁 FCD 石窟 FCE 长城段落 FCF 城(堡) FCG 摩崖字画 FCH 碑碣(林) FCI 广场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筑小品 FD 居住地与社区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区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FDE 书院 FDF 会馆 FDG 特色店铺 FDH 特色市场 FE 归葬地FEA 陵区陵园 FEB 墓(群) FEC 悬棺FF 交通建筑FFA 桥 FFB 车站 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 FFD 航空港 FFE 栈道 FG 水工建筑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FGB 水井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 FGD 堤坝段落 FGE 灌区 FGF 提水设施 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A 菜品饮食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GAC 水产品与制品 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 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GAF 日用工业品 GAG 其他物品 H 人文活动HA 人事记录HAA 人物 HAB 事件 HB 艺术HBA 文艺团体 HBB 文学艺术作品 HC 民间习俗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HCB 民间节庆 HCC 民间演艺 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HCE 宗教活动 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 HCG 饮食习俗 HGH 特色服饰HD 现代节庆HDA 旅游节 HDB 文化节 HDC 商贸农事节 HDD 体育节 数 量 统 计8主类31 亚类155基本类型注 如果发现本分类没有包括的基本类型时,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增加的基本类型可归入相应亚类,置于最后,最多可增加2个。编号方式为:增加第1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Z、增加第2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Y。 5 旅游资源调查5.1基本要求5.1.1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5.1.2保证成果质量,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5.1.3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5.1.4旅游资源调查分为"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二个档次,其调查方式和精度要求不同。5.2旅游资源详查5.2.1适用范围和要求5.2.1.1适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面情况的旅游资源调查。5.2.1.2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准备、实地调查。5.2.1.3要求对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5.2.2调查准备5.2.2.1调查组5.2.2.1.1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收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5.2.2.1.2根据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技术培训。5.2.2.1.3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定位仪器、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 5.2.2.1.4准备多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5.2.2.2资料收集范围5.2.2.2.1与旅游资源单体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书、乡土教材、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等。5.2.2.2.2与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重点是反映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专题地图。5.2.2.2.3与旅游资源调查区和旅游资源单体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资料。5.2.3实地调查5.2.3.1程序与方法5.2.3.1.1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为便于运作和此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统计、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将整个调查区分为"调查小区"。调查小区一般按行政区划分(如省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地区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县级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县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也可按现有或规划中的旅游区域划分。调查线路按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旅游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5.2.3.1.2选定调查对象选定下述单体进行重点调查: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单体。对下列旅游资源单体暂时不进行调查:明显品位较低,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开发后有损于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影响国计民生的;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的。5.2.3.1.3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对每一调查单体分别填写一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见本标准附录B)。调查表各项内容填写要求如下: 单体序号:由调查组确定的旅游资源单体顺序号码。 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的常用名称。 "代号"项: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即"表示单体所处位置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所属类型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在调查区内次序的阿拉伯数字"。