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古汉语的副词.ppt

    • 资源ID:59523340       资源大小:288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汉语的副词.ppt

    古汉语的副词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是是修修飾飾限限制制動動詞詞、形形容容詞詞或或其其他他副副詞詞,表表示示程程度度、範範圍圍、時時間間等等意意義義的的詞詞。在在句句中中一一般般充當狀語、補語,偶作謂語。充當狀語、補語,偶作謂語。按按傳傳統統的的觀觀點點,一一般般都都把把它它歸歸入入虛虛詞詞。現現代語法學家根據它的語法功能,將它歸入實詞。代語法學家根據它的語法功能,將它歸入實詞。古漢語副詞的數量很多,用法複雜,表義古漢語副詞的數量很多,用法複雜,表義廣泛。根据意義和用法,可分:廣泛。根据意義和用法,可分:程度副詞、範程度副詞、範圍副詞、時間副詞、情態副詞、否定副詞、語圍副詞、時間副詞、情態副詞、否定副詞、語氣副詞、敬謙副詞氣副詞、敬謙副詞副詞副詞一、程度副詞一、程度副詞 程程度度副副詞詞是是表表示示事事物物的的性性質質、狀狀態態或或動動作作、行行爲爲的的程程度度的的副副詞詞。它一般作狀語,個別的也可作補語。多用來修飾形容詞。它一般作狀語,個別的也可作補語。多用來修飾形容詞。(一)表示程度高深(一)表示程度高深 、殊、良、甚、頗殊、良、甚、頗可譯爲可譯爲“很很”、“十分十分”、“非常非常”、“特別特別”、“格外格外”等。等。老臣今者老臣今者殊殊不欲食。(戰國策不欲食。(戰國策趙策四)趙策四)孝孝公公既既見見衛衛鞅鞅,語語事事良良久久,孝孝公公時時時時睡睡,弗弗聽聽。(史史記記商商君君列傳)列傳)生之者生之者甚甚少而靡之者少而靡之者甚甚多。(賈誼論積貯疏)多。(賈誼論積貯疏)王丞相有幸妾姓雷,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頗預政事,纳貨。(世説新語預政事,纳貨。(世説新語惑溺)惑溺)奸民久于獄,與胥卒表裏,奸民久于獄,與胥卒表裏,頗頗有奇羨。(方苞獄中雜記)有奇羨。(方苞獄中雜記)注意注意 “良良”除除了了可可以以作作程程度度副副詞詞,表表示示程程度度高高之之外外,還還可可以作情態副詞,是以作情態副詞,是“確實確實”、“實在實在”的意思。的意思。清榮峻茂,清榮峻茂,良良多趣味。(水經注多趣味。(水經注江水)江水)“甚甚”在在六六朝朝以以前前是是形形容容詞詞,六六朝朝以以後後,才才由由形形容容詞詞轉變爲表程度高的副詞,要注意兩種用法的區別。轉變爲表程度高的副詞,要注意兩種用法的區別。太太后后曰曰:“丈丈夫夫亦亦愛愛憐憐其其少少子子乎乎?”對對曰曰:“甚甚于于婦婦人人。”(戰戰國策國策趙策四)趙策四)涉於魚齒之下,涉於魚齒之下,甚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左傳雨及之,楚師多凍。(左傳襄公十八年)襄公十八年)“頗頗”作作程程度度副副詞詞,除除表表程程度度高高外外,還還表表示示程程度度不不深、輕微深、輕微,要注意根據它所處的語言環境區分。要注意根據它所處的語言環境區分。、孔、重、至孔、重、至 一般可譯爲一般可譯爲“很很”、“極極”。其新其新孔孔嘉,其舊如之何?(詩經嘉,其舊如之何?(詩經豳風豳風東山)東山)王王孔孔加子白義。(虢季子白盤)加子白義。(虢季子白盤)我有嘉賓,德音我有嘉賓,德音孔孔昭。(詩經昭。(詩經小雅小雅鹿鳴)鹿鳴)子之哭也,壹似子之哭也,壹似重重有憂者。(禮記有憂者。(禮記檀弓下)檀弓下)古之治天下,古之治天下,至至纖纖至至悉也。(賈誼論積貯疏)悉也。(賈誼論積貯疏)、現代漢語繼承下來的有、現代漢語繼承下來的有:最、極、絕、太(大)、特、最、極、絕、太(大)、特、尤尤等。等。(二)表程度稍深(二)表程度稍深少、稍、略、微、頗少、稍、略、微、頗 一般可譯爲一般可譯爲“稍微稍微”、“略微略微”等。等。太后之色太后之色少少解。(戰國策解。(戰國策趙策四)趙策四)稍稍不如意,則鞭笞酷虐。(容齋逸史不如意,則鞭笞酷虐。(容齋逸史方臘起義)方臘起義)請請略略陳固陋。(司馬遷報任安書)陳固陋。(司馬遷報任安書)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爲,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爲,微微見風采。(漢書見風采。(漢書王莽傳)王莽傳)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歐陽修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歐陽修賣油翁)皆取史籒大篆,或皆取史籒大篆,或頗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説文解字叙)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説文解字叙)二十尚不足,十五二十尚不足,十五頗頗有餘。(漢樂府陌上桑)有餘。(漢樂府陌上桑)注意注意 第一,先秦表示第一,先秦表示“稍微稍微”、“略微略微”這類意思一般用這類意思一般用“少少”,漢代以後才用,漢代以後才用“略略”、“微微”、“頗頗”;第二,第二,“稍稍”在先秦主要表示在先秦主要表示“漸漸漸漸”、“逐漸逐漸”的意思,的意思,唐宋以後纔分化出程度副詞的用法,表示唐宋以後纔分化出程度副詞的用法,表示“稍微稍微”、“略微略微”的的意思。意思。子尾多受邑而子尾多受邑而稍稍致諸君。(左傳致諸君。