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九 物态变化—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

    • 资源ID:5453193       资源大小:1.59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九 物态变化—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

    中考物理专题九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1.(2020河北,10,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答案D A选项,取用块状固体应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缓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B选项,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应用坩埚钳移走;C选项,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不能接触烧杯底部。2.(2020湖南长沙,23,3分)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答案答案D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A错误;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错误;水银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 ,不能用沸水(约100 ,高于水银体温计最大测量值)消毒,可用酒精消毒,C错误;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才能使用,D正确。3.(2020北京,21,2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答案36.3解析解析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示数为36.3 。4.(2020江西,26,7分)如图-1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 图-1 图-2(1)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是利用 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 有关;所用的测温物质是煤油而不是水,这是因为煤油的 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玻璃管内液柱变化更为明显。(2)乙是简易的气压计,当外界气压减小时,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面会 。【提出问题】小华发现甲、乙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乙是否也能做温度计使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 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使用。【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 。但由于受外界 、季节等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所以,这种温度计测量误差较大。答案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内径大小比热容(2)上升【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气体【拓展】下降大气压解析解析(1)甲图相当于液体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测温效果与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内径大小有关,管子越细,温度计越精确。煤油的比热容比较小,因此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明显,更便于观察。 (2)外界大气压减小,而瓶内由于密闭气压不变,所以存在气压差,液柱的液面上升。【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气体比液体受热膨胀更明显。【拓展】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会导致管中的气体体积膨胀,液面下降。气体温度计的液面升高主要是由气压差引起的,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影响较大。考点二物态变化1.(2020北京,5,2分)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答案答案B“滴水成冰”的过程是液态变成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B正确。2.(2020河北,17,2分)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A.汽化升华 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 D.升华熔化答案答案B水蒸气凝成小水滴,即气态变为液态,此过程叫液化;水蒸气凝成小冰晶,即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此过程叫凝华,故本题应选B。e13.(2020天津,2,3分)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答案答案D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的是水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被冻坏,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4.(2020四川成都,A16,4分)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 ,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 ;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 热量。答案答案97.5 吸收解析解析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故当地水的沸点为97.5 ;将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考点一温度B组 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8上海,1,2分)人体的正常体温是()A.33 B.35 C.37 D.39 答案答案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故选择C。2.(2017甘肃兰州,1,3分)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答案答案C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A错误;它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错误;体温计上有一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体遇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液柱不能下降,所以,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C正确;体温计中的液柱不能自行下降,测量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柱退回至较低位置再去测量,D错误。故选C。3.(2019山西,17,3分)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A.一定高 B.一定低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答案答案B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水珠要放出热量,只有遇到低温物体才能放出热量,所以甲虫背部温度一定低于空气温度,故选择B。4.(2019广东,12,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解析解析甲为实验室用温度计,而乙为体温计。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两种温度计在构造上有明显不同,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缩口,因此液体不易流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题思路解题思路该题可以从温度计的构造上分析,也可以直接由量程分析两种温度计的类型。温度计不同的构造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甩动,而实验室用温度计则不用。5.(2016江西南昌,19,5分)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测量 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 ,明确该仪器的 和分度值。(2)如图乙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 ;19:54时的气温是 。 图甲图乙答案答案(1)力校零量程(2)14 29 解析解析(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先将指针调节至零刻度线处,同时还要明确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2)当天的最大温差t=32 -18 =14 ,19:54时天气预报显示“29”,即此时气温为29 。评分意见:共5分,每空1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考点二物态变化1.(2019天津,2,3分)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凝固放热 B.升华吸热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答案答案D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故选项D正确。2.(2019江苏南京,5,2分)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C.都正确 D.都错误答案答案B试管中的冰和碘锤中的碘都是由水进行加热的。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高于冰的熔点0 ,低于碘的熔点113.5 ,故冰可以熔化,碘不可能熔化,所以(1)说法错误。冰熔化需要吸热,碘升华也需要吸热,所以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2)说法正确。故选B。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3.