如果单体所处的调查区是县级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则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 (省代号2位-地区代号3位-县代号3位,参见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3位 -旅游资源单体序号2位"的方式设置,共5组13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如果单体所处的调查区是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则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 (省代号2位-地区代号3位-县代号3位,参见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乡镇代号(由调查组自定2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3位-旅游资源单体序号2位"的方式设置,共6组15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如果遇到同一单体可归入不同基本类型的情况,在确定其为某一类型的同时,可在"其他代号"后按另外的类型填写。操作时只需改动其中?quot;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其他代号项目不变。填表时,一般可省略本行政区及本行政区以上的行政代码。 "行政位置"项:填写单体所在地的行政归属,从高到低填写政区单位名称。 "地理位置"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主体部分的经纬度(精度到秒)。 "性质与特征"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本身个性,包括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如下:1) 外观形态与结构类:旅游资源单体的整体状况、形态和突出(醒目)点;代表形象部分的细节变化;整体色彩和色彩变化、奇异华美现象,装饰艺术特色等;组成单体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关系和安排情况,构成单体主体部分的构造细节、构景要素等。 2) 内在性质类:旅游资源单体的特质,如功能特性、历史文化内涵与格调、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背景、实际用途等。3) 组成成分类:构成旅游资源单体的组成物质、建筑材料、原料等。4) 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发生、演化过程、演变的时序数值;生成和运行方式,如形成机制、形成年龄和初建时代、废弃时代、发现或制造时间、盛衰变化、历史演变、现代运动过程、生长情况、存在方式、展示演示及活动内容、开放时间等。 5) 规模与体量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数值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如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直径、周长、进深、面宽、海拔、高差、产值、数量、生长期等;比率关系数值如矿化度、曲度、比降、覆盖度、圆度等。6) 环境背景类:旅游资源单体周围的境况,包括所处具体位置及外部环境如目前与其共存并成为单体不可分离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文物、民族等;影响单体存在与发展的外在条件,如特殊功能、雪线高度、重要战事、主要矿物质等;单体的旅游价值和社会地位、级别、知名度等。 7) 关联事物类:与旅游资源单体形成、演化、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等。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项:包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的关系等。 "保护与开发现状"项:旅游资源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等。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项:旅游资源单体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污染状况与环境安全。5.3旅游资源概查5.3.1适用范围和要求5.3.1.1适用于了解和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的旅游资源调查。5.3.1.2要求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5.3.2调查技术要点5.3.2.1参照"旅游资源详查"中的各项技术要求。5.3.2.2简化工作程序,如不需要成立调查组,调查人员由其参与的项目组织协调委派;资料收集限定在与专门目的所需要的范围;可以不填写或择要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等。6 旅游资源评价6.1总体要求6.1.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6.1.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6.1.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6.2评价体系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6.3计分方法6.3.1基本分值6.3.1.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6.3.1.2"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6.3.1.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22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13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51珍稀奇特程度(15分)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13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75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3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21完整性(5分)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资源影响力(15分)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3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2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附加值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4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36.3.2计分与等级划分6.3.2.1计分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6.3.2.2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7 提交文(图)件7.1文(图)件内容和编写要求7.1.1全部文(图)件包括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旅游资源图、旅游资源调查报告7.1.2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的文(图)件类型和精度不同,旅游资源详查需要完成全部文(图)件,包括填写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编绘旅游资源地图,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概查要求编绘旅游资源地图,其他文件可根据需要选择编写。