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环境化学 名词解释 完美打印版 2014.12 整理.pdf

    • 资源ID:53135445       资源大小:427.5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化学 名词解释 完美打印版 2014.12 整理.pdf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污染控制化学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环境效应: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谓之环境效益。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分:环境物理效应: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化学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环境本底:环境本底:也称环境背景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浓度)。环境容量:环境容量:特定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这里的特定环境功能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生物半衰期(生物半衰期(BHLBHL):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代谢作用下,污染物削减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即生物半衰期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全过程控制模式:全过程控制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变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路线,使不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和副产品,实现废物或排放物的内部循环,达到污染最小量化并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也就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所提倡的“循环经济”模式。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因燃料的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称为热岛效应。各圈层环境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污染控制化学污染控制化学:主要有研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第二章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大气温度层结:大气温度层结: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大气垂直递减率: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降低率,-dT/dz。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的比,用d 表示。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气层的稳定程度,即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若 d,大气是不稳定的;d,大气处于平衡状态。光化学第一定律:光化学第一定律: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能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应;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第二定律:光化学第二定律:说明分子吸收光的过程时单光子过程;对大气污染物而言,反应大都发生在对流层,只涉及到太阳光,符合光化学第二定律。自由基:自由基:也称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光量子产率:光量子产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生成或破坏给定物种的摩尔数/体系吸收光子的摩尔数。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的活动或是自然过程所直接排入大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总悬浮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总质量,粒径多在 100 微米以下,最多的在 10 微米以下;(1)飘尘:飘尘: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粒径主要101010 微米微米的粒子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3)可吸入粒子: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粒径=10=10 微米微米。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和分散的过程。可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硫酸烟雾: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 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酸性降水:酸性降水: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种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最常见的是酸雨。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酸雨:酸雨:雨水的 pH 值约为 5.6,可看作未受污染的大气降水的pH 背景值,并作为判断酸雨的界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大气中的 CO2 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大气:大气:各种固体或液体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也是气溶胶体系。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分散性、凝聚性、形成气溶胶性)。干沉降: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或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湿沉降:湿沉降:是指通过降雨、降雪等降水过程而使大气颗粒物发生沉降的过程。其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湿沉降包括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温室气体:温室气体: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温室气体。第三章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暂时硬度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Ca2+、Mg2+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永久硬度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Ca2+、Mg2+的氯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溶解气体与溶解气体与 HenryHenry 定律:定律: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与大气中的气体存在平衡关系,气体的大气分压 PG与气体的溶解度的比表现为常数关系,称为Henry 定律,该常数称为 Henry 定律常数KH。