(2018辽宁沈阳,3,2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答案答案C西瓜汁变成了冰棍,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固,A项错误;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中,西瓜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B项错误;盆外壁的白霜是由盆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凝华放热,C项正确;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熔化吸热,故D项错误。选C。4.(2019江苏苏州,10,2分)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答案答案B题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故A错误;题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故B正确;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在加热6 min后温度继续升高,虽然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是仍然在吸收热量,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而冰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知识归纳知识归纳物体吸热且不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的时候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的时候温度升高。5.(2016安徽,3,4分)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答案引汽化解析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对分子脱离液体有阻碍作用。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考点一温度C组教师专用题组1.(2018陕西,1,2分)小明进入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C.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差D.手机不允许带入考场,是因为手机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答案答案D扇一扇可以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凉快,故A错误;矿泉水瓶里的冰块变为水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强,故C错误;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加快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但是不能改变周围空气的温度。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掌握物态变化、热传递和信息的传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17广东广州,6,3分)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 、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答案答案C外界对水做功也能使水升温,故A错;同样是水,内能的大小还与质量有关,而题中并无两杯水质量的条件,故无法判断谁的内能更大,B错;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故D错;乙杯中的水温度降低,质量不变,内能减小,故C正确。3.(2018江西,19,5分)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源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 ,沸点约为184.4 。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600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答案答案(1)用热水加热,不能达到碘的熔点和沸点;(2)碘依然维持原来的固体颗粒状态;(3)观察到的碘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解析解析升华是物质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因此不能让碘发生熔化变为液体。通常情况下,热水的温度不超过100 ,碘的熔点为113.7 ,所以用热水加热符合要求。酒精灯的外焰温度约为400 600,碘有可能会先发生熔化成为液体,因此用酒精灯加热研究升华现象不科学。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题中给出了两种热源让选择,根据升华的定义: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所以应当从碘的熔点考虑,不能选择高于熔点和沸点的热源。4.2019陕西,30(1),1分按要求填空。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答案36.8解析解析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然后可读出温度值。5.2020云南,19(1)如图所示,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 。 答案答案-3解析解析题图中的刻度值上小下大,所以温度值是负值,分度值是1摄氏度,所以此时的示数是-3 。6.(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5节选)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答案21解析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21 。7.(2017广东广州,14)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若1 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 g,而实际容纳了4 g,则相对湿度为50%。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相对湿度(%)干球温度计示数()12314897969169080711891817220918274(1)图中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 ,湿球温度计示数为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答案答案(1)1480(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3)湿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蒸发,根据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所以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水分蒸发得慢,湿衣服很难晾干。解析解析(1)读出图中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4 ,由表得相对湿度为80%。(2)由表中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的数据,可知相对湿度随干球温度计示数的增大而增大。(3)从题目中可知,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所以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衣服就很难晾干了。有审题技巧审题技巧题目通过文字、图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通过审题准确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1.(2020四川南充,2,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考点二物态变化答案答案C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冰属于晶体,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车内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玻璃液化成小水珠,故小水珠应集中在玻璃外侧,故C错误,符合题意;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深度逐渐减小,所受压强变小,所以气泡由小变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9湖南衡阳,3,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答案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3.(2018四川绵阳,13,1分)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答案答案A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不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冻肉重力变大是因为冻肉刚出冷库时,表面会凝上一层霜,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故B、C、D错误,A正确。4.(2018内蒙古包头,2,3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C.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答案答案C雾是大量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B错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C正确;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常情况下,汽油为液体,变成气体应为汽化现象,而不是升华,D错误。故选C。5.(2018湖北黄冈,5,3分)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答案答案B从水管喷出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花”,说明当时气温低于水的凝固点0 ;“冰花”在0 以下也能变小,说明不是“冰花”熔化成水,而是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这个过程要吸收热量。综合分析只有B说法正确。审题关键审题关键解答本题主要有两个关键点:(1)水管中的水喷出后变成“冰花”,说明是液态变为固态;(2)气温没有回升,说明气温还在零摄氏度以下。