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现代金融业务第二版翻译第二章.doc

    • 资源ID:4511917       资源大小:89.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金融业务第二版翻译第二章.doc

    ,第二章银行与金融机构监管I.银行监管1.银行监管的重要性与监管目标A.银行的作用与银行监管的重要性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并无两样,都是通过管理经营获取利润,股东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然而,众所周知,银行与追逐利润的一般工商企业的明显区别在于,一国的经济与金融生活在以下三个重要方面依赖于银行:在为家庭、政府和企业提供支付手段方面,银行起着主导作用。吸收活期或定期存款,这些存款构成社会金融资产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在分配金融资源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充当资金盈余的存款人和资金短缺的借款人的媒介,并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出合理判断。鉴于此,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要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强有力的银行 监管是健康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在市场上难以获得的公共产品。伴随着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银行监管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有着决定性意义。银行监管的成本很高,但是,如果监管不力成本会更高。另一方面,银行也有重要的官方保护。例如,中央银行一般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以防止商业银行因临时性的流动性问题而倒闭,这种保护是支撑银行体系的官方安全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网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存款保险基金,它保证银行存款人在银行倒闭后能得到自己的存款。B.银行监管的目标尽管银行监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反映了每个国家独特的历史发展,但是,银行监管的总体目标和目的大致相似。第一,银行监管的主要目标是保持金融稳定和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第二,它可以确保银行安全、稳健地运行,银行持有的资本和存款准备金能够足以抵御业务风险。第三,银行监管的目标是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尽量减少银行倒闭时由存款保险基金所承担的损失。对存款人保护是保持公众对银行体系信心、防止发生银行挤兑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完善的银行是保护存款人的基本方式。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促使银行稳健发展,是银行监管的基本目标。然而,银行确实会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倒闭。存款保险基金补偿存款人的损失,通常对每个账户规定最高赔偿限额。鉴于存款保险基金存在着巨大潜在损失,因此,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限制银行过度的冒险行为,从而最低限度地减少保险基金的损失。规定存款保险的最高赔偿限额是为了降低存款人的道德风险,即因为有了存款保险,存款人在选择银行时往往不谨慎。实现这个监管目标需要监管者在银行出现问题时迅速实施干预,保证银行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第四,银行监管可以培育一个有效的、富有竞争性的银行体系,满足公众对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银行法规的本质是鼓励竞争,禁止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第五,银行监管可以确保银行法规的实施,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为银行受到很多法律法规的约束,如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红利分配的限制、消费者保护和公平就业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许多国家制定了复杂的银行监管框架。监管者利用众多相关手段,努力实现监管目标,这些手段包括从新银行的准入条件到对倒闭银行的处置程序。然而,我们在探讨这些具体内容之前,首先要了解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C.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有效的银行监管需要一系列先决条件(或安排),这些先决条件大多数不是监管当局所能控制的,它们的不足可能严重影响监管当局的监管效力。这些先决条件包含许多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i.健康、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金融系统稳定的基础,如果发现现有的政策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营,监管者需要立即采取行动。ii.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它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个持续实施的法律体系,包括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私有财产保护法,这些法规为公平地解决纠纷提供了手段。一套综合的、明确的、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会计规则。一个对大型企业进行独立审计的系统,确保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银行)能够得到真实、公正的企业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报表是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编制的,审计者对财务报表负责。高效、独立的司法体系和规范的会计、审计和法律专家队伍。