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doc

    • 资源ID:67380508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doc

    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第1页目 录1目的12适用范围13作业依据14基本规定14.1平面及高程系统14.2测量精度要求14.3一般规定14.4成果质量检查25已有资料及利用36导线测量37GNSS静态测量47.1主要技术指标47.2GNSS观测及数据记录47.3数据处理57.3.1数据预处理57.3.2基线解算及GNSS网平差57.3.3正常高计算58GNSS RTK测量58.1主要技术指标68.2设备要求68.3观测要求78.3.1一般要求78.3.2RTK平面控制流动站技术要求78.3.3RTK高程控制流动站技术要求78.3.4RTK控制点测量记录要求78.3.5RTK控制点检核测量79水准测量810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911成果检验和提交911.1成果检验内容911.2提交资料9附录A控制点成果表10附录B控制点分布图111 目的为规范市工程建设项目控制测量业务,根据*等相关规定,明确测绘技术路线,制定本作业指导书。为业主单位提供精度可靠、内容详实、客观公正、标准统一的起算数据。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市辖区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竣工验收和不动产测量等阶段的各类测绘工作的控制测量。3 作业依据下列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引用文件包括但不限下列技术标准或规定,国家及福建省工程项目“多测合一”最新技术规定、技术规范、技术要求、技术条件、技术规程、技术导则等均适用于作业依据。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 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 1831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DB35/T 1604 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网络RTK高程测量技术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CH/T 2009 RTK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8 城市测量规范TD/T 1001 地籍调查规程DB35/T 1491-2015 1:500 1:1000 1:2000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604 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网络RTK高程测量技术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福建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综合技术标准(试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宁政文2015274号)4 基本规定4.1 平面及高程系统(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2) 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2 测量精度要求(1) “多测合一”测绘工作宜采用新技术、先进方法,但必须满足本指导书规定的精度要求。(2) “多测合一”测绘工作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3) “多测合一”测绘工作采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校准),并保持其良好工作状态,满足测量精度要求;软件系统应通过专业测评或试验验证。4.3 一般规定(1) 充分利用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导线测量、GNSS静态测量、GNSS RTK测量等式进行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导线测量按一、二、三级和图根进行分级;GNSS静态测量按一、二级进行分级;GNSS RTK测量按一、二、三级和图根进行分级。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NSS高程测量等方法。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次为三、四等和等外。平面控制网点可依据具体情况联测高程。当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应以最新发布的各等级水准网成果作为高程控制起算依据。(2) 控制网的布设应考虑满足“多测合一”项目任务各阶段测量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完好的水泥路面及坚固稳定的高层建筑物顶面上,以便于埋石和观测,并能长期保存,在密度上要满足测量任务要求,同时还要顾及日常管理的需要。(3) 采用GNSS静态测量、GNSS RTK测量方法时不要求相连的边都通视,但为了测量观测、联测和使用常规仪器测量时能够后视和检核,每点至少有两个点与它通视,同时要求地势开阔,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4) 采用GNSS静态测量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5) 控制点均应设置固定标志或埋设带有标志的标石,一、二级控制点采用混凝土标石或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注入中心标志,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20cm×20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混凝土标石规格采用顶边长20cm×20cm、底边长40cm×40cm和高至少40 cm现浇或预制标石,当地面上不宜选点埋石的时候,可以在坚固的建筑物房顶设置标志。控制点中心标志为不锈钢标志,不锈钢顶盖中间有球面隆起,并刻有“十”字丝。三级和图根控制点设临时标志,当项目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至少埋设3个固定标石。埋石方法和规格见图4.14.8。4.4 成果质量检查(1) 测绘成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 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和福建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综合技术标准(试行)等规定进行质量检查,并按要求编写质量检查报告。(2)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 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规定进行质量评定。不合格的测绘成果经整改后,应重新进行检查。(3) 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应按GB/T 24356和GB/T 18316执行。5 已有资料及利用“多测合一”各阶段的测绘工作应采用统一的基础控制成果。已有福建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FJCORS)、市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NDCORS)和历年来市基础测绘等项目布设的国家各等级控制点、城市一、二级导线点可直接利用或作为平面控制网加密联测起算点,起算点数不应少于3个,联测点应均匀分布。市辖区内四等及以上水准控制成果可直接利用或作为高程控制加密联测点。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可用于求算GNSS静态测量、GNSS RTK测量平面控制点的等外精度高程。利用已有控制点前应进行检查和分析,对已有控制点进行边长、点位坐标及高程检测,并形成检测成果。6 导线测量(1) 导线测量应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的方法,可布设成附合导线、结点导线网等。(2)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和观测技术要求见表6.1 表6.1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和观测技术要求等级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图根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3.62.41.51.0平均边长(m)300200120100测距中误差(mm)15151515测角中误差()58122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40001/100001/60001/4000导线高程闭合差(cm)±10±5±10±10仪器等级要求DJ2DJ2DJ6DJ2DJ6DJ6水平角测回数213121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331831818半测回归零差()881881824一测回2C互差()1313/13/同一方向值测回互差()9/24/24/垂直角测回数(中丝法)222111垂直角指标差互差()151525152525垂直角互差()15/方位角闭合差()±10±16±24±40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m)0.260.260.220.22导线网中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cm)5555导线高程同一边往返测高差之差(cm)10S10S40S40S注1:n为导线折角数,s为边长(以km为单位,s500m时,按500m计),H为基本等高距(以m为单位),宜按0.5计算。