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本期重点.pdf

    • 资源ID:46683151       资源大小:1.67M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本期重点.pdf

    本 期 重 点P1 我省“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研究研究制定我省“十二五”碳减排目标,应着重分析一次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轨迹。建议我省“十二五”的碳减排目标,确定为3.4%为宜。通过开发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和加快技术改造,确保我省“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的实现。P4 倡导低碳的居民出行方式通过加快建设进度、改善城市布局、发展综合运输和加强超前规划,重点发展铁路客运;通过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和运用价格杠杆,调整城市交通战略;通过建立公益网站、加强资格审查、拓展保险业务、降低出租车规费和鼓励出租车合乘,促进居民“拼车”出行。P7人口迁徙与我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人口迁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迁入地和迁出地互惠双赢。根据人往高处走和户籍改革滞后的人口迁徙特点,建议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主体功能布局和加强公共服务导向。P11 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新兴战略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满足当今社会高层次文化消费的需求,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高端就业机会,也完全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我省应从建设创意园区、打造创意品牌、培养创意人才、加大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着手,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我省的新兴战略产业。2010第三期四川省刊型内部资料准印证01-069号(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主办单位: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出刊日期:2010年3月25日主编:漆先望副 主 编:张林付敏编辑:冯永彤巴薇张兰军李巧陈志刚排版:李巧封面:陈志刚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滨江东路156号电话:028-86705565028-86705561028-86702271传真:028-86705565邮编:610021网址:http/投稿邮箱:目录 经济热点1 我省“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研究4 倡导低碳的居民出行方式7 人口迁徙与我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11 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新兴战略产业 特稿14 实施“西出”战略 构筑亚欧经济新通道 经济观察20 四川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取向与策略选择24 四川省 2010 年就业形势展望 数字经济27 2009 年四川主要经济指标在西部位次比较 市州经济31 成都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现状分析35 泸州市泸县大力发展“归雁经济”37 资阳市民对新医改政策的反响调查分析 经济杂文39 巴中出状元的启示封二:成渝经济区建设将会成为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封三:四川省发改系统 2010 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封四: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高峰论坛Contents委 内 动 态P40川藏铁路等项目建设和成渝经济区规划得到国家发改委支持日前,我省向国家发改委专题汇报了我省“川藏铁路成都至康定段标志性项目、毗河供水工程、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和小井沟水利工程和 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近期推进工作情况和需国家发改委支持的事项。国家发改委表示在职责范围内对我省汇报的工作继续予以支持。P40省领导对以工代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近日,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公室关于上报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的报告等文件上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2009年以工代赈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2010年以工代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P41国家发改委在长沙召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座谈会日前,国家发改委在长沙召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座谈会。中西部11个省市发改委参加了会议。我委王光四同志受刘捷主任委托与委高技术处的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了汇报发言。P45截止二月底全省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截止2月28日,全省纳入国家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和省年度计划中的十个大类项目已累计开工 28327 个,占调整后重建任务的95.36%。其中完工项目 22434 个,占调整后重建任务的75.53%。累计完成投资6252.74亿 元,占 调 整 后 规 划 总 投 资 的66.62%。2010.03四川发展JINGJIREDIAN 经济热点委 内 动 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在 2005 年基础上下降 40%45%。单位生产总值的碳减排幅度,必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约束指标之一。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总量的 90%以上,是最主要的碳源。我国政府把大力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提高非碳基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作为碳减排的主要措施。因此,研究制定我省“十二五”的碳减排目标,应着重分析一次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轨迹。一、我省一次能源碳排放现状一是排放总量快速增长。按照统计局公布的能源消耗数据,“十一五”以来我省能源消费总量以年均 8.9%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1.46亿吨标煤。其中,碳基能源消费1.03亿吨,按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同碳基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推算,2008年我省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达 2.3 亿吨(详见附表)。