一套明确的管理规则和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充分监管。一套安全、有效的支付和清算体系,能够监控交易对手的风险。iii.有效的市场纪律有效的市场纪律部分地取决于市场参与者获得充分的信息,给予管理良好的金融机构适当激励的机制,并确保投资人对其决策后果承担责任。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保证借款人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准确、有意义、透明、及时的信息。iv.建立完善的系统保护机制(或公共安全网)确定适当的系统保护机制是许多管理部门(包括中央银行)有待解决的政策问题,尤其是当可能导致对公众资金的承诺时(确定适当的系统保护机制更有必要)。监管当局通常会依靠自身对金融知识和金融机构的深人了解而发挥作用。明确区分对有偿付能力的机构的日常监管和系统性保护(或公共安全网)非常重要。在处理系统性问题时,需要着重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要防止对金融系统失去信心的风险并将此风险传染给本来健康的机构;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规则的曲解。许多国家的系统保护框架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如果能够谨慎地限制道德风险,那么,系统保护有助于维持公众信心,从而减少倒闭银行的负面影响。 2.银行准入程序银行监管的第一个手段是实行银行准入或特许制度。在绝大多数国家,开办银行业务必须得到特许。把银行监管建立在对存款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准人审批基础上,监管者可以确定需要监管的金融机构的数量,控制银行准人。准入审批的目的是从一开始就防止不稳定因素(比如银行资本金不足、管理层资格不够、过度竞争等)进人银行系统。尽管准入审批并不能保证银行在开业后一定经营得很好,但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是减少不稳定情况发生的有效方法。银行经营许可证通常由中央银行或国家独立的监管机构颁发。不同国家的银行经营特许机构可能在实际的银行开业审批程序和审查要素方面存在着差异,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有着共同点:A.银行准入审批阶段银行准入审批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非正式文件的准备阶段:审批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和银行的筹建小组共同讨论获得设立银行特许的要求、申请准入的进程和成立银行的可行性;申请阶段:筹建小组向审批部门提交正式的申请并获得初步批准;筹建阶段:筹建小组实施初步批准计划,聘请其他管理人员,在批准的场地建立营业场所,筹集银行资本,制定银行制度和办法,最终得到开业许可。在以上阶段中,申请阶段是银行获得许可过程的核心阶段。B.审批主管部门评估银行开业的要素审批主管部门在评估某一银行许可证申请时,通常考虑以下四方面要素:银行的盈利前景(也就是银行是否能成功并盈利);银行提名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充足的银行资本金;银行服务对社区是否便利,是否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监管者一般要求申请者提交以下文件作为申请的主要部分:银行业务发展计划;对提名的高级管理人员个人及其财务情况的背景调查; 拟组建银行的财务预测及发展前景;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信息及现有目标市场的竞争情况。在颁发银行许可时,绝大多数国家的监管部门要求银行的股东应符合最低申请标准(即实缴资本)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在中国,申请建立一家银行应该满足下列要求:建立符合法律规定的银行制度;拥有法律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董事长、总经理具有与岗位要求相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有所需的经营场所、安全措施以及其他与业务相关的设施。监管者在考虑一家银行的设立申请时还要考虑国民经济增长要求和银行竞争状况。C.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准入的要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是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组成的监管委员会,成立于1978年,目前主要由13个国家的监管机构高级代表组成。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该原则经修订后于2006年重新颁布,它反映了自1997年以来各个国家的银行业监管的变化。这个原则是一个被普遍采用的、有效监管最低标准框架。根据第三条原则,审批程序至少应包括审查银行及其所在集团的所有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情况、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层的资格、银行的战略和经营计划、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包括资本金规模在内的预计财务状况;当报批银行的所有者或母公司为外国银行时,应事先获得其母国监管当局的同意。3. 良行持续性监管的安排A.银行业务存在的风险银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多方面的风险。银行监管当局需要了解这些风险,并要求银行能够衡量和管理这些风险。从监管者的角度来看,银行风险是指预期或非预期事件可能对银行资本金或收益的负面影响。下面将讨论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i.信用风险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ii.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银行在汇率波动时可能面临头寸损失的风险。现有的会计核算也会导致汇率风险,这在外汇交易中是最常见的。银行在外汇市场上通过向客户报价和持有外汇敞口头寸充当做市商。外汇业务中内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外汇交易处于多头的情况下)在汇率不稳定的时候将进一步增加。利率风险是指银行在不利的利率变动中暴露出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既会影响银行的收益,也会影响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价值。