注2: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大于符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注3: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大于1:3。注4: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的全长闭合差不应大于0.13m。注5:气温气压及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可输入仪器直接进行改正。注6:采用高程导线测量方法进行四等高程控制测量时,高程导线应起闭于不低于三等的水准点,边长不应大于1 km,路线长度不应大于四等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3) 导线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数据,并应在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表6.1规定后,再进行导线的平差计算。(4) 导线平差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并按近似平差评定精度。当使用软件进行平差时,软件预设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6.1规定。7 GNSS静态测量7.1 主要技术指标GNSS网静态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表7.1,GNSS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见表7.2。表7.1 GNS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一级11051/20000二级11051/10000表7.2 GNSS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等级观测方法一级二级卫星高度角(°)静态1515有效观测同类卫星数静态44平均重复设站数静态1.61.6时段长度(min)静态4545数据间隔(s)静态10301030PDOP值静态66异步环或符合线路边数(条)10107.2 GNSS观测及数据记录在外业观测工作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1) 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2) 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检后,方能输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3) 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量、卫星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4)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5) 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一次,当时段较长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6) 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业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压报警要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器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7) 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量手簿之中。(8)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或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9) 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10) 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7.3 数据处理7.3.1 数据预处理为了获得GNSS观测基线向量并对观测成果进行质量检核,首先要进行GNSS数据的预处理,根据预处理结果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以确保观测成果和定位结果的预期精度。GNSS网数据处理分基线向量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各阶段数据处理软件均采用软件。处理的主要内容有:GNSS卫星轨道方程的标准化、时钟多项式的拟合和标准化。7.3.2 基线解算及GNSS网平差1) 基线解算基线数据解算采用软件求解,基线解算采用消电离层的双差浮点解或加点离层改正的双差整数解(固定解)。2) GNSS网平差GNSS网的平差计算应用软件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查本次GNSS网的内符合精度,然后进行二维约束平差。7.3.3 正常高计算等外测量获得的大地高,可利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软件计算高程异常值,将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8 GNSS RTK测量GNSS RTK(含网络RTK)测量方法可用于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其平面精度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及图根。8.1 主要技术指标GNSS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规定;RTK测量时,GNSS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8.2规定;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获得大地高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3规定;GNSS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表8.4规定。表8.1 GNSS RTK平面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cm)边长相对中误差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km)测回数一级50051/200004二级30051/10000四等及以上63三级20051/6000四等及以上63二级及以上3图根10051/4000四等及以上62三级及以上3注:一级GNSS控制点布设应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网络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距离的限制;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表8.2 GNSS RTK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观测窗口状态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4可用56不可用56(4) 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获得大地高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3规定。RTK测量获得的大地高,需利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软件计算高程异常值,将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当区域范围较小时,无需计算每个点的高程异常值,可用平均高程异常值替代。表8.3 RTK高程测量技术要求等级中误差(cm)RTK测回数等外±303表8.4 GNSS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要求类型平面标称精度(mm)高程标称精度(mm)技术指标10+2×10-6×d20+2×10-6×d注:d为基线长度,单位为毫米(mm)。8.2 设备要求GNSS RTK测量的GNSS接收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选用优于表8.4规定技术指标的双频或多频接收机;(2) 接收设备包括接收机、天线和天线电缆、数据链设备、数据采集器等;(3) 流动站接收设备应具有通信模块,并支持相关数据通信协议;(4) 流动站接收设备应具备接收和处理标准差分数据功能;(5) 流动站宜支持BDS数据接收和处理的功能。