亨利定律:亨利定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除去水蒸汽的)。碳酸平衡:碳酸平衡:在封闭体系中,H2CO3*、HCO3-和 CO32-可随 pH 变化而改变,但总的碳酸量始终保持不变(即 CT保持不变)。而对于开放体系来说,HCO3-、CO32-和 CT均随 pH 的改变而变化,但 H2CO3*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处于平衡状态时被吸附的物质和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水环境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L型、F型和 H型。吸附机制:吸附机制:水环境体系中固体颗粒吸附作用可以分为表面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1 1)表面吸附:)表面吸附:指吸附剂和吸附质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而产生的物理吸附,其源于胶体颗粒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表面吸附在常温就能够进行,且水体胶体可以同时吸附多种物质;但物理吸附吸附作用较弱、容易解吸。(2 2)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指吸附剂和吸附质间由于发生化学作用,即通过化学键而引起的吸附。化学吸附是一吸热过程,通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吸附只能形成单分子层;吸附物质很难解吸。(3 3)离子交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指胶体颗粒对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吸附,其是一种物理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和阴离子交换吸附。(4 4)专属吸附:)专属吸附:指除化学键作用外,还有强憎水作用和范德华力共同发生作用的吸附。电子活度:电子活度:电子活度(ae)即平衡状态下的氧化还原体系电子的有效浓度,用来衡量溶液接受或迁移电子的相对倾向;也可以应用负对数pE 来表示。pE=-lg(ae+)电子活度越大或 pE 越小,体系供出电子的倾向越大胶体颗粒物的聚集可称为凝聚凝聚或絮凝絮凝。由电介质促成的称为凝聚凝聚,由聚合物促成的称为絮凝絮凝(1 1)凝聚过程:)凝聚过程:是在外来因素(如化学物质)作用下降低静电斥力,引力超过斥力时胶粒便合在一起。(2 2)絮凝过程:)絮凝过程:借助于某种架桥物质(聚合物)联结胶体粒子,使凝结的粒子变的更大。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生色团定义:生色团定义:生色团指分子中含有的,能对光辐射产生吸收、具有跃迁的不饱和基团。碱度:碱度: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够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1 1)总碱度:)总碱度:水中各种碱度成分的总和,即加酸至HCO3-和 CO32-全部转化为 CO2。指示剂为甲基橙(2 2)酚酞碱度:)酚酞碱度:表示 OH-被中和,CO32-全部转化为 HCO3-,此时碳酸盐只中和了一半。(3 3)苛性碱度:)苛性碱度:全部转化为 CO32-所需酸量时的碱度称为苛性碱度。无特异指示剂。酸度:酸度:凡在水中离解或水解后生成可与强碱(OH-)反应的物质(包括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总量;即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1 1)无机酸度:)无机酸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pH4.3(2 2)游离)游离 CO2CO2 酸度: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pH8.3(3 3)总酸度:)总酸度:在 pH10.8 处得到。但此时滴定曲线无明显突跃,难以选择适合的指示剂pEpE 定义:定义:为电子活度的负对数 pE(ae),pE 越小,体系给予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pE 越大,体系接受电子的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pHpH 定义定义:为质子活度的负对数 pH(aH+),如果把酸、碱看作是质子给予体和质子接受体,质子活度 aH+,也就是氢离子浓度,代表了溶液接受和给予质子的能力大小,pH 可以直观地表达酸性强弱。生产率:生产率:水体产生生物体的能力称为生产率。BODBOD:指在一定提及的水中有机物降解所需要耗用的氧的量。BOD 越高的水体,不可能很快的补充氧气,显然对水生生物是不利的。压缩双电层凝聚:压缩双电层凝聚:由于水中电解质浓度增大而离子强度升高,压缩扩散层,使颗粒相互吸引结合凝聚。专属吸附凝聚:专属吸附凝聚:胶体颗粒专属吸附异电的离子化合态,降低表面电位,即产生电中和现象,使颗粒脱稳而凝聚。这种凝聚可以出现超荷状况,使胶体颗粒改变电荷符号后,又趋于稳定分散状况。决定电位:决定电位:若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杂体系的 pE,称之为“决定电位”。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pKp):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土壤)表面浓度与水中浓度比;Kp Cs/Cw。标化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KocKoc):纯有机碳与水体系达到平衡时,有机物在有机碳和水相浓度的比。絮团卷扫絮凝:已经发生凝聚或絮凝的聚集体絮团物,在运动中以其巨大表面吸附卷带胶体微粒,生成更大絮团,使体系失去稳定而沉降。辛醇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是指在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平衡体系中,水饱和辛醇相中有机物的浓度(CO)与辛醇饱和水相中有机物浓度(CW)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它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密切相关。光解作用:光解作用:光解反应能够使有机物结构发生不可逆转地改变,其对水环境有机污染物归趋有重要影响。光解过程主要有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间接光解又包含敏化光解和氧化光解。(1 1)直接光解)直接光解指化合物本身直接直接吸收太阳能而发生的分解反应;(1 1)间接光解)间接光解指由其它化合物吸收光子生成多种活性物种,进而引发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的过程。(3 3)敏化光解)敏化光解即水体中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后又将其激发能转移至化合物而使其分解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指阳光辐射产生的强氧化自由基等中间体与化合物作用而发生的转化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1 1)生长代谢:生长代谢:有机污染物作为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营养物质),微生物利用其中的碳,把有机物彻底降解,矿化。(2 2)共代谢:)共代谢:有机污染物不能不能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有其它化合物存在提供给微生物碳源和能源,这种有机污染物才能被降解。颗粒层吸附絮凝:水溶液透过颗粒层过滤时,由于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使水中胶体颗粒相互接近而发生凝聚或絮凝。吸附作用强烈时,可对凝聚过程起强化作用,使在溶液中不能凝聚的颗粒得到凝聚。生物絮凝:藻类、细菌等微小生物在水中也具有胶体性质,带电荷,可以发生凝聚。