规律总结规律总结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此时外界的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此时外界的温度高于它的熔点。6.(2017吉林,2,2分)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C.把蔬菜放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答案答案C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表面积,从而加速了蒸发;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空气流速,从而加速了蒸发;把蔬菜放入保鲜袋,减慢了空气流速,减小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蒸发;把粮食晒在阳光下,增大了表面积、升高了温度,加快了蒸发,故正确选项为C。7.(2016湖南长沙,18,3分)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答案答案C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吸热,A、B项错误;“白气”是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D项错误,故选C。8.(2020江西,6,2分)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 热量。答案答案液化吸收解析解析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淇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冰淇淋熔化吸热,因此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本题第一空容易错填为“汽化”,错误地认为“白气”是蒸发形成的,切记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白气”“白雾”都是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9.(2018四川成都,A15,4分)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中出现了 “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水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答案升华液化解析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从空气中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雾”。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白雾”是液体,不能认为白雾是干冰汽化形成的。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0.(2020山西,39,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新的水纯化技术,可以为世界解渴全世界18亿人常年缺水,如何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是人类水资源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2019年,33岁的南京大学教授朱嘉及其团队,模仿蘑菇的碳基吸收体,设计制作了集热蒸发一体化的人工蒸腾器件,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供水通道利用毛细效应,把水供应到碳基吸收体上,碳基吸收体具有吸光性强且内部热导很低的特性,使其只能给界面处的水加热,让水一层一层蒸发。顶端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这种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设计使光蒸汽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在供水通道与海水接触处,团队受睡莲叶启发,设计了多级结构。成功实现水蒸发后,盐全部躺在容器底部,让水和盐溶质完全分离。保障器件不结垢,能长效利用。这项变革性水纯化技术,便携、高效、低成本、无污染,让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成功产业化,为世界解渴,造福全人类。(1)通过器件收集到大量的水蒸气,还要经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才能变成淡水,这一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2)人工蒸腾器件在提高光蒸汽转化效率方面的做法有 (写出一条即可)。这项新的水纯化技术,还可以利用在哪些方面? (列举一例即可)。答案答案(1)液化放热(2)采用伞状结构(采用碳基吸收体)污水处理(答案合理即可)解析解析(1)水蒸气变成水是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所以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要放热。 (2)阅读材料可知:采用伞状结构或采用碳基吸收体可以提高光蒸汽的转化效率。这项水纯化技术还可以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考点一温度1.(2020上海黄浦二模,4,2分)上海地区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A.10 B.20 C.30 D.40 答案答案D上海地区的夏天,七月份气温最高,曾高达40 左右。故选D。知识归纳知识归纳生活中的温度(1)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7 。(2)水温: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3)气温:适宜的温度约为23 ;冰箱冷藏室温度约为4 ,冷冻室温度约为-4 -18 ;全国各地最高气温约为36 ,北方约为30 ;最低气温,南方约为0 ;北方约为-20 (随着纬度变化差异较大)。2.(2019重庆綦江模拟,7)“煎饺”是美食之一。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说明()A.油的比热容比水大B.油的沸点比水高C.油没有熔点D.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答案答案B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高温把饺子烤焦、烤煳。故选B。3.(2019吉林长春朝阳一模,1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 。(2)图丙是这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3)若不计热损失,该物质在 (选填“固态”或“液态”)时的吸热能力较强。答案答案(1)-3(2)晶体需要(3)液态解析解析(1)温度计分度值为1 ,液面在0刻度线下第3格处,所以读数为-3 ;(2)该物质在熔化时,26 min时间内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 ,所以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该物质在02 min时间内为固态,温度上升10 ,在610 min内,该物质为液态,温度也上升10 ,但液态时加热用时较长,所以吸收热量较多,因此液态时吸热能力较强。1.(2020四川成都川大附中模拟,4,2分)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清晨,附着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升华吸热D.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考点二物态变化答案答案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在地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C错误;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D错误。故选A。知识速记知识速记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记忆雾露“白气”是液化,霜雪“冰花”是凝华;吸热过程“熔汽升”,放热过程“液双凝”。含义:雾、露、所有“白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霜、雪、早晨窗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熔化、汽化、升华为吸热过程,液化、凝固、凝华为放热过程。2.(2019福建厦门质检,3)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煮粽子时()A.粽子温度升高,热量增加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小水珠C.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 100 D.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答案答案B粽子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错误;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才是100 ,故C错误;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不变,故D错误。故选B。知识归纳知识归纳(1)粽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不能说是热量增加,因为热量是过程量,只能与“吸收”“放出”等词一起用;(2)生活中许多冒“白气”现象都与液化有关:如白雾、吃冰棍时看到的“白气”、撒干冰时舞台上的“白气”;(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4)液体沸腾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2020河南师大附中一模,3,2分)质量相同的0 的冰比0 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答案答案熔化保持不变解析解析0 的冰变成0 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0的冰冷却效果更好。4.(2019广西贵港模拟,15)职业赛场上当运动员肌肉拉伤时,赛场边的救护人员通常会在运动员的受伤处喷洒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它的沸点是3 ,当药液喷洒到皮肤表面时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起到局部麻醉缓解疼痛的作用。答案答案汽化吸收解析解析当液态的氯乙烷被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液态的氯乙烷会迅速汽化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液态的氯乙烷汽化吸收热量后,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从而缓解疼痛。思路分析思路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5.