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doc

    • 资源ID:732406       资源大小:136.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doc

    1 / 27【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T21(1)(选官制度)T4(科举制)T2(汉中央集权)T3(三省六部制)复习建议:1.理解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内阁、军机处等概念的内涵,区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主要依据及2 / 27主要特征2.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特征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汉初郡国并行制背景措施影响3 / 27,汉初,在地方上实行_并行制,地方割据势力膨胀,造成“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_”王国越分越小,_得到加强元朝,行省制度,目的措施影响,为了加强对辽阔的疆域的统治在地方实行_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4 / 27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进行管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的开端【点题训练1】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隋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5 / 27六部制内容影响,中书省、_和尚书省,分别负责_、 _,_下设六部三省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_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_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以后历朝沿用【点题训练2】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6 / 27(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代 察举制方式_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人才选拔制度。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_依据选用官吏注重_隋唐1905年_形成过程影响,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_,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1)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7 / 27(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_(3)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点题训练3】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考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背景措施影响,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1)1380年,_诛杀丞相胡惟庸8 / 27(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朝内阁的出现,背景过程性质实质,废除丞相制度后,全国重大事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忙(1)奠基:明洪武十五年,设置_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2)确立: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_(3)发展:明宣宗时期,内阁大学士被授予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9 / 27的票拟权;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作用26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背景设立时期初设原因职能影响,(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军国机要,由满洲10 / 27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极大限制(2)康熙帝时期,为扩大皇权,设立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_时期27为办理西北军务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提高了行政效率;_加强,_进一步得到巩固巧学识记运用浓缩要点法识记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的特点(1)“简”:指机构人员十分简单。(2)“勤”:指地近宫廷,便于宣召。(3)“速”:指办事速度快,效率高。(4)“密”:指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点题训练4】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11 / 27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巧学识记运用图示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特点“一废二设走极端”“两强、两弱、两矛盾”要点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特点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评12 / 27价,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典例训练1】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保障君主独断之权C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剥夺丞相行政权力要点二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及评价演变趋势1.选官标准以品行、门第为主,逐渐演变为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13 / 272.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3.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科举制逐渐完善,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重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的消极作用占据主导,成为愚民政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评价地位古代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作用各种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在执行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选官标准和方式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势趋向公开、公平、客观选拔程序汉代主要是由地方选拔人才为官,隋唐以后主要由中央采用考试方式选官,从汉至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封建政府将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实质巧学识记图解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典例训练2】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14 / 27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通向成功的试金石【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史料二 唐初规定:“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唐六典卷8门下省给事中条(1)史料一反映了唐朝中央权力机构的基本运作程序: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保证皇权的独尊。15 / 27(2)史料二中的“中书舍人”隶属中书省,掌制诰,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给事中、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官;黄门侍郎掌出纳帝命,相礼仪;给事中职掌读署奏抄,驳正违失。(1)根据史料一,说明唐朝中央权力机构的基本运作程序。(2)根据上述史料,我们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学以致用的训练营【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1.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16 / 27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A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B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C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D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3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17 / 27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C存留察举制痕迹 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4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考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 )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18 / 27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6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 )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C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7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19 / 27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钱穆国史新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2)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不得照抄原文)(3)据上述材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认识的局限性。【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时空定位穿梭时空的定位单元概述20 / 27透析历史的大讲堂【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21 / 2722 / 27【2019【2019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制度的演变【主干知识梳理】郡县、封国 推恩令 中央集权行省 宣慰司 省制 门下省决策 审议 执行 尚书省行政效率 皇权 汉武帝 孝廉 九品中正制 门第 科举制 分科考试 进士科 中央集权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正式确立 内侍机构 君主专制强化 雍正帝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点题训练】1A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从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23 / 27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2C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权力相互牵制,材料中提到中级官吏出任宰相,尚书省地位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唐朝一直存在,并没有被废除,A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提高,B项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审核的,D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3A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制。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信息,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变化,D项错误。4A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联系所学知识,明成祖时期内阁制度形成,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皇帝仍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会威胁皇权,因此让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得以参政,地位逐渐上升,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宦官参政议政的能力也应加强,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由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的现象。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而出现的,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内阁议政功能已24 / 27经丧失,排除C项;宦官参与议政,并非掌握决策权力,排除D项。【典例训练】1A 【解析】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意在强调这是在平衡、制衡行政运作程序,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涉及行政运作程序而不涉及君主独断的权力,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办事效率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2B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从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中可见,三代不仕者300人,父辈有官职的100多人,低等级的又占了一半以上,因此科举选官推动了社会下层向上层流动,B项正确。依据题中科举制度“含宗室”可知贵族体制并未结束,A项错误。“科举制度走向成熟和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在题文中没有提及,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读史用史】(1)程序: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25 / 27(2)评价:积极性: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消极性: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随堂验收】1C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说明中央集权逐渐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之一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对付内忧外患,在汉代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因此不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更不是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排除A、D;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2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据材料中卫瓘主张“宜复古乡举里选”、“ 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可以看是,他肯定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C项与材料无关;是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D项错误。3C 【解析】 26 / 27本题考查察举制与科举制。唐代科举制虽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考生能否被录取,并不完全取决于卷面上的成绩,这突出表现在当时通行的“通榜”和“行卷”等做法上。所谓“通榜”,即主考官可以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榜贴”(名单),有时主考官委派专人进行这种采访,叫做“通榜贴”,简称通榜,供主考官录取时参考。在采访过程中,社会名流,文坛巨子,达官贵人的推荐延誉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在考试之前,主考官就已经根据“榜贴”内定了及第者、列甲科(上等)者,乃至状元的人选。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存留察举制的痕迹,故C项正确。4C 【解析】 本题考查行省的特点。由“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可以看出行省制体现出中央机构的特点;由“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可以看出行省是地方权力机构;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行省制具有双重性的权力结构,故本题答案选C项;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与“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不符;D项说法本身错误。5D 【解析】 本题考查内阁的影响。材料“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表明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D项正确。从材料 27 / 27“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可以看出材料中主要阐释了各部是内阁的下属,无法体现六部停止运行机制, A项排除;从材料中“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可以得出内阁参与官员的任免,而官吏的任免权属于皇帝, B项排除;材料中所述现象时宰相已经废除,故C项排除。6C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康熙时设南书房形成三足鼎立局面,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最终集权于皇帝。材料反映的是淸代中央体制的演变,故答案为C项;内阁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体制的变化,排除B项;D项结论片面,排除。7(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2)观点:中国自秦以后是“士人政府”。论据:君臣各掌其权,百官有职有权,君主不控制选官权。(3)局限: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官僚对君主绝对臣服。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doc)为本站会员(随风)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