“十一五”前三年,我省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9.6%,比同期全国7.3%的平均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我省“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研究王芳王芳摘要摘要:目前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总量的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总量的9090%以上以上,是最主要是最主要的碳源的碳源。研究制定我省研究制定我省“十二五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碳减排目标,应着重分析一次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应着重分析一次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轨迹化轨迹。面对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面对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但一次能源的单位生产总值碳排但一次能源的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放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和碳减排难度较大的现状以及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和碳减排难度较大的现状,根据国家根据国家目标目标、减排潜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减排潜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建议我省建议我省“十二五十二五”的碳减排目标的碳减排目标,确定为确定为3 3.4 4%为宜为宜。同时同时,通过开发清洁能源通过开发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和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交通结构和加快技术改造,确保我确保我省省“十二五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实现。1经济热点 JINGJIREDIAN四川发展2010.03附表:“十一五”一次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万吨注:不同碳基能源的二氧化碳量,参考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成果。资料来源:四川能源平衡表、四川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二是单位排放水平较低。2008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和由此产生的一次能源碳排放量,分别为1.38吨和2.19吨。尽管我省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3吨,但我省单位生产总值的一次能源碳排放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吨。究其原因,关键是清洁能源占我省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较高。一是非碳基能源水电的比重高达 28%,二是低碳能源天然气(碳排放量仅为煤炭的 6%和石油的 7.7%,因此天然气仍可视为清洁能源)的比重也达到10%左右。两者合计我省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接近40%,是全国平均水平12.7%的三倍以上。三是碳减排的难度较大。我省六大类高耗能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5 个百分点。随着一些重化工业项目的陆续投产,我省要扭转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的局面较为困难。此外,家用轿车的迅速普及,使高碳基能源石油的消费大幅增加,也加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十一五”前三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的一次能源碳排放年均仅下降 2.6%,明显低于同期全国年均下降5.8%的平均水平。二、对我省“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的建议按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承诺,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必须年均下降3.4%4%。预计,国家“十二五”规划单位生产总值碳减排的约束指标,也将定在3.4%4%之间。从四川实际出发,建议我省“十二五”规划碳减排目标,确定为3.4%为宜。主要依据如下。一是服从国家目标。尽管我省“十一五”前三年单位生产总值的一次能源碳减排幅度还不到3%,但如果“十二五”的碳减排目标低于3.4%的下限,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二是挖掘减排潜力。既要看到我省碳总能耗碳排放总量煤炭石油天然气单位能耗(吨)单位排放(吨)2005年四川11300.817514.715229.32090.8194.51.532.37全国224682.0522794.6421472.5100307.31014.81.232.862008年四川14600.023048.818928.83883.2236.71.382.19全国285000.0646595.8531525.8113300.41769.51.052.392006-2008年平均增长(%)四川8.99.67.422.96.8-3.38-2.6全国8.27.384.220.3-3.65-5.822010.03四川发展JINGJIREDIAN 经济热点减排有一定难度,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碳减排的潜力较大。我省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还有望进一步明显提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交通结构,高耗能产业和高耗能运输方式的比重也有望进一步明显降低。这些,都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四川特有的盆地地形,使碳排放对四川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适于人居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尽可能加大碳减排的力度,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选择。三、实现“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的对策建议为确保“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发清洁能源。通过兼顾水电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加快以“三江”为重点的水电开发。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加快以川东北为重点的天然气开发。通过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快以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开发。进一步巩固我省作为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的地位,使清洁能源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比重,由目前的不到 50%提升至 60%左右,相应增大清洁能源占我省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由目前的不到 40%提升至50%左右。二是优化产业结构。适度控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到“十二五”末,将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降到目前的全国平均水平,即 32%以下。同时,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使我省成为低碳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努力提升林业经济的战略地位,增加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作用。三是优化交通结构。