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云南自然区划.doc

    • 资源ID:58013910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自然区划.doc

    云南省自然区划*热带北缘地带    本地带处于云南省的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边沿,在省内其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北与亚热带南部地带相连,其南面与西南面则以国界连接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亚洲热带季风区域。气候特征  本地带属于亚洲热带季风气候。其北界位置在云南省西部北纬25°10附近,而在本省东部南移到约北纬22°23°之间,已与我国东南部的热带北界的纬度位置相近。      地貌特征  本地带属于中南半岛北部广大的热带季风山原向北延续的部分。本地带的西部,处于云南省西南部高黎贡山以西,高原受到伊洛瓦底江东侧支流的分割,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宽谷盆地与低中山相间的地貌;这以南,有怒江萨尔温江东侧支流的南丁河和南滚河等谷地;本地带南部有许多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和河谷;东部的红河及其支流的谷地海拔很低,在400米以下。水文特征  本地带内,由于各地的年降水量都较为丰沛,所以各地的年径流深度和年径流系数都比较高。但各地差异较大,通常在山地其年值都较高,盆谷地内年值较低,多雨区内较高,少雨区内较低。植被、土壤特征  本地带内主要分布的热带森林植被为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半常绿季雨林,它们都是发育在季风热带北缘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热带季节雨林,主要由南亚和东南亚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组成。半常绿季雨林,是本地带内能表征大气候环境特点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其中落叶树种比较多,但上层乔木中仍然混生有较多的常绿树种,是季风热带北缘的特殊的季雨林类型。本地带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其分布范围与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该土壤类型在砂页岩、花岗岩、千枚岩、片岩以及石灰岩等各类母岩上都有发育。*滇南、滇西南低中山盆谷地区    本地区包括热带北缘地带内哀牢山以西的范围,总面积约4300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大部分,思茅地区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边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大部以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西部边缘等地。全地区处于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边缘,从东到西从东经103°30到97°31,约跨6个经度;从南到北从北纬21°08到北纬25°10,约跨4个纬度。气候特征  本地区各地干、湿季分明,年温差都约在10左右,冷热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干季受热带大陆气团的控制,但前后气温的差异较大,前期气温渐降,而后期气温剧升。结合一年中干、湿和冷、暖的变化,可以划出三个季节,即雨季(或湿季):5月中旬10月中旬;雾凉季:10月下旬3月中、下旬;干热季:3月中、下旬5月中旬。      地貌特征  本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滇西褶皱带的范围,地貌上则属于横断山系南部山脉峡谷中山地貌区南侧和西南侧与中南半岛北部高原山地的连接部位,低、中山山原和盆地宽谷相间分布。水文特征  本地区内,雾凉季,因紧接着雨季之后,土壤水分尚足,河溪水流较多。干季后期,经过干季前期持续蒸发的消耗,土壤水分已经匮乏,地表径流处于枯水时期。植被、土壤特征  本地区内,盆、谷地及其外缘低丘有热带季节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分布,山地有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本地区分为两个区,即西双版纳低中山盆谷区和德宏、孟定中山宽谷区。在西双版纳低中山盆谷区,西双版纳发育的砖红壤是本区的代表性土壤类型,在低丘上的季节雨林下保持有自然状态的砖红壤。*滇东南中山低谷地区    本地区包括热带北缘地带内的哀牢山以东各地,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边缘,成狭长的窄带状伸延,南抵中越国界,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气候特征  本地区位置偏处东南,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多,冬季受北来冷空气的影响较大。