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66505290       资源大小:84.67K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朗读这些诗歌名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都描写边塞、大漠的独特风光。) 出示课题及作者 简介作者及背景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世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感知美 1、结合诗歌背景,课下注释,学生酝酿,自由朗读。 2、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3、教师范读。 1 / 4 4、学生朗读。 5、教师阐发诗意,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朗读。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学生酝酿,自由品读,感知诗歌内容、节奏、情感。 7、学生代表朗读。 8、全班齐读。鉴赏美 问题准备: 1、王维既然是奉皇帝之命前往边境慰问,是否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根据是什么? 不是,是轻车简从。根据:“单车”欲问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比喻。(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被排挤出朝的愤懑与抑郁。) 2 / 4 3、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品析。 此联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此联写出了边塞的什么特点?(写出了边塞的荒凉以及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千古壮观王国维 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得好吗?为什么?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归纳思想内容: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延伸美 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春风又绿江南岸 几处早莺争暖树 青山郭外斜 红杏枝头春意闹 3 / 4 僧敲月下门 王维诗名句选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老将行 4 / 4 推荐第2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3、教法选择:诵读法、讨论法 4、课型:新授 5、是否采用多媒体课件:是 6、教学时数:1课时 7、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介绍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边塞诗(见媒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出示教学目标(见上) (3)学法指导(媒体出示) (4)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或心境(媒体出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有“诗佛 ”之称。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听媒体朗读后,反复读诗(注意节奏和感情),然后学生反复读诗。 精读全诗,赏析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齐声朗读全诗,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明确: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发言(以鼓励为主)。 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自主探究、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并通过你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互相检查学习效果。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归纳总结,适时板书。 板书本诗写作特色: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板书本诗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大漠奇美瑰丽的美景,以“征蓬”正比诗人,而“归雁”反衬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的失意情绪和孤寂之情。 作业设置: 1、背诵全诗; 2、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推荐第3篇:24.1、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备课人:吴志仲 审核人:孙植荣 备课时间:2023.9.12 学生姓名: 诗词五首导学案 第十一课时:使至塞上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品味诗中准确、精练、优美的语言。 3、体会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使”,出使。“至”,到。“塞上”,边塞。题目交代了诗人去了哪里,暗示了本诗的内容为诗人在出使边塞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景色。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杰出画家、诗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背景资料: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维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守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安抚、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挤出朝廷。这首诗就作于赴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诗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的时候,心情是激愤而又抑郁的。使至塞上,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边塞。 3、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交代出使的目的和经过。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描写边塞的情势。诗人以“蓬”“雁”自比,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也暗示其内心的不平。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写其景物的单调;“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 而又苍茫的感觉。一“直”一“长”一“圆”,气势磅礴,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点明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四、教师小结: 使至塞上的 一、二和 七、八句叙事, 三、 四、 五、六句写景。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准确而含蓄地反映了诗人当时激愤而抑郁的心情。单车问边,连个随从也没有。行程遥远,要过居延属国,到西北边陲。虽行至萧关,却依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征蓬出塞,大雁难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也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十二课时:泊秦淮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泊秦淮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1、“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2、“夜泊秦淮近酒家”由“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由“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由“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处用了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 不以国事 1 备课人:吴志仲 审核人:孙植荣 备课时间:2023.9.12 学生姓名: 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不知”凸显出诗人的感慨之深;“犹”字凸显了诗人的忧愤之切。 