铁路运输的单位能耗只有公路运输的五分之一,在以水电为主要动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为此,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必须突出铁路这个重点,使铁路占陆地运输客货周转量的比重,尽快达到目前的全国平均水平,即71.3%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通过政策引导适度限制私家车的快速扩张。四是加快技术改造。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强对国民经济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CNG汽车,以低碳和资源丰富的天然气,替代高碳和短缺的石油。通过价格补贴,加快节能减排产品的推广利用。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作者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3经济热点 JINGJIREDIAN四川发展2010.03随着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居民用于改善出行条件的支出迅速增加。“十五”以来,我省城镇居民出行支出年均增加140元左右。家用轿车普及率,由不足1%大幅提升至6%以上。家用轿车的爆发式增长,不但导致了干线公路和城市交通的严重拥堵,而且大量增加石油消费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需求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积极推进生产方式低碳化的同时,必须大力倡导生活方式低碳化。鉴于交通消费是生活消费的主要碳源,在谋划“十二五”规划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倡导低碳的居民出行方式。一、重点发展铁路客运相对于公路和航空客运,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铁路客运具有明显优势。一是运力大。一条双线高速铁路年运量可以达到1.5亿人次,是一条四车道高速公路年运量的1倍以上。而高速铁路占用的土地资源只有公路的三分之一。二是速度快。在 2001000 公里距离内,高速铁路相对于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在减少旅客在途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可以满足居民快速出行的迫切需求。三是运价低。我国高速铁路人均每公倡导低碳的居民出行方式陈陈炜炜摘要摘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大力倡导低碳的居民出行方式应大力倡导低碳的居民出行方式。建议建议:通过加快建设进通过加快建设进度度、改善城市布局改善城市布局、发展综合运输和加强超前规划发展综合运输和加强超前规划,重点发展铁路客运重点发展铁路客运;通过发展公共交通过发展公共交通通、绿色交通和运用价格杠杆绿色交通和运用价格杠杆,调整城市交通战略调整城市交通战略;通过建立公益网站通过建立公益网站、加强资格审查加强资格审查、拓展保险业务拓展保险业务、降低出租车规费和鼓励出租车合乘降低出租车规费和鼓励出租车合乘,促进居民促进居民“拼车拼车”出行出行。42010.03四川发展JINGJIREDIAN 经济热点里运价约为0.5元,只相当于航空人均每公里运价0.75元的三分之二。四是污染少。高速铁路的人均每公里能源消耗只有136千卡,分别是公路和航空的 17%和 19%,显著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加之高速铁路都是使用电力驱动,四川和整个西南地区可以依靠非碳基的水电,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为加快我省高速铁路的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建设进度。把高速铁路作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建设成都至西安、成都至重庆、成都至昆明和成都至贵阳等客运专线。到“十二五”末使我省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充分享受高速铁路带来的经济红利和生态红利。二是改善城市布局。依托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形成低成本、低排放和大容量的封闭型快速通道,促进城市的组团布局和城市群的发展。三是发展综合运输。在重点发展铁路客运的同时,促进公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紧密衔接,实现旅客运输的零换乘。四是加强超前规划。积极面对高速铁路发展带来的交通革命,加强交通建设的统一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和保护短缺的通道资源。鉴于高速铁路对沿线有一定的电磁和噪声污染,通过超前规划进行合理避让和工程防护,可以大幅降低建设成本和对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二、调整城市交通战略国内外经验一再证明,以私家车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弊病甚多。按照低碳出行的要求,必须大力调整城市交通战略。一是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不但能够减少交通拥堵,而且能够大幅降低单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和开辟公交专线,积极发展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二是发展绿色交通。低价或免费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解决居民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难题。在采用高效无污染电池和落实厂商回收制的前提下,积极鼓励低成本、低排放的电动自行车发展,为其留出必要的速度空间和通道空间。三是运用价格杠杆。大幅提高对公共交通的补贴,相应提高小轿车的市内停车费,运用价格杠杆鼓励居民公交出行。三、鼓励居民“拼车”出行“拼车”出行,即行车路线和时间趋同的多个家庭居民,搭乘同一辆私家车上下班,或接送子女等,费用由开车者和搭车者共同分摊。“拼车”出行具有多方面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是经济实惠。“拼车”出行的实质,是私家车用途的部分公交化。这一创新性5经济热点 JINGJIREDIAN四川发展2010.03的变革,为搭载双方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实惠。对开车者而言,“拼车”尽管增加了少量等候时间和行驶距离,却大幅降低了行车费用。对搭车者而言,尽管要支付一定的“拼车”费用,但相对于搭乘出租车,既满足了灵活快捷的出行需求,又大幅降低了出行费用。二是减少拥堵。以成都市为例,目前该市机动车数量已超过200万辆,其中私家车数量占到85%左右。如果有10%的私家车改为“拼车”出行,每天就可减少约34万辆的往返车流量,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将明显改善。三是节能减排。近年来,我省每年上千万吨的石油消费总量,一半以上是交通运输耗用的,并且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面对世界能源危机,“拼车”出行,可以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汽车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之一,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拼车”出行能够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合理消费方式。为使“拼车”出行这一利国利民之举,在我省大中城市尽快普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公益网站,降低寻找成本。由城市交管局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公益性的权威“拼车”网站,克服“拼车”在时空衔接上的困难,大幅降低“拼车”的搜寻成本。二是加强资格审查,增进交通安全。凡在“拼车”网站发布载客信息的车主,必须事先出具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车辆、行车记录、座位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等有效证明,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拼车”安全。