银行面对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再定价风险,它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期限不匹配和利率调整的幅度不一致;(2)收益曲线风险,它产生于收益曲线的斜率和形状发生的变化;(3)基本点风险,与再定价风险相似,它主要来自对不同金融工具收取和支付的利率不成比率的变动;(4)选择权,它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中存在的或明或暗的选择权。市场风险对银行业来说是正常的,但是过度的利率风险将严重威胁银行的收益和资本基础。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管理显得日益重要。在放松利率管制的国家,尤其要关注此类风险。iii.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银行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当一家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能导致银行倒闭。iv.操作风险银行最主要的操作风险表现在银行内控和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内控不当或管理失控可能使银行因错误、欺诈或行动不及时而遭受财务损失,或者因其他原因使银行遭受损失,例如,交易员、贷款员或者其他职员超出权限进行交易或者以不道德或冒险的方式开展业务。其他操作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失灵、火灾以及其他灾难性事件等。V.法律风险银行会面对多种形式的法律风险,包括不充分或不正确的法律建议或错误的法律文书所导致的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增加。另外,现有的法律可能无法解决涉及银行的法律问题;涉及一家银行的法律案件可能对其银行业务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可能牵连其他多家银行;还有,影响银行或其他商业企业的法律有时可能发生变化。当银行进人一些新的业务领域或者交易对手(伙伴)开展新业务的合法权利没有确立时,银行很容易面临法律风险。vi.信誉风险信誉风险产生于银行经营的失败或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等。由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特点,银行需要维持存款人、债权人和市场对银行的信任,因此,信誉风险对银行危害极大。银行风险必须能被识别、监测和控制,而监管当局在确保银行按要求管理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监管者角度来看,风险的存在不是关注的必要理由,而且,只要管理者具备有效管理这类风险的能力,就不必担心任何领域存在的高风险。因此,监管当局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认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是否得到保证。一般而言,当风险能被识别、理解、衡量、监测和控制时,风险就得到保证。银行应当有能力抵御风险可能带来的财务危机。当风险得不到保证时(也即不能被理解、衡量、控制或不能用充足的资本支持来防范风险),监管当局必须与管理层和董事会就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必要性进行沟通。B.关键的审慎性问题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监管当局制定并使用审慎性监管要求来控制风险。这些要求可能是定性的也可能是定量的,其目的是限制银行的不谨慎的冒险。这些要求并不能取代管理层的决定,但能确定最低的谨慎标准,以确保银行采取正确的方式开展经营活动。银行业务的动态特性要求监管部门定期评估它们的谨慎性条件,并评估现有条件的持续相关性以及考虑制定新标准的必要性。审慎性要求涵盖了银行许多业务领域,对确保监管的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绝大多数国家的监管者在5个方面采取广泛的审慎政策,这5个方面是:资本充足率、风险集中度、资产质量、流动性和内部控制。i.资本充足率银行监管的首要对象是银行资本。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股权资本,它是股东的股权或资本金。股权资本的作用是:为股东提供永久的收益,为银行筹集资金;有效地抵御风险,弥补损失;是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使股东确保银行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健经营。最低资本充足率对降低存款人、债权人和银行其他股东的损失风险非常必要,有助于银行监管者实现银行业的总体稳定。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核心原则,各个国家的监管者制定了谨慎和适当的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鼓励银行在此标准之上开展经营。如果出现特殊的风险情况、资产质量不确定、风险过度集中或对银行的财务状况有不利影响,监管者会要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如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标准,监管者会采取行动,要求银行制订可行计划,及时达到最低资本金标准,或者对银行的经营追加更多的限制。a. 1988年版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就以风险为基础的国际资本标准达成一致协议,即巴塞尔资本协议,并号召12个发达国家统一资本金计量和资本金标准。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已经采用这一协议标准或与此相似的资本标准。协议着重强调银行活动的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不同的信用风险,二是表外业务隐含的大量风险敞口。该协议明确界定了适用于监管的各类资本金,并且强调了核心资本(在协议中该资本作为一级资本)充足的必要性。核心资本由永久性的股东权益和公开储备组成。公开储备来自留存收益或者其他盈余(例如股票溢价、利润留存、一般储备和法定准备金等),还包括符合以下标准的资金:(1)用于税后的留存收益或用于各种潜在税务调整的税前利润;(2)资金的流动必须在银行的报告中单独披露;(3)只能用于弥补损失的资金;(4)损失不能直接用资金冲抵,而必须从损益账户中扣除。该协议还明确了附属资本的概念(即二级资本),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隐蔽储备、次级债务和某些债务/权益混合工具。该协议还根据风险程度的种类确定了表内、表外不同的风险权重。权重结构尽可能地简化为五级:0、10%、20%、50%和100%。该协议对国际活跃的银行的最低资本金比率要求是一级资本不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4%,总资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之和)不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集团银行。