四、教师小结: 泊秦淮诗的第一句用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第二句交代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下两句的展开作铺垫。第 三、四句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亡国之音”后激起的无限忧愤。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 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五、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十三课时:无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自学习李商隐的无题。“无题”是无可命题,即意思不可明言。诗人常托无题以寄意。这首诗有表白两情坚定至死不渝之意。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句两个“难”字,表现两人情谊深厚。次句用暮春花落衬托感伤情绪,以景渲染、烘托离愁别绪。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颈联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有相劝爱惜身体的意味。“但愁”“应觉”都是联想猜测之语,一种体贴入微之意在句中自然流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 四、教师小结: 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十四课时:浣溪沙 教学目标: 1、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 2、理解晏殊的思想情感,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后用作词牌名,属小令。均双调,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共42字。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北宋大臣,词人。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清新婉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谥元献。存珠玉词和清人辑晏元献遗文。 2、背景资料:浣溪沙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其语言疏淡闲雅,而意蕴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们哲理性的启迪。 3、学生自由朗读。 4、词的上片写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怀旧之感、伤今之情、惜时之意。词的下片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 2 备课人:吴志仲 审核人:孙植荣 备课时间:2023.9.12 学生姓名: 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 三、细读品味: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由景触情,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2、“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全词中的绝妙之笔,传诵千古,被誉为“天然奇偶”。“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的深深叹惜;“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的迷离思绪。惜时之情、怀旧之感融合在一起。 4、“小园香径独徘徊”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表达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 四、教师小结: 浣溪沙首句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情趣。二句引发出怀念昔日之感。三句,就眼前景抒怀,有落日余晖之迟暮情感。下片融情人景,写其旧情难忘,好景不长的叹惋。 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第十五课时: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理解词句的含意,感受词中的优美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2、学习苏轼的乐观旷达,正确看待人生的悲欢离合。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水调歌头,词牌名。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写。 二、整体感知: 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全集。 2、背景资料:水调歌头这是苏轼一首久负盛名的词。写的是词人中秋醉饮,怀念胞弟之情。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等,是伴随新兴音乐产生的一种新诗体。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依调填词,填词所用的曲调叫词牌,词可以首句为题,也可以另用词题,用于揭示词的内容,本词“水调歌头”为词牌名,“明月几时有”为词题。 3、学生自由朗读。 三、品味语言: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 (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 (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 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 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思考:、什么语气? (反诘埋怨。) 、怀念谁?(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四、合作探究: 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词前小序说明作词的缘由,高度概括了作者在这个中秋之夜的思想感情经历,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真挚怀念。“欢饮达旦,大醉”提示上片内容;“兼怀子由”提示下片内容。总的来看,是述说作词 3 备课人:吴志仲 审核人:孙植荣 备课时间:2023.9.12 学生姓名: 原因,总领全篇。 五、教师小结: 小调歌头词前的小序,叙作词原因,领起全篇。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像。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得把酒问月,并想像月宫今昔的情景;但当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不免迟疑,于是顾月而舞,连自已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也分不清了。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词的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下片除开头写月移光转以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 水调歌头全诗借中秋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朗读这首词。 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关( )云鬓( )殷勤( )都护( )婵娟( )绮户(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名句填空。 (1) _,长河落日圆。(2) 商女不知亡国恨,_.(3) _,似曾相识燕归来。 (4) _ _,_,此事古难全。 (5) 蓬山此去无多路,_。 4.根据课文中相关内容填空: (1)使至塞上的作者是 朝的 ,字 ,太原祁人,是 派的代表。他与 齐名,并称“王孟”。选自 。 (2)泊秦淮的作者是 ,字 , 朝 家。号称_他与杰出诗人_齐名,并称“小李杜”。 (3)浣溪沙选自 , 是 朝的 写的,字 ,抚州临川人,是 派的词人。死后谥_ _,世称_ _.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 , 。 (4)水调歌头选自 ,作者是 ,字 ,号 , 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5.根据语言环境填诗句。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两句诗词表达分别后对老师、同学们的良好祝愿: , 。 其 中 含 有 哲 理 的 诗 句是: , , 。 “ , 。”晏殊见春花凋谢,燕子归来,心中不禁产生了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 。 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诗句是: , 。 