三是拓展保险业务,提供配套服务。根据“拼车”的需要,鼓励保险公司拓展相关保险业务,为所有“拼车”者提供配套的保险服务。四是降低出租车规费,杜绝非法运营。为避免以“拼车”为名,行非法运营之实,以及切实维护出租车的合法权益,应大幅降低出租车规费,从根本上铲除非法运营的土壤。政府因此减少的财政收入,可以通过减少道路扩容投资得到有效弥补。五是鼓励出租车合乘,节省公共资源。在司机和旅客双方同意的前提下,积极鼓励不同旅客合乘出租车,以每位旅客最终费用的70%左右作为合乘费用。在实现旅客和出租车双赢的同时,显著减少交通拥堵,节省公共资源。(作者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62010.03四川发展JINGJIREDIAN 经济热点一、人口迁徙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指居民改变原定居地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移动,即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从统计角度看,用报告期常住人口减去基期常住人口和自然增长人口,即可获得一定时期内人口机械变动的情况。2008年与2005年相比,我省的年均常住人口由 8151.3 万人下降为 8132.6 万人,扣除这期间的自然增长人口71.1万人,我省人口的机械增长为-89.9万人。即:3年间四川向省外净迁出了89.9万居民。同期,我省各市州的常住人口,也发生了明显的迁徙变化。其中,成都净迁入的人口最多,达49.7万人。宜宾净迁出的人口最多,达28.8万人(详见表一)。人口的跨区域迁徙,对我省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影响。一是对人均GDP的水平影响。2008年与 2005 年相比,由于净迁出 89.9 万人口,全省人均GDP增加168元,约占全部人均GDP的1.1%。其中,人口净迁出最多的宜宾,全市人均GDP因此增加了880元,约占全部人均GDP的6.1%;人口净迁入最多的成都,全市人均 GDP 因此减少了 1263.3元,约占全部人均 GDP 的 4.1%(详见表二)。人口迁徙梅梅琳琳摘要摘要:人口迁徙即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迁徙即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实践证明实践证明,人口迁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人口迁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置,使迁入地和迁出地互惠双赢使迁入地和迁出地互惠双赢。根据人往高处走和户籍改革滞后的人口迁徙特点根据人往高处走和户籍改革滞后的人口迁徙特点,建议建议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主体功能布局和加强公共服务导向推进主体功能布局和加强公共服务导向。与我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7经济热点 JINGJIREDIAN四川发展2010.03表二20052008年人口机械变动对人均GDP的影响市(州)全省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甘孜凉山2008年人均GDP(元)1537830855.0017348.0037277.0011831.0019084.0015012.008557.0010467.0012309.0016737.009687.0013691.0014489.0010862.0010580.0014051.006806.0011068.008459.009640.0012896.00人口机械变动(万人)-89.949.73.4-0.32.7-2.8-0.7-3.5-2.5-4.0-2.5-0.6-5.7-28.8-4.80.5-2.46.5-3.4-0.63.5-8.5人口机械变动对人均GDP的影响(元)168.1-1263.3-213.389.5-75.8145.920.0108.972.8123.6121.69.6254.5880.0138.2-10.0219.8-144.087.960.7-357.8247.6表一我省常住人口及机械变动情况市(州)全省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甘孜凉山2008年常住人口(万人)8132.61264.3280.6114.7429.7364.2495.0272.9356.0396.7336.0621.4301.4445.8372.8570.9151.7314.4422.589.497.5435.12005年常住人口(万人)8151.31207.9276.0112.9421.9367.0493.7275.6356.8396.2336.5619.8305.9469.0375.1565.0152.2304.5423.788.692.0433.0自然增长(万人)71.126.661.182.105.100.002.030.861.694.522.012.181.295.582.445.341.973.382.141.472.0110.62机械增长(万人)-89.949.73.4-0.32.7-2.8-0.7-3.5-2.5-4.0-2.5-0.6-5.7-28.8-4.80.5-2.46.5-3.4-0.63.5-8.5机械变动占总人口比(%)-1.113.931.21-0.240.64-0.77-0.13-1.29-0.70-1.01-0.73-0.10-1.89-6.47-1.290.09-1.592.07-0.80-0.723.58-1.96二是对人均GDP增长的影响。2008年与2005年相比,各市州人均GDP增长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既有人口净迁出较多的宜宾、凉山等市州,又有人口净迁入较多的自贡市。人口迁入最多的成都市,也实现了年均12%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就当年的情况进行静态分析,人口迁徙相对降低了迁入地的人均GDP水平;就一段时间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人口迁徙使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均 GDP 都获得了较快增长(详见表三)。实践证明,人口迁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迁入地和迁出地互惠双赢。关于巴中、甘孜等地出现常住人口净迁入的反常现象,估计有两种可能,或是农民工大量回流,或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统计数据有误。82010.03四川发展JINGJIREDIAN 经济热点表三20052008年人均GDP增长率与人口净迁入率二、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省人口的迁徙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人往高处走。按照惯例,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之比高于1.51以上的市州,可视为省内的高收入地区,11.51的市州为省内的中等偏上收入地区,0.7511 的市州为省内的中等偏下收入地区,0.751以下的市州为省内的低收入地区。实证分析证明,我省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如成都市,属于省内的高收入地区。我省人口净迁出较多的市州,如广元、广安等9个市州,都属于省内的中等偏下收入地区或低收入地区(详见表四)。表四人口净迁入率与人均收入水平二是户籍改革滞后。在人口迁徙明显加快的情况下,我省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异越来越大(详见表五)。其中,广安等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异接近20%。实证分析表明,户籍制度的改革明显市(州)全省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甘孜凉山人均GDP增长率12.3312.0614.6013.9013.9710.0710.7310.4114.3714.8714.6714.0614.6016.2514.0613.4612.9910.4614.46-6.5110.4514.70人均GDP增长率位次156121120161982495110131417721183人口净迁入率位次149513817101512719211661831411220市(州)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甘孜凉山人口净迁入率位次149513817101512719211661831411220人均GDP与全省之比2.011.132.420.771.240.980.560.680.801.090.630.890.940.710.690.910.440.720.550.630.84人均收入水平比位次2411236191611517971415821132018109经济热点 JINGJIREDIAN四川发展2010.03滞后,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社会管理功能。