必须强调的是,这些比率是应考虑的最低要求,许多国家的监管当局要求更高的比率或者采用更严格的资本定义或更高的风险权重。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标准在银行监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实际上,资本金标准是一种控制手段:当一家银行的资本金低于最低资本金要求时,监管当局会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如果一家银行出现明显的资本金低于要求的状况,监管当局将根据资本金要求禁止银行支付现金红利,并采取其他广泛的监管行动,例如要求银行提交将资本金恢复到更合适水平的计划,在过渡期间,要求银行在资产增长、分支机构设立或开展新业务方面遵守更多的限制。而且,如果需要,监管当局还将在高级管理人员工资方面进行严格限制。如果条件进一步恶化,监管部门可能要求终止或转让某些业务,解雇董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甚至强制将该银行合并到其他机构。b.巴塞尔资本协议2006年11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国际协议:修订框架,被称为巴塞尔资本协议n,用以取代1988年的协议。新框架的目的是对监管资本的要求要与银行潜在风险相一致,为银行和监管者提供了几种可供选择的资本充足率评估方法。巴塞尔资本协议比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范围更广、更复杂,它既真实反映了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又反映了对风险更敏感的监管框架的需求。巴塞尔资本协议n为银行和监管者评估所面对的风险建立了三个重要的相互支持的支柱:第一,最低资本金要求各家银行必须持有的、用于抵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金;第二,监督检查确保银行的资本金足以弥补各种风险;第三,市场纪律一详细规定了信息披露的最低标准。支柱1最低资本金要求支柱1制定了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关的最低资本金标准,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银行最低资本金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该协议把资本分为两类:一类资本是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和公开储备(减去商誉);二类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准备、一般准备、混合债务资本工具和次级长期债券。1996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修订稿又增加了第三类资本,用于满足抵御市场风险所需的部分资本要求。该类资本是一些特殊的短期次级债券。核心资本必须至少占银行总资本的50%,二类资本不能超过银行资本的50%。支柱1为银行提供了两种方法用以计算信用风险所需的资本:一种是采用标准法测量信用风险,主要依靠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估。标准法是对与利率相关的权益工具采用"Building Block”法(或分块法),计算覆盖特定风险的资本金标准,这与一般市场风险的测量标准不同。另一种计算方法(但必须事先得到银行监管者的明确批准)是银行的内部模型法,内部模型法使银行能够利用自身的评级法,但银行自身的评级法必须符合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定性和量化标准,要得到银行监管部门的明确批准。支柱2监管检查程序监管检查旨在确保银行要评估各类风险总体所需的资本,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评估进行检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监管者可能要求银行持有的资本超过监管资本水平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如加强有关风险管理等。如果需要银行提高资本金标准,监管者就要确保银行的资本金不得低于要求标准。支柱2要求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预测采用内部评级法(IRB法)的银行在恶劣环境下需增加的资本。银行和监管当局要利用测试结果,保证银行持有足够的资本。支柱3市场纪律市场纪律制定了信息披露标准,这样市场参与者可以了解银行的有关申请、资本金、风险敞口和风险评估方法等关键信息以及资本金充足情况。市场纪律还讨论了信息真实的作用、信息披露次数以及信息保密问题。ii.风险集中度风险集中并大量暴露是监管当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贷款集中发放给单一借款人或一组关联人,是导致信贷风险集中的主要原因。风险集中也可能来自特定行业、特定经济部门、特定区域,或者把贷款发放给其他容易 受到同一经济因素冲击的领域(例如高杠杆交易)。许多国家的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贷款给单一借款人、一组关联借款人以及其他具有风险集中特征的贷款都制定了审慎标准,这些标准通常用资本金的某一比例表示。尽管这些比例在不同的国家各不相同,银行或银行集团给非银行客户、关联借款人的贷款最高额一般不超过其资本金的25%,而且无须得到监管当局的特别批准。新设立的银行或者规模小的银行在信贷方面有着特殊的标准,要求有更高的资本金标准以反映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另外,监管当局对银行风险集中的处理情况进行监控,当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超过某一限制(例如资本金的10%),或者向监管当局认定的大型借款人发放贷款时,要向监管当局报告。有些国家对贷款的总量也加以限制。iii.资产质量资产质量是评定银行信誉的最重要的因素。资产质量直接影响准备金的提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反过来,银行的利润又影响着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因此,资产质量和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是监管当局非常关注的内容,监管当局需要充分了解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并要求银行有充足的呆账准备金以处理问题资产。