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

    • 资源ID:60080841       资源大小:109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

    第二节 非洲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教学方法:启发 讨论 讲授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板书:国家最多的大洲二、讲授新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经纬位置:最北在30ºN以北,最南在30º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ºE以东,最西在20ºW左右。半球位置: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高原为主的地形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1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2 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3 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4 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三、小练习: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四、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五、布置作业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教学后记: 非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大洲,讲课时适当插入一些关于例如:裂谷、刚果盆地的一些地理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的课堂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录像效果会更好。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能力目标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教学重点: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难点: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二、讲授新课读图1-22非洲1月平均气温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左右。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1-23非洲7月平均气温1看读数,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三读图1-24非洲年降水量1 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四读图1-25非洲气候类型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归纳读图1-26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训练读图分析能力。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读图1-27尼罗河和刚果河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1-25,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三、总结:总结整节课的知识体系。四、布置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全部掌握较为困难,图表也很多。课时安排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2.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重点: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教学难点: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媒体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回忆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和非洲的国家,二、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欧洲的殖民者为什么要来非洲开辟殖民地?正是受到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吸引。简单介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建设种植园、矿厂等情况。引起学生兴趣。三、讲授新课 丰饶的资源读图1-29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尤其是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强调图例的作用。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非洲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剑麻。 通过阅读“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及对气候、景观的复习,对照地图册列举非洲的野生动物。如有学生熟悉这方面知识,请他为同学介绍,树立目标。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各种矿产品、农产品的名称、分布地区。讨论。列举。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养成科学的资源观。通过阅读课文总结: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植物资源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名贵树种、热带经济作物)3、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简单介绍非洲的粮食作物(玉米)虽然非洲有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非洲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亟待发展的经济通过一些调查结果说明非洲贫穷落后的经济现状读图1-30思考书上练习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减去人口的死亡率。2从全世界来看,非洲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高的,而欧洲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低的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而非洲的人口绝对数也很高,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有限的粮食分散,人均占有粮食量少,很多地区食不果腹阅读课文、总结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1人口问题2长期的殖民统治3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4恶劣的自然环境学生普遍了解这一现象,最好找学生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很简单,学生独立完成以便教师掌握情况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分析。四、总结、布置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教学后记: 本节课有较多的直观资料,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自己总结较多的地理知识,积极主动的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逐步锻炼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较好。第三节 美洲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二、教授新课 新大陆(简单介绍,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2.读图131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北美洲: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南美洲: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w以西。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2.介绍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讲解,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搜集、思考。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三、总结本节课内容(对于知识的回忆要积极主动。)四、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教学后记: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对于怎样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较熟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独立、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体掌握情况较好。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重点: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总结作业情况。二、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绘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两个三角形,利用板图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三、教授新课:对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135、136读图分析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对照板图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在板图中分别标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区的代号: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指导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势起伏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南美洲:世界第四(600米);地势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轻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冰川最广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四、练习:教材27页第1、2、3题。五、小结: 强调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对比。六、作业:列表对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七、教学后记:本节课的知识直观性比较强,学生可以通过地图轻松的找到答案,学生的成就感比较高,应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课时安排: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重点: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二、讲述新课: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读书)1.根据书28页图137和图138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2.根据书29页图140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3.根据书29页图141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鼓励学生总结。北美洲: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最广3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南美洲:1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利用书29页图142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利用书29页的活动练习题,以及图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创设地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表格。河流 (学生读图对比分析。)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三、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四、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教学后记:气候的学习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课堂上要多展示图片、数字,让学生练习自己分析。对于学生的答案要多鼓励。课时安排:第4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教育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说说美洲的气候特征。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根据日常经验尝试总结地理特征。二、导入新课:简单介绍。美洲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经济大国,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闻名的国家。(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讲授新课:人口与经济阅读美洲政区图,分别找出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通过指图辨认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美国华盛顿、加拿大渥太华.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人种(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这一部分知识。)通过书上31页阅读材料分析强调北美洲以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誉为“世界人中大熔炉”.说明美国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2.语言 美国和加拿大通行英语,加拿大东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语。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介绍拉丁美洲的范围、名称来源1.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清晰。2.经济美国是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之支柱的工业体系。墨西哥是与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南美洲以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能源矿产以石油最为重要,金属矿产以铁、铜、铝土为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四、作业:单元检测的内容。教学后记:本节课最后要进行一个总结,让学生把美洲的知识能够穿起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知识点总结一下,以互相提问的形式展开,班级气氛较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第二章 了解地区第一节 东南亚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教学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二、导入新课:观察亚洲政区图。指导学生读图。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2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3河流(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学生以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1)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2)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四、小结和作业:回顾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做配套练习。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欧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2.能力目标: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二、导入新课:以谜语引入:大江之中河内;长鼻盛会万象;举头望明月仰光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简单介绍。) 三、讲授新课 国家、首都、居民1、国家:利用挂图指图。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技巧。读图23,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越南河内 老挝万象 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 缅甸仰光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宾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东帝汶(最新独立)其中与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书上36页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读图,积极主动思考地理问题。利用37页阅读材料分析“花园城市”新加坡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为三大经济支柱3.居民利用书40页的课文总结强调,从课文中使学生注意到新加坡的华人、华侨,引申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马六甲海峡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四、小结与练习:利用目标检测、填充图册的练习当堂巩固。教学后记:本节课读图较多,学生的活动较多,内容比较简单课时安排: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板书:富饶的物产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总结: 1矿产资源:石油、锡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第二节 南亚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二、导入新课: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三、教授新课: 南亚次大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书上练习,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1.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3南部是德干高原补充黑板简图 : 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四、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五、作业:配套练习六、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3.教育目标: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教学重点: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教学难点: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一.导入新课: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二.讲述新课:气候特征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逐月降水量图 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利用书44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板书总结。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 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 东北季风 热季35月份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以及蛇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1 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 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二、作业:目标检测

    注意事项

    本文(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