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家乡的历史遗迹.doc

    • 资源ID:60917328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家乡的历史遗迹.doc

    暑期社会实践家乡的历史遗迹我的家乡康平县位于沈阳市北部,辽河流域河套中游的西部。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2°31,至43°02,东经122°45,至123°37;东隔辽河与铁岭市昌图县相望,西邻阜新市彰武县,南接法库县,北与内蒙古科左后旗毗邻。东西长约73公里,南北宽约58公里,全区总面积 2175平方公里(326.25万亩)。全年平均气温为6.9,年平均日照时数2867小时,无霜期约150天,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左右(1997年以来,年均降水量只有405.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57.2毫米。康平人口34.6万,全县辖15个乡(镇),180个行政村,1059个村民小组,16个国营农、林、牧、渔场。康平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县内至今遗留着多处近现代历史遗迹,风景秀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多处已发展成为旅游风景区,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八虎山八虎山位于康法两县交界处,山北坡属于康平县西关屯乡,山势东西走向,为医巫闾山余脉,海拔382.1米,区域面积8000公顷,距省城沈阳90公里,距康平县城30公里,山南坡平缓,北坡较陡峭,山顶部平坦舒展,方圆约8000平方米,山上鹿、兔、鹰等动物种类繁多,盛产人参等上百种药材及大量的蘑菇、野菜、山脚下建有一座人工水库,山上绿树青青,山下碧水潺潺,八虎山历史悠久,蕴含着古老与现代文明,清朝一位公主陵墓建在八虎山的东南,西南建有僧格林沁王爷陵,还有土门子、独木关、神龟子、锁龙井、三清宫等许多天然景点,基础设施较好,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登临览胜。康平辽塔康平辽塔,顾名思义,建于辽时期。它位于康平县东南约25公里处的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临浩浩荡荡的辽河,与昌图县通江口隔河相望。紧临着辽河西岸,一座城池虎踞龙盘,这便是辽代早期的祺州城。祺州城得西北角,屹立着一座辽塔,这便是宝塔寺的遗存。 来到康平县郝官屯乡小塔子村,远远便看到了一座辽代风格的古塔。古塔西面是因古塔而得名的小塔子村。有塔必有庙。此处原为宝塔寺原址,但目前只剩下古塔、照壁、旗杆、石狮,昔日的宝塔寺早已荡然无存。据当地居民介绍说,古塔为青砖实心八面十三层密檐结构,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古塔前的照壁、石狮、石旗杆,均为后人所建。据当地史料记载,该古塔与左边的祺州城,均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天显年间,即公元922年至926年。祺州城最初名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祺州庆云县,使用年代为辽、金、元三个时期,至明代废止。古塔建在祺州城的西北角;而宝塔寺庙宇则始建于清代。辽塔与祺州城,均于1988年被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史料还记载,清代咸丰年间,古塔西面原有一座三间禅堂的古刹,住持僧法号同宝,弟子法号心悟。由于此地毗邻辽河,师徒二人以摆渡为生。后来,师徒二人用摆渡所得钱财,从法库(康平的一个邻县)请来空杰和尚,动工扩建庙宇,最终修建成占地30亩,南临村道、北至壕沟、东接祺州城城墙、西连小塔子村的4层大殿、三进庙宇,形成了宝塔寺的最初格局。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僧人们又在古塔前修建了券门佛龛照壁。宝塔寺历经七世僧人。1945年8月之后,僧人们离去,宝塔寺无人管理,此后陆续遭到破坏。古城遗址尚存。辽塔能存如此完好,着实令人欣慰。古塔裸露破旧,尽管古塔已于7年前进行了加固维修,但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尽人意。显而易见,塔身中间部分佛龛内的佛像,身上已经斑驳陆离。有村民介绍说,这都是当地顽童用石块击打的。古塔前钟楼、鼓楼遗址,已经被挖掘开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紧贴着钟楼、鼓楼南面,有人砌筑了一道东西向的墙基,破坏了寺院历史原貌。不见塔刹风铃在古塔的东西两侧,分别堆放着不少青砖。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些青砖是拆除了康平县俱乐部后运来的。当初,康平县拆除了宝塔寺的古建,用这里的青砖建造了俱乐部,这次又把这些青砖返还回来。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介绍说,2006年9月,有人将古塔上的避雷针导线盗走,当地公安部门至今未能破案。考古专家认为,恢复古塔历史原貌,复建宝塔寺,并在辽河上修建一座桥梁,沟通昌图、法库、康平三县,对保护文物、开发旅游资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主教堂康平立县于清朝光绪六年,即1880年,所以天主教传入康平在这以后的光绪21 年,经加拿大司铎高贵荣、高明远来康建立。