为了监控银行资产质量和评估呆账准备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监管机构都采取了一些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资产)分类系统,如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地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其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效仿美国监管当局采用的分类系统。在贷款分类系统中,贷款的风险度、贷款有序偿还的可能性及其对银行安全性和稳健经营状况的影响程度通常是确定贷款等级分类的基础。贷款分类如下:a.正常类贷款这类贷款的借款人能够及时履行义务,利息和本金能够按期全额偿付。b.关注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是指借款人存在潜在问题并需要银行管理者密切注意的贷款。这类贷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贷款不能及时偿还,影响贷款机构的资金状况。这类贷款风险很大,但还不能证明是次级类贷款。借款人可能出现经营问题(收入或利润下降);资产负债比例不均(如存货增加,销售下降,高负债率,流动性紧张);不利的经济或市场环境,如利率上调或新竞争者的出现等也能导致贷款成为关注级。导致贷款成为关注级的非财务因素包括管理出现问题、未判决的诉讼案件、无效的贷款协议或其他实质性的不利条款、严重违背审慎发放贷款的做法等。C.次级类贷款次级类贷款的借款人和抵押物巳不能按贷款的现值足额还款,这类贷款有明显的危及偿还问题。次级类贷款的特征是当前或预期收益亏损、偿债能力不足、流动性紧张或边际资本化;偿还贷款依赖抵押物或其他风险缓释工具;有些次级类贷款的本息可能无法全额收回。这类资产不应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尽管次级类贷款总的来说有很明显的潜在损失,但单笔贷款的潜在损失并不一定体现在次级类贷款中。d.可疑类贷款可疑类贷款除了具有与次级类贷款一样的问题外,根据当前现有的情况、环境和价值,还出现了全额回收或清算非常困难的特征,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由于一些待决因素有可能改善贷款的状况,因此将其估计为损失类贷款还为时过早。可疑类贷款的借款人通常出现违约、流动性不足或资本金匮乏,缺少必要的资源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改善贷款状况的待决因素包括:合并或兼并计划、清算收益、资本注入和再融资。通常,这些待决因素应在短期内实现,贷款的评级也要根据新情况进行调整。由于损失的可能性很大,需要对可疑类贷款按照非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e.损失类贷款这类贷款通常被确认为已无法收回,而且由于这类贷款收回的价值微乎其微,所以不能继续作为银行资产存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贷款已绝对无法收回或部分收回,但即使在将来可能收回部分贷款,也不能推迟核销这些实质上巳经发生的坏账。出现损失贷款,借款人通常已经破产、停止还款或者已停止正常的经营活动。贷款一旦定为损失类,几乎没有收回其本息的可能性。如果仅仅不能取得抵押物(而非抵押物的价值),则可以把此类贷款归为其他较好的类别中。然而,如果收回一笔贷款需要长时间的诉讼或努力,那么银行就不应把该贷款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贷款一旦无法收回,就要立即确认为损失。除了贷款,到期的银行存款、可承兑汇票、承诺贷款及其他或有负债也可能使银行遭受信用风险,这些资产也被要求按同样的方法划分,以便能够较好地反映银行的资产质量。一些国家按照不同种类贷款规定贷款损失准备金,比如次级为25%,可疑为50%,损失为100%。贷款分类的目标是帮助银行识别可能对银行财务状况有不利影响的潜在问题的资产。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了五级贷款分类办法,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并通过跟踪实施情况,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0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要求所有中国境内的银行机构保持充足的贷款准备金。iv.流动性银行需要保持充分的流动性以偿还到期债务,尤其是承诺的时间和金额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银行保持充分的流动性,也是为了维持存款人和股东的信心。银行的债务主要来自客户支取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特定日期的贷款承诺、未使用的透支便利及银行之间的结算。银行可以在下列方面提供充分的流动性:持有现金和准现金资产;从到期的资产中或从资产组合管理中产生的现金流;吸收新的存款或通过货币市场上拆借。银行法规要求每家银行要保持“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一个最低流动性比率。各家银行要求每月的流动性比率不低于25%,计算的基础是以每月工作日的流动性资产总量除以每月工作日的负债总量。流动性比率的计算是比较一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是否匹配。银行资产负债表一般由短期债务和长期资产组成,为确保银行能偿还到期债务,对流动性资产进行妥善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对流动性的要求或者其他对资产负债表产生压力的情况发生,银行的流动性缓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直维持较高的流动性比率的成本是很高的。银行必须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期限进行合理匹配来获得利润,因此银行应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维持平衡。V.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银行管理的关键部分,这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有助于实现银行既定的管理目标,保证银行实现长期的盈利目标,保证财务和管理报告的可靠性,使银行活动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识别、理解、测量和监控,把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这样,银行才能遵守法律、法规、计划、内部规则和程序,减少风险给银行带来的不可预料的损失以及对银行信誉的损害。内控制度包括五个关联因素:(1)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2)风险识别和评估;(3)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4)信息与交流;(5)监督活动与纠正缺陷。