7.2文(图)件产生方式7.2.1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的填写7.2.1.1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结束后,由调查组填写。7.2.1.2按照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栏目填写,栏目内容包括:调查区基本资料、各层次旅游资源数量统计、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各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调查组主要成员、主要技术存档材料。7.2.1.3本表同样适用于调查小区实际资料的填写。7.2.2旅游资源图的编绘7.2.2.1类型-"旅游资源图",表现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单体。-"优良级旅游资源图",表现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单体。7.2.2.2编绘程序与方法7.2.2.2.1准备工作底图 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视调查区的面积大小而定,较大面积的调查区为1 50000 1200000,较小面积的调查区为15000125000,特殊情况下为更大比例尺。调查区政区地图7.2.2.2.2在工作底图的实际位置上标注旅游资源单体(部分集合型单体可将范围绘出)。各级旅游资源使用下列图例(表3)。表3旅游资源图图例旅游资源等级图例使用说明五级旅游资源1、图例大小根据图面大小而定,形状不变。2、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主类A、B、C、D)使用蓝色图例;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主类E、F、G、H)使用红色图例。四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一级旅游资源7.2.2.2.3单体符号一侧加注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或单体序号。 7.2.3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各调查区编写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基本篇目如下:前言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主要参考文献附图:旅游资源图或优良级旅游资源图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见表A.1。表A.1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主类亚类代码基本类型简要说明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山地丘陵区内可供观光游览的整体区域或个别区段。AAB谷地型旅游地河谷地区内可供观光游览的整体区域或个别区段。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沙漠、戈壁、荒原内可供观光游览的整体区域或个别区段。AAD滩地型旅游地缓平滩地内可供观光游览的整体区域或个别区段。AAE奇异自然现象发生在地表面一般还没有合理解释的自然界奇特现象。AAF自然标志地标志特殊地理、自然区域的地点。AAG垂直自然地带山地自然景观及其自然要素(主要是地貌、气候、植被、土壤)随海拔呈递变规律的现象。AB沉积与构造ABA断层景观地层断裂在地表面形成的明显景观。ABB褶曲景观地层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扭曲变形。ABC节理景观基岩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隙。ABD地层剖面地层中具有科学意义的典型剖面。ABE钙华与泉华岩石中的钙质等化学元素溶解后沉淀形成的形态。ABF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矿床矿石地点和由成景矿物、石体组成的地面。ABG生物化石点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活动遗迹的发掘地点。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凸峰在山地或丘陵地区突出的山峰或丘峰。ACB独峰平地上突起的独立山丘或石体。ACC峰丛基底相连的成片山丘或石体。ACD石(土)林林立的石(土)质峰林。ACE奇特与象形山石形状奇异、拟人状物的山体或石体。ACF岩壁与岩缝坡度超过60°的高大岩面和岩石间的缝隙。ACG峡谷段落两坡陡峭、中间深峻的“V”字型谷、嶂谷、幽谷等段落。ACH沟壑地由内营力塑造或外营力侵蚀形成的沟谷、劣地。ACI丹霞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一种顶平、坡陡、麓缓的山体或石体。ACJ雅丹主要在风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墩和凹地(沟槽)的组合景观。ACK堆石洞岩石块体塌落堆砌成的石洞。ACL岩石洞与岩穴位于基岩内和岩石表面的天然洞穴,如溶洞、落水洞与竖井、穿洞与天生桥、火山洞、地表坑穴等。ACM沙丘地由沙堆积而成的沙丘、沙山。ACN岸滩被岩石、沙、砾石、泥、生物遗骸覆盖的河流、湖泊、海洋沿岸地面。AD自然变动遗迹ADA重力堆积体由于重力作用使山坡上的土体、岩体整体下滑或崩塌滚落而形成的遗留物。ADB泥石流堆积饱含大量泥砂、石块的洪流堆积体。ADC地震遗迹地球局部震动或颤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ADD陷落地地下淘蚀使地表自然下陷形成的低洼地。ADE火山与熔岩地壳内部溢出的高温物质堆积而成的火山与熔岩形态。ADF冰川堆积冰川后退或消失后遗留下来的堆积地形。ADG冰川侵蚀遗迹冰川后退或消失后遗留下来的侵蚀地形。AE岛礁AEA岛区小型岛屿上可供游览休憩的区段。AEB岩礁江海中隐现于水面上下的岩石及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成的岩石状物。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可供观光游览的河流段落。BAB暗河河段地下的流水河道段落。BAC古河道段落已经消失的历史河道段落。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湖泊水体的观光游览区域段落。BBB沼泽与湿地地表常年湿润或有薄层积水,生长湿生和沼生植物的地域或个别段落。BBC潭池四周有岸的小片水域。BC瀑布BCA悬瀑从悬崖处倾泻或散落下来的水流。BCB跌水从陡坡上跌落下来落差不大的水流。BD泉BDA冷泉水温低于20或低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出露泉。BDB地热与温泉水温超过20或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热水、热汽和出露泉。BE河口与海面BEA观光游憩海域可供观光游憩的海上区域。BEB涌潮现象海水大潮时潮水涌进景象。