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

    • 资源ID:46211453       资源大小:18.3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摘要】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 的关怀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病症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帮助患者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关键词】临终关怀;家庭;心理;临终患者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hospiceAbstract Hospice care for dying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providing medical and nursing,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are for all-round. To respect the lives of dying patients, the symptoms under control,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and the family'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maintained to help patient comfort and dignity to walk life's final journey.【Key words Hospice care; Family; Psychological; Hospice patients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 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病症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 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是护士应尽的责任,是临终关怀的微言大义。随着 经济条件的改善,此种医疗需求逐渐增多,而治疗理念与普通病人迥异。1临终关怀概述及现状临终的定义目前世界上对临终的时期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日本对预 计只存活2-6个月的患者称为临终者;美国对估计最多只能存活6个月的患者称 临终患者;而我国那么将能存活2-3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川。1.1 临终关怀的开展历史世界上第一家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一圣克里斯多福关怀院,是由英国的桑德 斯(DC,Saunders)博士于1967年7月在伦敦创办的。以后临终关怀开展到欧美 各国。90年代传入台湾、香港,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构, 而我国大陆起步较晚,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成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研 究中心,1988年10月上海诞生了临终关怀医院一南汇护理院。近年,香港李 嘉诚基金会先后在全国各地20家大型综合医院中创办慈善性质的宁养院,为造 福社会,关爱生命,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使我国的临终关怀事 业得到了进一步开展。2010年7月底,英国经济家集团旗下信息分析机构一经 济学家信息部(EIU)推出的首例“死亡质量报告”,对40个主要经济体关于死 亡前看护质量作出评估并进行排名,中国却排在倒数第四。1.2 临终关怀的社会需求全球老年人口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是所有不同年龄族群中增长最快的, 到202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突破10亿,而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是全球最多 的国家。我国目前有超过1.67亿的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 万,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老年人对 社会的需求和依赖性增强,使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的任务加重,使全世界的 政府、社区和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00万癌 症新病例,每天约有400万患者忍受着癌痛的折磨,因此社会需要投入更多的 精力和金钱来关怀临终患者。临终关怀不仅是对临终患者,其中对临终患者家属 提供的关怀是临终关怀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1.3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我国临终关怀尚缺乏学术研究,比方对肿瘤后期治疗标准的选择,在中国仍 是一个空白;在临终关怀的心理治疗方面也几乎是空白网。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 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学科,对广大民众来讲还是一 个新概念。由于我国受传统死亡观念及传统伦理“孝道”的影响,人们对临终关怀 还存在接受障碍,而医护人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当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临 终关怀学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基础。邸立军等在2003年 的调查显示50%的医务人员认为能够做到对临终患者大局部照护;对生存期只有 几个月的患者,51.4%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是减轻痛苦,1.7%的医护人员认为应 该是延长生命,46.3%的医护人员认为二者均有;赵佩英对临终护理缺陷的调 查分析显示:护士能正确回答临终护理内容的占30.4%,主动关心临终患者并进 行心理护理的占52.9%,与患者家属沟通,提供心理护理的占48%,曾经与患者 或家属讨论善终问题的占7.8%,参加我国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学习的占44.1%。 局部护士对临终心理护理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掌握,无法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 1,这可能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缺乏或团队构建不完善,分工不合 理,相互支持缺乏有关。我国目前医院的临终关怀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 求,医护人员普遍缺乏临终关怀知识及对临终关怀的正确认识。相关调查研究表 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十分了解的占8.5%, 了解一些的占69.3%,不了解的 占19.7%,从未听说的占2.5%,这说明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临终关怀中的要素互动护、患、家属的互动在临终关怀中,护士、临终患者和家属在医院内部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同 时又与外界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需要到达各个系统内部和系统间的平衡和有效 沟通。2.1 护理的作用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死亡是不祥,恐惧的象征,对死亡采取否认,蒙 蔽的态度,人们往往在道义上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忽略了其生命质量 口叫然而在此模式中护理的作用就是全面有效地关护人的生理、心理、社会、 精神等方面,使人的生理上获得舒适,心理上获得宁静,社会上获得支持,精神 上获得慰藉。3临终护理的内容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病房设置尽量家庭化、人性化。