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工学结合实践报告 [促进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doc

    • 资源ID:51467536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学结合实践报告 [促进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doc

    工学结合实践报告 促进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 摘要。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必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拟从项目课程建设的角度,即在研究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内涵。以及项目课程的特征等的基础上,来初步探讨项目课程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途径,期望能对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工学结合,有效,课程,模式,项目 项目课程的发展历史悠久,它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与会通虽是近几年的事情,但与其相类似的模式早已存在。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项目课程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模式,不管是在普通教育,还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它都在不断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在深入研究项目课程的基础上,探讨项目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它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指引下,是否是一种有效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化课程模式,这值得我们进行审慎地解读。 一、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突破口。教育部于2021年3月30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214号)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工学结合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与其相类似的名称还有“合作教育”、“半工半读”等。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学习的同时交叉进行企业实践。其基本涵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涵一。职业性。从本质上来理解,工学结合是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以经济社会发展及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性,强化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的作法,也即,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工人”。 内涵二。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把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提升,包括师资实践水平的提高。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 内涵三。引领性。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可以逐步带动学校的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改革,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内涵四:多样性。从具体形式上来看,工学结合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关键是如何加强”32”与“学”的关联度。比如,工学结合在专业和岗位上的结合程度有三种形式:一是工与学完全对口,二是部分对接,三是完全无关。工学结合的交替性也有多种形式,如“集中式”和“板块式”等。 内涵五。开放性。工学结合也体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开放性,以及不断加强合作的功能拓展上,包括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参与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的岗位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满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同时也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职业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课程的相关概念界定 项目课程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十六世纪罗马圣路卡艺术与建筑学院的项目教学,以及20世纪初德国以著名教育家凯兴斯泰纳(g.ker-sehen-steiner)为代表的“劳动学校”运动。20世纪后期,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本质性问题的暴露,如工学无法紧密结合、学生就业能力差等,人们开始关注项目课程。当然,当时并不完全用“项目课程”的名称,但形式趋于接近。 近年来,职业教育界开始普遍关注“项目课程”之于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养成的积极促进作用,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比如,上海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2135号)的精神,按照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212021)(沪教委职成202121号)的要求,用任务引领型的课程开发方法,以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开发和制定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等12个专业教学标准。此处的任务引领型虽为课程开发方法,但其开发的课程,其含义与“项目课程”是基本接近的, 所谓项目课程,实质上就是指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的课程,它不以学科来设置课程,而是按照具体项目和“教、学、做”一体化构建的课程形式。也即。它是一个由学生经历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和学习总结评价等组成的完整的“工作过程”。 项目课程的概念涉及到“工作任务”和”,712作项目”等细分概念,我们将作简单说明。工作任务是指某专业在其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岗位上所需完成的、并相对独立的任务。而工作项目是指一组具有相关性的工作任务组成的工作领域。因此,就“概念”而言,项目课程与工作结合有其较为密切的内在关联。 项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核心目标,学生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知识、能力、态度、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项目课程应当是一个发展综合职业能力的概念,所谓职业能力,是指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行为或策略(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等)。 三、项目课程的主要特征 相对于传统课程模式,项目课程可以体现出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1、任务引领、过程导向。项目课程开发的关键是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项目设计。项目课程的开发采用的是任务引领型的课程开发模式,即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依据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实际要求,确定需要开发的专业:随之,进行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然后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和证书结构;下一步即进行课程分析、项目课程分析。这个过程即为任务引领型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以过程为导向的开发过程。 2、学做一体、理实结合。职业院校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和“做”一体、“工”与“学”结合,即理论提升与实践技能提升相辅相成、呈螺旋式上升态势。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既学习到实践技能和操作规范,同时也能在这一过程中理解与提升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所学的知识对实践进行指导,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关系,是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提高的重要实践依据。 3、动态变化、适迎市场。项目课程的设置并非一程不变,它是一个不断开发与完善的过程,它应当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岗位技术的新要求随时进行调整的。这种调整是动态的,是职业教育服务于行业企业岗位技术要求的功能体现。