(左傳昭公十年)昭公十年)項羽乃疑范增與漢有私,項羽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稍奪其權。(史記奪其權。(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上怒上怒稍稍解,因上書請朝。(史記解,因上書請朝。(史記梁孝王世家)梁孝王世家)西伯滋大,紂由是西伯滋大,紂由是稍稍失權重。(史記失權重。(史記殷本紀)殷本紀)蔽林間窺之,蔽林間窺之,稍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黔之驢)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黔之驢)(三)表程度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三)表程度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愈(俞)、益、加、彌、茲(滋)愈(俞)、益、加、彌、茲(滋)一般可譯爲一般可譯爲“更加更加”、“越發越發”等。等。主上主上愈愈卑,私門卑,私門益益尊。(韓非子尊。(韓非子孤憤)孤憤)辭辭俞俞卑,禮卑,禮俞俞尊。(國語尊。(國語越語下)越語下)德澤加於萬民,民德澤加於萬民,民俞俞勤農。(漢書勤農。(漢書食貨志上)食貨志上)鄰國之民不鄰國之民不加加少,寡人之民不少,寡人之民不加加多,何也多,何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奉之奉之彌彌繁,侵之繁,侵之愈愈急。(蘇洵六國論)急。(蘇洵六國論)以虧人以虧人愈愈多,其不仁多,其不仁茲茲甚,罪甚,罪益益厚。(墨子厚。(墨子非攻)非攻)注意:注意:現代漢語中現代漢語中“加加”單獨只作動詞,不作副詞單獨只作動詞,不作副詞。二、範圍副詞二、範圍副詞範圍副詞是表示動作、行爲發展變化的範圍的詞。範圍副詞是表示動作、行爲發展變化的範圍的詞。主要修飾動詞、形容詞、數詞或主謂詞組、動賓詞組、偏正詞組等。主要修飾動詞、形容詞、數詞或主謂詞組、動賓詞組、偏正詞組等。(一)表總括(一)表總括1 1、表總括、表總括畢、舉、悉、咸、率、盡、俱(具)、并、既畢、舉、悉、咸、率、盡、俱(具)、并、既列侯列侯畢畢已受封。(史記已受封。(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世家)百百姓姓聞聞王王車車馬馬之之音音,見見羽羽旄旄之之美美,舉舉疾疾首首蹙蹙頞頞而而相相告告。(孟孟子子梁梁惠惠王王下)下)男女衣著,男女衣著,悉悉如外人。(陶淵明桃花源記)如外人。(陶淵明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村中聞有此人,咸咸來問訊。(來問訊。(陶淵明桃花源記陶淵明桃花源記)或曰:或曰:“六國互喪,六國互喪,率率賂秦耶?賂秦耶?”(蘇洵六國論)(蘇洵六國論)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珍寶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珍寶盡盡有之。(史記有之。(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今皇帝今皇帝并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記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本紀)宋人既成列,楚人未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既濟。(左傳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僖公二十二年)2、表總共:、表總共:共、凡共、凡凡凡百三十篇。(司馬遷報任安書)百三十篇。(司馬遷報任安書)共約燒房鋪數百間。(廣東軍務記共約燒房鋪數百間。(廣東軍務記三元里抗英)三元里抗英)(二)表限止(二)表限止 表示範圍僅僅限於某個方面,相當於表示範圍僅僅限於某個方面,相當於“僅僅”、“祇祇”但(亶)、第(弟)、特、徒、直、唯、止、獨、僅但(亶)、第(弟)、特、徒、直、唯、止、獨、僅不聞爺娘喚女聲,不聞爺娘喚女聲,但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君君第第重射,臣能令君勝。(史記重射,臣能令君勝。(史記孫子吴起列傳)孫子吴起列傳)江山之外,江山之外,第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王禹偁黄岡竹樓記)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王禹偁黄岡竹樓記)盤盤庚庚之之遷遷,胥胥怨怨者者民民也也,非非特特朝朝廷廷士士大大夫夫而而已已。(王王安安石石答答司司馬馬諫諫議議書)書)不爲行道,不爲行道,徒徒求食也。(論衡求食也。(論衡問孔)問孔)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不聞機杼聲,不聞機杼聲,唯唯聞女歎息。(木蘭詩)聞女歎息。(木蘭詩)擔中肉盡,擔中肉盡,止止有剩骨。(聊齋志異有剩骨。(聊齋志異狼三則)狼三則)獨獨其爲文猶可識,曰其爲文猶可識,曰“華山華山”。(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狡兔有三窟,狡兔有三窟,僅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得免其死耳。