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大通关 专题3-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doc

    • 资源ID:734353       资源大小:1,004.9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大通关 专题3-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doc

    1 / 2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大通关考点大通关 专专题题 3-33-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一、超重和失重一、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 ag,方向竖直向下2 / 284对超重、失重的理解: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5判断方法(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不是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2)尽管不是整体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柱不再产生压强等二、解答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二、解答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1整体法:当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物体的质量之和,当整体受到的外力已知时,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2隔离法:当求解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常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3外力和内力(1)外力:系统外的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 / 28(2)内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考点精练考点精练题组题组 1 1 超重超重 失重失重1. 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B斜上抛的木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必定处于下降过程D在月球表面行走的人处于失重状态【答案】B2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或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B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C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4 / 28D飞船落地前减速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其重力【答案】B 【解析】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A 错,B 正确;飞船加速下落时加速度方向向下,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C 错;飞船减速下落,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于其重力,D 错 3一个人站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A先减小,后还原 B先增加,后还原C始终不变 D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答案】D 【解析】人下蹲的过程经历了向下加速、减速、静止的三个过程,在向下加速时,人获得向下的加速度,弹力小于重力;向下减速时,弹力大于重力;静止时弹力等于重力。4.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 (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5 / 28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答案】 B5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其体重为 490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 至 t2 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 vt 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答案】AD 【解析】t0t1 时间内,弹簧秤的示数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有向下的加速度,B、C 选项不正确,应选 A、D。6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运动状态变化情况,他们将体重计放在电梯中,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然后乘坐电梯从 1层直接到 10 层,之后又从 10 层直接回到 1 层。用照相机进行了相关记录,如图所示。图甲为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的照片,图乙、图丙、图丁和图戊分别为电梯运动过程中体重计的照片。根据照片推断正确的是( )6 / 28A根据图乙推断电梯一定处于加速上升过程,电梯内同学可能处于超重状态B根据图丙推断电梯一定处于减速下降过程,电梯内同学可能处于失重状态C根据图丁推断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上升过程,电梯内同学一定处于失重状态D根据图戊推断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下降过程,电梯内同学一定处于超重状态【答案】CD 7. (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 s 时最大 Bt2 s 时最小Ct8.5 s 时最大 Dt8.5 s 时最小【答案】AD 【解析】人受重力 mg 和支持力 FN 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板的压力FNFNmgma。当 t2 s 时 a 有最大值,FN最大;当t8.5 s 时,a 有最小值,FN最小,选项 A、D 正确。7 / 288. 如图所示,将物体 A 放在容器 B 中,以某一速度把容器 B 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容器 B 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都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大于物体 A 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大于物体 A 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都等于物体 A 受到的重力【答案】A【解析】把容器 B 竖直上抛,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都一定为零,选项 A 正确。题组题组 2 2 连接体连接体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 和 2m 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已知弹簧的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 2m 的小球上有一水平拉力 F,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 )A. B.CL DLError!【答案】C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 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 M,木块质量为 m,加速度大8 / 28小为 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mg B.Error!C(Mm)g Dma【答案】D 【解析】m 与 M 无相对滑动,故 a 相同对 m、M 整体F(Mm)·a,故 a,m 与整体加速度相同也为 a,对 m:fma,即 f,故只有 D 正确3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 m 和M(mM12)的物块 A、B 用轻质弹簧相连,两个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用水平力 F 作用于 B 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1.当用同样大小的力 F 竖直加速提升两物块时(如图乙所示),弹簧的伸长量为 x2,则 x1x2 等于( ) A11 B12C21 D23【答案】A 9 / 28方法突破方法突破方法方法 1 1 动力学观点在连接体中的应用动力学观点在连接体中的应用1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由细绳、细杆或弹簧等连接或叠放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常见的连接体如图所示:2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是隔离法,二是整体法(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若求解整体的加速度,可用整体法整个系统看成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受外力情况,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若求解系统内力,可先用整体法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用隔离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同,一般应采用隔离法以各个物体分别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并注意应用各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联立求解3充分挖掘题目中的临界条件10 / 28(1)相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接触处的弹力 FN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接触处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3)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绳子中的张力达到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4)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张力为 0.4其他几个注意点(1)正确理解轻绳、轻杆和轻弹簧的质量为 0 和受力能否突变的特征的不同(2)力是不能通过受力物体传递的受力,分析时要注意分清内力和外力,不要漏力或添力5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或关联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需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6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11 / 287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题组题组 3 31.如图所示,两粘连在一起的物块 a 和 b,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方向如图所示的水平推力Fa 和水平拉力 Fb,已知 FaFb,则 a 对 b 的作用力( )A必为推力 B必为拉力C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 D不可能为零【答案】C.【解析】将 a、b 看做一个整体,加速度 a,单独对 a 进行分析,设 a、b 间的作用力为 Fab,则 a,即 Fab,由于不知道 ma 与mb 的大小关系,故 Fab 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等于 0.2.