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 董事会负责批准和定期检查银行的总体经营计划和重大决策;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适当水平,确保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必要措施对风险加以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对银行的组织结构予以审批;确保高级管理层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效力。董事会最终负责确保建立和维护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高级管理层负责实施董事会批准的战略计划和政策;制定识别、衡量、监督、控制银行风险的办法;保持责、权和报告体系明晰的组织结构;保证有效履行代理职责;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政策;充分、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体系。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提高所有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诚信水平;建设企业文化,重点向员工说明内控的重要性。银行所有员工要明确自己在内控管理中的地位并竭尽全力参与内控管理。风险识别和评估有效的内控体系要求对影响银行经营目标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和不断评估,风险评估要包括银行或银行集团面临的所有风险(如信用风险、国别风险和转让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等)。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不断修订以有效控制任何新出现的或以往无法控制的风险。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控制活动是银行日常业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建立适当的控制组织,把控制活动贯彻到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包括高层审查、部门控制、实物控制、检查风险控制情况及日后违规行为、审批和授权、核查和调整制度等。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求职责合理分离,员工职责不会发生冲突。有潜在利益冲突的领域要加以识别,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领域,并对冲突领域进行认真、独立的监控。信息与交流有效的内控体系不仅需要具备充分、广泛的内部财务数据、经营数据和合规数据,还需要具备与决策相关的外部市场信息,这些信息要可信、及时、容易获得并且是连续的。有效的内控体系还要求具有可靠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能涵盖银行的所有重大业务,包括电子数据在内的信息系统必须保证安全,能够独立监控并备有充分的应急方案。最后,有效的内控体系要求具备畅通的交流渠道,保证所有员工全面了解和遵守与自己职责相关的政策和做法,保证员工能够得到其他相关信息。监督活动与纠正缺陷对银行内控的总体效果要进行持续监督,对银行主要风险的监控以及银行业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定期评估是银行日常业务的一部分。内控体系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全面的内部审计体系,由能独立操作、经过培训、能胜任的人员来执行。作为监督内控体系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报告。内控的缺陷,不管是由业务人员还是内部审计师或者其他内控人员发现的,都应及时向相关管理层报告并立即解决。严重的内控缺陷应向高级管理层及董事会报告。监管当局对内控体系的评估监管当局应该要求所有的银行(不论规模大小)都建立一个有效的内控体系,使之与表内表外业务的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相一致,应对银行的环境变化。当发现银行的内控体系不足以防范银行的风险或对风险无效时(比如,文件中没有包含所有的内容),监管者就要采取适当措施。C.持续性银行监管的方法银行监管需要收集和分析信息。这项工作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在非现场进行。一个有效的监管系统必须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在一些国家,检查者在现场开展检查或由其他有资格的外部审计来检查。在另一些国家,则采取现场检查和监管者与外部审计共同合作的方式,形成混合监管体系。无论实行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结合还是由外部会计师审计,监管人员通常会与银行管理人员保持经常的联系,并深人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这可以通过监管人员和银行之间的审慎会谈,或者通过监管者与银行以及锒行的审计师三方会议来进行,对所有重要的问题和业务展开定期讨论。审阅内、外部审计报告也是进行现场、非现场监管的重要内容,而且对申请准人许可时考虑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期检查也是持续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非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是银行监管的关键手段之一,它主要依靠银行在合规性报告中提供的各种数据来进行。a.目标非现场检查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判断银行机构在中短期内可能面临的问题(尽管银行目前的运行是健康的)。通过前瞻性的监管检查,监管人员能够在银行出现的问题变得无法控制之前找到问题的根源。对于那些现场检查通常间隔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家来说,非现场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两次现场检查之间,潜在的问题有可能发生和扩散。第二个目标是对那些有明显问题的银行进行密切的关注和监控,这样监管者能够防止该银行问题恶化。同时,现场检查也能为监管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银行机构解决问题(采取出售或关闭银行的方式)。第三个目标是预测银行业的总体发展模式及发展趋势。对于监管人员来说,重要的是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相关、有利的政策。要有效地开展非现场检查工作,监管者必须依靠大量的信息资料。第一手资料来源于银行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报告。