(戰國策齊策四)齊策四)注意注意第一,第一,“但但”字古今用法差異較大字古今用法差異較大第二,第二,“獨獨”字作範圍副詞,有時可以表示單獨一人。字作範圍副詞,有時可以表示單獨一人。人皆有兄弟,我人皆有兄弟,我獨獨無。(論語無。(論語顔淵)顔淵)“獨獨”還可以用作語氣副詞,表示一種反問語氣。還可以用作語氣副詞,表示一種反問語氣。第三,第三,“僅僅”字先秦、兩漢時期,用法和現在一樣,極言其少,字先秦、兩漢時期,用法和現在一樣,極言其少,但漢代以後,尤其是在唐代,是但漢代以後,尤其是在唐代,是“差不多達到差不多達到”的意思。它是極的意思。它是極言其多,不像近代的言其多,不像近代的“僅僅”字極言其少。如:字極言其少。如:“江國逾千里,山城江國逾千里,山城僅僅百層。百層。”(杜甫泊岳陽城下)(杜甫泊岳陽城下)初初守守睢睢陽陽時時,士士卒卒僅僅萬萬人人,城城中中居居人人户户亦亦且且數數萬萬。(韓韓愈愈張張中丞傳後序)中丞傳後序)(三)表互相(三)表互相 “相相”1.1.一一般般可可譯譯爲爲“互互相相”,表表示示主主語語不不是是單單一一的的,雙雙方方既既施施行行同同一一動作,又都受對方動作的支配或影響。例如:動作,又都受對方動作的支配或影響。例如:今梁趙今梁趙相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史記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史記孫子吴起列傳)孫子吴起列傳)鄰國鄰國相相望,雞犬之聲望,雞犬之聲相相聞,民至老死不聞,民至老死不相相往來。(老子)往來。(老子)2.“2.“相相”還還可可表表示示“遞遞相相”的的意意思思,表表示示動動作作、行行爲爲一一個個接接著著一一個實現。例如:個實現。例如: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相傳,此漢之約也。(史記傳,此漢之約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亡國破家亡國破家相相隨屬。(史記隨屬。(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賈生列傳)3.“3.“相相”還可以表偏指,表示一方發出動作,另一方接受動作。還可以表偏指,表示一方發出動作,另一方接受動作。時時爲安慰,久久莫時時爲安慰,久久莫相相忘。(孔雀東南飛)忘。(孔雀東南飛)從今以往,勿復從今以往,勿復相相思。(有所思)思。(有所思)始始吾吾與與公公爲爲刎刎頸頸交交,今今王王與與耳耳旦旦暮暮且且死死,而而公公擁擁兵兵數數萬萬,不不肯肯相相救救。(史史記記張耳陳餘列傳)張耳陳餘列傳)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相知。(柳宗元黔之驢)知。(柳宗元黔之驢)1、表過去時(表示動作、行爲發生在過去的時間)表過去時(表示動作、行爲發生在過去的時間)已已、既既、業業、向向(鄉鄉、嚮嚮);曾曾、嘗嘗;素素、雅雅;既既、既既而而、已已、已而已而(1 1)表示動作已經發生)表示動作已經發生:已、既、業、向(鄉、嚮)已、既、業、向(鄉、嚮)道之不行,道之不行,已已知之矣。(論語知之矣。(論語微子)微子)相如相如既既歸,趙王以爲賢大夫。(史記歸,趙王以爲賢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良良業業爲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爲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留侯世家)向向也不怒,而今也怒。(莊子也不怒,而今也怒。(莊子山本)山本)三、時間副詞三、時間副詞 時間副詞是用來表示動作、行爲發生的時間、頻率的副詞。時間副詞是用來表示動作、行爲發生的時間、頻率的副詞。(一)(一)“三時三時”副詞副詞(2)表示動作曾經發生)表示動作曾經發生:嘗、曾嘗、曾吾吾嘗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勸學)孟嘗君孟嘗君曾曾侍客夜飲。(史記侍客夜飲。(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列傳)(3)表示情况歷來如此)表示情况歷來如此:素、雅素、雅吴廣吴廣素素愛人,士卒多爲用者。(史記愛人,士卒多爲用者。(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安帝安帝雅雅聞衡善術學。(後漢書聞衡善術學。(後漢書張衡傳)張衡傳)(4)表示前事既已,後事繼起)表示前事既已,後事繼起:既、既而、已、已而既、既而、已、已而王仲宣好驢鳴。王仲宣好驢鳴。既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世説赴客皆一作驢鳴。(世説傷逝)傷逝)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左傳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已又殺之。(史記已又殺之。(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已而簡子至,求狼弗得,盛怒。(馬中錫中山狼傳)已而簡子至,求狼弗得,盛怒。(馬中錫中山狼傳)注意:注意:第一,第一,“既既”還可以用來表示兩件事在時間上相隔比較短還可以用來表示兩件事在時間上相隔比較短暫暫,有時有時“既而既而”連用。都可譯爲連用。都可譯爲“不久不久”。如:如:榮公若用,周必敗。榮公若用,周必敗。既既榮公爲卿士,諸侯不享。(國語榮公爲卿士,諸侯不享。