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0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44069667       资源大小:2.22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B)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解析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2另一位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的基本不变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3如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A)Aa>b>cBc>b>aCcb>aDa>cb解析由题意可知,土壤中有机物量指的是未被分解者分解的有机物的数量,由图可知,a的落叶供给量多,而土壤有机物的数量少,说明分解的落叶量最多;b次之;c分解的落叶量最少。由此可推知,分解落叶的能力a>b>c。4(2019·北京朝阳区一模)以下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动物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B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C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完成物质合成与能量转化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秋季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A项中,X1过程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原核生物,一些原核生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二者没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项中,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项中,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X1到X3能量传递了两次,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最小能量值为10%×10%1%,最大值为20%×20%4%。D项中,秋季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较多,且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较弱,则有机物质会积累,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大于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6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因此,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解析图1中A为生产者,图2中A为生产者,图3中E为生产者,A错误;图1中C是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C正确;图1、图2、图3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才能表示完整碳循环,D正确。7(2019·临沂高二检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长度可作为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有关食物链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A长度越大说明能量传递效率越低B长度越小说明物质越不能循环C长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可能不同D长度能体现能量流动的单向性8图示为碳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D)A水圈面积逐渐缩小B过程减慢C过程加快D过程加快9(天津理综)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析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丝瓜地的生物群落包含丝瓜等生产者、昆虫等消费者及分解者,A项错误;调查昆虫种群密度应该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昆虫幼虫、成虫等所有个体的数量,不能只统计成虫,B项错误;据图可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二者同化量的比值,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能代表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在捕食关系曲线中,被捕食者的曲线先到达波峰,故可判断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甲以丝瓜为食,乙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甲数量减少,从而减少甲对丝瓜的摄食量,D项正确。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D)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每个营养级有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有10%20%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11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C)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解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慢,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缓慢,致使残枝落叶大量积累,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出现障碍。对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地人工火烧,既能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食物,又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分解,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C)A不具有全球性B不受能量的驱动C都依赖于水的循环D只依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N、P等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离不开水。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生产者是_A_,消费者是_B、C_,分解者是_D_(填代号)。(2)图中的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光合作用_,_呼吸作用_,_分解作用_。(3)C生物处于第_三_营养级,若要使C增加200 kg至少需要消费A_5_000_kg。(4)若该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牧民为了提高畜牧产量,采取了如下措施,其中正确的做法是(多选)(B、C)A彻底捕杀狼等次级消费者,以保护牛、羊的安全B大力防治害虫和鼠对植被的破坏,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加大对牧草的水肥管理D大量繁殖牛、羊14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CO2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有机物_。(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表示_光合作用_过程,表示的是_捕食_关系,过程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线粒体_中完成的,表示的是_分解者的分解(分解者的呼吸作用)_作用。(3)若图虚线框中的种类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4.5×107_kJ。(4)碳循环等物质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能量流动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热_能,因而使能量流动具有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_的特点。(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温室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_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学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量(答案合理或写出上述内容中的一项即可)_。15(2019·扬州中学)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2代表的是图1所涉及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金字塔”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能够将大气中CO2固定下来的生物成分是_B_(填图中字母),自然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_、_(填数字序号)。(2)C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消费者_。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二氧化碳_。(3)图2建构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中的生物属于_生产者_(填成分),处于中的生物为第_三_营养级。(4)从图2“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逐级递减_。解析(1)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自然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为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2)分析图1可知C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3)在图2建构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的生物为生产者,处于的生物为第三营养级。(4)从图2“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16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是极其繁多的。某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有关问题。作出假设:_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_。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实验步骤(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2)另取两只烧杯,编号A和B, 放入等量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3)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7 d,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4)在A1、B1试管中加入_碘液_;在A2、B2试管中加入_斐林试剂_,并进行水浴加热。(5)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如果支持所作的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与B1、B2相比,A1无蓝色出现,A2出现砖红色沉淀_。如果不支持所作的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A1、A2的颜色分别与B1、B2相同,A1出现蓝色,A2无砖红色沉淀_。解析题目未要求确定某种微生物,而是将土壤微生物作为整体予以研究。总体思路:本题为探究性实验,要先作出“是”或“否”的假设;据所给药品可知,碘是检验淀粉的,斐林试剂是检验还原性糖的(即淀粉水解产物);据实验步骤(2),可知实验分为A、B对照;所以综合起来讲,围绕假设通过A、B的显色情况作出结论。7

    注意事项

    本文(2020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