BEC击浪现象海浪推进时的击岸现象。BF冰雪地BFA冰川观光地现代冰川存留区域。BFB长年积雪地长时间不融化的降雪堆积地面。C生物景观CA树木CAA林地生长在一起的大片树木组成的植物群体。CAB丛树生长在一起的小片树木组成的植物群体。CAC独树单株树木。CB草原与草地CBA草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或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构成的地区。CBB疏林草地地生长着稀疏林木的草地。CC花卉地CCA草场花卉地草地上的花卉群体。CCB林间花卉灌木林、乔木林中的花卉群体。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一种或多种水生动物常年或季节性栖息的地方。CDB陆地动物栖息地一种或多种陆地野生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常年或季节性栖息的地方。CDC鸟类栖息地一种或多种鸟类常年或季节性栖息的地方。CDD蝶类栖息地一种或多种蝶类常年或季节性栖息的地方。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观察日、月、星辰的地方。DAB光环现象观察地观察虹霞、极光、佛光的地方。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海面和荒漠地区光折射易造成虚幻景象的地方。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云雾及雾凇、雨凇出现频率较高的地方。DBB避暑气候地气候上适宜避暑的地区。DBC避寒气候地气候上适宜避寒的地区。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易出现极端与特殊气候的地区或地点,如风区、雨区、热区、寒区、旱区等典型地点。DBE物候景观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叶变色、落叶等季变现象。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史前人类聚居、活动场所。EAB文化层史前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EAC文物散落地在地面和表面松散地层中有丰富文物碎片的地方。EAD原始聚落遗址史前人类居住的房舍、洞窟、地穴及公共建筑。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A历史事件发生地历史上发生过重要贸易、文化、科学、教育事件的地方。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发生过军事活动和战事的地方。EBC废弃寺庙已经消失或废置的寺、庙、庵、堂、院等。ECD废弃生产地已经消失或废置的矿山、窑、冶炼场、工艺作坊等。EBE交通遗迹已经消失或废置的交通设施。EBF废城与聚落遗迹已经消失或废置的城镇、村落、屋舍等居住地建筑及设施。EBG长城遗迹已经消失的长城遗迹。EBH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构筑物。F 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A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各类学校和教育单位、开展科学研究的机构和从事工程技术实验场所的观光、研究、实习的地方。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具有康乐、健身、消闲、疗养、度假条件的地方。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进行宗教、祭祀、礼仪活动场所的地方。FAD园林游憩区域园林内可供观光游览休憩的区域。FAE文化活动场所进行文化活动、展览、科学技术普及的场所。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经济开发工程和实体单位,如工厂、矿区、农田、牧场、林场、茶园、养殖场、加工企业以及各类生产部门的生产区域和生产线。FAG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进行社会交往活动、商业贸易活动的场所。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饲养动物与栽培植物的场所。FAI军事观光地用于战事的建筑物和设施。FAJ边境口岸边境上设立的过境或贸易的地点。FAK景物观赏点观赏各类景物的场所。FB 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室)公众场合用于办公、会商、议事和其他公共事物所设的独立宽敞房舍,或家庭的会客厅室。FBB祭拜场馆为礼拜神灵、祭祀故人所开展的各种宗教礼仪活动的馆室或场地。FBC展示演示场馆为各类展出演出活动开辟的馆室或场地。FBD体育健身场馆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独立馆室或场地。FBE歌舞游乐场馆开展歌咏、舞蹈、游乐的馆室或场地。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佛塔通常为直立、多层的佛教建筑物。FCB塔形建筑物为纪念、镇物、表明风水和某些实用目的的直立建筑物。FCC楼阁用于藏书、远眺、巡更、饮宴、娱乐、休憩、观景等目的而建的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建筑。FCD石窟临崖开凿,内有雕刻造像、壁画,具有宗教意义的洞窟。FCE长城段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段落。FCF城(堡)用于设防的城体或堡垒。FCG摩崖字画在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绘制的图画。FCH碑碣(林)为纪事颂德而筑的刻石。FCI广场用来进行休憩、游乐、礼仪活动的城市内的开阔地。FCJ人工洞穴用来防御、储物、居住等目的而建造的地下洞室。FCK建筑小品用以纪念、装饰、美化环境和配置主体建筑物的的独立建筑物,如雕塑、牌坊、戏台、台、阙、廊、亭、榭、表、舫、影壁、经幢、喷泉、假山与堆石、祭祀标记等。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具有地方建筑风格和历史色彩的单个居民住所。FDB特色街巷能反映某一时代建筑风貌,或经营专门特色商品和商业服务的街道。FDC特色社区建筑风貌或环境特色鲜明的居住区。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有历史影响的人物的住所或为历史著名事件而保留的建筑物。FDE书院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FDF会馆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FDG特色店铺销售某类特色商品的场所。FDH特色市场批发零售兼顾的特色商品供应场所。FE归葬地FEA陵寝陵园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以及一般以墓葬为主的园林。FEB墓(群)单个坟墓、墓群或葬地。FEC悬棺在悬崖上停放的棺木。FF交通建筑FFA桥跨越河流、山谷、障碍物或其他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FFB车站为了装卸客货停留的固定地点。FFC港口渡口与码头位于江、河、湖、海沿岸进行航运、过渡、商贸、渔业活动的地方。FFD航空港供飞机起降的场地及其相关设施。FFE栈道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架木而成的窄路。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供观光、游乐、休憩的水库、池塘等人工集水区域。FGB水井向下开凿到饱和层并从饱和层中抽水

    注意事项

    本文(旅游资源分类.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