泊秦淮中写统治阶级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诗句是: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李白把酒问月诗“、”两句脱化而来。 6.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你是怎么评价这两句。 教学反思: 推荐第4篇: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泊秦淮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福鼎市第十中学九年( 2 )班 执教着:福鼎茂华学校 陈芳蓉 一、教学思路: 本次跟随初中语文唐炯武名师工作室,到福鼎十中进行教学研讨,并且上一节有关初三诗歌教学的研讨课,旨在就授课与中考复习的联系进行研讨。现将本人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由于中考文言诗词一块重在考查学生背诵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应工作室本节授课要有效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衔接之要求,因此课堂导入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学过诗句,并要求板书,旨在发现错别字加以引导、纠正。 2、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两首诗。 2、借新诗讲授,掌握学过的相关诗句,并整理归纳。 3、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4、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3、理解并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 四、教学难点: 1、诗词中有关名句的理解、赏析。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 诵读 师生对话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以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中有关“山”“水”等诗句,背诵并板书。 教师引导,纠正。 2、讲授使至塞上 全班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导:读完全诗,你知道这首诗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范读课文,品读诗歌 师导: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再读课文,研读诗歌 师导:在诗中,从哪些地方体现作者抒发的情感? (师生文本对话,穿插介绍诗歌写作背景,重点讲析名句,引导学生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课堂延伸,新旧衔接 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小结: 诗人虽是奉使慰劳战胜之军,却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头见胡雁归飞, 更令诗人触物伤怀,感觉自己如断根的飘蓬一般远离了故国。在“胡天”见到了大漠的奇景:在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气一股浓烟,既孤单又格外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也杳无尽头,只有那圆圆的落日让人亲切与温暖。 如此宏壮之景感召了诗人,使他逐渐摆脱了孤寂的心绪,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过渡:我想在唐朝的诗人中决不仅仅只有王维有爱国之情,还有那生在战火纷飞的晚唐时期的杜牧也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3、讲授泊秦淮 全班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比较点评; 借学生点评之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穿插介绍诗歌写作背景; 课堂延伸,新旧衔接 学过的诗歌中还有哪些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诗句? (学生讨论后小组作答) 4、课堂总结: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正所谓“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今人的面前,至今仍能让世人传唱,吟咏。 5、作业布置 使至塞上泊秦淮随堂训练 一、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 1、征蓬出汉塞,_。 2、萧关逢候骑,_。 3、_,夜泊秦淮近酒家。 4、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范仲淹渔家傲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_,_。 5、泊秦淮中,作者借歌女嘲讽昏庸腐败的达官贵人,抒发自己爱国之志的诗句是_,_。 二、诗词归纳、积累。 1、阅读古典诗词,我们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 思想 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陆游“_,_。”的爱国热情,文天祥“_,_。”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 2、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常引得诗人无限诗情。我们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读出了风的凌厉和杜甫的无奈;从“_,_”中,感受到花的美丽和诗人的喜悦; 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中,品味到雪带给诗人的独特感受; 从“_,_”中,看到了月引发了诗人的无限诗情; 从“_,_”中,感受到山的挺拔和高耸; 从“_,_”中,体会到水的灵动和清澈。 3、读诗真好,我们可以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风光,可以体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可以感受到“_,_。”的爱国情怀。 4、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句子是 , 。 美文赏读(片断) 偶像,它是你前进的动力,当你迷茫时,读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会看清自己的目标;当你失落时,读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会看到一丝光明。即使你现在只是一只柔弱的雏鹰,但你有蓝天为你的偶像,只要你心存高远,终可以直击蓝天,俯视大地。即使你现在只是一条涓涓细流,但你有大海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即使你现在只是一株稚嫩的树苗,但你有大树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坚忍不拔,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推荐第5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方案 一、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转身写板书)题目的意思就是出使到边塞。 板书:使至塞上王维 二、简介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所以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的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三、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带读。 四、理解诗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板书:首颔颈尾 1、这首诗总体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驾车经过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在那年四月被贬为荆州长史。估计诗人王维也相应爱到了牵连。“征蓬”于诗人,是正衬;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明确:这两句是全诗的名句。两句主要写景,写到了哪些景物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只有一缕孤烟在升腾。那是烽烟,烽烟是报警时点的烟火,这说明诗人此行快要到达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诗人只用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伟奇丽。 4、最后两句,写了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五、小结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