(國語周語)周語)既而既而與爲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左傳與爲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左傳宣公二宣公二年)年)第二,第二,“曾曾”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主要作用不是表時間主要作用不是表時間,而而是是表示表示情態,用來加強否定情態,用來加強否定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竟竟”、“居然居然”之類之類。第三,古代用來表示第三,古代用來表示“曾經曾經”的時間副詞不是的時間副詞不是“曾曾”,而,而是是“嘗嘗”。2.2.表現在時(表示動作、行爲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的時間)表現在時(表示動作、行爲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的時間)方、鼎、適、會方、鼎、適、會如今人如今人方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史記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天子春秋天子春秋鼎鼎盛,行義未過。(呂氏春秋盛,行義未過。(呂氏春秋召類)召類)荊王荊王適適興兵而攻宋。(漢書興兵而攻宋。(漢書賈誼傳)賈誼傳)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戰國策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戰國策趙策三)趙策三)會會天大雨,道不通。(史記天大雨,道不通。(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草創未就,草創未就,會會遭此禍。(司馬遷報任安書)遭此禍。(司馬遷報任安書)注意:注意:表現在時的表現在時的“方方”與與“適適”、“會會”有所區別。有所區別。“方方”相當於現漢的相當於現漢的“正正”;“適適”、“會會”相當於相當於“恰巧恰巧”。、表將來時表將來時 將、且、行、方、垂、當、其、欲將、且、行、方、垂、當、其、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將戰。(左傳戰。(左傳莊公十年)莊公十年)故天之故天之且且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矣。(淮南子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矣。(淮南子泰族訓)泰族訓)法不信,則君法不信,則君行行危矣。(韓非子危矣。(韓非子有度)有度)巨巨是是凡凡人人,偏偏在在遠遠郡郡,行行將將爲爲人人所所并并,豈豈足足託託乎乎?(資資治治通通鑒鑒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今治水軍八十萬,今治水軍八十萬,方方與將軍會獵于吴。(資治通鑒與將軍會獵于吴。(資治通鑒赤壁之戰)赤壁之戰)牛奔直取水,牛奔直取水,垂垂堕,忽轉。(古小説鈎沉堕,忽轉。(古小説鈎沉幽明録)幽明録)王敦引軍王敦引軍垂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世説新語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世説新語捷悟)捷悟)阮阮籍籍當當葬葬母母,蒸蒸一一肥肥豚豚,飲飲酒酒二二斗斗,然然後後臨臨决决,直直言言:“窮窮矣矣!”(世説(世説任誕)任誕)亟其乘屋,亟其乘屋,其其始播百穀。(詩經始播百穀。(詩經豳風豳風七月)七月)吾吾嘗嘗患患齒齒,摇摇動動欲欲落落,飲飲食食熱熱冷冷,皆皆苦苦疼疼痛痛。(顔顔氏氏家家訓訓養養生)生)(二)其它時間副詞(二)其它時間副詞 、表終竟、表終竟 “卒卒”、“竟竟”、“終終”卒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史記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陳陳涉涉雖雖已已死死,其其所所置置遣遣侯侯王王將將相相竟竟亡亡秦秦。(史史記記陳陳涉涉世世家)家)終終死于秦,不能自脫。(史記死于秦,不能自脫。(史記韓非列傳)韓非列傳)注意:注意:“終終”除表終竟外,還可以表示自始至終的整個時間。除表終竟外,還可以表示自始至終的整個時間。例如:例如:拳拳之忠,拳拳之忠,終終不能自列。(司馬遷報任安書)不能自列。(司馬遷報任安書)受地于先王,願受地于先王,願終終守之。(戰國策守之。(戰國策魏策四)魏策四)、表短暫、急速、突然、表短暫、急速、突然 尋、旋、俄;姑、遽、亟(尋、旋、俄;姑、遽、亟(j j)、立、即;暴、卒(猝)、立、即;暴、卒(猝)欣然規往,未果,欣然規往,未果,尋尋病終。(陶淵明桃花源記)病終。(陶淵明桃花源記)淄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來召臣意。臣意往,飲以莨蕩藥一撮,淄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來召臣意。臣意往,飲以莨蕩藥一撮,以酒飲之,以酒飲之,旋旋乳。(史記乳。(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倉公列傳)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姑待之。(左傳待之。