在云南的干季,本地区也属于少雨时期。雨季来临较早,一般4月即可进入雨季。冬季的气温较热带北缘地带西部的同海拔地区显著偏低,年温差也较大。地貌特征  本地区在地貌上居于滇东南岩溶山原的南缘,地表深受红河及其支流南溪河、小白龙河和盘龙江等河流的切割,起伏十分显著,形成分割中山山地和深切低谷相间的地貌组合。山地海拔大都在11001500米之间,为剥蚀侵蚀中山,其间的河谷底部海拔大都在500米以下,大多仅为200300米。水文特征  在本地区内,有红河及其支流南溪河、小白龙河和盘龙江等河流。植被、土壤特征  本地区为云南省境内具有热带雨林中的湿润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的湿热河谷中尚有小片林残存,其种类组成和群落生态结构,与东南亚的潮湿多雨地区发育的雨林最为相似,为湿润雨林沿河谷向北分布的边缘条件下的类型。在本地区内,大约海拔500米以下的谷地低丘层主要为黄色砖红壤分布,一般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的山地为赤红壤分布,海拔约1000米以上为山地黄壤分布。*亚热带南部地带   本自然地带位于云南高原的中南部,亚热带北部地带以南,总面积约115000平方公里。其北界的位置西起腾冲县尖高山附近,经由梁河、施甸、云县、南涧、新平、曲溪、竹园、文山和广南等地点附近曲折延伸,在西端约达北纬25°30附近,向东渐形偏南,至云南东南部的砚山以南南偏到北回归线附近。其南面连接热带北缘地带。西起东经98°附近,东达东经106°12附近。气候特征  本地带干、湿季分明。湿季多雨潮湿,但不炎热。干季雨量稀少,日照充足,日温差大,但霜日很少,前期干暖,后期干热,一些谷地多晨雾。      地貌特征  本地带地貌较为复杂。在红河(元江)谷地以西为一广大的中山山原:滇西横断山脉向南进入本地带范围,展开成为帚状山系,构成地貌的基本骨架;中山山原与河谷相间,东西向地势起伏较大;红河谷地以东地貌以岩溶山原为主,绵延山脉较少,盆地较为发达,峡谷不多,起伏较小,但多颇为崎岖。水文特征  本地带内,各地年径流系数大都在0.30.5之间,年径流深度大都在500800毫米之间。总的来说,本地带的径流远较亚热带北部地带丰富。植被、土壤特征  本地带内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上主要属于印度马来亚成分。在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内,大约哀牢山以西,思茅松林大片成林,哀牢山以东则主要为云南松林。本地带的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包括赤红壤和黄色赤红壤两个亚类,广泛分布于本地带内的山丘。*滇西南中山山原地区    本地区包括亚热带南部地带内的哀牢山以西的部分,总面积约为800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思茅和临沧两地区的绝大部分、保山地区,以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各一部分。气候特征  本地区较单一地受西部型季风的控制,北来冷空气的影响已经很少波及。多雨的地方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少雨的地方则夏季气温偏高。整个地区年降水量较为丰沛,平均约在1300毫米左右。但其空间分布颇不均匀,在西南季风迎风坡山前降水很多,可达2000毫米以上,背风坡的降水量则明显减少,局部少雨地点年降水量仅为1000毫米上下。      地貌特征  在大地构造上,本地区占据滇西褶皱带的南部,地貌上为横断山系南部帚状山脉峡谷中山地貌区所在,北连横断山系北部平行峡谷高山地貌区。全地区以切割山原与丘状谷间高原交错分布的地貌为主。水文特征  本地区内,各地年径流深度大都在400800毫米之间,局部少雨地点年径流深度较低,澜沧江谷地两侧局部低到300毫米左右,高黎贡山东侧的施甸附近更仅约为200毫米。植被、土壤特征  本地区分为三个区,每个区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和土壤。思茅中山山原盆谷区,思茅松林广布。临沧中山山原区。广大山地原生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花岗岩山地分布区分布着赤红壤和红壤。 梁河、龙陵中山山原区。谷地及较低山地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分布;一般海拔约1600米以上为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分布;海拔约2000米左右有潮湿生境下的苔藓林分布,山地黄壤、黄棕壤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大。                                   *滇东南岩溶高原山原地区    本地区西起哀牢山东坡,东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大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及玉溪地区的元江县及新平县的西部。总面积约35000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土地都处于北纬 23°24°之间。气候特征  本地区干、湿季分明,年温差小,具有冬暖夏凉的西部型季风气候特色。