(2020江苏苏州高新一模,28,7分)图甲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试管内冰的形状应为 (选填“整块”或“碎”)冰;(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冰此时的温度是 ;(3)图丙是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图像中从B至C阶段冰所处的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放出”或“不吸收也不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由丙图可知,冰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5)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答案(1)碎(2)-3(3)固液共存态吸收增加(4)2.1103(5)不会解析解析(1)碎冰的表面积比整块冰的表面积大,则受热面积更大,可以缩短实验时间。(2)由图乙可知,温度在0 以下,分度值为1 ,故水此时的温度为-3 。(3)根据晶体熔化特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BC段为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4)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慢。CD段为水的温度升高过程,温度变化量为3 时,加热时间4 min,而AB段为冰的温度升高过程,温度变化量和水一样为3 时,加热时间为2 min,为水的一半,故升温速度比水快一倍,所以冰的比热容为水的一半,为2.1103 J/(kg )。(5)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烧杯中的水从酒精灯吸热可以沸腾,试管内的水从烧杯中吸热,能达到沸点,但达到沸点之后不能继续吸热,故不会沸腾。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2020陕西师大附中二模,4)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像中bc段,晶体内能不变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答案答案A温度计读数,液柱表面在0 下方,且分度值为1 ,故示数为-4 ,故A正确;此图像为晶体熔化图像,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故B错误;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是凝华,故C错误;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吸热的原理,不是放热,故D错误。2.(2020甘肃兰州模拟,3)2020年1月,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该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 nm,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环境下30 min可有效杀灭病毒,75%的酒精也可杀灭该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病毒的直径是100 nm,则100 nm=10-6 mB.紫外线是可见光,太阳光中含有丰富的紫外线C.降低温度后,病毒的存活时间会更短D.酒精容易蒸发,蒸发吸热答案答案D若病毒的直径是100 nm,则100 nm=10010-9 m=110-7 m,故A错误;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故B错误;降低温度后,病毒的存活时间会更长,故C错误;酒精容易蒸发,蒸发是吸热过程,故D正确。故选D。3.(2020河北唐山丰南一模,4)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北方的冬天,常在储存蔬菜的菜窖内放几桶水防止冻坏蔬菜,利用了水液化放热的特点D.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答案答案D温度高的物体,质量若很小,其内能也可能小;温度低的物体,质量若很大,内能也可能大,故A错误;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错误;北方的冬天,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在凝固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的特点,故C错误;运输食品时,人们常在运输箱内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D正确。故选D。4.(2019山东济南高新一模,8)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答案答案C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甲物质在46 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图像是晶体的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还是液体的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 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C。5.(2019广东广州,7)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此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答案答案A温度计内的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内的液体温度会迅速下降到0 ,在冰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在0 ,所以液体的体积会先变小,然后不变;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温度会逐渐上升,最终水的温度等于环境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内的液体体积会逐渐变大,最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审题技巧审题技巧对图像题一定要先看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然后分析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中纵轴为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横轴为时间。液体的体积可以结合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分析,故需分析液体温度的变化。解题关键解题关键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在恒温环境中会持续吸热熔化,但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至熔化结束,全部变成水后,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就会上升,直至等于环境的温度。6.(2019江西南昌调研,2)科技改变生活,近日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师Kristof Retezar设计一款“魔法”水杯,能从空气中提取水供人们饮用,其基本原理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答案答案液化放出解析解析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所以是液化过程,这个过程放出热量。7.(2020陕西师大附中一模,11)流浪地球是2019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演的中国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84 ,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 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答案答案凝华放解析解析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冷空气直接变成了固态小冰晶,所以这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8.(2018江西赣州六校联盟,4)如图所示的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这一现象称为 。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这一现象称为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答案凝固凝华解析解析捕上来的鱼身上有水,过一会儿表面结了薄薄的冰,是由液态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过程;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霜。9.(2019吉林长春一模,21)我们知道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图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曲线。(1)根据图像可知,温度等于 时,水的密度最大;(2) 段图线代表固态, 段图线对应着熔化过程;(3)0 4 范围内,水具有 (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答案答案(1)4(2)AB BC(3)热缩冷胀解析解析(1)水的温度变化,质量不变,由图可知4 时体积最小,所以密度最大;(2)AB段对应温度在0 以下,为固态;BC段温度为0 ,是冰熔化过程;(3)04 范围内,水的温度升高但体积减小,所以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10.(2019山东临沂,30)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三、实验探究题(共5分)丙(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答案答案(1)铁圈(2)液化(3)98不变(4)水的质量偏大解析解析(1)组装实验装置时,安装顺序是从下向上安装,所以先固定铁圈,再放置烧杯、铁杆、温度计;(2)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观察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水的沸点为98 ,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即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九 物态变化—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秦**)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