(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遽契其舟。(呂氏契其舟。(呂氏察今)察今)君君亟亟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之也。(商君書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之也。(商君書更法)更法)沛公至軍,沛公至軍,立立誅殺曹無傷。(史記誅殺曹無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即即遣兵三萬以助備。(三國志遣兵三萬以助備。(三國志蜀書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傳)澭澭水水暴暴益,益,荆荆人弗知。(人弗知。(吕吕氏春秋氏春秋察今)察今)卒卒起不意,盡失其度。(戰國策起不意,盡失其度。(戰國策荆轲荆轲刺秦王)刺秦王)注意:注意:“亟亟”既可以表短暫,相當于既可以表短暫,相當于“趕快趕快”,又可,又可以表反復,相當于以表反復,相當于“屢次屢次”、“多次多次”。、表漸進、緩慢、表漸進、緩慢 稍、漸、寖、徐稍、漸、寖、徐項羽乃疑范增與漢有私,項羽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稍奪之權。(史記奪之權。(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時政事時政事漸漸損,權移于下。(後漢書損,權移于下。(後漢書張衡傳)張衡傳)“字字”者,言孳乳而者,言孳乳而寖寖多也。(許慎説文解字叙)多也。(許慎説文解字叙)枹止響騰,餘韻枹止響騰,餘韻徐徐歇。(蘇軾石鍾山記)歇。(蘇軾石鍾山記)、表連續、表連續(表示動作、行爲在時間上連續發生)“遂遂”、“乃乃”、“即即”、“便便”、“隨隨”由是感激,由是感激,遂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乃謝客就車。(史記謝客就車。(史記魏公子列傳)魏公子列傳)歲餘,高帝崩,歲餘,高帝崩,即即罷兵。(史記罷兵。(史記南越列傳)南越列傳)至,至,便便問徐孺子所在。(劉義慶世說新語)問徐孺子所在。(劉義慶世說新語)良殊大驚,良殊大驚,隨隨目之。(史記目之。(史記留侯世家)留侯世家)、表反復(表示動作、行爲的頻率或反復出現)、表反復(表示動作、行爲的頻率或反復出現)亟(亟(qq)、復、數)、復、數(shu)(shu)、頻、驟、頻、驟亟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左傳請于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壯士,能壯士,能復復飲乎?(史記飲乎?(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公子往,公子往,數數請之。(史記請之。(史記魏公子列傳)魏公子列傳)是時,地是時,地數數震裂,衆災震裂,衆災頻頻降。(後漢書降。(後漢書李雲傳)李雲傳)時不可兮時不可兮驟驟得,聊逍遥兮容與。(屈原湘夫人)得,聊逍遥兮容與。(屈原湘夫人)宣子宣子驟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左傳。(左傳宣公二年)宣公二年)注意注意 第一,表示第一,表示“又一次又一次”這個意義時,現代漢語一般用這個意義時,現代漢語一般用“再再”,而古漢語中一般用而古漢語中一般用“復復”。第二,古漢語中,第二,古漢語中,“再再”是數量詞,一般專指是數量詞,一般專指“兩次兩次”。田忌一不勝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再勝。(史記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吳起列傳)第三,唐代以後,第三,唐代以後,“再再”可以專指第二次,和可以專指第二次,和“復復”的意義的意義接近了。如:接近了。如:寺憶新遊處,橋憐寺憶新遊處,橋憐再再渡時。(杜甫後遊修覺寺)渡時。(杜甫後遊修覺寺)第四,古漢語中的第四,古漢語中的“再來再來”一般都應理解爲一般都應理解爲“來兩次來兩次”(或(或“第二次來第二次來”),現代漢語的),現代漢語的“再來再來”在古漢語要說成在古漢語要說成“復來復來”。第五,第五,“復復”字在現代漢語中基本已不能單獨使用,古代字在現代漢語中基本已不能單獨使用,古代“復復”字的用法只保留在成語和書面語中。如:字的用法只保留在成語和書面語中。如:“死灰復燃死灰復燃”、“一去不復返一去不復返”等。等。、表經常(表示動作、行爲持久保持)表經常(表示動作、行爲持久保持)“恒恒”、“常常”、“永永”、“久久”楚國之舉,楚國之舉,恒恒在少者。(左傳在少者。(左傳文公元年)文公元年)不期修古,不法不期修古,不法常常可。(韓非子可。(韓非子五蠹)五蠹)四、情態副詞四、情態副詞 情態副詞是表示動作、行爲的方式、情態的副詞。情態副詞是表示動作、行爲的方式、情態的副詞。(一)表示幾個施事者一同做某事(範圍副詞)(一)表示幾個施事者一同做某事(範圍副詞)“俱俱”、“並並”欲呼張良與欲呼張良與俱俱去去,曰:曰:“毋從俱死也。毋從俱死也。”(史記(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賢者與民賢者與民並並耕而食。(孟子耕而食。(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二)表示秘密地、暗中做某事(二)表示秘密地、暗中做某事 “間間”、“微微”、“竊竊”沛公已去,沛公已去,間間至軍中。(史記至軍中。