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潍减办发〔2017〕15号.doc

    • 资源ID:513720       资源大小:44.0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潍减办发〔2017〕15号.doc

    1潍减办发2017 15 号潍坊市减灾委员会关于印发潍坊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减灾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现将潍坊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 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潍坊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2017 年 11 月 2 日 2潍坊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 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 年)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一、现状及形势(一)“十二五 ”期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十二五” 期 间,我市洪 涝、干旱、风雹、台 风、低温冷冻和风暴潮等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造成经济社会重大影响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严重损失。全市受灾人口约 96.3 万人次,倒损房屋 18457 间,直接经济损失近 98.7 亿元。面对严峻灾害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以人为本,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一是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化建设更加完善。成立了市、县(市、区)各级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健全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防灾减3灾救灾体制机制,市-县-乡- 村(居、社区)四级预案体系基本完备,基本形成“横向到 边、纵向到底”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推进防灾减灾法制化建设,出台了综合减灾、防汛抗旱、地震、气象等一批防灾减灾救灾规划。二是综合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能力明显增强。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得到加强,北斗导航等高新技术装备逐步应用。重大水利工程、气象工程、防震减灾基础工程、农业工程、海洋工程、地质灾害整治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统筹协调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设规范化应急避难场所 173 余处。综合减灾示范创建稳步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分别达到 33 个、52 个、41 个,国家级地震科普示范基地和示范社区达到 2、8 个,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基地、地震安全示范学校、示范企业达到 7、81、6个。全市建成各级各类救灾物资储备设施 9 处,初步形成以市级库为枢纽、县级库为骨干、城乡社区储备点和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三是防灾减灾人才队伍体系初步形成。主要涉灾部门普遍建立救灾应急快速反应队伍和专家队伍,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队伍初具规模,累计培训各级灾害信息员 1.1 万余人次,村(居)级灾害信息员队伍达到 8 千余人。四是科技支撑水平进一步提高。构建了市级民政数据中心和 17 个县级数据分中心,实现市县两级数据共享、互为备4份。气象部门与国土资源、水利、林业、农业、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环保、旅游、新闻出版广电、电力、通信等部门广泛合作,信息共享,畅通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五是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在全国率先开展乡镇网络报灾试点建设。利用“防灾减灾日 ”、“国际减灾日”、 “环境宣传日”等有利 时机,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建立市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 7 个,组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 3 万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 100 余万份、宣传教育群众 65 余万人次,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全面提升,自救互救技能显著提高。(二)“十三五 ”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是灾情形势复杂多变。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全国气候异常的背景下,全市干旱、洪涝、风雹、台风、雪灾、低温冷冻、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加,干旱和特大旱灾范围扩大,雾和霾天气多发,地质灾害频繁,地震灾害风险有所增加,海洋风暴潮、海冰、绿潮、赤潮以及海岸侵蚀,呈现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增加、多灾并发风险加大的趋势,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更加突显。二是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依然薄弱。抗风险能力水平较低,城市高风险、农村设防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基层抵御灾害的能力仍显薄弱。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城乡工程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监测预警技术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及工作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5三是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难以满足救灾需要,救灾物资储备库急需,建设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和应急广播设施相对薄弱,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仍需提高。基层防灾抗灾救灾力量和装备有待充实。四是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各级灾害信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亟须进一步提高,减灾专家作用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亟待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面向基层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化。民生综合保险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 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6轻灾害风险转变,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减轻灾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突出灾害风险管理,着重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抗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各领域、全过程的灾害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根据灾情,及时启动相应应急响应,市级政府相应发挥领导、指导和支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分级负责,地方就近指挥、强化协调并在救灾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依法应对,科学减灾。坚持法治思维,依法行政,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强化科技创新,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7(三)规划目标。1.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2.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 1%以内,年均每十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 1%以内。3.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显著提高。4.提高全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害设防水平,有效降低学校、幼儿园、医院、福利院、养(敬)老院等设施因灾造成的损毁程度。5.完善市-县- 乡-村四 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发生 12 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达到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水平。6.新创建 25 个“全国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50 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 2 个“ 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 县(市、区)”。全市每个城乡基层社区至少有 1 名灾害信息员。7.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防灾减灾知识社会公众普及率显著提高,在校学生普及率达到 100%。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水平明显提升。三、主要任务(一)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法规制度及预案和标准体系。制定、修订有关防灾减灾救灾法规规章,形成以专项法8规为骨干、相关应急预案和技术标准配套的防灾减灾救灾法规规章体系,明确政府、学校、医院、部队、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准备、紧急救援、转移安置、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恢复重建等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和标准体系,开展防灾救灾演练,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二)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加强各种自然灾害管理全过程的综合协调,强化资源统筹和工作协调。完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市、县级政府建立健全统一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减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充分发挥主要灾种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机构的防范部署与应急指挥作用。明确市、县两级应对自然灾害的事权划分,强化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涉灾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统筹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完善军地联合、救援力量调用、物资储运调配等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风险防范、灾后救助、损失评估、恢复重建和社会动员等长效机制。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保障安排、物资装备储备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以及恢复重建资金筹措9机制。研究制定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政策。(三)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加快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测绘地理信息、农业、林业、海洋等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加强综合监测,提高我市自然灾害早期识别能力。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风险评估、信息共享与发布能力建设,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水平。运用“互联网+”模式,建设综合灾情和救灾信息报送与服务网络平台,推动灾情统计报送网络和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全市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灾情信息报送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四)加强灾害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制定出台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健全受灾人员救助标准体系,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受灾群众实际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救助资金保障机制建设,提高受灾群众救助质量和生活保障水平。加强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和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10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军地协同、部门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推进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健全抢险救灾协同联动机制。完善以驻潍军队、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以公安消防、地震、民兵预备役、医疗卫生等专业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地方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以专家智库为决策支撑的灾害应急处置力量体系。统筹应急救援力量的使用和调配,形成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共同协作、保障有力的军警民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电力、通信等行业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病、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援助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坚持科学重建、民生优先,统筹做好恢复重建规划编制、技术指导、政策支持等工作。加快恢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摆在突出和优先位置,及时对因灾倒损住房实施重建和修缮,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五)加强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抗震防灾、防风抗潮、生态环境治理、生物灾害防治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提高防御能力。加强农业林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体系、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工作。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推动开展城市既有

    注意事项

    本文(潍减办发〔2017〕15号.doc)为本站会员(tang****xu1)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