位于一中东侧,操场北沿;属罗马式教堂,南北走向开东门,在院内属西厢;建筑面积28*9米,表砖木结构,虽经百年风雨和战争沧桑仍雄伟壮观。据当地居民介绍说,1981年的一次雷雨大风击断了教堂的塔尖。教堂中间开门,进门后,一个方厅映入眼帘,两翼耳室对称,室中有室,内室又通后廊,从第一道进入外室可从内室及后廊的门道转出来,方厅对面又延接倒厦两室,两耳室下边有地下室;整个房内地上部分共造7室,共设13个门,格局造就不凡。顶盖向北檐倾斜以铁洋瓦铺设,前脸上边用砖咬合回纹,始建于1933年,到2010年已有77年仍坚固如初,据说是四平来的瓦匠所建。卧龙湖风景区 康平县卧龙湖有67平方公里的水面,是辽宁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卧龙湖历史悠久,自然风景区是沈阳市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卧龙湖流域面积1644.6平方公里,湖区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6公里,周边长60公里,水域面积67平方公里,滩涂48平方公里,湖中平均水深为2.2米,湖区最大蓄水量为1.3亿立方米。卧龙湖地理位置在沈阳市北部康平县城西1公里处。 卧龙湖风景如画,四季宜人。春有蓝天碧水,青青蒲草,荡漾在霞光中;夏有鸟语花香,红荷千顷,白帆点点,游人络绎;秋有蟹肥鱼美,蒲絮芦花,漫天飞舞;冬有寒冰映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与万顷金沙滩遥相呼应,是北方少有的自然湿地。卧龙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腐殖质堆积较厚。据资料记载,这里生长着大量的蒲草、芦苇、三棱草、地梨子、菱角、鸡头米、水葫芦、莲藕等70余种植物;卧龙湖中还栖息着大量得野鸭、大雁、灰鹤、丹顶鹤、天鹅、鱼鹰等142种野鸟类;湖水中生长着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黑鱼、嘎鱼、鲶鱼、鲫鱼等39种鱼类,3种虾类,4种蚌类,还有人工养殖的淡水河蟹、甲鱼和特种鱼。除植物、鸟类和鱼类外,卧龙湖中还有野生水陆两栖动物8种,水生藻类8门70属154类,浮游动物38种,湖底栖动物28种。身临卧龙湖,面对着无垠的湖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眺,碧波荡漾,水鸟嬉戏,游人自在。即使烈日当空,游玩的人数丝毫不减。湖边的亭子里,烧烤小吃,冷饮雪糕,更为来这里玩的游人增添了诱惑,有时竟流连忘返。我的感想一: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尽人意。文物乃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历史遗产,保护好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个康平人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政府应该积极领导各个部门,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在群众中传播保护文物的思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在保护文物的态度上,一定要坚决,一定要做到保护到底,让保护文物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让当地的百姓明白这些道理,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才能持之以恒。我的感想二:家乡虽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现就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谈几点初浅的看法。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田园、古寺还是滨海,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使人们流连忘返,也可使人们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所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历史文化遗址,才能发掘出其旅游价值。所以,我们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将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发扬家乡的文化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首先,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对风景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保护的环境,使之尽快的恢复原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更好的发扬家乡文化。

    注意事项

    本文(家乡的历史遗迹.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