8.3 观测要求8.3.1 一般要求(1) 测回间应重新初始化;(2) 出现固定解丢失时,应重新初始化;(3) 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8.3.2 RTK平面控制流动站技术要求(1) 作业开始前,应检测至少1个同等级以上(含同等级)的已知平面控制点,平面点位较差应不大于7cm;当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需在作业区域一定范围内,检测2个二级以上(含二级)的已知平面控制点,检测点的平面坐标(x、y)分量较差应不大于2cm;(2) 应采用三角支架架设流动站并保持圆气泡居中,设置的平面收敛阈值应不大于2cm,每测回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不少于2s,各测回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符合限差要求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8.3.3 RTK高程控制流动站技术要求(1) 作业开始前,宜检测1个四等以上(含四等)的已知高程控制点,大地高较差应不大于10cm;当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需在作业区域一定范围内,检测1个四等以上(含四等)的已知高程控制点,大地高较差应不大于2cm或正常高较差不大于3cm;(2) 应采用三角支架架设流动站并保持圆气泡居中,设置的高程收敛阈值应不大于3cm,每测回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不少于2s,各测回的大地高较差应不大于4cm,符合限差要求后取平均值作为大地高成果。8.3.4 RTK控制点测量记录要求RTK控制测量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内存卡或数据采集器,网络RTK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记录项目和成果输出包括下列内容:(1) 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投影方式;(2) 控制点点名(号)、天线高、观测时间、解的类型、PDOP值、数据采集时的卫星数等;(3) 控制点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4) 控制点点号、纬度、经度、大地高,纬、经度格式为ddd.mmsssssss;(5) 控制点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8.3.5 RTK控制点检核测量外业检测可采用RTK检测法测量已知控制点或采用同等级精度重测法进行比较检核。平面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卫星定位静态技术测定坐标、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高程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表8.5 RTK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等级边长检核角度检核导线联测检核测距中误差(mm)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角度较差限差()角度闭合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151/14000514±161/10000二级151/7000820±241/6000三级151/40001230±401/4000图根151/25002060±601/2000注:表中n 为测站数。9 水准测量(1) 高程控制可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可布设成附合路线、结点网或闭合环等,特殊情况下,可布设成水准支线,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三等、四等及等外。(2)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和观测技术要求见表9.1。表9.1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和观测技术要求等级项目三等四等等外建筑区水准点间距离(测段长度,km)121212非建筑区水准点间距离(测段长度,km)242424环线或附合于高等级点间路线最大长度(km)451512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35/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m)61015测段、区段、路线的往返高差不符值(mm)±12±20/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8±14/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12±20±30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20±30±40水准观测可使用的水准仪类型DSZ1、DSZ05DSZ1、DSZ05DS3视距长度(m)3且6580100前后视距差(m)23近似相等前后视距累计差(m)510/视线高度(m)能读数能读数/注1:Ls为测段、区段、路线长度,L为水准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Li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均为km。注2:结点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路线长度不大于环线或附合于高等级点间路线最大长度的0.7倍。注3:水准支路线不大于15km。注4: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长度小于1km时,Li以1km计。(3)水准测量结束后,应对观测成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后再进行平差计算。计算水准点概略高程所使用的高差应进行以下改正: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测段改正数小于1mm时不考虑)、水准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改正等。往返观测时,还应按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当水准网的环数大于20个时,按环线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应符合表9.1的规定。(4)水准测量的平差应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并应评定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差计算可使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软件预设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9.1规定。10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1)采用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按照城市测量规范5.4的规定。(2)等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应按照表10.1规定执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附合路线长度不应大于5km,布设成支线不应大于2.5km。仪器高和觇标高量取至毫米。路线应起闭于各等级高程控制点。表10.1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每千米 高差中误差(mm)附合路 线长度(km)仪器型号中丝法 测回数指标差 较差 ()垂直角 较差 ()对向观测 高差较差(mm)符合或环形闭合差 (mm)205DJ6225258040注:D为光电测距路线的长度(km);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11 成果检验和提交11.1 成果检验内容(1) 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是否符合要求;(2) 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GNSS接收机等)检定或校准资料是否齐全;(3) 观测的参数设置、观测条件及检测结果和输出的成果是否符合要求;(4) 实地检验控制点的选点、埋石质量和控制点的精度。11.2 提交资料控制点测量任务完成后,宜提交下列资料(图表样示可参考附录执行)(1) 技术总结、检查报告(2) 仪器检验或校准资料(3) 控制网图(4) 控制点坐标成果表(5) 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资料(6) 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7) 质量检查报告(8) 以上资料数据光盘附录A 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坐标成果表平面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投影类型: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序号点 号等级X(m)Y(m)H(m)备注测绘单位: 编制: 检查: 审核: 日期:附录B 控制点分布图图B-1 控制点分布图图B-2 控制点分布局部放大图11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doc)为本站会员(gj****cr)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