表五2008年全省及各市州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情况三、鼓励人口迁徙的对策建议人口迁徙,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增进社会和谐与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序促进人口迁徙,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1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开发区要增强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关键是加快城镇发展。争取把成渝经济区全域和所有地震重灾区,全部纳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范围。通过农村土地权益与城镇社保权益(包括住房保障)的合理置换,克服体制障碍,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换社保”,克服阻碍农民进城的制度障碍。通过加快社保省级和全国统筹的步伐,克服城镇人口迁徙的制度障碍。在此基础上,允许和鼓励常住人口办理户籍迁移手续,以发挥户籍制度的经济社会功能。3推进主体功能布局通过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和工程移民,鼓励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人口向外迁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4加强公共服务导向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大村庄建设,在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布局交通、通讯、供电、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导向,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及中心村周边聚集。(作者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市(州)全省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甘孜凉山常住人口(万人)8132.61264.3280.6114.7429.7364.2495.0272.9356.0396.7336.0621.4301.4445.8372.8570.9151.7314.4422.589.497.5435.1户籍总人口(万人)8861.51118.7324.0110.7491.3386.4539.3308.9384.3424.5353.0745.8345.6528.9464.5669.2154.1377.6495.287.897.3454.7常住与户籍人口差异(%)-8.2313.02-13.383.67-12.53-5.73-8.21-11.64-7.35-6.54-4.81-16.68-12.76-15.72-19.74-14.69-1.53-16.75-14.681.830.23-4.32102010.03四川发展JINGJIREDIAN 经济热点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新兴产业。一、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文化需求是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努力追求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统一,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物质文明日益丰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建立以下数学模型:Y=XR=0.99式中:Y为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X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 为回归拟合度实证分析表明,文化需求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2007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2倍,而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增加了2.6倍,文化娱乐支出占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 5.3%提高到6.9%。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新兴战略产业杨杨摘要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突出强融合性的突出特性特性,处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高端处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高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满足当今社会高层次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满足当今社会高层次文化消费的需求化消费的需求,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高端就业机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高端就业机会,也完全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也完全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要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省应从建设创意园区我省应从建设创意园区、打造创意品牌打造创意品牌、培养创意人才培养创意人才、加加大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着手大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着手,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我省的新兴战略产业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我省的新兴战略产业。0.82(35)2211经济热点 JINGJIREDIAN四川发展2010.03人们文化需求的增长,不但导致了文化产业的繁荣,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8年与2000年相比,我省城镇和农 村 的 彩 电 普 及 率,分 别 由 116.6%和48.7%,大幅提升至 132.9%和 99.2%。同期,网络普及率也由 1.7%大幅提升至22.6%。电视机和计算机的生产也因此迈上一个大台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十二五”中期我省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世界公认的中等收入水平。预计人们的文化需求将有新的显著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客观形势的迫切要求。二、占领产业链高端进入信息社会,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爆炸,人们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文化消费模式,而是更加追求个性化、创新化和多样化。决定某种文化产业命运的往往不是购买力,而是注意力。