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doc

    • 资源ID:52778179       资源大小:7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doc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型与分值一、判断题 (下列各小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4分)二、单选题 (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4分)三、多选题 (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不止一个是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12分)四、简答题 (每小题7分,共21分。要求做3道题,第4题只供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两个艺术专业的考生选择)五、论述题 (13分。请注意:从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两题均做,则以第1题为准。鼓励发表己见,可酌情加分)六、材料问答题(16分。如果没有结合材料,酌情扣分)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题后的问题: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第一章 绪论1.广义文化的四个层次。广义文化即大文化 由四个层次构成: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2.狭义文化的涵义。狭义文化即小文化 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广义物质创造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及其结果。3.怎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a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b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c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第二章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与希腊相比,中国地理环境有何特点?2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何影响? a以农业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形成了农民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c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d三面壁障一面临海的地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独特性e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人口,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f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一个社会是否开放的关键取决于尤其是统治者的态度和周边是否有先进文明)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1、简述原始宗教信仰。2、简述西周文化的特征a人本文化取向:1确立了宗法制 2创立了“礼” 3提出“敬德保民”b农耕文化取向:重农抑商已经萌芽,周人极端重视农业3、“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有何不同?4、唐代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何在?a统治者开明b鼓励多样化多元化c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d开明的民族宗教政策5、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a仁的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忠”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人、帮助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对人要宽容、谅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与“恕”是“仁”的两个方面,是孔子思想中贯穿始终的道德规范。 践行仁德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否践行仁德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态度问题)孔子的“仁”不是无是非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不是姑息之爱。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这个标准是就是“礼”。b“礼”的思想礼的基本含义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准则、规范。(不仅指礼仪,而且指礼制)严格按照礼的要求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到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之中,做到中规中矩,才算践行了仁德。2.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孟子将先前儒家“仁”的思想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学说a经济上“制民之产”b政治上主张“王道”(以德服人)反对“霸道”(以力服人)c发展了先前的“民本”思想 (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的出发点)3.汉代思想家是如何改造原始儒家思想的?(一)董仲舒a主张以儒家的思想统一天下各家的思想 b极力宣扬王权神授 c给儒家的伦理道德披上神学的外衣 (二)三纲的确立 白虎通突出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根本内容三纲。其三纲六纪篇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君权与父权来稳定统治秩序,是封建宗法制的本质特征。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的具体行为准则。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与五常联用。相比之下,三纲吃人、杀人,五常不吃人、杀人。 4.理学对原始儒家思想作了哪些改造?a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去人欲,存天理”。b第二,将先秦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为片面的重义轻利。5.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主要思想家的思想。特点:1.密切联系实际读书治学要密切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读书治学的指导思想)2.勇于任事,造福社会为社会、国家、民族的福祉而敢为人先敢于牺牲,为人们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读书治学的宗旨)3. 致力于创新坚持独立思考4.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5.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只要与国计民生有关,就进行研究 a黄宗羲(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第一次提出“工商为本”的思想,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批评理学学风,主张奖励“绝学”(历算 乐律 火器 水利)b顾炎武(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认为理学是空疏无用的学问,是导致明亡的重要原因。提出“实学”,务当世之务c王夫之(船山先生,古代哲学思想的总结性人物,代表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峰)知行观提出了以“行在知先”命题为核心的唯物主义知行学说 历史观提出了一个相当系统而深刻的历史进化学说6.现代新儒学的含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含义: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名理学为特征,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代表人物: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马友兰,钱穆,牟宗三,方乐美,杜雄明,余莫时第五章 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1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关于人性的思想:人性恶,利益厉害关系;b关于法 势 术的思想,法律政令必须公布,公正,公开,公平;权力权势分为自然之势人为之势;统治者要懂心术权术,赏罚需分明。