(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侯侯生生下下,見見其其客客朱朱亥亥,俾俾倪倪,故故久久立立與與其其客客語語,微微察察公公子子(史史記記魏公子列傳)魏公子列傳)竊竊載與之齊。(史記載與之齊。(史記孫子吴起列傳)孫子吴起列傳)(三)表示故意、特意做某件事(三)表示故意、特意做某件事 “故故”廣廣故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史記數言欲亡,忿恚尉。(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侯侯生生下下,見見其其客客朱朱亥亥,俾俾倪倪,故故久久立立與與其其客客語語。(史史記記魏魏公公子列傳)子列傳)(四)表示堅決地做某件事(四)表示堅決地做某件事 “固固”梁使三反,孟嘗君梁使三反,孟嘗君固固辭不往也。(戰國策辭不往也。(戰國策齊策四)齊策四)主者固不受,則主者固不受,則固固請。(宗臣報劉一丈書)請。(宗臣報劉一丈書)(五)古漢語中的情態副詞,大量的是重言詞、附音詞(五)古漢語中的情態副詞,大量的是重言詞、附音詞施施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離婁下)離婁下)吾吾恂恂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說)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說)子路子路率爾率爾而對。(論語而對。(論語先進)先進)天天油然油然作雲,沛然作雨。(孟子作雲,沛然作雨。(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五、否定副詞五、否定副詞否定副詞是對動作、行爲或性質、狀態進行否定的副詞。否定副詞是對動作、行爲或性質、狀態進行否定的副詞。它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之前作狀語。按其否定的內容和方式,它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之前作狀語。按其否定的內容和方式,可分爲五類:可分爲五類:(一)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詞(一)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詞 不、弗、毋、勿、莫不、弗、毋、勿、莫 不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若若弗弗與,則請除之。(與,則請除之。(左傳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子子毋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史記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史記蘇秦張儀列傳)蘇秦張儀列傳)欲欲勿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史記予,即患秦兵之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成倉猝成倉猝莫莫知所救。(聊齋志異知所救。(聊齋志異促織)促織)注意:注意:第第一一,“不不”的的用用法法,古古今今相相同同,可可以以用用在在任任何何性性質質的的動動詞詞、形容詞和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前表示否定。形容詞和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前表示否定。第第二二,秦秦漢漢以以前前,“弗弗”的的用用法法和和“不不”有有分分別別。“弗弗”字字一一般般只只能能用用在在不不帶帶賓賓語語的的及及物物動動詞詞前前表表示示否否定定。秦秦漢漢以以後後,漸漸無無分分別。別。第第三三,“毋毋”、“勿勿”主主要要用用來來表表示示祈祈使使性性否否定定。“毋毋”和和“不不”相相當,當,“勿勿”和和“弗弗”相當。相當。第四,第四,“莫莫”漢代以後才多用作否定副詞漢代以後才多用作否定副詞。(二)表示祈使性的否定副詞(二)表示祈使性的否定副詞 “毋毋”、“勿勿”、“無無”、“莫莫”距關,距關,毋毋內內諸侯。(史記諸侯。(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祭祀必祝之,祝曰: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必勿勿使反。使反。”(戰國策(戰國策趙策四)趙策四)無無令輿師淹于君地。(左傳令輿師淹于君地。(左傳成公二年)成公二年)願早定大計,願早定大計,莫莫用衆人之議也。(資治通鑒用衆人之議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注意注意:第一,第一,“毋毋”與與“勿勿”用法略有不同,其區別與用法略有不同,其區別與“不不”與與“弗弗”之區別平之區別平行,行,“毋毋”與與“不不”相當,後面的動詞一般帶賓語;相當,後面的動詞一般帶賓語;“勿勿”與與“弗弗”相當,相當,“勿勿”一般用在不帶賓語的及物動詞前表示否定。一般用在不帶賓語的及物動詞前表示否定。“勿勿”字後面的動詞字後面的動詞帶賓語的非常少見。如:帶賓語的非常少見。如: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第二,第二,“無無”本是動詞,古書中也常作爲否定副詞使用,相當本是動詞,古書中也常作爲否定副詞使用,相當于于“毋毋”。