特别是它们往往可以分泌出某种高分子物质,发挥絮凝作用,或形成胶团状物质。表面吸附:由于胶体表面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积累稳定常数:积累稳定常数:络合反应中,逐级反应的稳定常数的乘积,表示所包括的逐级反应加和后的效果。第四章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原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粗的土粒;同时提供潜在养分-通过风化作用逐渐释放。次生矿物:次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此生矿一般比较小,属于粘粒范围,因此也被称为粘粒矿物。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的能力。主要元素O、Si、Al、Fe、C、Ca、K、Na、Mg、Ti、N、S、P 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当各种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并破坏了土壤的功能和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称为土壤污染。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饱和度:在盐基不饱和土壤中,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离子交换离子交换: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成为离子交换土壤酸度土壤酸度(1 1)活性酸度:)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 pH 表示。(2 2)潜性酸度:)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 Al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 H+浓度,使土壤 pH 值降低。土壤碱度:土壤碱度:土壤溶液中 OH 的主要来源,是CO32-和 HCO3的碱金属(Na,K)及碱土金属(Ca,Mg)的盐类。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度的总和称为总碱度总碱度。通常把交换性 Na+、K、Mg2占交换量的百分数称为碱化度碱化度。土壤的缓冲性能:土壤的缓冲性能: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土壤的缓冲性能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其值是以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度比为依据的。扩散:扩散:由于热能引起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使物质分子发生转移的过程。质体流动质体流动:由水或土壤微粒或者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物质流动。当土壤水或土壤微粒发生流动时也带动农药发生质体流动。离子交换: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喝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成为离子交换(或代替)。第五章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生物膜: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镶嵌组成的、厚度为75-100 的流动变动复杂体。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1 1)膜孔滤过:膜孔滤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水溶性物质,可借助膜两侧静水压以及渗透压经膜孔滤过;(2 2)被动扩散:脂溶性)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由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脂/水分配系数越大,扩散系数越大;(3 3)被动易化扩散:)被动易化扩散:有些物质可在高浓度侧与膜上特异性蛋白质载体蛋白质载体结合,通过细胞膜,至浓度低侧解离出原物质;4 4)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5 5)胞吞和胞饮:)胞吞和胞饮:少数物质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特殊亲和力,当其与膜接触后,可改变这部分膜的表面张力,引起膜的外包或内线陷而被包围进入膜内;固体物质的这一转运称为胞吞,液态物质的这一转运称为胞饮。血血-脑屏障:脑屏障:位于脑部毛细血管壁。污染物能否进入脑部取决于其脂溶性排泄:排泄:污染物质及其代谢物质向机体外的转运过程。蓄积:蓄积:有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污染物质在体内逐增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生物积累: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生物积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生物富集:生物富集: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常用生物富集系数(BCF)表示,Cb/Ce;C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Ce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有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降解性小、脂溶性高、水溶性低的物质,生物浓缩系数高;生物放大:生物放大: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大的现象。代谢(转化)代谢(转化):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单糖酵解:单糖酵解:细胞内单糖不论在有氧化或在无氧化条件下,都可经过相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丙酮酸。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指有机质在机体细胞内的氧化,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氮的微生物转化氮的微生物转化:(1 1)同化)同化:是植物或微生物把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转变成机体中的蛋白质、核酸等的有机物质的过程。(2 2)氨化)氨化:有机氮化物(蛋白、核酸还有尿素、卵磷脂等),被微生物分解释放氨的过程。(3 3)硝化)硝化:是氨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盐,进而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亚硝化亚硝化:2NH3+3O2 2H+2NO2-+H2O+能量,硝化硝化:2NO2-+O2 2NO3-+能量;(4 4)反硝化)反硝化:硝酸盐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还原的过程。第一,HNO3+2H HNO2+H2O第二,硝酸盐N2:2HNO3 2HNO2 2HNO NO N2ON2,第三,硝酸还原为亚硝酸和氨;条件:条件:厌氧环境,丰富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硝酸盐作为氮源,中性至碱性,25 度左右;(5 5)固氮)固氮:在固氮菌作用下,把分子N2还原为氨的过程。