因位置偏东,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明显。冬、春季主要受热带大陆气团的控制而属于干季时期,雨量少,晴朗干燥,但因常有冷空气的入侵而形成降温和阴冷天气,并可形成一定量的降水。            地貌特征  本地区中、东部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的云南部分的南部。本地区内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沉积岩分布很广,其中不同时期的石灰岩广泛出露,形成岩溶地貌发达的高原和山原。西半部为岩溶高原湖盆为主的地貌;东部则为比较破碎崎岖的岩溶山原,地势较低;位于本地区最西部的红河谷地峡谷发达,其西侧则为哀牢山东侧的变质岩高中山地。水文特征  本地区的西部、东半部和南部边沿的水文条件各具特点:西部干燥度较高,径流深度较低。岩溶高原盆地部分及红河谷地北段,年径流深度仅在100300毫米之间,局部更低。东半部较为湿润,年径流深度多在300500毫米之间。南部边沿的多雨区则颇为湿润,径流深度很高。植被、土壤特征  本地区分为两个区,每个区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和土壤。蒙自、元江高原盆地峡谷区,现有森林以云南松林为主,广泛分布着红壤。文山岩溶山原区,分布着季风常绿阔叶林,具有向我国东部的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亚热带北部地带    本地带总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左右,是省内幅员最为宽广的一个自然地带。整个地带从东到西贯穿全省,长约达600700公里,南北宽约200500公里不等。北界的东北端在滇东北昭通地区的永善以南,西北端在滇西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县,都分别达到北纬28°以北;南界以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砚山县境内最为偏南,达到北纬23°30附近,贴近北回归线,走向从东向西逐渐形成北偏,最西端在腾冲县境内达到北纬25°30附近。整个地带从南到北共跨越4.5个纬度。气候特征  本地带干、湿季分明,大体上“四季如春”。 各个高原盆地内年均温约在1216之间;各地的最热月(7月)均温一般在1822之间,夏凉的特点比较突出,而最冷月(1月)均温都在10以下;各地年降水量大都在8001200毫米之间。     地貌特征  本地带占据了云南省中、北部的广大高原和山地,包括滇西的横断山纵谷区的主体和滇东高原的大部分。由于地质基础和地貌发育的差别,除了高耸山地和和深切河谷以外,本地带内的大部分土地海拔都在15002500米之间。西部高山和深谷较多,地势起伏较大;东部的滇东高原的主体部分为广大的地表起伏不大的高原,地势向东南渐次降低,在东北方向与川西山地隔金沙江相望,地势起伏较大。水文特征  本地带内,陆面蒸发年值约在500700毫米之间,各地的年径流系数一般在0.20.4之间,年径流深度一般在100300毫米之间。植被、土壤特征  本地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滇东南高原地区    本地区包括亚热带北部地带的中部和东部,在省内东西向延伸达约500公里,南北宽200500公里。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中、东部,丽江地区大部,楚雄彝族自治州,昆明市、曲靖地区全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北部及昭通地区南部等广大地区,总面积约达160000平方公里。气候特征  除一些高山深谷外,本地区内气候大都“四季如春”,不过因地势起伏、海拔高低以及东西位置的不同而又有所差异。海拔较高处夏季偏凉,冬季偏冷。海拔较低处冬季偏暖,夏季偏热。从西向东,同纬度、同海拔的地点气温也渐趋于冷凉。各地年降水量大多在8001200毫米之间,从东向西渐少。   地貌特征  滇东南高原的主体为一广大的丘陵状高原,高山深谷较少。本地区的地貌有两大显著特点:山间盆地较多,与周围的山地之间高差不大,多约200500米左右。本地区地势从中部向东、向南有缓和的下降。水文特征  本地区中西部年干燥度达到1.01.5之间,是我国亚热带内偏干的部分。本地区年径流深度大都在100300毫米之间,年径流系数大都在0.20.3之间。植被、土壤特征  在本地区内,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和红壤分布广泛。*滇西横断山脉地区    本地区占据亚热带北部地带的西部。主要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境、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保山地区的中北部,还包括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凤庆县的大部,总面积约45000平方公里。气候特征  本地区水热条件,除高山和深谷以外,仍大体具有“四季如春”而干湿季分明的基本特点。雨量较多,雨季来临较早,但地区内各地差异较大。      地貌特征  横断山系从青藏高原东南部进入本地区,保持着高山与峡谷相间并列南下的地貌格局,南北延伸达约200公里左右。在本地区的北部,地貌以高山、中山峡谷为主。在本地区的西北角,为高黎贡山以西的独龙江谷地。本地区南部山势渐趋开展,地势起伏也渐趋和缓。