病室整洁、安静、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室内色彩柔和,对患者的物品摆放无硬性的规定和限制,允许患者在墙上粘贴自 己喜欢的画、照片等,以尽量模拟家庭环境,鼓励家属陪同患者一起度过人生的 最后阶段。3.1 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心理支持作为临终患者的家属他们在亲人患病期间,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表现 出悲伤、恐惧、忧虑、愤怒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响。医护人员对家属应给予同情、 理解和帮助,使其认识到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进而接受亲人即将死亡或 者已经死亡的事实,一个人能否乐观面对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自身价 值观,因此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要根据不同的心理阶段给他们提供适当的 心理辅导。指导家属处理好此期与患者的感情关系,与医院配合,共同做好临终 患者的临终关怀,能够防止潜在的医疗纠纷。另外,帮助家属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较好的控制感情,有利于患者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取得临终患 者的信任,主动和患者交流,关心、同情、抚慰患者,与临终患者家属配合默契, 及时从他们那里获取护理需求及意见,让患者能够高质量的度过人生的最后阶 段。3.2 控制疼痛疼痛是临终患者中最普遍、最痛苦的一种症候,它严重影响临终患者的生活 质量。一般按阶梯药物镇痛和非阶梯药物方法(如放松、热敷、冷敷、按摩)等 减轻疼痛。目的是使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舒适感降到最低。3.3 精神关护生命回顾,即有系统地协助患者以一种崭新的观点去记忆其生命中以往的种 种旧痛或者快乐的过程,来体验生命的意义。与患者谈论其人生观、价值观,尊 重患者的信仰,协助探寻生命、死亡的意义,获得心灵的真正平安。3.4 善终和善后对生命即将结束的临终患者,应协助患者,创造条件,让患者把未尽的事宜 交代好,通知临终者的家属及好友,使他们尽可能的陪伴在身边,为临终患者备 好寿衣,使其皮肤清洁、完整,五官祥和,维持死者人体最终的完美,令其有尊 严的离开人世。4临终关怀开展的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开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 卫生保健体系中应该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局部,预防、治疗、临终关怀 rl51o特别是在向现代医学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临终关怀 实现良性、有序开展就必然依赖全社会的多元化。就我国而言早在1992年时任 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曾说过口? “卫生部准备将临终关怀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第三产 业的重点之一,列入事业开展规划,促其健康开展”。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将朝 着“理论深入化、教育普及化、实施适宜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开展。根据中国 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务必要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 关怀服务方式。首先可以考虑先在医院开设临终关怀病房,重点为患者减轻痛苦、 控制病症、维持生活质量并协助其安详的离开人世。制定临终关怀机构的规范化 建设标准及制度,加强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临终关怀伦理原那么的研究,并将原那么 落实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过提 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病症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需要医护人员掌握 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临终关怀中,既满足患者的各种生理需要,也要用很大一 局部精力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如此,才能让临终患者走的放心、安 心,使其安然故去。综上所述,随着科学的开展,人们对临终患者的护理,已经不完全依赖于先 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而是通过改善环境,调整心理等诸多方法,使临终患者获 得高质量的生命价值。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项长远的事业,特别是在我国临终关怀 起步较晚,要推动临终关怀的开展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参考文献1肖静.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 (1) :74,Austin LJ. New directions in end-of-life and palliative care in North CarolinaJ.N C Med J, 2004,64 (5) :311.3平悦.临终关怀的中国之 ''痛 J.国际先驱导报,2010-9-25.4陈养.民政部:捐赠养老机构个人有望全额免个税N.京华时报,2010-11-9.5李义庭,刘芳等.以人为本,推进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展J.医学与哲学,2007, (12) .6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 (3) :226-227.7侯学红.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8 (8) :1865-1866.8刘俊.临终关怀事业需要社会多方支持J.社区卫生保健杂志,2006,5 (5) :307-313.9邸立军,刘淑俊,宋国红等.肿瘤姑息治疗状况及医务人员对肿瘤姑息治疗态度调查J.中 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 (5) :385-389.10赵佩英,杨燕群.临终护理缺陷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3,3 (2) :20-22.11刘丽华,汪和美.肿瘤科护士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影响临终关怀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杂 志,2007,16 (10) :32-34.12郑悦平,李映兰.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现状J.现代护理,2008,14(3) :318-320.13|潘一楠,沈雪艳.开展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的意义J.家庭护理杂志,2007,5 (2) :13-15.14徐淑秀.护理学基础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38,240.2005:180.15 丁谈.临终关怀开展中的心理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 (10) :620-622.16肖蓉,郑兰香,邓云龙.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 (2) :260-262.17黄海珊,张静平,邓小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J.医学与社会,2006,19 (1) :36-38.18陈彦方.实用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80.19蒋乾坤.中年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心理反响和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 研究,2008,5(4):87.

    注意事项

    本文(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