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成为新兴的战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既是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也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完全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根据我国的行业划分标准,文化创意产业可分为五大类,即:一是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二是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三是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音像制品、电视与广播等;四是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五是文化创意人才培育和培训。文化创意产业,具备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突出特征,其生命力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创造新兴需求的能力。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有效拉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一个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创作或设计,往往可以造就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甚至激活整整一个行业。如智能无热胆饮水机这一新的设计创意,将传统的循环加热方式改进为即热即饮方式,既满足了人们对饮水健康的迫切需求,又有节电和快速制热的突出特点,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更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比尔 盖茨在评价创意为经济带来的影响时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与商业奇迹。”由于处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且可以增加高端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据联合国2004年举行的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创意产业已经占世界 GDP 的11%,成为世界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其中,美国的速度最快,高达14%。英国次之,达到12%。我国的创意产业虽然起步122010.03四川发展JINGJIREDIAN 经济热点稍晚,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我省是全国九大文化产业“百亿省”之一,2008 年四川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四川是继北京和上海之后,全国第三大动漫游戏产品制作中心和消费中心。全国200多家数字娱乐和动漫游戏研发企业中,60 多家在四川。四川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软件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省文化创意产业也存在工业设计落后,原创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审时度势,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必须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兴战略产业,通过占领产业链的高端,带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四川聚集。三、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抓好基地建设。在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吸引相关创意产业入驻,加大对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附加值的创意设计支持,把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提升产品或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温江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吸引国内外更多优秀动漫游戏企业落户四川。二是打造知名品牌。以动漫设计、网络游戏、工业设计、会展服务、网络媒体等为核心业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利用最新市场理念、技术和创意,结合媒体运作和推广方式,实现产品思想性、艺术性和适用性的高度统一,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以省内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为依托,设立相关专业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设计和营销人才的培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和储备后续力量。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规划,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融资担保等方式,帮助文化创意产业解决融资困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自主创新。落实国家相关税收减免政策,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回报。(作者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13特稿 TEGAO四川发展2010.03西部开发至今已 10 年,尽管近年来,尤以灾后重建、应对危机和拉动内需为契机,西部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但是,无论是发展理念和经济总量,西部与沿海的差距依然很大。2008年,东部13省市(包括粤、鲁、苏、浙、冀、闽、琼和京、津、沪、台、港、澳)GDP之和约为22万亿元人民币,若不计台、港、澳,东部10省市GDP之和则约为18万亿元人民币,而西部12省市区(包括云、贵、川、藏、桂、渝、陕、甘、宁、青、蒙、疆)GDP之和仅约为5.7万亿元人民币,中部 6 省(包括豫、晋、皖、湘、楚、赣)GDP之和约为4.4万亿元人民币,东北辽、吉、黑3省GDP之和约为2.8万亿元人民币。西部内陆经济总量仅为东部沿海的1/3至1/4。2009年东、西部GDP比差依然如是。本来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及出口拉动,内需(消费)拉动很不明显。西部开发第一个10年,更依赖于投资拉动,除了国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一些特大城市不是过度炒作房地产,就是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为代表的政策驱使“资源透支型”开发。付出了较为巨大的环境代价,却尚未寻求到真正长足发展和高速增长的特色经济模式。遥距口岸,相对封闭,“借船出海”的梦想难以真正成为现实,这是西部与东部发展差距拉大的重要甚至首要因由。为尽快缩小西部与东部发展的差距,建议:一、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江河海”+“新丝路”体系未来的中国大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对内开发和对外开放,应构建亦必将形成两大价值系统:一是以长江流域经济带、黄河流域经济带和海岸线经济链构成的国内经济发展主系统“江河海体系”;二是由海上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复兴而形成的对外开放经济没有西部的经济繁荣没有西部的经济繁荣,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后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新时期、西西部开发的第二个部开发的第二个1010年年,如何深化改革与合作如何深化改革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度扩大对外开放度,推动和促进西部发展追赶推动和促进西部发展追赶上东部沿海的步伐上东部沿海的步伐?为此为此,我省经济学者刘斌夫先生特为本刊撰文我省经济学

    注意事项

    本文(本期重点.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