c治国的政策: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尚兵尚农”重刑轻赏2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法典继承了封建法制的五刑(徒,笞,杖,流,死)体系;沿用了“十恶之罪”(谋反,谋叛,某大逆,大不敬,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不道)的规定3老子的哲学思想。1.在自然观上,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2.在认识论上,老子首倡直觉主义的认识方法,反对一般的感官活动或思维活动。3.提出了丰富的辩证法学说,肯定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转化,提出了如何利用矛盾实现转化的思想。4、中国古代刑罚残酷表现在哪些地方?a肉刑种类多 b古代的死刑种类繁多且残忍 c中国古代刑罚之野蛮、残酷,最突出的表现是凌迟第六章 中国传统人生观1.儒家人生观的主要内容。理想人格:圣贤 ;人生目标:士大夫;儒家强调伦理本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境界:精神的充实,理性的愉悦人生价值观追求:主张济世救贫,强调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儒家追求有为,注重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事业。 儒家弘扬道德,重视修身养性,提倡洁身自好。人生态度: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苛求完美。2.儒家、法家、道家人生观的差异。A理想人格:儒家:圣贤 道家:隐士法家:英雄B人生价值观追求:儒:主张济世救贫,强调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儒家追求有为,注重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事业。 儒家弘扬道德,重视修身养性,提倡洁身自好。道:崇尚逍遥自在,张扬个性,注重个体精神的自由与独立。主张“少私寡欲”、“无为不争”,倡导顺其自然。法:主张建功立业,追逐名利。反对安贫乐道,高扬功利主义。 推祟气力、谋略。C人生态度区别: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主张砥砺人生,苛求完美,执着、认真。法:充满自信。主张搏击人生,不信天,不信命,主张靠自己改变命运。道:洒脱、飘逸、脱俗。主张游戏人生,往往玩世不恭,不易为世俗所容。D出入世区别道:主张出世。即使建功立业了,也应功成身退。 儒:主张有条件入世。能进则进,该退则退。法:主张无条件入世。 E关于做人:儒家主张做好人有作为的人;法家主张做恶人做能人做强者;道家主张做一个自由的人做大智若愚的人第七章 中国传统艺术1.中国传统书法的特点与代表人物。a追求自然之气 b彰显个人风格 c反映时代风貌人物:颜真卿,楷书天下第一颜勤礼碑 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兰亭序 张旭(唐)草书天下第一古诗四帖2.中国传统绘画的类型、特点。类型:A题材角度分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B绘画技艺角度分类:工笔,写意,水墨3.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A以旋律为主B理性精神C节奏宣泄4.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程式化,虚拟化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1.西周“六艺”的内容。2.唐朝教育的特点。3.官学与私学的区别。4.书院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a总的来说,书院是封建社会新型的教育组织,目的是自由研究学问,注重身心修养;教学是自学为主与讲学相结合,重视因材施教以及学术上的讨论,提倡讨论,问难,辩论,重视道德教育b在科举制度下,书院不反对科举也不重视科举,在政治上倾向于“清议”,书院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反对派的思想基地活动中心,东林党人的思想策源地。c是学院文化中心,老师和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理学家讲学场所。d也为封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第九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a鲜明的政治实用性:维护国家统治b浓厚的经验色彩:直接记载生产经验直观描述自然现象 c明显的技术性 d朴素的整体观:中医学?2.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弊端及其消极影响。近代落后原因a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性:重视实际应用经验,忽视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重定性轻定量分析;重感性思维,轻逻辑思维。b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崇政治,鄙视技艺,重视道义,哲理,宏观规律,轻视具体器物具体技能具体技艺。c封建专制制度直接的遏制:首先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同时科技人员在政府机构中不仅所占比例极小而且待遇十分低微,其次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再次封建统治着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可接的发展第十章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1四部图书分类的含义。a经部图书:儒家经典著作和对其研究的著作b史部图书:(包括地理书)二十四史,编年体,纪传体c子部图书:诸子百家及其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 广泛,庞杂。d集部图书:诗词文等这些文学著作。又分为别集,总集,诗文集,词集2“二十四史”和“十三经”的名称。3明清四部大书的基本情况。1永乐大典:。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2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3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4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1.简述宗法制的内容。a嫡长子继承制b封建建国制c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尊祖敬宗 维护宗教团结)2.思考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a家天下的延续 b封国制度不断c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家国同构(宗教宗法)3.汉代察举与唐朝科举的主要科目。4.怎样认识科举制的作用、影响?积极影响:a科举制的宗旨是 公平公正公开b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c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体制,对公务员制度做出了贡献。消极影响:a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b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知识阶层在科举制的牢笼之下,缺乏主体与创造性思维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宗教1.道教的教义。a- 道- 道教中含有道家思想即道是宇宙万物之本原,同时又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b- 神仙信仰 神仙分为三大类:天神地祗人鬼 c- c核心是 得到成仙的信仰 2.佛教在我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过程。3.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a对科学技术 尤其是医药学(医学著作 葛洪 陶弘景 孙思邈,)和化学(制作丹药试验,硫化汞 开现代化学之先声)b对养生:气功(守一,存思,服气,内丹)c对文学艺术:小说(搜神记,四游记,游仙诗,颇具仙风道骨)d对民俗:(对城隍,土地,灶君之祭拜和祭祀;门神,灶马,桃符,钟馗)4.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a对哲学:隋唐2代佛学在儒家哲学范围内,宋明理学表面上是儒学,骨子里是佛学b对艺术:诗书画 都以佛教为题材 。特别是小说,其源即出自佛教之变文。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与基本精神1、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总特征-伦理型A人伦关系是出发点核心,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 孝忠道)血缘伦理道德B是众多观念学科门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劝善德育工具 (寓褒贬 别善恶)C不是法律型是伦理型 德理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辅 D不是宗教型2、“天人合一”的含义及其影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协调(适应顺应自然)即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张载)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够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