因此,项目课程设置既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体系,也要使这种体系具备应变功能和动态调整的功能,要实时地依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企业岗位技术发展随时调整课程相关内容。 4、能力为本、强化技能。项目课程中,相关学习项目的设计是以行业企业岗位技术的基本工作任务为基点,它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这种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发展的全面性。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可持续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项目课程的核心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上。突出实践能力的主体地位。 5、师生互动、教学高效。项目课程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授课方式,它使得教师与学生有了与互动的机会双向的交流。在具体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和合作者参与项目课程,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他们应当相对独立地完成任务,并与教师一起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这种互动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力和主动性,有效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项目课程促进“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 项目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改革趋向。它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渠道与手段。从项目课程的本质与具体要求来看。它对于紧密工作与学习过程,贴近企业与学校环境、强化实践与理论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工”与“学”的目标对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要实现利润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这种效益的直接指向就是需要合格的企业员工来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即完成任务指标,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这种合格的企业员工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更要有符合企业需求的、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优秀的职业操守。而项目课程的目标就是要紧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态度,并能适应企业生产过程的“企业人”。因此,项目课程的开设,首先使得学校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了有效的对接。 其二,“工”与“学”的行动对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工作过程,即其具体的日常运转需要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根本载体和行动核心。项目课程的具体行动就是对设定的学习项目进行学习与实践,这种学习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与企业的行动要求也是一致的,即要使:学校的项目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并尽量保持一致。 其三,“工”与“学”的模式对接。项目课程的学习模式是一种“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模式,即学生在项目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参与近似于企业岗位生产任务的学习任务,在项目中训练实践能力,在项目中体会、理解和提升理论知识,在项目中感受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要求,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等能力。可以说。项目课程的学习模式是模仿企业的实际生产与工作模式,甚至于有些学校是把实际的企业生产任务“搬”到学校里来,实现真正的“工”与“学”模式对接。 其四,“工”与“学”的环境对接。项目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模拟企业的实际生产操作情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工作制服、场地布置、设备摆放和操作管理流程等。项目课程学习中,工作与学习的环境是对接的,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学习项目实践,除了能力与理论习得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的规范要求、“企业”内的管理要点,会在学生的项目课程实践中逐步习得,并在理念上逐步养成,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基本素养的提升。 其五,“工”与“学”的成果对接。在项目课程学习中,课程的实际成果,即学生的学习成果形式是与企业的工作成果相似的。项目课程的主要成果形式包括实物、图样、数字化成品、艺术表演形式等,这些成果形式接近于企业的工作产品和要求。对于课程的考核也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对成果的质量和项目实践过程中知识、能力与态度的考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核评价形式也实现了与企业的对接。 五、项目课程的实施条件 项目课程的设计必须能够实现让学生:一是,掌握基本能够胜任企业工作任务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二是独立完成任务;三是使学生亲历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四是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五是了解一些与工作任务或岗位相关的管理知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有效实施项目课程,必须完善相关的实施条件,它们是保障项目课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具体来看,这些实施条件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适迎的思想观念、项目的教学理念、相宜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材编写、双师的师资队伍、专业的教学环境、足够的教学装备、充实的经费投入等。 从上述实施条件来看,都有其重要性,但是从职业教育改革的难度来看,其中更为重要的应当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条件建设,因此,我们将主要从这三方面加以论述: 1、加速思想观念转变进程。南于学科型课程体系和传统教学思维的根深蒂固,一些职能部门、职业学校和相关机构在对项目课程改革方面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准备。整个社会的思想氛围和观念革新尚未完成转变。诚然,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但是作为职业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和职业学校,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并进行针对性的舆论宣传,促进人们理念的改变和氛围的造就,它是保障项目课程实施的本质要素。 2、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项目课程中的教师不仅是“双师型”教师,更是“多师型”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需要熟悉企业工作任务过程,具有企业实践的经验,还要有项目课程与教材的开发能力,以及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项目课程操作能力、技术服务与咨询能力、实训设备改造能力、实训实验室的布局能力、专业研发能力等。由于受制于当前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普遍不高,很难达到上述的要求,因此,建议每位项目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上述若干能力中的几种,并逐步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教学设施建设力度。项目课程的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场地、实习实训设备等。实习实训设施是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成本最高,也是最难完善的条件之一。但是,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障项目课程的具体实施,职业学校必须加大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寻求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其他筹资渠道,寻求企业的设备与资源支撑,全面强化工学结合,完善教学设施推进体系,有序提高办学质量。 项目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其全面实施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推进和完善,但是本着为经济建没发展服务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项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时必须、也是必要的。 第 10 页 共 10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注意事项

    本文(工学结合实践报告 [促进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