其中,对银行监管者来说,银行的合规性报告是最重要的材料,在英国等一些国家,统计报告也非常重要。这些资料必须通过现场检查或者外部审计定期审查。银行监管人员需要确认各家银行都遵守并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保持准确的会计记录,这样监管人员才能获得这家银行真实、客观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信息。另外一个非现场监管分析的数据来自现场检查获取的资料。有时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会被交给监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银行监管人员要与银行机构保持直接的联系,以便及时掌握银行的经营活动信息。这种联系一般通过与银行管理人员定期会晤的方式,有时,检查分析人员也可以从银行机构的联络人那里获得信息,这些信息会反馈银行的发展情况,可能也是监管者所关注的内容。监管者也使用其他报告,例如向中央银行提交的货币政策报告,其中包括国家大型银行经营情况的周报等。监管分析人员也可以通过审查证券监管部门主办发行的相关银行的季报和年报来获取信息。最后,监管分析人员对二级市场信息进行审查,以便获取更多的银行信息。分析市场数据,比如,分析与同类指数相关的股票价格变动或者债务工具收益与某个指数的差异(如美国国债收益分析),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如何看待某个银行的经营情况。其他重要的二手资料还包括银行和投资银行分析人员提供的报告和评估资料以及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分析和评级资料。C.分析工具对所有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需要有正确的分析工具。有些国家采用银行业绩统一标准报告(UBPR),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格式化的标准报告,分析人员可用这些数据来对银行进行评估。这种报告提供了关于银行财务状况的四个关键方面的财务比率。不同银行和不同国家的银行,对这些比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些比率包括:资本充足率指标,包括基于风险的资本比率和杠杆比率;资产质量指标,例如逾期贷款与总贷款的比率,或者贷款集中度比率(如不动产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收益指标,例如收人与总资产的比率,收人与权益资本的比率;流动性指标,例如存款与贷款之比。另一种分析工具是使用电子屏幕,它能够突出显示特定银行的具体情况。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用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统计模型,它根据银行合规报告和过去的检查所提供的最新信息得出对银行的综合检查结果。该模型突出显示那些财务状况出现严重恶化的银行机构。其他的监管分析工具包括分析表。分析表是选择一组突出的银行,然后把从银行合规报告、银行发布的新闻、股票价格报告、现场检查结果和评级机构出版物中获取的银行资料反映到一张表上。与标准化的银行监管报告相比,这张表的侧重点不同。此外,监管分析人员还开发了不同的市场分析表,例如,反映银行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分析表、将银行股票价格与同类指数和相关市场指数进行对比的分析表等。d.非现场分析人员的作用银行监管人员通过上述工具对数据进行审查和分析,可以判断哪一家银行可能存在严重问题。这项分析非常重要,因为有些银行看似有问题,但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并非如此。另一方面,非现场监管分析还可以确定一家银行一开始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却是有问题的。非现场监管人员的第二项职责是确定和报告银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另外,非现场银行监管人员的第三项职责是必须和现场检查人员密切合作。在非现场检査中发现银行出现问题时及时通知现场检查人员。这样有利于监管当局进一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银行,非现场分析人员将启动专门的监控程序。该程序包括对有问题银行的运营状况保持密切关注,要求该银行增加报告次数和会晤次数,还可以制订综合性的改革发展计划,以便帮助银行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非现场分析人员需要与现场检查人员密切配合,确保银行遵守执行上述计划。总的来说,非现场监控是整个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专业分析,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解释。非现场监控为现场检查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它可以帮助监管人员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对金融机构状况保持持续的跟踪,同时也有助于监管当局在保持持续监管的条件下把重点放在有问题的银行上。非现场分析除提供每家银行的信息外,还从更广泛的角度为监管当局提供了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这对于制定合理的银行监管政策、发现银行业可能出现系统性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ii.现场检查和外部审计的作用现场检查是银行监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监管者通常制定明确的内部指导方针,规定检查的次数和检查范围。只有通过现场检查,监管人员才能详细了解一家银行的经营、内控、管理情况,才能对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现场检查为监管当局评估以下状况提供了一种工具:银行总体经营状况;从银行获得的报告的准确性;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程序的完善情况;贷款组合质量和银行的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管理层的能力;会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准确性;非现场或此前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银行遵守法律法规和照章经营的情况。.银行监管人员认识到,银行是一个通过冒险来获取利润的企业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金融业务第二版翻译第二章.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