毒物:毒物:进入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并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剂量剂量-效应关系:效应关系:毒物剂量(浓度)与反(效)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称为剂量-效(反)应关系毒物的联合作用:毒物的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1 1)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个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2 2)相加作用:)相加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3 3)独立作用:)独立作用:是指独立作用的毒性低于相加作用,但高于其中单项毒物的毒性。(4 4)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中毒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或亚慢)三种:中毒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或亚慢)三种:急性中毒:急性中毒:高剂量毒物在短时间使机体致毒;半数有效剂量(半数有效剂量(EDED5050)或半数有效浓度()或半数有效浓度(ECEC5050):使受试生物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毒物剂量或毒物浓度。半数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LDLD5050)或半数致死浓度()或半数致死浓度(LCLC5050):使受试生物半数产生死亡所需毒物剂量或毒物浓度。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低剂量毒物长期逐渐进入机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使机体致毒。阈剂量(浓度)阈剂量(浓度):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损害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最高允许剂量(浓度)最高允许剂量(浓度):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能引起机体损害的最高剂量或浓度。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 DNA 改变,引起遗传特性突变作用。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又称前致癌物,它们不能直接与DNA 反应,而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经过近致癌物至终致癌物后,才能与 DNA 反应导致遗传密码修改,如苯并a芘,二甲基亚硝胺。大多数目前的致癌物都是间接致癌物。链长规律:链长规律:是指脂肪酸、脂族碳氢化合物和烷基苯等有机物质,在一定范围内碳链越长,降解也越快的现象,以及有机聚合物降解速率随分子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的现象。P357链分支规律链分支规律:是指烷基苯磺酸盐、烷基化合物等有机物中,烷基支链越多,分支程度越大,降解也越慢的现象。取代规律:取代规律:是指取代基的种类、位置及数量对有机物质降解速率的影响规律。致突变:致突变:是生物细胞内的 DNA 改变,引起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致癌致癌:体细胞不受限制的生长。致畸:致畸: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氧化途径:氧化途径:饱和脂肪酸与辅酶A 结合,形成脂酰辅酶A,羧基的位上的碳原子经历脱氢-加羟-羰基化等氧化过程,然后与辅酶A 结合,形成乙酰辅酶A 和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 A 的过程甲烷发酵:甲烷发酵:在无氧氧化条件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借助于产酸菌的作用将竭诚简单的有机酸、醇等化合物。第六章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物质。有毒重金属:有毒重金属:非人体必需又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和化合物,在人体中只有少量存在但对正常代谢作用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第七章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受污染环境的修复PTSPTS:(PersistentToxicSubstances,PTS):是指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的污染物,包括POPs 和某些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核衰变速率(-dN/dt)是表示核素放射性强弱的基本物理量,通常称为放射性活度,符合为 A。A=A0e-lt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分为自然条件下的修复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修复。超积累植物超积累植物:指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超过一般植物100 倍以上的植物。超级累植物积累的Cr,Co,Ni,Cu,Pb 含量一般在 110mg/kg(干重)以上,积累的Mn,Zn 含量一般在 10mg/kg(干重)以上。FentonFenton 试剂:试剂:指在天然或人为添加的亚铁离子时,与过氧化氢发生作用,能够产生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的试剂。第八章第八章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有毒化学品:有毒化学品:是指那些进入环境后经蓄积、生物积累和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环境和生态系统,或通过暴露接触对生物乃至人体具有严重危害或潜在风险的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某些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能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长距离迁移,并能长久存在于环境而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遗传毒物遗传毒物:能够直接损伤 DNA 或产生其他遗传学效应而使基因和染色体发生改变的化学物质称为遗传毒物,又称致突变物或诱变剂。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肌体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各种外源性物质。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就是研究利用一类原理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使用或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手性:手性:实物和镜像不能重叠的现象称为手性。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一些物质在超临界条件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兼具两种状态的特点。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子经济性反应:美国 Stanford 大学的 Trost 教授认为化学合成应考虑原料分子中的原子进入所希望得到产品中的数量原子经济性的目标就是在设计合成路线时尽量使原料分子中的原子更多或全部变成最终预期产品中的原子。绿色工程着眼于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达到提高可持续能力的目的。工业生态学:工业生态学:是基于系统工程和生态学原理结合的一种科学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化学 名词解释 完美打印版 2014.12 整理.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