(三)表示假設性的否定副詞(三)表示假設性的否定副詞 “微微”、“非非”微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非非蛇蛇蟮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勸學)“非非”還可以用在名詞謂語句中,表示否定判斷,用在敘述還可以用在名詞謂語句中,表示否定判斷,用在敘述句或描寫句中,表示對行爲和性質的否定。如:句或描寫句中,表示對行爲和性質的否定。如:子子非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秋水)勞師以襲遠,勞師以襲遠,非非所聞也。(殽之戰)所聞也。(殽之戰)(四)(四)“未未”、“未嘗未嘗”表示情況還沒出現或動作還沒進行的否定副詞表示情況還沒出現或動作還沒進行的否定副詞願及願及未未填溝壑而託之。(戰國策填溝壑而託之。(戰國策趙策四)趙策四)水旱水旱未未至而饑,寒暑至而饑,寒暑未未薄而疾。(荀子薄而疾。(荀子天論)天論)客果有能也,吾負之,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未嘗見之(戰國策見之(戰國策齊策四)齊策四)注意注意:第一,第一,“未未”有時只是表示委婉的否定,與有時只是表示委婉的否定,與“不不”相似。如相似。如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史記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曹劌論戰)曹劌論戰)第二,第二,“未未”跟跟“未嘗未嘗”的用法略有區別。的用法略有區別。“未未”表表示示“現現在在還還沒沒有有實實現現”,並並不不否否定定將將來來實實現現的的可可能能性性,而而“未嘗未嘗”只是表示只是表示“過去還沒有過去還沒有”。如:。如:“未未聞聞”,意意思思是是“沒沒有有聽聽說說”,只只表表示示現現在在還還沒沒有有實實現現,包包含含有將來實現的可能性;有將來實現的可能性;而而“未嘗聞未嘗聞”,意思是,意思是“沒有聽說過沒有聽說過”,只是簡單地否定過去。,只是簡單地否定過去。(五)否定副詞(五)否定副詞“否否”“否否”的用法特殊。它不作謂語的修飾成分,而是與謂語並的用法特殊。它不作謂語的修飾成分,而是與謂語並用,構成肯定、否定叠用的句子,表示否定的一面。或單獨使用,構成肯定、否定叠用的句子,表示否定的一面。或單獨使用,構成單詞句,對所說的事實進行否定。例如:用,構成單詞句,對所說的事實進行否定。例如: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否。(左傳。(左傳宣公二年)宣公二年)聽則進,聽則進,否否,則退。(國語,則退。(國語晉語九)晉語九)不問可不問可否否,不論曲直。(李斯諫逐客書),不論曲直。(李斯諫逐客書)孟子曰: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曰:“然。然。”“”“許子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必織布然後衣乎?”曰:曰:“否否。許子衣褐。許子衣褐。”(孟子(孟子滕文公滕文公上)上)六、語氣副詞六、語氣副詞 語氣副詞是表示語氣的副詞,多用在動詞前,也可用在句首。語氣副詞是表示語氣的副詞,多用在動詞前,也可用在句首。根據其所表語氣,大致可分爲五類:根據其所表語氣,大致可分爲五類:(一)表確認語氣一)表確認語氣“乃乃”、“即即”、“則則”;“必必”、“定定”、“誠誠”、“信信”、“果果”等,多用于判斷句或表示說理的敘述句。等,多用于判斷句或表示說理的敘述句。1.1.判斷語氣:判斷語氣:“乃乃”、“即即”、“則則”相當于相當于“就就”、“就是就是”;2.2.肯定語氣肯定語氣:“必必”、“定定”相當于相當于“一定一定”;“誠誠”、“信信”相當于相當于“實在實在”、“的確的確”;“果果”相當于相當于“果真果真”。呂公女呂公女乃乃呂后也。(史記呂后也。(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本紀)神神即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縝神滅論)形也,形即神也。(范縝神滅論)此此則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范仲淹岳陽樓記)勞民者國勞民者國必必無力,無力者其國必削。(商君書無力,無力者其國必削。(商君書農戰)農戰)定定知相見日,爛漫倒芳樽。(杜甫寄高適)知相見日,爛漫倒芳樽。(杜甫寄高適)臣臣誠誠知不如徐公美。(戰國策知不如徐公美。(戰國策齊策一)齊策一)子皙子皙信信美矣。(左傳美矣。(左傳昭公元年)昭公元年)暮而暮而果果大亡其財。(韓非子大亡其財。(韓非子說難)說難)(二)表推測語氣(猜度語氣)(二)表推測語氣(猜度語氣)“蓋蓋”、“殆殆”、“豈豈”、“其其”,表示測度、估量的,表示測度、估量的語氣。例如:語氣。例如:蓋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張儀天下賢士,吾殆殆弗如也!弗如也!”(史記(史記張儀列傳)張儀列傳)今逢丈人,今逢丈人,豈豈天之未喪斯文也。(馬中錫中山狼傳)天之未喪斯文也。(馬中錫中山狼傳)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其皆出于此乎?皆出于此乎?(師說)(師說)(三)表祈使語氣(三)表祈使語氣 “其其”“庶庶”與爾三矢,爾與爾三矢,爾其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伶官傳序)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庶撫我乎!