本地区地貌特点显著,即山高谷深,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向的起伏很大,构成了著名的滇西横断山纵谷区。水文特征  在本地区内,各地水文条件差异显著。高黎贡山山地及以西为省内著名的多雨区,年径流深度高达约6002200毫米,年径流系数高达0.40.8。高黎贡山以东怒江谷地及澜沧江两侧广大地区,年径流深度多在200400毫米之间,年径流系数多在0.20.4之间。植被、土壤特征  在本地区,多雨的高黎贡山西侧和本地区西北部的多雨的怒江和独龙江流域,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较为发达,其余各地则仍以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为主。在本地区的保山、凤庆中山盆地宽谷区的风庆和昌宁等地,土壤为红壤。在本地区的怒江高山峡谷区,因山高谷深,垂直自然带发达。海拔约1500米以下为暖湿河谷带,分布着高禾草丛,土壤为黄红壤。海拔约15002200米间的温暖山地,分布着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着红壤。海拔约26003100米的冷湿山地,有云南铁杉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分布,土壤为棕壤。海拔约30003800米为云杉、冷杉林暗棕壤地带。                                  *亚热带东北部地带    本自然地带处于云南省东北角,面积仅约12000平方公里。在云南省境内,本自然地带包括昭通地区北部的绥江、水富、大关、威信和镇雄等县,还包括彝良、永善两县的大部和昭通市的最北部。气候特征  本地带冬半年常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的笼罩下,并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锋后部位,而夏半年则主要受到东南季风的泽惠,气温和水分条件的季节特点,都具有我国东部季风区域的亚热带的特征。整个地带内气候有很多共性:各地年温差都在1919.5之间,远大于滇东高原各地。各地年日照百分率仅为2130,冬季和春季的日照百分率更低。本地带冬春半年降水量少,但这时云量多、日照少、湿度大、蒸发弱,不显干旱,而夏秋季节又多雨、潮湿,所以全年并无明显的持续干旱季节。      地貌特征  本自然地带西南连接滇东高原,东南连接黔西北高原,西北为川西南山地,东北接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在大的地貌结构上正处于它们之间的联接过渡部位。总的地势为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斜坡。水文特征  本地带山地降水稍多,蒸发较弱,北部年径流系数达0.30.6,年径流深度达300800毫米;东南部的年径流系数达0.30.5,年径流深度约在250550毫米之间。植被、土壤特征  本地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黄壤。在北部的紫色岩系分布地区紫色土面积较大,大都广泛分布于河谷两侧。在海拔8001000米以上,包括紫色砂岩、页岩和石灰岩上,普遍有黄壤发育。海拔更高处为黄棕壤。*寒温高原地带    本地带位于云南省的最西北部,占据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北半部,包括德钦县、中甸县的大部分及维西县的最北部分,是省内纬度最偏北、地势最高耸的部分。其最北端达到北纬29°15附近,南端约达北纬27°40附近。南北跨度约为160公里,全区面积约16000平方公里。气候特征  本地带气候特征显著:本地带地势高耸,周围多高山屏障,水汽来源不甚充足,降水不多,年降水量一般在600700毫米之间,为省内的少雨区之一。冬季气温较为缓和,夏季气温不高,年平均气温不到6。干、湿季颇为分明。冬春季北来冷空气活动较多,春季增暖迟缓,秋季降温较快,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风大和多冰雹。 地貌特征  本地带的所在,即为“三江地区”内的山河排列最紧密、地势起伏最大的部分。全区平均海拔约4000米左右,处于我国大地势结构中的最高一级阶梯的范围之内,属于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其南侧连接着属于我国大地势结构中的第二级阶梯的云南高原。水文特征  本地带兼跨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流域,河流主要由雨水补给,汛期在多雨的68月。澜沧江流域内年径流深度达300毫米以上,金沙江流域为250毫米左右,年径流系数都在0.3左右。山地雨量较多,径流量也比较丰富,年径流深度可达500毫米。谷地年降水量不到400毫米,年径流深度多不足100毫米。大、小中甸等高原盆地及其附近的残存高原面,年径流深度在200毫米左右。植被、土壤特征  本自然地带的显域植被寒温性暗针叶林构成本地带最主要的森林带,暗针叶林下的主要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在大、小中甸等盆地内有寒温性高原草甸分布,草甸下发育着草甸土。第 14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自然区划.doc)为本站会员(美****子)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