如图所示,质量为 m1 和 m2 的两个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 F 作用下,先沿光滑水平面,再沿粗糙的水平面运动,则在这两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张力的大小情况是(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12 / 28C始终不变 D由大变小再变大【答案】C.【解析】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设细线上的张力为 F1,加速度为 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1a1F(m1m2)a1联立解得:F1Error!3. (多选)两个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 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 A、B 的质量分别为 M、m,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B 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上滑下,滑块 B 受到的摩擦力为(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C大小等于 1mgcos D大小等于 2mgcos 13 / 28【答案】BC.【解析】把 A、B 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的加速度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m)gsin 1(Mm)gcos (Mm)a得 ag(sin 1cos )由于 agsin ,可见 B 随 A 一起下滑过程中,必须受到 A 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设摩擦力为 FB(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FBma得 FBmgsin mamgsin mg(sin 1cos )1mgcos .4. (多选) 将一倾角为 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用一小段轻绳连接两个物块 A 和 B 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已知 A 的质量为m1、B 的质量为 m2,且两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有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 F 作用在物块 A 上,使两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则轻绳对物块 B 的拉力( )A斜面的倾角越大,拉力越大B物块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拉力越大C恒力 F 越大,拉力越大14 / 28D轻绳的拉力为 FT,与两物块质量有关【答案】CD方法方法 2 2 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方法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方法1.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 “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值出现。2.产生临界问题的条件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N0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3.分析方法(1)极限分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15 / 28(2)假设分析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数学极值法:将物理过程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题组题组 4 4 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方法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方法1.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37°的光滑斜面体顶端,弹簧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大小为 g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则该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为(已知:sin 37°0.6,cos 37°0.8)( )A. B. C. D.Error!【答案】A【解析】在斜面体以大小为 g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是处于伸长状态还是压缩状态,无法直接判断,此时可采用假设法,假设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求得弹力 F 为正值,则假设正确;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sin Fcos mg ;竖直方向上由受力平衡得:FNcos mgFsin ,联立得:Fmg。由胡克定律得 Fkx,x,故选 A。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 10 kg 的小球用轻绳挂在倾角 45°的光滑斜面上,下列情况中斜面向右加速运动,小球相对斜面静止, 16 / 28g=10 m/s2。当加速度 a m/s2 时,绳对小球的拉力为 N;当绳对小球的拉力 FT200 N 时,它们的加速度为 m/s2。【答案】 10 3一根劲度系数为 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有一水平木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如图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a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3mg 时,A 相对 B 滑动 D无论 F 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g【答案】BCD 【解析】 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2mg,B 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mg,对 A、B 整体,只要 Fmg,整体就会运动,选项A 错误;当 A 对 B 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时,A、B 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故 A、B 一起运动的加速度的最大值满足2mgmgmamax,B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amaxg,选项 D 正确;对 A、B 整体,有 Fmg3mamax,则 F3mg 时两者会发生相对运动,选项 C 正确;当 Fmg 时,两者相对静止,一起滑动,加速度满足 Fmg3ma,解得 ag,选项 B 正确。3滑板 A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滑块 B(可视为质点)放在滑板右端,质量为 m,滑块与滑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滑板和滑块均静止现对滑板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 F,滑块从滑板右端滑到24 / 28左端的时间为 t.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块与滑板间动摩擦因数应满足 Error!B若仅减小 M,时间 t 会缩短C若仅减小 m,时间 t 会缩短D若仅减小 F,时间 t 会缩短【答案】BC.4. 如图所示,质量 M 1 kg 的木板 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 m 1 kg 的铁块 B (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1 0.3,木板长 L 1 m,用 F 5 N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 取 10 m/s2。(1) 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铁块与木板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2) 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求铁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所用的时间。【答案】(1)不会 (2) s25 / 28【解析】(1)A、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m>1mg0.3×1×10 N3 N假设 A、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 A、B 整体:F(Mm)a对 A:fABMa解得:fAB2.5 N因 fAB<fm,故 A、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对 B:F1mgmaB对 A:1mg2(Mm)gMaA据题意:xBxALxAaAt2;xBaBt2解得:t s。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 37°的山坡 C,上面有一质量为 m 的石板 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 A(含有大量泥土),A 和 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 间的动摩擦因数1 减小为,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2 减小为 0.5,A、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 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2 保持不变已知 A 开始运动时,A 离 B 下边缘的距离 l27 m,C 足够26 / 28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2.求:(1)在 02 s 时间内 A 和 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 B 上总的运动时间【答案】(1)3 m/s2 1 m/s2 (2)4 s【解析】(1)在 02 s 时间内,A 和 B 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1、N1 是 A 与 B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2、N2 是 B 与 C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11N1N1mgcos f22N2N2N1mgcos 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 A 和 B 的加速度分别为 a1 和 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f1ma1mgsin f2f1ma227 / 28N1N1f1f1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a13 m/s2a21 m/s2.(2)在 t12 s 时,设 A 和 B 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则v1a1t16 m/sv2a2t12 m/stt1 时,设 A 和 B 的加速度分别为 a1 和 a2.此时 A 与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16 m/s2a22 m/s2此后 B 静止,A 继续在 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 t3 后 A 离开 B,则有ls(v1a1t2)t3a1t可得 t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28 / 28设 A 在 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 t 总,有t 总t1t2t34 s.(另解:也可利用下面的速度图线求解)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大通关 专题3-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doc)为本站会员(随风)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