(左傳撫我乎!(左傳成公十三年)成公十三年)(四)表反問語氣(反詰)(四)表反問語氣(反詰)豈、寧、庸、獨、巨(鉅、渠、詎)、其豈、寧、庸、獨、巨(鉅、渠、詎)、其日夜望將軍至,日夜望將軍至,豈豈敢反乎?(史記敢反乎?(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王侯將相,王侯將相,寧寧有種乎?(史記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夫夫庸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韓愈師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韓愈師說說)子子獨獨不聞涸澤之蛇乎?(韓非子不聞涸澤之蛇乎?(韓非子說說林上)林上)沛公不先入關,公沛公不先入關,公巨巨能入乎?(漢書能入乎?(漢書高帝紀)高帝紀)其其渠渠得免夫累乎!(荀子得免夫累乎!(荀子王制)王制)欲加之罪,欲加之罪,其其無辭乎?(左傳無辭乎?(左傳僖公十三年)僖公十三年)注意:注意:第第一一,“其其”作作爲爲語語氣氣副副詞詞,可可以以表表示示推推測測、祈祈使使、反問等多種語氣,要結合語境反問等多種語氣,要結合語境第第二二,“豈豈”作作爲爲語語氣氣副副詞詞,主主要要用用來來表表示示反反問問語語氣氣,但但也也可可用用來來表表示示推推測測等等語語氣氣,注注意意不不要要一一律律譯譯爲爲“難道難道”。(五)表出自意外的驚異語氣(五)表出自意外的驚異語氣 “曾曾”一般可譯爲一般可譯爲“竟竟”、“竟然竟然”等,多與否定副詞等,多與否定副詞“不不”連用。例如:連用。例如:老臣病足,老臣病足,曾曾不能疾走。(戰國策不能疾走。(戰國策趙策四)趙策四)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湯問)湯問)(六)表示僥幸語氣(六)表示僥幸語氣 “幸幸”、“幸而幸而”一般可譯爲一般可譯爲“幸虧幸虧”。例如:。例如:適爲虞人逐,其來甚速,適爲虞人逐,其來甚速,幸幸先生生我。(中山狼傳)先生生我。(中山狼傳)幸幸而殺彼,甚善。(柳宗元童區寄傳)而殺彼,甚善。(柳宗元童區寄傳)七、謙敬副詞七、謙敬副詞 謙敬副詞是表示對人尊敬、自我貶抑的副詞。一般可分爲尊人和自謙兩類。(一)表敬副詞(一)表敬副詞(表示尊人)(表示尊人)請、幸、敬、謹、惠、辱、蒙請、幸、敬、謹、惠、辱、蒙對曰: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請從。從。”(左傳(左傳莊公十年)莊公十年)幸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史記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史記滑稽列傳)滑稽列傳)願大王願大王幸幸聽臣等。(史記聽臣等。(史記孝文本記)孝文本記)徒屬曰:徒屬曰:“敬敬受命。受命。”(史記(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誠若先生之言,誠若先生之言,謹謹奉社稷而以從。(史記奉社稷而以從。(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列傳)君君惠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左傳。(左傳僖公四僖公四年)年)昨日昨日蒙蒙教。(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教。(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注意注意 “請請”用作表敬副詞和用作動詞有區別。用作表敬副詞和用作動詞有區別。“請請”作動詞用,一般有兩種情況:作動詞用,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請求得到某種東西,這時候一是請求得到某種東西,這時候“請請”字後面是名詞;字後面是名詞;一是請求別人怎麽樣,這時一是請求別人怎麽樣,這時“請請”字後面是動詞。字後面是動詞。表敬副詞表敬副詞“請請”容易與動詞容易與動詞“請請”的第二種情況混淆。的第二種情況混淆。請請京,使居之。(左傳京,使居之。(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楚王曰:楚王曰:“善哉!吾善哉!吾請請無攻宋矣。(墨子無攻宋矣。(墨子非攻非攻 臣臣請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若弗與,則若弗與,則請請除之。(鄭伯克段于鄢)除之。(鄭伯克段于鄢)現現在在,有有些些表表敬敬副副詞詞還還在在使使用用。如如:“請請問問”、“敬敬請請指指教教”、“謹表謝意謹表謝意”等。等。(二)表謙副詞(表示自謙)(二)表謙副詞(表示自謙)竊、敢、伏、伏惟、忝、猥、辱竊、敢、伏、伏惟、忝、猥、辱臣聞吏議逐客,臣聞吏議逐客,竊竊以爲過矣。(李斯諫逐客書)以爲過矣。(李斯諫逐客書)潁考叔曰:潁考叔曰:“敢敢問何謂也?問何謂也?”(左傳(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臣臣伏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廟最宜稱。(

    注意事项

    本文(古汉语的副词.ppt)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